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贈汪倫 >

六年級原文《贈汪倫》教學實錄範文

六年級原文《贈汪倫》教學實錄範文

一、質疑導讀

六年級原文《贈汪倫》教學實錄範文

板書李白(旁打?)師:誰能把想到的告訴大家?生如數家珍: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偉大的詩人;

生:他的祖籍在今甘肅秦安附近,五歲遷居四川江油縣,還可算是我們老鄉呢! (眾笑)

生:李白留下了上千首詩篇,有《靜夜思》《蜀道難》、《秋浦歌》

生:我們學過《靜夜思》、《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即興背詩)

師:孩子們知道今天要學什麼嗎?生齊呼:《贈汪倫》(抽生板書課題,給倫注音,並教讀)

師:説説題目是什麼意思?生:贈就是送,汪倫是人名。

師: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麼?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倫和李白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李白會寫詩送他?這首詩表現了什麼思想?

設計思路:運用立體教學模式提問式開講藝術,將學生從對舊知識的回顧引向新內容的學習,既滿足了孩子的表現欲,又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

二、立體探究

師:孩子們提了不少好的問題,在學習詩歌時還會發現新的問題,怎麼解決呢?生齊:自己解決!

師:行!老師有一些學習詩歌的方法,現在推薦給大家。

出示學習建議:自由組合選擇喜歡的方式學習,限時八分鐘。

1、朗讀法:朗讀全詩,讀出自己的感受、體會,讀出重音、節奏;

2、繪畫法:選擇自己有理解的詩句作畫(注意不與插圖雷同),並作解説;

3、領悟法:對自己感興趣的詞語或詩句做深入研究,結合所查資料仔細玩味,寫出體會。

(生自主合作學習,師巡視、參與)

設計思路: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讀讀、畫畫、説説、寫寫中自我品味語言,感悟詩意,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師:剛才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很高,現在來把你們的學習體會與大家分享分享。

生:還是我們朗讀組的先來吧!然後較有感情地讀了一遍。

師:你的聲音真好聽,如果再注意點節奏就更好了。

又一生自告奮勇讀。師:你讀出了自己的理解,還有誰願意來挑戰他?

生:我是繪畫組的,但我認為讀不該是朗讀組的專利,大家請看這幅畫他邊指圖邊解釋道:李白乘船要離開的時候,聽到汪倫踏着節拍唱歌的聲音,他滿臉驚喜地轉過身來,所以第二句詩該讀出驚喜的語氣。(範讀)

師由衷讚歎:你不僅畫得好,説得好,還讀得棒極了!(熱烈的掌聲)

生:他的理解與我們領悟組的不謀而合,我們認為,可能頭一天汪倫説今天有事不會來送行了,李白才獨自一個人乘船離開,他的心裏也許有一點憂鬱,忽聞一詞形象地表達出了他看到汪倫出現時驚喜萬分的心情。

(師來不及鼓勵)一生:我有個問題,李白本是汪倫請去的,可為何李白走時汪倫卻不去送別呢?

師暗暗佩服:是啊!老師也想不明白。

生:我猜想汪倫不願意面對離別的傷感,於是約定不去送行,但最終還是來了。

生:我認為這又是汪倫的刻意安排,就象當初用十里桃花,萬家酒店騙李白去一樣,(眾笑)這種特別的送行方式具有更加感人至深的魅力,以此給李白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忽聞體現的正是意料之外的驚喜。(師作出肯定,並順勢指導讀出由憂而喜的情感變化。)

師:(播放前兩句詩的情節動畫)假如你是李白,在一憂一喜之下,會想些什麼呢?

生:我想到這一段時間以來汪倫對我的種種好處,不由得心潮起伏。

生:我想到:汪倫是個多麼淳樸善良、熱情友好的人啊!

師:願意以什麼方式來表現詩人的感受?(生自發品讀,書聲朗朗。)

設計思路:《新課標》指出語文課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入多種教學形式,轉換課堂模式,讓每個孩子都投入地學、生動地學,再盡情展示學後的成果。在這一環節中,盡力做到了開放思維、激發想象、發揮潛能。

師:作為一代文豪的`李白,因此脱口而出

生齊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生:我認為這首詩後兩句該這樣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不及應該讀重音,才能表示汪倫對我的情意深。(指名反覆試讀)

師:千尺是多深?(學生剛在數學中學過度量,沉默片刻後)生一板一眼算出:1米=3尺,1千尺=333.3米。

一生接過話頭:我們上次量過了,我們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當於84層教室那麼高的樓房。

師:桃花潭真有那麼深嗎?

生迫不及待:我知道桃花潭並沒有那麼深,這是誇張的寫法。

師:真聰明!那為什麼説千尺桃花水不及汪倫送我情?

生略一思忖,説:這裏又用了比喻,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

生: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這桃花潭水的深,再説明比不上汪倫的情意深,以此表現情意的深厚。看看圖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體會他們依依惜別的深情了。

生:那麼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應讀重音。(師肯定其説法,師生練讀。)

生:老師,我發現一個問題:第一行詩寫的是李白,而第四行詩卻變成了我,這是為什麼呢?

師:你真是一個愛動腦的孩子!這個問題該怎麼解答,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生:李白是別人對他的稱呼,這裏是採用三人稱手法來自稱。

生:我認為後兩句詩用我便於直接抒發感情,更顯出感情的真摯。

師:大家分析的很正確,詩的前兩句是敍事,後兩句是抒情,敍事時李白將自己冷靜地置於三人稱,而汪倫的突然出現和特殊的送別方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zengwanglun/ndg9m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