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岳陽樓記 >

范仲淹岳陽樓記拼音版

范仲淹岳陽樓記拼音版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歷來為人景仰。他的名文《岳陽樓記》更是千古傳誦,備受讚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范仲淹岳陽樓記拼音,歡迎閲讀。

范仲淹岳陽樓記拼音版

范仲淹岳陽樓記拼音版

qìng lì sì nián chūn ,téng zǐ jīng zhé shǒu bā líng jun4 。yuè míng nián ,zhèng tōng rén hé ,bǎi fèi jù xìng ,nǎi zhòng xiū yuè yáng lóu ,zēng qí jiù zhì ,kè táng xián jīn rén shī fù yú qí shàng 。shǔ yǔ zuò wén yǐ jì zhī 。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yǔ guān fū bā líng shèng zhuàng ,zài dòng tíng yī hú 。xián yuǎn shān ,tūn zhǎng jiāng ,hào hào tāng tāng ,héng wú jì yá ;cháo huī xī yīn ,qì xiàng wàn qiān 。cǐ zé yuè yáng lóu zhī dà guān yě ,qián rén zhī shù bèi yǐ 。rán zé běi tōng wū xiá ,nán jí xiāo xiāng ,qiān kè sāo rén ,duō huì yú cǐ ,lǎn wù zhī qíng ,dé wú yì hū ?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ruò fū yín yǔ fēi fēi ,lián yuè bú kāi ,yīn fēng nù hào ,zhuó làng pái kōng ;rì xīng yǐn yào ,shān yuè qián xíng ;shāng lǚ bú háng ,qiáng qīng jí cuī ;báo mù míng míng ,hǔ xiào yuán tí 。dēng sī lóu yě ,zé yǒu qù guó huái xiāng ,yōu chán wèi jī ,mǎn mù xiāo rán ,gǎn jí ér bēi zhě yǐ 。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zhì ruò chūn hé jǐng míng ,bō lán bú jīng ,shàng xià tiān guāng ,yī bì wàn qǐng ;shā ōu xiáng jí ,jǐn lín yóu yǒng ;àn zhǐ tīng lán ,yù yù qīng qīng 。ér huò zhǎng yān yī kōng ,hào yuè qiān lǐ ,fú guāng yuè jīn ,jìng yǐng chén bì ,yú gē hù dá ,cǐ lè hé jí !dēng sī lóu yě ,zé yǒu xīn kuàng shén yí ,chǒng rǔ xié wàng ,bǎ jiǔ lín fēng ,qí xǐ yáng yáng zhě yǐ 。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jiē fū !yǔ cháng qiú gǔ rén rén zhī xīn ,huò yì èr zhě zhī wéi ,hé zāi ?bú yǐ wù xǐ ,bú yǐ jǐ bēi ;jū miào táng zhī gāo zé yōu qí mín ;chù jiāng hú zhī yuǎn zé yōu qí jun1 。shì jìn yì yōu ,tuì yì yōu 。rán zé hé shí ér lè yē ?qí bì yuē “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 ,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 ”hū ?yī !wēi sī rén ,wú shuí yǔ guī ?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shí liù nián jiǔ yuè shí wǔ rì 。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陽樓記賞析

一、先看看作者其人

文如其人,讀文章不可不看作者,散文是作者心跡的真實流露。文學批評家謝有順在《筆墨從一個人的胸襟裏來》一文中説:“散文作為一種自由主義的文體,是最做不得假,最能照見作者容貌心思的”[1]。梁實秋也在《論散文》中説:“散文是沒有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時也是最不易處置的。因為一個人的人格思想,在其散文裏絕無隱飾的可能。提起筆便把作者的整個性格纖毫畢現地表現出來”。

范仲淹不但是一個文學家,還是一個思想家、教育家和軍事家。他自大中祥符八年(即1015年)中進士,後來升至樞密使。以資政殿大學士的身份為陝西四路宣撫使,守邊數年。面對武備鬆弛,素質極差的北宋軍隊(這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後留下的惡果),范仲淹整頓軍紀,選賢任能,訓練民兵;在戰略上他構築防禦工事,建起一個連一個的堡寨,令西夏狼兵不敢來犯。西夏狼兵互誡曰:“範公胸中有百萬甲兵,公在日,不敢犯”。他還組織農耕,深得百姓喜愛,被呼為“龍圖老子”。范仲淹以文士之身,率兵戍邊,以戰略家的作為而成武衞之功,最終與西夏達成“慶曆和議”,換來半個世紀的邊關和平,不失為一個思想家和軍事家。在這當中,他還培養出狄青等一大批名將和助手,所以也是一個出色的教育家。

范仲淹不但有自己的思想追求,還是一位政治家,他與歐陽修、韓琦等進行政治改革,大搞“慶曆新政”,結果因得罪宰相呂夷簡而被貶江西。這一次不但妻子病死,自己也身患肺病,而正是在這一艱難的時期,他卻寫出了著名的《岳陽樓記》。此文一出,便被世人爭相傳誦,譽為“岳陽四絕”之一。享文學家之譽也就當之無愧了,死後也諡為“文正”。

二、再賞賞文章其魂

《岳陽樓記》全文368字,卻寫出了“喜不忘憂,悲不失志”的士人情懷,集敍述、描寫、抒情和議論於一體。

在敍述上簡潔明快:開頭短短的50字,便把記敍文的`要素寫透了。“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僅8個字便把滕子京的政跡寫活了。

在描寫上虛實兼備:“銜遠山,吞長江”寫的是虛;“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寫的是實。“霪雨霏霏”與“春和景明”寫的是想象;岳陽樓增舊制,臨洞庭寫的是現實。

在抒情上,以景帶情,以情託景,十分自然。

在議論上更是奇特,情到而論發,以點睛之筆總括全文,毫無牽強造作,矯情誇張之感覺:寫霪雨霏霏,為的是表“去國懷鄉”之悲情;寫春和景明,為的是述胸中追求之喜意。而這一悲一喜又只是為抒仁人之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進亦憂,退亦憂。而抒仁人之情其實是為壯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志。整篇文章一環緊扣着另一環,簡潔而自成系統,增一字則覺多,減一字則覺少,堪稱散文之典範。

三、後省省吾人自身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即《共產黨宣言》的誓詞亦不過如此,但範公此志卻早了八百年。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確實是這樣説,也是這樣做的。這是儒家入世精神所造就的極致的士人,他們自覺自我的要求,作為當今的知識分子確實汗顏不已。范仲淹兩歲喪父,母親改嫁他人,為學習,范仲淹跑到山中的寺廟裏去苦讀,每天裏就煮一瓦缽粥,放涼後分成四塊,早晚加點鹹菜吃兩塊就算一頓,如此過日子,他卻毫不在乎,怡然自得。長大後,遠離家鄉到應天府書院求學,同學見他生活清苦,日日食粥,便做些好吃的食物送給他,誰知他竟然拒絕不要,理由是怕現在吃了好的,以後就吃不得苦。也正因為如此,范仲淹戍邊時才能在極其艱苦的情況下獨守孤城: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見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

再看看當今的現實社會,這種有着濟世情懷的士人是少而又少,甚或於無了。即便對范仲淹,人們不理解,甚至會有人説他“矯情”。以致於錢學森離世前曾有此一問:為何我國當代不出大師!徐鋒在2011年9月26日《廣州日報》撰文分析缺少大師的原因:一是社會浮躁病毒的侵染,一些科研人員變得急功近利;二是考核制度的壓力,只求出成果,堆數量;三是把學術與權術聯繫起來[3]。甚至有教授説“全心投入教學是種毀滅”(見2011年5月22日《長江日報》)

所以當今社會特別是知識分子更應重讀《岳陽樓記》,認真學學范文正公的士人情懷。2013年12月7日《廣州日報》在第一紙上提出“我們需要怎樣的知識分子”的思考,試圖解開“士的價值困惑”。作者李芳指出:“‘士’的價值,是自我內在磨練,而非閃耀的外在標籤”。“既然選擇了學術研究這一行,就理應承擔起經濟上的貧瘠和待遇上的冷淡,着眼點永遠是家國、民生,絕不應該僅為一己的生活或者本階層的生存狀況奔走呼籲”。被稱為“最後一個國學大師”的錢穆先生生前也曾對他的夫人講過:“自古以來的學人,很少有及身而見開花結果的……只有靠自己具有一份信心來支持自己向前,靜待時間的考驗,故其結果往往要在身後”。

四、最後立立“士”之風範――振振後人

縱觀范仲淹的一生,其“士”人的風範,可以用如下四點來概括,堪為我輩後人學習之典範。

其一曰:謀道不謀食――甘於淡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曾説過:咬得菜根,百事可為。孔夫子也對“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顏回讚歎不已――“賢哉,回也”。即使是千古名相諸葛亮也説:“淡泊可以明志”。所以説“君子甘於淡泊”是很難得的。《莊子 秋水》第十七篇記載:莊子正在濮水上釣魚,有兩個楚王的使者來拜訪,説“我們的大王想把國事託付給你,先生願意下山嗎”?莊子説道:“我聽説楚國有一隻神龜,死了三千年了,它的骨頭還被放在宗廟裏做占卜用。你説,它寧願送了性命,留下骨頭讓人尊貴好呢?還是寧願活着在爛泥裏打滾好呢?”“它一定願意在爛泥裏打滾”莊子説:“那你們可以回去了,我還是拖着尾巴在爛泥裏打滾的好”。這就是一種境界,為了世俗的尊貴和權利而喪失自己的本性,這是最大的迷惑,甘於淡泊,就是明瞭自我的本性,不為世俗名利所左右。甘者,是心甘情願,毫無委屈的感覺,是一種自覺,是一種追求的境界。而范仲淹是真真正正地做到了這一點:日食一粥,清苦如此,卻怡然自得,毫不在意。 其二曰:修德不修祿――不阿權貴。名士自有名士的風格,從三國的彌衡擊鼓罵曹,唐朝李白的“天子呼來不上船”,到現代的國學名家梁漱溟寧死不批孔,都反映了這一點:不阿權貴。也印證了季羨林老先生的那句話:骨頭要硬,心腸要軟。士之所以“名”是因為其心中有所堅持和操守。春秋時期有伯夷、叔齊寧死不食周粟;抗戰時期有朱自清寧死不買日貨,都表現了這一種不屈的風格。明朝“仁宣盛世”中“三楊內閣”的首輔楊士奇,與范仲淹一樣,歲半喪父,隨母漂泊,途中寧棄行李,而懷中始終帶着《大學》,隨處誦讀,後來母親改嫁姓羅的高官而被迫改姓羅,八歲那年,羅家祭祖,士奇卻另尋別處撮土為香,跪拜生父,此舉被後父發現,十分感慨,歎曰:你才八歲,卻能寄人籬下而不墜其志,不忘其祖,將來必成大器,你不必改姓了。范仲淹與楊士奇一樣的遭遇,一樣的有志氣,小小年紀便不依附於人,獨自在深山苦讀。長大出士後,同樣不畏權貴,在“慶曆新政”中,他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即使被逐出朝堂也絕不屈服,範文正不愧為文正,“文”是他的才華,“正”是他的操守。而這一點正正是當今人士所缺失的。多少人因為“名”而出賣了自己的原則,因為“利”而捨棄了自己的肉體與靈魂。

其三曰:為國不顧身――犧牲小我。“苟為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趨避之”,這是當年林則徐擇張居正句送給左宗棠的一副對聯。這一副對聯反映了歷代名士的那種為國為民,隨時準備犧牲自我的精神。記得於謙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千錘百煉出深山,烈火焚燒等若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我們再看着范仲淹的《漁家傲 秋思》也一樣可以看出他的犧牲精神。儘管被歐陽修笑他是個“窮寨主”,但他臨危受命,以文士之身而擔任軍中統帥,面對虎狼之兵,置生死於度外,也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其四曰:敢表真性情――自然真我。魯迅先生曾説“無情未必真豪傑”。真名士也一樣是敢愛敢恨的人。在這一點上范仲淹也做得毫不遜色,他以官宦之身,放下身段,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心中所愛。范仲淹被貶江西鄱陽期間,妻子不幸亡故,獨身的范仲淹日子雖然過得清苦,但卻與一青樓女子戀愛了,並且一發不可收拾,動了真性情。即使是被調往邊關打仗的時候,在軍旅生活的百忙之中,他仍然要寫信回鄱陽:“江南有美人,別後長相憶。何以慰相思,贈汝好顏色”――還不忘送上一盒上好的胭脂。最後甚至動用自己的人情和關係,替這位姑娘贖身落籍。再看他的《御街行 秋日懷舊》:“紛紛墮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眼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這位已過中年的大叔,在宋朝“存天理,滅人慾”的大環境中,還有如此纏

綿妥貼的愛,確屬萬難之舉。與當 今寧在寶馬車上哭,不在自行車上笑,婚姻一定要“高富帥”,一定要“白富美”的現象相比,情操之高下,自然是天淵之別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yueyanglou/z2mq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