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雨巷 >

《雨巷》教案及過關測試題

《雨巷》教案及過關測試題

導語: 《雨巷》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着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雨巷》教案及過關測試題,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雨巷》教案及過關測試題

《雨巷》教案

知識目標:

1。通過誦讀,感知詩歌的意象及特徵,把握意境的營造。

2。尋找關鍵詞語,理解意象特徵。

能力目標:

1。在誦讀、欣賞中增強對詩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審美情趣。

2。結合藝術專業學生特點,用繪畫形式檢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興趣。

情感目標:

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

教學過程:

一、用歌曲導入新課

聆聽唐磊《丁香花》(結合藝術專業學生特點,用音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思考:唐磊心中的“你”是位怎樣的姑娘?(為賞析詩歌中丁香姑娘意象做鋪墊)

二、新課學習

(一)介紹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現代派”的代表詩人。1927年發表成名作《雨巷》被葉聖陶先生譽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作者也由此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詩集有《我的記憶》《望舒草》等。

(三)聽錄音範讀,體會本首詩誦讀要領,學生配樂朗讀。(在反覆誦讀中感受詩歌音韻美、意境美)

本環節重點:把握感情基調:低沉 哀怨 憂傷

(四)分類導航

導航一:我的學習我做主(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1、 用第一人稱複述 “我和丁香姑娘” 之間的故事。(時間、地點、人物、情節敍述清楚,此環節重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

2、 從內容上看,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愛情詩還是政治詩)

引出寫作背景:

《雨巷》寫於1927年夏天,國民政府反動派對革命者進行血腥屠殺,全國籠罩在白色恐怖中。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出現。《雨巷》正是這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導航二、我的團隊我合作(合作探究,展示彙報)

詩歌是依靠形象(具體的事物)來傳達思想感情(意象),本首詩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什麼特徵?

五個意象:油紙傘 雨巷 籬牆 丁香 姑娘

油紙傘:復古,懷舊,神祕,迷濛 (把油紙傘和我們生活中用的傘對比,陰雨天營造了一種悽清朦朧的.意境)

雨巷:悠長 寂寥 (通過詩句中的關鍵詞概括)

籬牆:頹圮(通過詩句中的關鍵詞概括)

丁香:美麗、高潔、愁怨、易逝。

解析: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白色或紫色,花雖美,但容易凋謝。詩人對着丁香往往傷春,説丁香是愁品。在我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徵着美麗、高潔、愁怨、易逝。

姑娘:美麗,高潔,哀怨,飄渺 。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擦肩而過。

丁香姑娘的美麗高潔 ——美好的理想和願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 ——理想難以實現

丁香姑娘的飄然離去 ——理想的幻滅

導航三:我的思考我表達(發揮想象,繪畫展示)

1、在自己對本詩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和聯想,把詩人筆下的文字轉化成畫面。(結合藝術專業學生特點,用繪畫形式檢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興趣。)

(五)小結

戴望舒的《雨巷》,寫出了我們每個人都曾經體驗過的一種感情,那就是“憂傷”。現在,讓我們帶着詩人傳遞給我們的憂傷,再次去體驗一下在細雨迷濛的小巷中彳亍獨行的妙處。(集體朗誦)

作業:

1、蒐集誦讀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

標籤: 測試題 教案 雨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yuxiang/qkv02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