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錢塘湖春行 >

錢塘湖春行註解

錢塘湖春行註解

白居易

錢塘湖春行註解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譯文】

在一個明麗的春日,我信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西。一場春雨剛過。雲氣同湖面上的微波連成一片,像貼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漲得滿滿的,快要跟岸齊平了。遠處近處都有黃鶯婉轉的叫聲,這些春天的使者們,嬉戲追逐,爭着搶着往向陽的枝頭飛。誰家新歸的燕子在湖邊飛上飛下,它們忙着銜泥築巢。沿途繁花東一簇,西一叢,快要讓人眼花繚亂了。而路上的春草剛從土裏鑽出來,剛夠遮住馬蹄。春神把花掛在樹上,把草鋪在地上,供人們盡情賞玩,而我最迷戀的卻是湖東一帶,這裏綠楊成蔭,白堤靜靜的躺在湖邊,安閒,自在,真要讓人留連忘返了。

【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雲腳

“腳”的本義指人和動物行走的器官。又可指器物的支撐,如椅腳、桌腳。還可指器物的下端,如山腳、牆腳。又可指殘餘的滓末,(現代漢語中有“下腳料”之類的詞語)由此引申為末端。如日腳、雨腳,杜甫《羌村三首》:“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牀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本詩“水面初平雲腳低”中的 “雲腳”,指雲層的'最低處。

“初”在古漢語裏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間。常指動作行為的第一次或發生後最初的那段時間。

1.常用在動詞前,有時用在形容詞前,可譯為“開始”“乍”,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jì)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本詩“水面初平雲腳低”。(初:乍)

2.用在動詞前,表示事情是頭一回這樣做。如《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初税畝”。

3.用在句子(或短語)開頭,表示對往事的追溯。如《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初,亮自表後主”。

4.表示“從來”“素來”一類意思。如《漢書·蓋勛傳》:“羣臣初無是言也”。(初:素來,從來。)

“漸”在古漢語裏常用作副詞,意思是“逐漸”,表示情況的逐漸變化或程度的逐漸加深。可譯為“逐漸”“越來越”“漸漸”。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即用此義。

“漸”用作動詞時有“加劇” “疏導”“沾濕”等許多義項。如《書·顧命》:“王曰:嗚呼,疾大漸,惟幾。”(漸:加劇。)《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禹之功大矣,漸九川,定九州。” (漸:疏導。)《詩·衞風·氓》:“淇水湯湯(shāngshāng),漸車帷裳。”(漸:沾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qiantanghu/4lzovr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