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滕王閣序 >

《滕王閣序》讀後感

《滕王閣序》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滕王閣序》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滕王閣序》讀後感

《滕王閣序》讀後感1

泱泱華夏詩史,“初唐四傑”婦孺皆知,其中造詣最高的恐怕非王勃莫屬。明陸時雍在《詩境總編》中説:“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子安其最傑乎?調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這句話不僅高度概括出了四傑各自所的詩風,更肯定了王勃的地位與成就。

王勃,字子安,六歲能文,才學俱富,詩歌和駢文的創作均有建樹。但相較而言,他的駢文功底更為深厚,他創作的駢文更勝一籌。“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讓人們看到了一個漂泊異鄉的天涯遊子;“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讓人們看到了一個珍視友情的真情男兒;“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讓人們讀起來就不禁感歎歷史滄海桑田的鉅變;一篇《滕王閣序》更是讓無數後人“望而卻步”,感歎它“可望而不可即”。

“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命運好像和子安開了一個玩笑,讓他“哭笑不得”。才華橫溢並沒有讓他得意官場,相反,帶給他的是接踵而至的禍難。因作檄周王雞而被逐出朝廷,子安經歷了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從此,他便漸漸偏離了仕途,走上了另一條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雖是無意,作詩盡興,但卻被高宗品讀出了挑動諸侯戰亂的味兒來,結果就可想而知了。禍不單行,子安又因擅殺官奴險些丟掉性命,幸逢皇帝改號,才赦免了他。

在遭遇了兩次打擊之後,子安便與仕途徹底地遠離了。

之後,子安就悄然地離開了朝廷,從平步青雲轉眼間成為一無所有。任何人被這迎頭一擊都會頭暈目眩,不知方向。但子安似乎有着異常迅猛的反應力,他很快就從這“當頭一棒”中凊醒了過來。身處逆境的子安開始透視自己,鞭策自己,完善自己。

在流放的兩年日子裏,他深刻地認識到了他的恃才傲物、玩世不恭才是導致這一切禍難發生的根本原因。他開始明白:一個人即便是才高八斗、滿腹經綸,但只要他飛揚跋扈、目中無人,就很可能會成為眾矢之的。做人應該低調,應該謙虛,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欣然接受。《滕王閣序》中所表現的謙謹的態度就是最好的證明。

“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這就是子安最終確立的人生目標,明確而又唯一的目標。與那些沒有目標或是心懷多個理想的人,未過而立之年的子安似乎比他們更早熟一些。因為他已經參透了理想的真諦,懂得了在人生中審視自我,在審視中感悟人生。人生應該承載理想,生命應該賦予意義。只有這樣,人生才不會迷失方向;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在逆境中葆有勇氣和信心,無所畏懼地面對人生中的暴風雨。正如汪國真所説:“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逆境磨練一個人的同時往往也造就了一個人。大徹大悟後的子安發出了深藏在內心的聲音,“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懷才不遇的王勃雖然有有志難伸的憤慨,卻無自暴自棄的頹放,他的矢志不渝詮釋着一顆心的頑強與堅毅。人生無常,盛衰有時,但只要有一顆執着的心,不斷勖勉自己,就會一步步朝着目標攀登,不在人世的流沙中沉淪。

人生的失意讓子安看到朝廷官員的慾壑難填、爾虞我詐,同時也讓他更深一層次的明白,一個人只要保持着內心的明淨,堅守着自己的人生準則,即便是“酌貪泉”也會“覺爽”,即便是“酌貪泉”也只會襯托一顆心的真純。白巖鬆曾寫過一本書,書名《痛並快樂着》。初讀此題,定會覺得平淡無奇,細細品味,其實不然。這句話與子安的“處涸轍以猶歡”簡直是異曲同工。“並”字的運用,增添了這句話的分量,提升了這句話的境界。可以説,“並”字才是這句話的`靈魂。它表現了白巖鬆對於困難的獨到的認識,展現了他幽默的性格,更體現了他處世的一種豁達的態度。許多人極力推崇這句話,視其為經典,可是又有幾個人知曉,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早已有人説過這句話了。更確切的説,人們應該記住的是子安,而不是白巖鬆。

一顆心的明淨讓我折服,令我欽佩。可惜啊,子安在去交趾看望父親的路上溺水而亡,年僅二十八。

當今的時代是一個躁動的時代,我們行走於世,會越來越感到步履艱難,但只要心如明鏡台,就會輕鬆、坦然地走完我們的一生。

《滕王閣序》讀後感2

一千三百年前的驚鴻一瞥,讓一座古老的閣樓從此不朽,成就了江南第一樓的美名。一段人與文字的相遇之緣,讓孤獨的靈魂穿越了歷史的星空。同時也奏響了文學史上的千古絕唱。而讓這座江南名樓揚名後世的就是這篇來自初唐的駢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公元675年,當時正處於人生仕途低谷的初唐詩人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恰逢洪都知府閻公為滕王閣重修竣大宴賓朋。據説,閻公本想在滕王閣盛會上顯示自家女婿文采,便提前讓他腹稿了一篇《滕王閣序》,因此當閻公拿出筆墨送到賓客們面前時,眾人心照不宣,紛紛自謙辭謝。

唯有王勃,接過紙筆,慨然應允。

也許,千餘年後的我們和千餘年前的王勃,都應該感謝閻公的這次雅集。我們收穫了一次來之不易的心靈震撼,而王勃則在滕王高閣上,找到了自己。千百年來,當人們誦讀《滕王閣序》時,總會伴着那些詩句浮想聯翩。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文章先是歷數了洪都雄偉的地勢。文曰,洪都處牛鬥二星的分野,與翼、軫兩個星宿相鄰。滕王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為漢朝豫章郡,因豫章在松江、婁江、東江的上游,故稱之“襟三江”;豫章的周圍被太湖、鄱陽湖、青草湖、丹陽湖、洞庭湖這五大湖泊所包圍,故稱之“帶五湖”。控制着楚國,連接閩越。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如果説整篇《滕王閣序》是由一顆顆珍珠集萃而成,那麼這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無疑是最亮的一顆!詩人王勃懷才不遇,報國無門,但他依舊繪出了這般充滿詩與遠方的畫卷。落霞與秋水交織,如夢如幻。以前的所有困頓只不過是一具枷鎖,而王勃登樓遠眺的所見所聞似乎已經展望到了枷鎖外的未來。自己雖然像一隻“孤鶩”,但有遠方的“落霞”為伴,“秋水”給自己添彩,“長天”之間依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雄關高山,難以逾越,誰為失路之人悲傷,浮萍流水,偶然相逢,全是客居他鄉之遊子。他用最盛氣凜然的《滕王閣序》也不能挽救回父親的劫難。自責、壓抑、矛盾、憤慨,而又身不由己、力不從心使得他“神筆落處星光燦爛,文章到處圖畫徐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是作者借用的一個典故。馮唐,曾是西漢時期漢文帝和漢景帝的官員,後被罷免去職。漢武帝時求取賢良,他被舉薦,可是當時已經年過九十,無法任職。而李廣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西漢名將,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多次征戰,被匈奴稱為“飛將軍”,但始終未獲封侯。雖然自己仕途坎坷,但也應“老當益壯”!一次次哀歎,一個個隱喻的背後是他不畏險阻、壯心不已的堅強信念,是他長風破浪的浩氣和積極進取的決心。

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來敍事抒情,有的是歷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運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有的是正用,如“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典故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詩人雖然仕途坎坷,但仍懷報國之志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如黃鐘大呂,依舊迴旋在歷史的時空,依舊擁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胸襟氣度。

登閣賦詩,寫景抒懷,乃文人雅懷,山水與文學相得益彰,不乏實例,但如《滕王閣序》這般令人蕩氣迴腸千年的佳作卻不多見!

在此後的一千多年間,從來沒有任何一座樓閣像滕王閣那樣有如此多的興廢重修,至今修建三十多次。王勃在滕王閣上的揮筆,不僅成就了自己,折服了世人,也為天下留下了一條文脈,這條文脈屹立在贛水之濱,也隱藏在書籍冊頁,更紮根在人們的心裏。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滕王閣不再是當初的滕王閣,滔滔贛江也不再是當初的流水。唯有文字永恆,鐫刻在人心千年並將持續鐫刻下去,永不磨滅。

《滕王閣序》讀後感3

《古文觀止》不過二百餘篇,但卻洋洋灑灑記下了幾千年的歷史軌跡,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興亡,記錄了眾多賢哲的襟懷抱負,其中的一些名篇是我特別鍾愛的,例如,王勃的《滕王閣序》,劉禹錫的《陋室銘》等等。

尤其是《滕王閣序》。南昌人對滕王閣是老少皆知,王勃寫《滕王閣序》的情景卻不一定知曉。公元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來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説王勃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説: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歎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

王勃接下來寫了序詩: “滕王高閣臨江諸,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檻外長江( )自流。” 詩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後把序文呈上都督閻伯輿,便起身告辭。

閻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發表溢美之詞,卻發現後句詩空了一個字,便覺奇怪。旁觀的文人學士們你一言我一語,對此發表各自的高見,這個説,一定是“水”字;那個説,應該是 “獨”字。閻大人聽了都覺得不能讓人滿意,怪他們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於是,命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落了的字補上來。

待來人追到王勃後,他的隨從説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 來人返回將此話轉告了閻伯輿,大人心裏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詐本官,可氣!”又一轉念:“怎麼説也不能讓一個字空着,不如隨他的願,這樣本官也落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於是便命人備好紋銀千兩,親自率眾文人學士,趕到王勃住處。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大家聽了只覺得不知其意,有人間道:“那所空之處該當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大家聽後一致稱妙,閻大人也意味深長地説:“一字千金,不愧為當今奇才。”

王勃的才華橫溢可見一斑。《滕王閣序》的用詞十分簡潔,精煉傳神。通觀全文,俯拾皆是。如描寫地理位置“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了了數字,就將洪都(南昌)的地理位置説得明明白白。由大及小,大氣而不遙遠。而且在這幾字中將洪都的險要位置中心地位説得一清二楚

《滕王閣序》的造語佳句迭出,異彩紛呈。婦孺皆知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自不待言,此為寫景之極也。其它如寫地勢“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此等妙筆,貫穿全文。

《滕王閣序》用典繁多巧妙,含蓄有味。全文用典多達二十多處,均是信手拈來,貼切恰當。而且運用靈活。有時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並將其所具有的特殊含義加以擴大,變為泛指。

先有滕王閣,然後有王勃的滕王閣序; 有了才華橫溢的少年才俊王勃,才會有這被稱為千古雄文的滕王閣序; 就是因為有了這神來之筆的滕王閣序,才使得滕王閣成為光輝四射、照耀千秋的千古名樓。 古往今來,引得多少文人墨客對滕王閣趨之若鶩,極盡謳頌,並且以一留名姓為莫大幸事。

當王勃在騰王閣上高呤“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時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王勃的兩次獲罪大致都與他才情傲物,文人相輕有關。後一次獲罪還連累到他老父被貶到南荒做縣令,27歲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親的途中溺水身亡。他的隕落和他的升起一樣迅速,實在是令人心痛。

當身臨波瀾起伏的贛江畔,仰望雄偉壯闊的滕王閣,不由心生感歎。讀書讀人,或使人警醒,或使人振奮,或使人高尚,或使人堅強,得失寸心知。

標籤: 滕王閣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tengwangge/9n7m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