當前位置:文書都 >

情感作文 >思鄉作文 >

【精華】思鄉的作文彙總10篇

【精華】思鄉的作文彙總1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思鄉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華】思鄉的作文彙總10篇

思鄉的作文 篇1

是夜除夕,與家人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地吃着年夜飯,共度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春節。看着窗外,剛下過一場小雪的世界銀裝素裹,在萬家燈火的映照下顯得格外美麗。家家掛起了春聯,貼了福字,洋溢着濃濃的年味。春節,是個喜慶的日子,同時也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在外漂泊了一年的遊子,也在這一天回到了家鄉。浩浩蕩蕩的返鄉浪潮也許延遲了人們歸家的腳步,但卻阻擋不了人們那顆迫切的歸家之心。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中國自古以來便有的思鄉情結是包括春節在內的許多傳統節日由來的根源,“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思鄉一直是中國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主題。從這些詩句中,我們看到在外漂泊的遊子那經年累月的對家的牽掛。家鄉,猶如一塊磁石,時時刻刻吸引着遊子的心,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吸引着漂泊的遊子回到家鄉。這古老的吸引力,不因時代變遷,科技進步而改變,也不因外鄉的生活環境優越而消失。對每一個遊子而言,它都像慈母手中的那根線,不斷牽引他們的心。

今年中秋,我來到上海看望在此工作的舅舅。三室一廳的大房子,寬敞而又明亮,可是這大房子卻似乎與舅舅格格不入,我從舅舅的眼睛中捕捉到了那偶爾上過的一絲孤獨與寂寞,寬敞的房子裝着舅舅孤獨寂寞的心。當我們一家人團坐在一起時,我看見了舅舅臉上展開了舒心的笑容,這一刻我能夠感受到舅舅的心。獨自在外地工作,無論外界是多麼的繁華與熱鬧,都似乎與他絕緣,陪伴他的唯有思鄉的心於夜空中懸掛的那一輪明月。相比之下,我更喜歡義烏這個彈丸之地,雖不及上海繁華熱鬧,但我在這裏土生土長,這裏的一切都令我感到親切與熟悉,或許這便是家鄉的無窮魅力把。

思緒飄回,我已經迎來了新年的鐘聲,沉寂的夜空此時也已熱鬧非凡,各式各樣的煙花競相綻放,此刻一定有許多家庭在共享天倫之樂把。看着滿天燦爛的煙花,我許下了新年的第一個願望,願思鄉的遊子,都能夠早日回到家鄉,閤家團圓。

思鄉的作文 篇2

鄉村的明月有着無言的靜美。

傍晚時分,西邊的夕陽剛一落下,東邊的山坡上一輪明月便爬上來,它是那麼圓潤、碩大,猶如水洗過般的明淨澄澈。這鄉村的明月,它適於飲茶,與竹蔭共話;也宜於品酒,與荷塘共醉。窗前凝眸時,它萬千風情近在溪流;花下吟唱時,它百般柔媚又遠在江湖。

小時侯,鄉村的明月是一縷炊煙拽起升高的,是一管竹笛悠然吹大的,是一彎柳樹柔媚掛亮的。那時候,我總是好奇地想着:為什麼天上有一個月亮,而水中也有一月亮呢?後來,父親告訴我:水中的月亮其實是天上月亮的投影,人間只要有水的地方,它都會出現。我也愛水中的月亮,所以常常用小石子去投射它,你看,月亮被我扔出的小石子擊中了,它在水波中開始晃盪,碎成了金,碎成了銀,而頃刻間又復原,好像老祖母那張永遠不會生氣的臉,正平靜地望着我呢。

明月的光芒遍佈我少年的鄉村夢境,它時常在林邊路旁等着我,聽我唱校園歌曲;時常在河谷深潭裏覬覦我,一刻不離地陪着我洗晚澡。夜讀的時候,推開窗户,它會用一片温情拂去我滿心的倦怠。當我步出屋外,仰視蒼穹,它會給我遐思讓我遐想:嫦娥奔月的姿勢、吳剛伐桂的艱辛、牛郎織女銀河相望的寂寞。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生活在鄉村的土地上,使我永遠懷着一份深情與感恩。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我打開心扉,鄉村的明月就會不辭萬里而至,與我同喜同悲。我想,久居城市的人,如果有機緣在某個夜晚與鄉村的明月相逢,一定會把它當做人生中的奇遇、心靈上的朋友。

穿過風雨,撥開雲煙,愈靜愈美的鄉村明月,此時此刻,牽魂縈夢,温暖人心。

思鄉的作文 篇3

思鄉之情象一首美麗而動人的詩,令人百讀不厭。

思鄉之情又象是一個甜美的夢,讓人回味無窮。

被人思念是幸運的、幸福的,思念他人、思念家鄉、思念祖國的人也同樣是幸福的。這一點是我在倫敦生活了一段時間以後才逐漸感受、體驗到的。

思鄉之情生於寂寞。

寂寞是一壺濃濃的淳茶,它能夠培育、喚醒、激發思鄉之情。

在出國之前,我根本沒有料到自我會在國外會產生思鄉之情。

在國內,長期以來,我的生活是忙亂的。整日忙於寫書、教書、會見同行、學生、記者,等等、等等,難得閒暇。所以,我對自我的評價是工作激情有餘,閒情雅緻缺如,是一個沒有多少生活情趣的人。

在英國生活的這一年,科研任務十分繁重。自我還又增加了一些任務,如提高英語水平,瞭解英國、歐洲的中國古代史研究狀況等等。我以為在這樣的狀況下不大會有時間思念故鄉。所以,我不但沒有帶任何可解思鄉之情的圖片,甚至連女兒、妻子的照片也沒有帶。思鄉的文章我看過一些,我覺得這種情感與我這種終日忙於工作而缺少雅興的人無緣。

但思鄉之情卻悄悄地襲來了。

記得初到倫敦時,心裏真是高興,最後沒有人干擾了,能夠痛痛快快地每一天做自我想做的事情了。我每一天白天去英國國家圖書館整理敦煌文書,早晚學習英語、看稿子或寫東西,覺得過得很充實。但時間長了,發現黑天白日老是一個人,未免有些單調,慢慢地感到心裏開始出現了一道縫。

最初是在夜裏醒來時掛念妻女,我不在家,她們自我能行嗎?於是不斷地往回發送電子郵件,提醒她們好多生活中要注意的細節,並要她們每一天向我報告她們的狀況。但她們並沒有照我的話做,我發回的電子郵件很少得到答覆,即使答覆也是十分簡單。這使我很惱火,別人家在國內的人盼望在國外的人來信,我那裏恰好相反。我感到她們並沒有像我牽掛她們一樣牽掛我。妻子告訴我女兒沒有太想我,並説她們倆過得很好,這既使我感到簡單,也有些失落。直到我來英國快兩個月時,女兒才發來電子郵件説,她和媽媽都很想我。

在我們的樓層裏,住着六七個國家的人,在共用廚房的牆壁上,每個國家的人都貼上一些反映自我國家風情的圖片。我因什麼也沒有帶,就讓妻子託人帶了幾張,一張長城、一張故宮博物院、一張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一張圓明園、一張天壇。收到以後,我發現我經常能夠看這幾張圖片看很久,來回來去地翻,覺得心裏特舒服。竟然有好幾天捨不得把這幾張圖片張貼到廚房牆壁上去。之後想想貼到廚房自我每一天也可看到,才選了兩張放到了廚房。

既然觀賞反映祖國風情的照片都這麼美妙,為什麼不要幾張家人的照片呢?於是,在1999年11月10日,我給女兒發去了電子郵件,要她寄幾張她和媽媽的照片來。但沒有得到女兒的答覆。女兒年方八歲,收發電子郵件尚不熟練。她收到我的電子郵件了嗎?她給我寄照片了嗎?!

思鄉的作文 篇4

漫步他鄉的街道,品着“正宗”家鄉美食,心底升起一股濃濃的思鄉情愁;

端坐靜謐的書室,讀着“遊子”抒情之作,詩歌散出一股濃濃的思鄉情愁;

置身潔淨的車廂,聽着“老鄉”淳樸鄉音,身邊瀰漫一股濃濃的思鄉情愁。

陌生的城市對於初來乍到的我是一種沉重的負擔,陌生的人,陌生的環境,就連生活方式也要以嶄新作為開端。燈火闌珊的街道,各具特色的當地小吃,沒有一樣能夠撫慰我背井離鄉的心。偶然間,沉重的思緒被一股熟悉的的香味打斷。

果然是我日思夜唸的家鄉美食,興奮的心情不亞於見到了崇拜的偶像。捧着手中的家鄉美食,細嚼慢嚥中發現即使打着正宗的招牌,味道卻還是有些許差別。這差別也許是製作的疏漏,又或許是鄉愁所致……

午後的陽光包圍着靜謐的閲覽室,一種尷尬的氣氛飄散於空氣中,剛剛轉學的我與新羣體總顯得格格不入。翻開詩集,娟秀而又滿載離愁的肺腑之作打動了我,觸及我心底最深的地方。和藹的老師,親切的同學,可愛的家人,如今卻無法再與他們同行。情不自禁地,我用手輕撫着那些沒有生命卻充滿着愛的文字。作者當日寫下他們的時候,是否懷着和我一樣濃重的思鄉之情呢……

潔淨的車廂中零零落落地坐着幾個人,又到了一站,上車的是兩個衣着樸素的中年男子。深藍色的衣服上沾滿了灰黑色的`泥點,那張倦色濃重的臉一看就知道他們是為生計而遠走他鄉的“打工仔”。雖然打工仔見的多了,可是他們的對話還是吸引了我。因為我聽到的是那再熟悉不過的家鄉話。也許家鄉話沒有普通話的純正,法語的優雅,英語的動聽,韓語的可愛,但是正是這有些粗魯的方言幫我瞭解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故事,敍述我最初的夢想,陪伴我走過快樂的童年。

家鄉是我生命開始的地方,夢想誕生的地方。

家鄉純淨的湖水養育了我爽快正直的性格;

家鄉熱情的民眾養育了我關愛他人的性格;

家鄉清貧的生活養育了我堅韌不拔的性格。

我不會做家鄉美食以解鄉愁;我不會寫抒情之作以解鄉愁;我不會説淳樸鄉音以解鄉愁,我只有將家鄉作為心底最深的念想……

思鄉的作文 篇5

夕陽下,我站在這繁華大都市裏,數着一幢幢高樓大廈,看着馬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和川流不息的車輛,一股濃濃的思鄉之情湧上了我的心頭。我思念起家鄉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那裏的寧靜,那裏的質樸,讓我回想不斷。

思念是一扇門。打開這扇門,我看到了家鄉的田野。春天裏,小草和禾苗努力地從土地裏冒出了頭,小麻雀嘰嘰喳喳的叫聲一直迴盪在我耳邊。夏日裏,一片碧綠的稻田隨風搖擺,青蛙的呱呱聲在寧靜的夜晚顯得特別嘹亮。秋天裏,農田裏金黃色的稻子沉甸甸的向我低下了頭,農民伯伯喜悦的笑臉在我面前飄過。冬日裏,光禿禿的樹枝上壓着白白的雪,北風呼呼地從我耳邊吹過。

思念是一扇窗。打開這扇窗,我看到我和哥哥快樂的童年。我們站在清澈的小河邊,看着一羣鴨子在水中游來游去。河中的小魚無憂無慮的嬉戲着,我們脱掉腳上的鞋子,走進小河裏,想要等待送上門的小魚。可當我們伸出手的時候,小魚早已敏捷的遊了開去,像是在和我們捉迷藏。河邊的淤泥裏藏着好多田螺,我們一邊玩耍一邊撈起田螺放在小桶裏,等到回家後,讓奶奶給我們做好吃的。

思念是一杯茶。透過這杯茶,我想起了無數個在家鄉的寧靜夜晚。夏夜裏,爺爺、奶奶、哥哥和我坐在院子裏乘涼。吃一片西瓜,看着漆黑的夜空中,星星一閃一閃地眨着它們的眼睛,彎彎的月亮明晃晃的,耳邊聽着爺爺仍在講的古老的故事。

思念是一陣風。這陣風帶着我的思緒飛向了那些珍藏的歲月,讓我一遍遍慢慢品味着那細細的牽掛和淡淡的温情。

思鄉的作文 篇6

春天的雨,温柔而多情,散在地上,是一串串散落人間的珍珠,氤氲着水氣,瀰漫着清新的味道,似曾相識,卻什麼也記不起,走在雨裏,看看遠處的山,綠色彷彿從高處流了下來,一瀉千里,渲染着綠的筆墨,濃墨重彩,讓人心怡,看見的是山,看不見的是故鄉。

故鄉的山,少了那種温柔婉約,更多的是堅毅挺拔,似年青的汗水裸露着錚錚的鐵骨,與月同輝。躺在山的懷抱,聆聽他囈囈情語,似火般炙熱,牽引着情人的心跳,在陽光下波瀾盪漾,彼此遙遙相望,距離成了美麗的代名詞,山的剪影投射在水的懷抱裏,磨合着,不停變化着角度,這種變化最後成了我,遠隔千里,總會聽到山呼喊我的乳名,聲音急促而沉穩,山老了,在思念兒女的日日夜夜中蒼桑了自己的身影,褪去了自己的綠,在秋風中零亂了自己的青絲,散成了飄飛的蝴蝶。曾幾何時,水的目光不再嬌羞低迴,而是沉浸着一汪似水的藍,點點淚光,滴滴晶瑩,一直滲適到我的內心深處,交錯零亂,匯成了山水畫的夢境,無論多遠,我總能感覺到夢的存在,清晰自然,從夢中醒來,耳畔都是山的呼喚,水的低吟。山萬千,水萬千,我只取故鄉的山一座,故鄉水一汪。

故鄉的山把愛我鐫刻在萬古長青的松針上,一抬頭可以夠到松針上的蜜,一直甜到心裏,不肯化去。故鄉的水把愛我鐫刻在亙古不變的磐石上,一府耳可以聽到人魚的唱晚,直曼延到心裏,不肯散開。我是故鄉山水的女兒,他們愛我甚過於日月,甚過於魚米。我趴在山的背上摘月,可是趕走了星星,山孤獨地為我守望,守望若干年後,我會變成了山頭頂的星星。我躺在水的懷抱裏尋貝,可是若惱了魚羣,水含笑地為我祈禱,祈禱若干年後,我會變成水心裏的水草。

故鄉的愛那麼濃烈,那麼淳厚,堆積在我心裏,幻化成我的希翼,帶着我躍過千山,淌過萬水,故鄉的山、水依舊牽動着我的心神,我的思念。

故鄉的挑花開了,遍地姻紅,還像往常那樣做了燕鶯姐姐的嫁粧嗎?故鄉的草綠了,一抹嫩綠,還像往常那樣讓春燕剪裁一下給我做新衣的?

故鄉的雨來了,像珍珠般,還像往常那樣讓微風拽帶過來給我做項鍊嗎?

多情的故鄉啊,我等待着長夜漫漫,你卻靜聽着燕鶯閒話,雨後芭蕉,開得爛漫,葉葉心心,舒展有餘清,驀地聽見雨打窗台,我輕聲附合着:“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思鄉的作文 篇7

不緊不慢,淅淅瀝瀝,如酥的春雨在夜的舞台上抒情演奏着酣暢淋漓的心曲。我不能想象,當年的春天,怎麼可能有今夜這般如此閒適之意,去悉心傾聽春雨的潑灑。我只是依稀記得,孩提時代春雨之夜,多半都是在鄉下那漏雨的老屋裏,湊着昏黃搖曳的油燈温習着功課,抑或啃着從鄰家早先教過私塾的跛腳大爺處央求而來的長篇小説。今夜無眠,我在都市的一隅,和着春雨的韻律,流淌着不曾止息的文思。

雨水敲擊着街坊屋檐下的鐵皮,叮叮咚咚,仿若大合唱中極富磁性歌喉的領唱,悦耳動聽。喧囂的城市,不知何時已陷落於風雨奏鳴,只是有一種類似爵士鼓的聲音加入了雨夜的交響樂中,那是別家沒有關緊的窗扇間或被風叩動時發出的聲響。我弄不明白,為何室外春雨瀟瀟,室內反而靜得出奇,乃至可聽到香煙燃燒的絲絲之音。

我為春夜的雨聲所打動所誘惑,索性放下手中之筆,離開案頭坐於書房窗前的木質沙發上,平心靜氣的聆聽夜雨的喧泄與傾訴。刷刷雨聲裏,我陡然憶念起故鄉的湖汊與小河,回想起少小歲月冒雨赤足走向學堂的往事,腦海裏浮現的是雨後渾濁流急的河湖和那些趕早捕魚的人們。在老家,一夜春雨過後,晨起的人們都會去用各種方法收穫夜雨的饋贈――那是一簍簍隨春汛湧來的活蹦亂跳的鮮魚。

倏忽間,我似乎聽到了夜雨的歎息,那歎息真像村東頭二苟叔每每詛咒過後的話尾。我這才想起年前一位進城鄉親對我所説的事情:老家的湖汊早已淤塞, 水 閘失修不暢,小河細如豬腸。常常是一夜驟雨,翌日到處濁水橫流,哪還見魚的蹤影?想到這裏,我心底立時泛起一陣渾濁,一如雨後的水窪泥凼。我下意識的點上一支煙卷,默默燃燒起這被夜雨淋濕卻又怎麼也剪不斷的鄉愁。

此刻,置身都市,我的心被這夜雨洗禮着、漂白着。儘管我從來沒有這份閒情雅趣去醉心聽雨,可我今夜陡來興味。於是,從我走近窗台的那一刻起,我便明白,我聽雨實際上是在傾聽自己心靈的訴説。於是,我竟然從潑潑灑灑、滴滴嗒嗒的雨聲中聽出了哪是歡快的歌吟,哪是愁苦的唏籲,哪是無奈的歎息。這決不是衣食無虞之境下的矯情,也不是酒足飯飽之時的作秀,而是那顆篤守寧靜但略嫌疲乏之心的奇妙感應。其實,我厭倦了某些舞文弄墨者們矯情作秀的呤詠春雨的詞章詩賦、華詞佳句,在我眼中,那雖是“陽春白雪”,但多少有些蒼白與雕飾之氣。

因為同樣的四季風雨,不同的心情就有不同的感受。今夜聽雨,我分明是在撫慰思鄉之情,分明是想排遣現實的紛擾。伴隨着煙捲燃燒時升騰的淡蘭色煙霧,我細細分辨着雨的喧譁、風的呼號。然而我並非悲情主義者,試圖竭力從夜風夜雨中聽出和諧,聽出慰藉,聽出些許詩意來。不用搜索枯腸,便很自然想起那首幾乎婦孺皆知的《春夜喜雨》的古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敢説,自這絕佳之句出現以降的千百年來,沒有任何描寫春雨的文字能夠與之匹敵。我聽説爺爺的爺爺在私塾裏唱歌似的背誦過它,我七旬老父至今也依然能背誦,我是在上小學一年級時父親告訴我背會它的,而我的兒子學齡前就已能背誦這一首詩。不過,今夜之雨,大而急促,似乎缺了些許詩意,可倒也痛快舒爽。即便歲月不拘,多少代人在這首七絕的引領下,走近文字,走進春天,走過生命的四季。因而,無論貧窮也無論富有,無論開心也無論傷悲,誰都會懷揣春的希望與暢想。

聽雨的時候,濕漉漉的思之駿馬在雨中狂奔。雨夜一如多愁善感的尤物,它讓你的鄉情、親情、友情還有愛情,像雨中的河水澎湃暴漲。夜雨聲裏,我仿若又聽到母親蒼老的咳嗽聲,父兄低沉的責備聲。或許他們在這夜雨裏又一次撿拾着發黃的往事,或許壓根兒就是關於我的故事。片刻間,我已然分明感知到,那陣陣夜雨的訴説就像父母那不無嘖怪的數落。原諒我吧,兒子年輕氣盛時曾經對你們不恭與叛逆,也原諒遠在他鄉打拼的兒子,那離家的路愈來愈長,寄往家中的信札也愈來愈短、愈來愈少。請允許我,借這瀟瀟夜雨捎去綿綿無盡的祝福:做個好夢吧,我至愛至尊的雙親!

……夜雨依舊不停潑灑,依舊醉心演奏着長部抒情曲,有風的鼓動與助陣,它時而雄渾激越,時而舒緩悠揚。在這無人紛擾、絕無爭鬥的時辰裏,我醉心於傾聽它毫無顧忌的訴説與汪洋恣肆的渲泄,也暫時忘卻了苦痛,忘卻了憂煩,索性盡情舒緩和鬆弛着疲乏的身心。寂寥之中,我又聽到了那和着夜雨節拍的心跳,似乎還有那春苗拔節的聲音。我想,生活於塵世中的人們,需要陽剛豪情,也需要多愁善感,尤其在這浮躁虛泛的年月,更應有一份閒情逸致。管它什麼苦難、什麼寵辱,至少在這種春夜聽雨式的小憩裏,可以獲得哪怕片刻的恬靜以及難得的好心情.

思鄉的作文 篇8

在熱烈的掌聲中,我們的思鄉情活動拉開了序幕。這次活動是語文課本第二單元口語交際“策劃一次活動”的繼續,是一次由學生自己策劃活動,自己編排節目,自己組織安排的語文實踐活動展示課。我主動承擔了照相的工作,看着孩子們自信與快樂的笑臉,我對這次活動充滿期待。

這是我們的節目主持人,這次活動版面的設計是在她的領導下用了五分鐘的時間完成。這是她第一次主持節目,也是主持詞的策劃者之一。從她的神情中可見她的大氣與淡定。整個活動在她的安排下進展的格外順利。

在五彩繽紛的泡泡中,六個女生深情地演唱着《我的中國心》這支歌。泡泡在舞台上飛舞着,飄動着。同學們靜靜地欣賞着,他們的思緒在泡泡飛舞的軌跡中滑翔。這個節目被大家評為最佳創意獎。“泡泡中的思鄉會”是大家對這個活動最為推崇的命名。

三個小帥哥的表情是否讓人感到有些拘謹?其實他們的節目也很有創意。他們正在配樂吟唱蘇軾的《水調歌頭》。在台下那綿延悠長的葫蘆絲伴奏下,站在中間的千宇同學吟唱着“明月幾時有---,站在他旁邊的兩個帥哥不時吟誦着這首歌的歌詞。歌聲、吟誦聲、葫蘆絲聲融合在一起,讓人陶醉不已。

你能猜到這兩個乖巧的女孩在表演什麼嗎?

她們啊,正在表演小品《回家》。平時,這倆孩子不善言辭,今天她們扮演的角色卻很特別:一個是“老奶奶”,另一個是她的老伴--“老爺爺”。一聲顫巍巍的“老伴啊”引來觀眾的一陣鬨笑,一句恨恨的“不是你生的,當然不想兒子”將台下的小觀眾笑得全部趴在了桌子上。可是她們倆卻表演得格外投入。她們組的小品贏得的掌聲最多,倆人在會後成了“名人”。

這個女孩與眾不同,她一邊專心的看節目,一邊拿筆寫着什麼。事後才知道,她記下的是精彩節目名字,她要將這次活動寫進日記中。

精彩的鏡頭不止這些,有趙彤桐等同學的表演唱《靜夜思》,有張晴林、申丹儀的詩朗誦,還有範世元、薛林燕等同學的小合唱,這些節目同樣使人回味無窮。作為一名觀眾,我陪着孩子觀看了這場聯歡會。很是開心,雖然它沒有春晚那樣絢麗多彩,但它是孩子們最樸實,最真實的童年生活的縮影。在這裏有泡泡飄動,更有童心飛揚。

學生習作:

氣泡飛舞的思鄉會

五三班劉嘉許

下午的太陽藏到了雲後,只露出幾縷微弱的陽光散落在地面上。從管子裏吹出一簇簇,一串串,一粒粒,一顆顆五彩晶瑩的泡泡,“啪啪”地爆掉了。在空中飄着,落到了那成為舞台的講台上。

泡泡裏的教室,不時傳來一陣陣歡笑。舞台上,同學們各自展示着自己各式各樣的才藝。清脆響亮的葫蘆絲,優美動聽的詩朗誦,有趣精彩的小品在歡笑聲中上演着。吸引人的反串表演更是贏得了不少的掌聲:一個女孩演起了八十歲的老母親,另一個女孩卻演她的老伴兒!還有一個女孩竟然當他們的倆的兒子!那個老媽媽的一句台詞真的很實在:“不是你生的孩子你當然不心疼啦!”從中可以體會到一個母親對兒子濃濃的思念之情。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那個“兒子”的公文包裏竟然掏出了兩件衣服!同學們的議論聲、笑聲更是源源不斷地傳到一羣羣泡泡裏,它們飄着飄着,落在角落裏。

這次思鄉會,在兩位女同學的朗誦中結束了。這沒有絢麗燈光,沒有華麗銀幕的演出同樣沒有遺憾。

朵朵泡泡花,在我的腦海中繼續飛舞着,劃過一條條美麗弧線。

思鄉的作文 篇9

在這個臨至金色九月的轉角處,月色伴隨着桂花香攜帶中秋而至。夜如柔水,本該歸鄉與家人團聚共賞秋月,而今卻孤身獨處異鄉在這月圓之夜獨醉歸卧。月光傾灑而下,似乎帶着親人對身處它鄉的遊子最真摯的歸盼,同時也帶去了遊子對故鄉和親人深深的思念與祝福,雖然身處千里之遙,卻在這輪明月下彼此相連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曾經中秋閤家歡聚共渡中秋是觸手可及的事,獨處異鄉四載,不知故鄉的中秋日是否依舊如從前那樣的歡聲笑語,不知家中那豐盛的團圓飯是否依舊如從前那樣吃的開心,不知家中的親人是否為我這個遊子不能歸鄉而黯然。身處它鄉,佳節的歡聲笑語已不復存在,看着身邊與家人團聚而高興的異人,我卻提不起高興的心情來迎接這個節日,也只能獨自在這個夜晚思親思鄉醉月而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身處異鄉雖然是在同一輪明月下共渡佳節共賞秋月,卻終究感覺不到故鄉的那輪明月所帶來的韻味,故鄉的明月承載了我對中秋所有的美好回憶與期盼,而如今高懸於頂的這輪明月帶來的卻是無助的思念無孤寂。習慣了故鄉那輪明月伴隨着幽靜的黑夜帶着平和與素雅氣息,再相較於這繁華都市的五彩霓虹燈想伴而來的明月,在這個中秋賞月的夜晚思鄉思親之情不由再增添了幾分,“月是故鄉明”明的不再是那輪圓月,而是那輪圓月所寄託的思念之情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至中秋,相系兩地,一邊是故鄉的親人好友,一邊是離鄉的遊子,兩兩相望,卻遙不可見,相隔千里卻因為這輪明月而彼此心繫彼此。也唯有在這樣的節日裏才能找回那早已模糊的回憶,才能記起還有牽掛自己的親人。

月至當空,秋風攜帶桂花香不斷襲來,飲盡杯中物,在月光的輕撫下漸漸入眠,也許在唯有在夢裏能夠歸鄉與親團聚,閉上眼睛,在心裏送出對親人的祝福與思念:願你們身體健康,中秋快樂。

思鄉的作文 篇10

“八月十五月兒圓啊,爺爺為我打月餅啊……”不知不覺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今天晚上,皓月當空,萬里無雲,圓圓的月亮在漆黑的夜空中顯得格外顯眼,彷彿深藍色的幕布上繪上了一朵盛開的白蓮花,令人眼前一亮。我和爸爸媽媽一同吃着月餅,觀賞着明月,講着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傳説:“很久很久以前……”

我站在窗前,目不轉睛地望着那一輪皎潔的明月,心裏不禁思念起在故鄉的外公外婆。小時候,我身體很弱,三天兩頭地上醫院,是他們夜以繼日照顧我。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又是他們冒着冬日凜烈的寒風和夏日炎炎烈日每天接送我……但在這團圓之際,我卻見不到他們,只能通過電話以表示祝福和思念。

雖然現在科技那麼發達,但是卻代替不了那同看一輪明月,相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感覺啊!雖然今天是中秋節,但是還有多少人在忙碌着,在工作着啊……

我望着那圓圓的月亮,心裏不禁想起唐代詩人李白的那句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想起蘇軾的那句美好的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夜深了,伴隨着那一輪皎潔的明月,我彷彿來到外婆身旁,漸漸睡了……

標籤: 精華 彙總 思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ngganzuowen/sixiangzuowen/eykmo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