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雨巷 >

高中《雨巷》説課稿

高中《雨巷》説課稿

戴望舒的《雨巷》是寫思慕追求一位有着丁香般美麗的姑娘而不可得,實則是象徵在生活的重壓下一部分人的精神狀態的詩歌,分享《雨巷》説課稿,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雨巷》説課稿

一、教材地位分析

《雨巷》是人教版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單元主要學習現代新詩,要求學生能在瞭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的情況下通過反覆誦讀詩歌,把握其中豐富的意象,領悟詩歌獨特的意境和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雨巷》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本單元以《雨巷》為例子給學生展示了象徵主義詩歌的特點,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同時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悦耳的樂感。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探索《 雨巷》的意境美及其成因

教學難點:分析意象以及其象徵意義,初步掌握鑑賞詩歌的方法

二.學情分析

本篇課文是高一年級的新詩單元的第二篇,高一年級在初中已經掌握了一些詩歌的基本鑑賞技巧,但學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鑑賞理論分析,在挖掘詩歌的深層意藴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侷限。因此,在教學中我會注意引導學生,讓他們在探索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詩歌與青年有着天然的聯繫,而且高一年級正處在懵懂的青春時期,因此對本首詩有着很強的感受能力。所以在課堂上我會指導學生去感悟詩歌的美,並讓他們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本單元力求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理解作品的豐富內藴,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從而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學修養,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為: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誦讀,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審美情趣。

(2)瞭解詩歌的象徵意義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知詩歌的意象及特徵,由此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反覆誦讀,體會意境;小組交流討論;拓展延伸

(2)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朗讀,體會詩人憂鬱惆悵的情懷,理解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步知識分子的可貴之處,樹立起對作家的尊重、對作品的喜愛的態度。

四、教法學法

1.教法

(1)情景導入法:情景的創設一直以來都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提倡的一種手段,它能拉近讀者與文本的時空的距離,也為教學的.開展做了感情上的鋪墊尤其是詩歌的教學應該是一個不錯的教學方法

(2)導讀與誦讀法:誦讀是詩歌教學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即可讓學生深入文本體會詩歌的情感又可以讓學生充份欣賞詩歌的音樂美,葉聖陶先生説過:“教師當然必須教,而尤宜致力於導”教師必須在“導”字上下功夫,學生在對詩歌的理解上教師要多加點撥和引導

(3)交流與討論法: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的方法,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和創新,結合作者的時代背景,學生在小組的交流與討論中,就能很快突破難點,在意象和象徵意義中尋找到溝通兩者的橋樑。

(4)拓展與遷移法:“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通過拓展與遷移,指點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動手得到更深刻的審美體驗,強化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2.學法

(1)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各個環節

(2)自主誦讀法:詩歌是一種凝鍊的藝術,是情感的載體只有通過反覆的誦讀才能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和情感美。

(3)聯想與想象法:《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在品讀中,要注意詩歌的情與景,境與情的不同層次的理解,重視聯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4)合作和探究法:詩歌是隱喻性很強的藝術,由於閲讀個體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結構等諸多因素限制,個體有時無法正確的解讀詩歌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情感小組的合作與探究正好彌補了個體的不足,引導學生到學習小組中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也該是個有效而簡單的辦法

五、教學過程分析

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學方法的改進,是語文教學取的顯著成效的關鍵,我將打破“先介紹作者、背景,再瞭解作品”的傳統教法,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我設計了“音樂導入-誦讀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四個教學環節。

1. 音樂導入

在正式上課前,播放演唱版的《雨巷》,讓學生從詩歌中感受憂傷、悽美的情趣。這樣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接着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課標與教學要求》中也提出要求:“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閲讀和鑑賞,不斷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多媒體導入,用流行音樂營造一種與詩歌相一致的氣氛,可以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為學生把握詩歌情感奠定了基礎,接下來進入我的

2.誦讀感知

《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指導學生閲讀和欣賞詩歌,散文,要重視作品的閲讀鑑賞的實踐活動,注重誦讀的指導,從內容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把握,從語言的品味到表現手法的品評,都離不開對文本的誦讀”。因此 我要求學生根據初中已有的知識(詩歌的節奏和停頓),誦讀詩歌。

(1)先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詩歌,整體感知,把握基調。

在這一環節中,我會給大姐播放名家朗誦的《雨巷》,讓學生從中掌握詩句的停頓以及語調。指導學生關注韻腳,重疊的句子等。以讀帶品,以品促悟,通過對技巧的點撥讓學生把握詩歌音樂美。

(2)學生跟着再次閲讀

上個環節中,我對詩歌押韻,復沓疊句進行了分析,再次讓學生有意識的誦讀,充分感受詩歌的美感。

3、合作探究

這一節是課堂的核心也是教學難點。讓學生分組討論詩歌意象,分析其象徵意義。學生理解還有一定的難度,我會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引導。同時在幻燈片上展示這幾種意象的圖片,讓學生結合意象的特點,充分體會其中的象徵意義。

4、拓展延伸

在作業的佈置上,為了突出重點,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給學生留下兩個思考題:①如果把詩中的“姑娘”“雨巷”“丁香”“油紙傘”,換成“少女”“小路”“荷花”“小花傘”,詩歌的審美效果如何,比較兩種意象的不同。②想象一幅雨中邂逅的場景,寫出內心情感變化,不少於400字。

六、板書設計

雨 巷

意象 特點

雨巷 幽深,寂靜

油紙傘 復古,懷舊,神祕,迷濛

籬牆 淒涼,衰敗

姑娘 美麗,高潔,哀怨 我 彷徨,迷茫

七、課後感言:

這節課主要是介紹戴望舒,讓同學們走進戴望舒的情感世界,感知他是一個憂鬱的青年,他的作品中也透露着憂傷、迷茫、感傷的氣息較重,體會《雨巷》情感,讀這首詩。由於介紹作者過多,留給學生讀的時間少了,在八班上課時,我把時間把我的適中,給學生適量的時間去讀這首詩,學生品味情感就好些。

我主要領着學生找意象,品味意境,感悟適中的美,分析情感。同學們能很快把意象找出來,這讓我很欣慰,證明了我在《沁園春.長沙》第三課時講“意象”是成功的。接下來分析意象、意境,並且讓學生通過詩中的內容和自己的想象為設置一個丁香姑娘的出場,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把丁香姑娘想象的很是美。接下來結合時代背景更深層次瞭解讀了這首詩,並重點分析了“我”“雨巷”“丁香姑娘”這三個意象。思路很清晰,但由於在七班開始上課時,我放的朗讀聲音怎麼也調不大,所以在八班就沒放朗讀,所以學生進入課堂有些慢,《雨巷》的“美”感受的不太到位。只是到後來分析丁香姑娘時他們才真正進去了課堂,所以這節課最大的敗筆在於課堂開始時沒給學生營造一個好的課堂氛圍。


標籤: 説課稿 高中 雨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yuxiang/3xlmj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