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説課稿4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説課稿4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説課稿4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説課稿1

一、説教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是盛唐著名詩人王維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我把理解詩句,感受詩中藴涵的思鄉之情,作為教學本詩的一個重點;同時由於三年級學生對古詩已不再生疏,對學習古詩的方法也有初步的瞭解,所以我認為通過本詩的學習,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是本課的另一個重點。

這首詩的字裏行間藴含着強烈的感情,而詩人所處的年代與學生十分遙遠,學生的情感難以與詩人產生共鳴,所以體會詩人的情感,理解詩的意境是教學本詩的難點。

根據本詩的特點,通過教學重難點的分析,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看註釋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意思,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詩的內容。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領會詩文的意境。

3、能正確朗讀古詩,掌握朗讀古詩的方法。

4、拓展積累其他幾首思鄉的詩和句子。

二、教學理念

1、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應該“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古詩誦讀課更應該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和情感體驗。

2、古詩是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我們的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古代詩歌,增加傳統文化的積累;啟發學生喜歡古詩,並且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陶冶愛美的情趣。但是由於古詩創作的年代離學生比校久遠,所以學生在理解意思,體會意境方面就比較困難。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是想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總之在整個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始終有一條清晰的脈絡,那就是從整體上把握古詩,通過層層誦讀的方法去指導學生體會它獨特的意韻美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語文課堂應該成為傳承和宏揚民族優秀文化的舞台。古詩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這種文化,潛心會文,虛心涵詠,熟讀精思,切己體察,使這種文化滋養學生心智成長。

三、教學方法

1、三年級學生學習古詩已有一定的基礎。以往的串講串問,效果不理想。所以我打算運用情境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學習,運用多媒體,動用多種感官,進入到詩人描繪的情境中,體會詩句的意境美。

2、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教會學生學習,寓學法指導於教學的全過程。

四、説教學程序

根據這首詩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學習古詩的基礎,我按以下幾個教學環節進行教學:

(一)揭題,讀題,解題

古詩是我國瑰麗的文化遺產,通過對詩人寫作視角的小結,直接揭示本課課題,學生也很明確這是一首思鄉詩。詩歌的學習要在課開始就先聲奪人,抓住情感的基調,因此在讀題上加以強化:“讀詩要從讀題目就開始入情入境。”題目中的“憶山東兄弟”中“山東”地理位置是個難點,採用板畫形式,直觀形象地畫出詩人家鄉蒲州、華山以東、長安的簡單示意圖,突破難點,同時也瞭解了詩人寫作背景。

(二)誦讀,理解意境

毛萇曰:“詩者……情動於中而形於言。”魯迅先生也指出:“詩歌是本以發抒自己的熱情的,發訖即罷。”這都在説明詩是情感的載體。

古人有“七分詩三分讀”的説法,可見在學習古詩時朗讀的重要性。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只有在朗讀(或吟誦)中才能充分發揮詩歌的抒情、審美的藝術效果,也只有在朗讀中,學生才能辨味詩的語言,才能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才能被詩中的情感所感染並與之產生共鳴。所以古詩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反覆朗讀。本課朗讀,我設計了“字正腔圓”去初讀,讓學生讀準詩句;“有板有眼”去認真讀,讓學生注重節奏;“原汁原味”去吟誦,讓學生把握情感基調。

在此誦讀基礎上,我讓學生再走近詩人,走進古詩,讓學生自己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詩的意思。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我通過?“詩人的身在哪裏?心在哪裏?”問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入情入境。在分析理解“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讓學生展開想像翅膀,從“獨”、“異鄉”、“異客”中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情;從“?每逢”、“倍”體會詩人的思鄉思親。通過描繪意境小結第一句詩,讓學生對讀詩句,加深了學生對千古名句的理解和感悟。通過想像王維和兄弟互相牽掛對方,更深層地體會作者思鄉的傷感。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師生通過韻譯、詩文的反覆對讀,充分感受詩歌的藝術力量。

(三)古今鄉愁詩歌拓展,學以致用。

古詩教學,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詩學素養,通過古詩拓展,為他們的課外閲讀打開新的視窗。本中拓展了兩首古詩:一首是蘇軾的《水調歌頭》,另一首是現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通過對古今文人墨客詩作的欣賞,薰陶學生的情懷,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素養。本課中還設計了一個“古詩今用”,把千古名句巧妙地運用到現代意境中,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也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

(四)總結課文,共勉學生

課的最後,贈送一首勉勵詩於學生,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我們今天所學的詩僅是古詩滄海中的一粟,作為炎黃子孫應當更廣泛地從民族文化中汲取養料,從而開闊視野,體會我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讓學生學習語言之美,學習運用美之語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説課稿2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説: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練、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所以我們第五冊教材,第三單元就安排了古詩內容的學習,安排了兩首古詩《夜書所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為了增加學生有關傳統文化方面的積累,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學習這兩首古詩可以通過反覆吟誦,感受詩歌優美的音韻,完整的意境和藴含其中美好的感情。

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表達作者背井離鄉在重陽節對故鄉對親人的真摯思念的一首詩。學習這首古詩應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古詩中字詞句的含義,體會詩人的感情,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體會詩人的感情在教學中有時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意思與當今意思有些不同如山東,如何有效的引導學生理解字詞的意思,並通過詞義理解全句全詩的意思,通過資料瞭解一些節日的風俗也是這首詩的重點,《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第九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重視根據古詩學習步驟來學習,培養學習古詩的能力,為第一首詩的學習又做了一次鞏固。

根據教材特點和課標,以下三個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1、在知識與技能上朗讀背誦詩歌

2、在過程與方法上通過朗讀詩歌,體會詩中的感情,背誦課文

3、在感情與態度價值觀上要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情以及對故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針對教材,針對目標,《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這樣可為後面要學的古詩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積極性。

2、導入新課,簡介作者,並介紹寫作時的背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介紹背景時引出一個節日重陽節檢查學生收集資料的情況,並最後課件出示教師收集的資料。這樣可培養學生自己接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出示了資料後,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功點,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並給予以正確的答案。

第二步;明確目標、嘗試學習

課件出示學習古詩的步驟:有節奏的讀詩、理解字詞意思、根據字詞意思,理解全句全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繼續有感情的讀詩、背誦古詩。

讓學生明確學習古詩的步驟,知道這堂課要學會什麼、掌握什麼、怎樣去學,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失、不要盲目去學習古詩,三年級學生畢竟接觸古詩較少,根據上首詩已掌握的學習古詩的步驟,形成的基礎,讓他們小組去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夠獨立學懂的知識。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第三步:劃出節奏、誦讀詩句

學生在自己已讀基礎上,聽老師範讀全詩,並檢查標的停頓的地方是否劃對。讀後課件出示詩中停頓的地方。根據符號讓學生再次嘗試讀詩並敢於與老師挑戰,讀的好與否。這樣可培養學生的自我挑戰,與別人挑戰的精神,培養了學生的自信。

第四步:學習詩句、體會感情

這首詩字詞的意思並不難,學生學習的難度應該不大,估計在課下通過查找有關資料學會的人應該很多。

在學習古詩中,我採用的形式是扶、放、半扶半放式的學習。

扶學生學習題目的山東,因為這是古今義發生變化的詞。

放學生解釋獨、異鄉、異客、倍、遙因為這些詞的解釋基本上沒有什麼難點。

放學生根據字詞的解釋來串講全詩的詩意

半扶半放教師質疑為何要登高、插茱萸,檢查學生收集的資料,這樣檢查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提問題的能力,並且培養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本首詩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最後課件出示教師收集的資料,為了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答案,以判斷自己的對錯。

扶師介紹今天的重陽節的習俗,又是老人節,從中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懂得尊老、愛老、助老。

課件出示詩中字詞句的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出示字詞句的意思,不是為了侷限學生思考的空間,為了讓學生心中有個準繩,並且為體會詩人思想感情做鋪墊。

體會詩人的思想的感情,教育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親人。

第五步:反覆誦讀、背誦詩歌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讀起來琅琅上口,要使學生讀好。

1、學生根據所劃出的節奏,根據所體會的思想的感情,去嘗試的朗讀。

2、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帶着含義去讀、讀出節奏感

3、反覆誦讀

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最後全班背誦。

第六步:總結方法、佈置作業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理解句子含義兩個訓練點,並突出了按照學習古詩的步驟去學習,注重了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參與性。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説課稿3

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對課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學設想。

一、説教材

首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0課的文章,本單元主要講的是深厚的傳統文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表達作者背井離鄉在重陽節對故鄉對親人的真摯思念的一首詩。學習這首古詩應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古詩中字詞句的含義,體會詩人的感情。

二、説學情

合理的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三年級學生,這個年級的學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思維活躍,有着強烈的求知慾。他們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但是總結概括能力還是較弱。,要指導學生對詩歌內容進行分析,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學生用多種讀的方式展開教學把握全詩內容,體會思想感情,能對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三、説教學目標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結合新課標對該學段的具體要求,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詩情,理解全詩內容及重點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詩人獨在異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全詩內容及重點詞。難點是感受詩人獨在異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遵循“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的基本思路。教學中我採用朗讀法、探究法。

那麼接下來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説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在上課伊始我將談話法進行導入,並伴隨這樣的導入語:同學們,每逢佳節親人相聚一堂,歡樂的氣氛難得難忘。有一個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的時候在他鄉苦讀。看着別人扶老攜幼、開開心心地過節,於是他拿起手中的筆來表達心中對家鄉親人的無限思念。他是誰呢?今天我們共同走進他的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來感受千古佳作的無限魅力。【板書課題】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這樣的導入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快速的帶入到課堂中,為本節課的講解鋪設一個良好的感情基調。

(二)初步感知

對於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該培養他們喜歡閲讀、敢於閲讀、樂於閲讀的習慣,整體感知的教學環節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所以此環節,我首先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回答以下問題。

1.思考這首詩的題目《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什麼意思?

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獨自一人在長安讀書,求取功名,恰逢重陽節,詩人無比思念家鄉的親人,就寫下了這首詩。

2.教師指導學生認讀生字。

3.教師範讀古詩,學生齊讀古詩。

(三)深入研讀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所瞭解之後,我安排了第三個教學環節--深入研讀。閲讀是深入地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要想完成多重關係的對話,就需要我們對文本有着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因此此環節我會引導學生默讀,邊讀邊展開以下幾個問題的思考和與討論:

1.理解首聯獨、異鄉、為異客,理解詩句意思,體會情感

體會出作者孤獨、無奈的情感。

2.理解頷聯詩人為什麼每逢遇到節日就加倍的思念親人?

3.詩中説“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請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個人呢?

4.詩人寫這首詩要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四)鞏固提高

為了實現語文學習由課內到課外的延伸,我設置了思考問題:王維的筆下,有着這樣濃濃的鄉思詩句,你還知道哪些有關鄉思的詩呢?

這是一步學以致用的做法,學生不但對本堂課的知識得以鞏固還能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達到知識的遷移和鞏固。至此,本節課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

(五)小結作業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鞏固,教師總結:道不盡的離愁,訴不完的思鄉,曲折有致地鋪展在我們面前。歷經1000多年,當我們今天再次讀起它的時候,湧向心頭的又豈止是感動。在不知不覺間我們也走進了這濃濃的鄉愁中,今後無論我們走到哪裏,同學們都不要忘記親人,不要忘記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作業:蒐集王維的其他詩詞,研讀並賞析。

七、説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文章,這是唐朝大詩人王維所寫的一首思念家鄉的詩。(詩的內容: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教學目標:

1、自主識記古詩中出現的生字。

2、通過反覆誦讀等多種誦讀方式,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抓住詩中的關鍵字、詞,讀中品味,感悟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滲透熱愛家鄉、珍惜親情的教育。

4、拓展積累相關主題的古詩,激發學生自主閲讀、積累古詩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感受詩中的秋意、詩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製作課件,蒐集古詩(《夜雨寄北》、《客中九月》、《夢中作》、《靜夜思》、《夜書所見》等)。

學生:蒐集描寫秋景或表達詩人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課前誦讀:

《靜夜思》《夜雨寄北》《夜書所見》

(一)古詩積累,入其境

1、師:聽着同學們入情入境的吟誦真是一種享受。《靜夜思》、《夜雨寄北》、《夜書所見》都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想念親人的感情,這濃濃的情意深深地滲透在每句詩甚至每個字中。這節課,咱們再來學習一首有關此主題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生讀詩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師:這麼長的詩題同學們能讀得這麼好,相信大家也能將這首詩讀好。

(設計意圖: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澱,為下一步深刻領會古詩的意境做好語言的積累與情感的鋪墊。)

(二)自主誦讀,感其意

1、將古詩自由誦讀四遍,要讀出層次。前兩遍要讀準音——字正腔圓,後兩遍要讀出節奏——有板有眼。

2、學生自由讀古詩,師巡視、指導。

3、指名讀古詩,隨機正音、讀準節奏。

4、師:經過努力,咱們已經將古詩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接着咱們該幹什麼啦?(生:理解詩意)。誰來説説,理解詩意有哪些方法?

5、指名説,師小結。

(1)藉助註釋理解詩意,(2)圖文結合、想象情景來理解,(3)聯繫詩人的生活背景來理解詩意,(4)聯繫生活實踐理解詩意(5)抓住關鍵字理解詩意……

6、學生默讀古詩,運用方法自己嘗試理解詩意,並動筆寫一寫。

(設計理念:不動筆墨不讀書。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三)、咬文嚼字,品其精

1、彙報詩意,點撥引導。

(1)師:詩題你是怎樣理解的?什麼意思呢?

生:藉助註釋。“九月九日”是指農曆的重陽佳節,“憶”是想念、思念,“山東”指的是詩人王維的家鄉,“兄弟”就是家鄉的兄弟、親人。詩題的意思就是詩人王維在重陽節時思念家鄉的親人。

(2)師:好一個“思念”,詩中哪句明確寫詩人想念親人的?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詩的?

生:抓關鍵字“倍”和想象。

生:每當過節的時候,我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師:今天是重陽佳節,家家户户都在熱熱鬧鬧地過節,詩人王維想到家鄉的親人們(生:插上辟邪的茱萸,登上了高處)。這真是(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師:孩子們,讓我們將這強烈的思念讀出來。

(3)師:家鄉的親人們都登上了高處,卻少了誰?

生:詩人王維。

師:此刻,王維身在何處?(外地)哪句詩?

生:獨在異鄉為異客。

師:具體是哪些詞?(生:異鄉、異客)

師配樂介紹寫作背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走近詩人,去親歷詩人的情感世界,達到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並通過學生自己的感悟來真切地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師:同學們,這兩個“異”還有“獨”令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生:這個“獨”字讓我想到王維是獨自一人,很孤獨。

生:窗外熱鬧非凡,屋內的王維卻是寂寞、孤獨。

……

其實:家鄉的親人有何嘗不思念這遠離家鄉的遊子呢!這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

(設計意圖:雖然理解詩意不必每個字都要理解,但對於詩中的重點字詞必須抓住,解決得紮實。這不僅能為引導學生深入領會詩的意境奠定一個厚實的基礎,更為學生運用詩句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四)配樂吟誦,悟其情

1、師:孩子們,將這份濃濃的思念融入到我們的吟誦中,用我們的聲音將它表達出來。

2、學生配樂自由吟誦,齊誦。

3、師:王維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出了漂泊異地的遊子的心聲,成為了千古名作,尤其是詩的前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家喻户曉。這樣好的一首詩,咱們怎麼能不將它背誦下來呢?

4、在悠揚的樂曲聲中,學生嘗試背誦,齊誦。

5、指導寫字,抄寫古詩。

(“插”的筆順,“遙、茱、萸”的筆畫。)

(設計意圖:在感受了詩的意境、體會了詩的情感之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悟進行背誦、積累,顯得水到渠成、效果極佳。)

(五)拓展閲讀,陶其性

師:同學們,古詩詞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學習古詩詞可以更好地提高個人的文化修養,培養咱們良好的審美情趣。因此,老師特為同學們留了一份文化大餐,供大家品嚐。

1、閲讀相同主題的古詩。如:《客中九月》、《夢中作》。

2、讀一讀王維的其他佳作:《山居秋暝》、《竹裏館》、《鹿柴》、《送元二使安西》。

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重陽思念家鄉親人

獨自

孤獨

七、教學反思

三年級的孩子理解詩意的方法運用還不夠熟練,由於理解詩意用的時間叫較多,致使抄寫古詩的時間就沒有了。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自學時間,着重激發學生學習、積累古詩的興趣,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努力創設一種學習古詩詞的氛圍中,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他們的情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xiongdi/m88j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