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情感作文 >包容作文 >

關於包容的作文600字彙編六篇

關於包容的作文600字彙編六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包容的作文600字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包容的作文600字彙編六篇

包容的作文600字 篇1

包容,在於能寬恕他人,化解矛盾。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為了某一件事情就與人發生爭吵甚至大打出手。這時如果我們都能學會包容,學會退一步,還會惡語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嗎?不,當然不會。只要我們都學會包容,任何事情都會海闊天空,風輕雲淡了。反之,不會包容別人的人,永遠都只會每天在心裏慪氣,越來越煩躁,永遠也享受不了包容帶來的快樂。 學會包容,關鍵在於能換位思考,能為他人着想。當你在心裏罵老師下課拖堂時,你是否能體諒他的用心良苦;當你在嘲笑同學某個缺點或瑕疵時,你是否瞭解他內心的痛苦和不自信;當你在埋怨父母的管教時,你是否看清他們對你的用心良苦和恨鐵不成鋼。當你看清你周圍的這一切後,你就不會在去傷害他們了。所以,請包容你周圍的一切,因為你周圍的人都是在為你旋轉,包容他們,學會為他們着想,學會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你會發現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所有的疑惑都會豁然開朗。學會包容,我們的感情才能增進,學會包容,你才不會有那麼多的抱怨和煩惱。

古人常説,“宰相肚裏能撐船。”哲人也説過,比樹高的是山峯,比山峯高的是飛翔的雄鷹,比飛翔的雄鷹高的是人那顆包容的心胸。包容是一股清泉,讓人感到無比的涼爽;包容是夏天吹拂的清風,世人更加舒暢;包容是冬天的團團火焰,讓人心中暖暖的。

包容不需要你驚天動地地去拯救什麼,也不需要你花很長時間的學習,更不需要你費多大的腦筋,它只是一個細小的退讓,一句輕微的話語,一個微笑的表情,一個細微的行動就可以做到。

包容是一種氣度,是一種品行,是一種正氣,是凝聚全身的氣概。只有學會了包容,身心才會舒暢;只有學會包容,才不會無緣無故地憤怒,只有學會包容,才能欣賞到大自然的無限風光,品味出生活中的無窮樂趣。

包容是一種美德,學會了包容,就學會了釋放自己。

包容的作文600字 篇2

包容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美德,學會包容。“包容”有寬容、大度、不計較、有氣量的意思,也有一併容納、接受不同意見的意思。包容不是膽小無能,而是一種海納百川的大度。做人做事要包容,更要學會包容。

歷史上有個叫藺相如的臣相,由於護駕有功,所以官職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將廉頗的忌妒與不滿,便處處與藺相如作對。但是藺相如面對廉頗的無理取鬧,只是笑而避之,從而有了“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廉頗對於藺相如如此寬宏大量,深感慚愧,從此兩人便聯手,一起為趙國奉命效勞。所以説,學會包容,於人於已都有益處。

反觀歷史上那些善於妒忌的人,遇到一點不滿便怨天尤人,這些人縱然學問再好,也難成大器。周瑜是個卓越的軍事家,才能出眾,足智多謀,把龐大的東吳水師管理得井井有條。可是,當他得知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雖自知不如,但卻不甘落敗,於是整天心中盤算着如何打贏諸葛亮,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悽歎後,最終落得個吐血身亡的結局,唉,這又是何苦呢!倘若周瑜能像藺相如那樣寬容大量,我想,他的結局肯定不會是這樣!

包容是一種美德,它可以使你的人格得到昇華,讓你的心靈得到淨化!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與別人發生摩擦,當別人不小心踩到你,你應該擺擺手,説聲沒關係;當別人弄壞了你的東西,向你道歉時,你也應該包容地付之一笑。人生如此短暫匆忙,我們又何必把每天的.時間都浪費在這些無謂的摩擦之中呢?!學會包容他人,就是學會了包容自己。包容他人對自己有意無意的傷害,是讓人欽佩的氣概;包容他人曾經的過失,是對他人改過自新的最大鼓勵。天地如此寬廣,比天地更寬廣的應該是人的心

包容確實是一門精深的藝術,只有領略到了其中的滋味,行包容他人之舉,真正地擁有那份廣闊的心胸,那份坦然,那份自然,才是活出了真正的人生!學會包容吧!做人做事如果能夠包容一點,那麼我們的生活便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包容的作文600字 篇3

三國時,諸葛亮初出茅廬,劉備稱之為“如魚得水”,而關、張兄弟卻未然。在曹兵突然來犯時,兄弟倆便“魚”呀“水”呀地對諸葛亮冷嘲熱諷,諸葛亮胸懷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們。結果新野一戰大獲全勝,使關、張兄弟佩服得五體投地。如果諸葛亮當初跟他們一般見識,爭論糾纏,勢必造成將帥不和,人心分離,哪能有新野一戰和以後更多的勝利呢?

劉秀大敗王郎,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奉承王郎、侮罵劉秀甚至謀劃誅殺劉秀的信件。可劉秀對此視而不見,不顧眾臣反對,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化敵為友,壯大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這把火,燒燬了嫌隙,也鑄煉了堅固的事業之基。

唐朝諫議大夫魏徵,常常犯顏苦諫,屢逆龍鱗,可唐太宗站得高,以寬容為懷,把魏徵看作是照見自己得失的“鏡子”,終於開創了史稱“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

武則天時代的宰相婁師德以仁厚寬恕、恭勤不怠聞名於世。司馬光評價他“寬厚清慎,犯而不校”。鳳閣侍郎李昭德罵他是鄉巴佬,他笑着説:“我不當鄉巴佬,誰當鄉巴佬呢?”當時名相狄仁傑也瞧不起婁師德,想把他排擠出朝廷,他也不計較。後來武則天告訴狄仁傑:“我之所以瞭解你,正是婁師德向我推薦的。”狄仁傑聽了慚愧不已。

呂蒙正初入朝堂時,有一朝士指着他説:“這小子也參政?”呂蒙正裝着沒聽見。而與呂蒙正同列的人卻幾次讓呂蒙正追問那個人是誰,呂蒙正不允,説:“若知其姓名,怕以後不能忘記,所以還是不問的好。”呂蒙正後來終於成為北宋的宰相。

包容的作文600字 篇4

海,容納了百川,終以廣闊的胸襟贏得了世人的尊重;雪,接受了大地的污濁,終被映襯得更加純潔;鷹,忍耐了狂風的洗禮,終以有力的翅膀縱橫天際。

做人之道亦如此。自命清高者必將被世界拋棄,只有學會在包容與接受中成長,才能最終歷練出堅忍的性格,走向成功。

歷史的書頁中,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

明月夜下,李白對月獨酌。世人不懂他,説他瘋癲,笑他自命清高,而我卻看到了他的容忍與接受。我痛心於他的自嘲“吟詩作賦北窗裏,萬言不值一杯水”,我清楚地看到那笑後的淚水,我感慨於他的“凡我醉處,皆非他鄉”,我觸到了他存於世間的孤獨與寂寞。我得意於他大殿之上丟向高力士的靴子,但我仍看到他醉眼中的無奈。這樣一個近乎孩子般的男子,帶着世人給的傷害,用酒迴避世俗,用詩安撫自己。他盡力地接受,盡力地容忍。他愛明月,因明月朗照四方。他要告訴人們,人亦如月,胸懷中也早已揣着天下,容着天下,以不朽之詩感動天下。

滾滾江水,蘇軾迎風而立,讓一腔不快隨大江遠去,讓千古英雄常駐心間。他正是以這種震人心魄的的氣勢鼓舞自己,讓英雄的豪氣來充斥自己,告訴自己要以廣闊的胸襟包容一切。不容滋垢但卻默默地包容了世人;不納官場但卻看淡了那些爾虞我詐。於是,轉身間便也無風雨也無晴,我們看到的,是他縱情山水,心繫百姓的瀟灑背影。試問,如若從未懂得放開與容忍,他怎會如此灑脱?

古人給予我們精神力量,教給我們立身處世之道。但包容並不意味着喪失原則,容納也不是同流合污。這種包容,是要以一種曠達的心境,淡然處於世間;以一種心靈上的自我撫慰來獨善其身,而最終的目的是兼濟天下,使自己走向成功。

包容是一種美德,所以,讓我們學會包容,學會接受並珍愛上天賜給我們的一切。那麼,最終我們會收穫更多!

包容的作文600字 篇5

你説太陽被陰雲遮住並任其阻攔自己的光熱是一種懦弱,不,我説那是一種包容,是博大的包容,是隻有太陽才能具備的包容……

小的時候,包容是接受幼兒園老師發給的最後一個又酸又小的蘋果,是坐在最後一個位子甘願拿到一張撕破了的試卷。承受物質上的短小與破損,也許是順其自然,這次受屈下次可能得福;也許是本能的反應,也無所謂,命裏有時終會有。

長大了一些,包容是代自己心儀的女生受過,是忍受老師莫須有的“罪名”與錯誤的批評,是容忍事理的陰差陽錯。因為男孩子就應該血氣方剛,胸懷大志,青年人就應該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就應該兼濟天下。這似乎是生命中必須經歷的風雨與坎坷,是成長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人到中年,包容是不計命運的錯判,是對傷害自己的人和敵人説一聲“謝謝”,是忘記別人對自己情感犯下的罪行,捫心自問。也許朋友反目是一種無奈之舉,是生計所迫;心愛的人的背叛也是被迫,應該讓他找尋自己的天堂;下級和同級的造謠中傷可能是一時衝動,並非有意而為……不該那麼苛刻地要求別人,也許自己也正傷害着別人而沒有覺察,也許自己也在期待着別人的包容與諒解。天空本就蔚藍,陰雲終要散去,海納百川才是水的本性,死潭裏只有記恨、仇視、自私與利慾薰心……

老了以後,包容是“不在乎”兒女在外面闖蕩而忘卻了自己;是理解周圍的種種紛爭,心緒平衡;是容納一切兵荒馬亂、一切流言蜚語與一切是是非非。這不是看破紅塵自甘墮落,而是一種氣度,一種氣質,一種氣節。曾經滄海,曾經輝煌,財富也好,名譽也好,誤解也罷,毀謗也罷,都有心胸承載。儘管世事沉重,但有歲月的磨礪,什麼都是容得下的。

其實天很藍,陰雲終要散;其實海不遠,此岸連彼岸;其實草很綠,萬物皆自然。其實,你不必擔心太陽的光亮被遮住,你也不必擔心人間有太多不平,包容那些陰鬱,心中便有陽光,我們終將收穫全部的美麗……

包容的作文600字 篇6

以前,我和楊晶是彼此最好的朋友,自從經歷了一些“坎坷”後,讓我懂得了好朋友就應該多一點寬容和忍讓。這也讓我們的友誼更加牢固了,讓對方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友誼了。

我還記得那一個下午,那一個地方,那一副羽毛球,那一個最好的朋友,那一分瀕臨毀滅的友誼。

星期六,我拿着羽毛球高高興興地去楊晶家把她叫了出來。楊晶説:“你把我叫出來到底要玩什麼呀?”我高興地説:“我們來打羽毛球吧!”楊靜的眼睛一閃,説道:“好呀,好呀,我們現在就打吧,我都好久沒打了。”我把球拍給了楊晶一個,我們倆各佔一方,做好了接球和發球的準備。我們倆,你發一個球,我發一個球,對方都沒接住。這樣持續了很久很久,終於,我沉不住氣了,火冒三丈地説:“喂,你到底怎麼回事?光打些扣球、歪球,你到底會不會打球呀?”楊晶也絲毫不客氣地説:“切,難道你就沒打一個歪球、扣球嗎?我看,你也比我好不到哪兒去!”我生氣地和楊晶吵了起來,吵着吵着,我們倆都不理對方了,一直到自己回家吃飯。

一天,二天,三天,四天……過去了,我們彼此沒有説過一句話,甚至沒有説過一個字。就算看到了彼此,也沒有做任何的反應。

自從我讀了一篇文章,叫《做朋友之間的寬容》後,感悟到世界上,比海洋、大地、天空更廣闊的莫過於朋友之間的相互寬容了。

於是, 我鼓起了勇氣,去找楊晶的途中偶然遇到了她,我吞吞吐吐地説:“楊晶,我……我,我們和好吧!”楊晶欣喜若狂地説:“好呀,那我們去溜冰,或者是騎自行車……”

這就是我和楊晶之間的友誼,這就是我們彼此的友誼,這就是瀕臨毀滅卻又比原來更牢固的“友誼之塔”,這就是包容和忍讓的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ngganzuowen/baorongzuowen/28neo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