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情感作文 >關愛作文 >

關愛留守兒童初中作文

關愛留守兒童初中作文

孩子,是早上初升的太陽,是祖國的未來的花朵,是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我們要關愛哪些留守兒童,小編收集了關愛留守兒童的作文,歡迎閲讀。
 

第一篇:關愛留守兒童

“鳥有一個巢,人有一個家.”對每個人而言:家是感受親情的港灣,父母的愛,給了我們無限的温馨。可是, 我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掙錢。所以,我們有了一個特殊的稱謂‘留守兒童’。雖然沒有了父母的陪伴,但是我們沒有自卑、沒有放棄、更沒有埋怨過自己的父母親。我們在這種生活的磨練中,學會了適應,學會了改變,學着以自己的力量振奮自己的精神,增強自己的鬥志,活出了一個感恩的、自豪的、快樂的精彩自我!

每當看到別人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去遊樂場,以起去逛街,一起去玩耍······我就情不自禁地想:為什麼別人就那麼幸福?就能和父母開開心心的玩耍?而我就只能默默的羨慕他們?但又回過頭仔細想想:起碼我比那些農村的孩子要好上100倍,他們都能那麼天真快樂,我又有什麼資格自卑呢?

“百善孝為先”。作為留守孩子,我們更加懂得——-感恩!是父母十月懷胎生育了我們,是父母強忍別離的痛苦外出艱難謀生養育了我們。儘管他們沒有太高的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但就是因為有了他們在外面的千辛萬苦,有了他們在外面的勤耙苦做,才有了我現有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只有我們的父母,才是追值得敬佩的,也是最具榜樣力量!在這裏,我要對親愛的爸爸媽媽説:“無論你們是貧是富,我都永遠感激你們!我知道我手中的一書一本,身上的一絲一縷都浸潤着你們的血汗,我會以我更加的刻苦和勤奮來報答你們!”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作為留守孩子,我們更加應該感到——-自豪!我們自豪,因為我們擁有同齡孩子最頑強的品格。我們不需要父母的關懷和呵護,照樣生活得很好很好。雖然過早地承擔了分別的痛苦,但是,對父母少一份依賴,就多了一份在困境中的磨鍊。這正是一個鍛鍊自己的好機會。讓我們一起宣誓:“草是生命最頑強的象徵。既然特殊的時代、特殊的家庭環境給予了我們草一樣頑強的種子和生命,那麼,我們就要像草一樣地頑強,草一樣地團結,草一樣把根扎進深深的土壤,像草一樣永遠充滿綠色的希望,以蓬勃的姿勢向上生長!”

作為留守孩子,我們更加學會——-堅強!沒有父母在身邊鼓勵你,相信你。但我們還有勝似親人的朋友和這個社會。他們每時每刻都在關注着我們,為我們無私的奉獻着。然而,在他們的支持與幫助下,我們茁壯成長。所以,我們要不懈努力,好好學習。不辜負大家對我們的期望!這是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我們才磨練出了這樣的堅持不解的的精神和意志。也許這就是我們留守兒童能成功的原因吧。在沒有母愛、父愛的情境下。我們最終能成為一盞明燈,熠熠生輝,引人注目。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沒有止住前進的'腳步;以為我們沒有流戀於輕鬆;因為我們沒有迷醉於誘惑;因為我們沒有沉陷於淺薄······有一天,我們一定會永不回頭地向前走去!!

第二篇:關愛留守兒童

孩子,是早上初升的太陽,是祖國的未來的花朵,是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孩子的衣食住行應由社會的各個力量予以保障,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孩子的教育。這話説得好,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為什麼這樣子説呢?是因為我的一段經歷。

那年高一暑假,我報名了由大學生組成的山區支教行動,出發之前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一方面也體驗這樣的生活。可是,在我支教的這段日子裏,讓我觸目驚心的是,農村的孩子有着許多方方面面的問題不是我能一個人可以解決的。首先,他們吃得很差,一頓三餐基本沒什麼肉,面黃肌瘦,估計是營養跟不上,有些孩子最基本的體重和升高都沒有達標。其次,他們有些是住在茅草屋裏。天啊!這是原始社會麼?他們父母都到外地打工了,要忍受親情離別的痛苦,還要忍受如此惡劣的環境。第三,這些孩子不講衞生,赤着腳,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身上的衣服就是隻有一兩件,衞生習慣有待糾正。第四,孩子上課的時間在學習,放學回家卻要幫助家裏面幹農活,而且有些家長的根本就不重視教育,思想觀念產生偏差,認為讀書無用。還不如出去打工。第五,一些孩子特別自卑,認為自己很差,學習提不上信心。這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嗎?為什麼他們的條件如此之差,我知道,這不能怪他們,突然間我感到自己很渺小,僅僅是隻教會了他們讀書識字?而他們的無助又是誰來解決的呢?因為他們是留守兒童。

當我們享受温飽生活時候,你是否忘了有這麼一個弱勢羣體—留守兒童。也許他們的茁壯成長離不開整個社會的接濟和救助。因為,他們是下一代,是未來,是希望。關注千千萬萬的留守兒童吧,願全社會攜起手來,共同來擔負起幫助他們的責任,讓他們好好成長,也許這樣,他們的明天才會更好。

第三篇:關愛留守兒童

億萬農民工進城,是廣大農民逐步富裕的必然歷程。但這個歷程不等於不需要付出代價,代價之一就是上千萬留守兒童失去了親情的呵護。父母外出打工,目的自然是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也為子女爭取更好的前途。然而有得必有失,子女失去的卻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親情。他們在成長的關鍵時刻得不到親人的關愛,他們的苦惱和歡樂無處訴説,他們的權益缺少保護,他們在跨越人生征途的各種關隘時需要有人來引導和支持,他們的學業需要有人督促檢查。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有些孩子變得孤僻、任性,有的學習成績下降,有的容易受到壞習氣和不良同伴的影響,有的甚至產生了更為嚴重的問題。這些,都不是物質生活的改善所能彌補的。構建和諧社會,需要針對不同人羣存在的問題,紮實地採取措施有針對性地去解決。關愛留守兒童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須知,這是一個很大的羣體,在他們身上寄託着千萬家庭的希望。

所幸,近年來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開始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許多地區、部門已開始努力,有的成效初現。11月27日,省教育廳要求各地學校應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心的教育網絡,引導他們走過人生關鍵時期;要加強對家長、監護人的教育和指導,建立“留守兒童”與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交流與溝通的“綠色通道”,有條件的學校可開設親情專用電話或電子信箱,讓學生家長與孩子定期保持聯繫;通過定期舉行文體、科技和社會實踐活動,讓“留守兒童”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採取這些措施,有的並不需要多少資金投入,重要的是有一顆關愛孩子的心。有了這樣一顆心,可以做的好事還有許多。如借家長還鄉之機舉辦家長學校,進行家訪;為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主要是爺爺奶奶舉辦家長學校,傳授正確的家教理念和方法。指導孩子學會通過電話和父母交流;舉辦留守兒童的作文比賽或演講比賽,讓他們寫一寫、講一講自己的父母。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把工作做到家了,我們的社會、家庭一定會更和諧。

第四篇:關愛留守兒童

對於留守兒童這個詞語,我是在我們學校舉辦的一 次活動中知道的,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還有和我和我一樣大的孩子,不一樣的是,他們不像我們一樣有爸爸、媽媽的呵護和關愛,他們只 能通過電話聽到爸爸媽媽的聲音,他們不能和我們一樣躺在爸爸媽媽懷裏撒嬌,他們要幫着爺爺奶奶幹些力所能及的活,來為爺爺奶奶分擔家務,雖然他們和年齡和 我們差不多,但是和我們相比,遠遠不如我們受到的來自家的關愛多,和他們相比,我們是幸運的,但是生在新中國的他們也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愛,得到了他 們從父母那裏缺失的温暖。

從學校回來,我查了一些資料,知道我國的留守兒童是那麼多,在全部農村兒童中,留守兒童的比例達28.29%,農村留守兒童已非常普遍。相關調查發 現,超過半數的留守兒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33%的父親、25%的母親外出5年以上。而且60%—70%以上的父母是在外省打工,30%的父母每年回 家一次,打電話成為留守兒童與在外父母聯繫的主要方式,但也有約2%的父母與孩子常年無聯繫。由於長期與父母分離,兒童在面對自身變化、學習壓力、人際交 往等問題時,缺少父母的關懷,對他們健康成長很不利。

舉個例子吧,在我的老家,我就認識一位留守兒童,她的名字叫娜娜,按年齡我還該叫她姐姐呢,她爸爸媽媽出去打工了,有的一年也不回來一次,她沒有爺 爺,每天和奶奶一起生活,開始的時候,我不願意和她玩,因為她比我還大呢,但看上去身上的衣服很破舊,有時候還很髒,後來媽媽告訴我,她的爸爸媽媽出去打 工了,她的奶奶年齡大了,她因為要幫奶奶幹活,所以身上才會很髒,有一次我看到她為了掙錢,還去幫人家幹活,我真的敬佩她,為我以前的想法感到後悔,後來 我每次回去,只要能見到她,我總會和她玩,她很關心我,還會拿着她幫別人幹活掙的錢買東西給我吃,但是我還是覺得她沒我幸福,有時候也很可憐她,但她每次 都是樂呵呵的和我玩,有時候也會向我投來羨慕的目光,有一次我問她想不想媽媽,她哭了,她説她很想媽媽,但是媽媽要打工掙錢,不能回來照顧她,所以她要聽 奶奶的話,我聽了真是好難過。

然而最近一次我回老家,我看到她穿上了新衣服,看上去很高興的樣子,我問她,她説她現在有了新家了,是留守兒童之家,我問她那個家好玩嗎,她説好 玩,在裏邊可以學習,可以做遊戲,我説那你還是見不到你的媽媽呀,她説她現在已經被一個媽媽認領了,她對她很好,給她買了新衣服,還有新書包呢,她還會定 期來看她,娜娜説這些的時候眼睛都在放光呢,娜娜還告訴我,她現在通過幫扶結對子,還認識了一個城裏的朋友,她送給她好多好看的書,她們經常打電話聊天, 可開心了,我聽了真替她高興。

後來媽媽告訴我,現在國家的政策好,留守兒童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地都在建守兒童之家,還有留守兒童代理家長,還有就是幫扶結對子等等好的政策 幫助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各方面,留守兒童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顧,我聽後真是高興,我想娜娜現在一定在好好學習,快樂生活吧,我真想馬上再見到她,聽她講講 她在留守兒童之家的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ngganzuowen/guanaizuowen/xyeyy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