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平凡的世界 >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精】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精】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精】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題記

平凡,是人最基本的生活姿態,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太多偉大的成就來自於平凡,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浩瀚的世界,都十分的渺小與微不足道。曾今沒有那麼多的感悟,在讀完了《平凡的世界》後,才真正知道了什麼是生活,什麼是真正的平凡。

在七八十年代,對於沒有任何背景的孫少平孫少安兄弟來説,或許他們不會有十分遠大的前程,他們或許會和他父親一樣,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那一片黃土地,踏踏實實做一輩子農民。但在那平凡的生活中,他們活出了自己,跳出了農門。

年少的生活是艱難的,在我看來,他們兩兄弟的經歷是如此的相似。他們都成為了學生年代中的佼佼者,他們的成績令人震驚,但在生活的壓迫下,他們在輟學的邊緣掙扎,即使是在學校,他們也始終活於最底層。

對於每一天都等其他人吃完飯後才到學校灶上享受屬於自己的"美食"的少安而言,自己獨自吃完屬於自己的那一頓飯便是對他最好的饋贈。他是平凡的,但決不平庸。在他身上,我們看到的是自尊好強的農家子弟。從年少便可看到未來,這話一點也不假,自尊自強的少平即使在一輩子在農村也是會十分出色的。命運總是公平的,他沒有給少平錦衣玉食的生活,但讓他有了很多人沒有的特質。他的自尊自強,他的深謀遠慮以及他的敢想敢做讓他活出了不一樣的自己。不甘受命運擺佈,即使在他的燒磚窯第一次破產之後仍有勇氣面對新生活,在一番摸爬滾打之後終於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業,並帶領全村走上了致富之路。他的人生軌跡是多麼的平凡,但在這平凡之中,我們卻能看到另一種不平凡的存在。

在《平凡的世界》中,與少平一樣不可或缺的存在的是他的弟弟少安,自尊,好強,獨立,有想法。雖然高考落榜回家勞動,但他的一言一行中仍然透露了別樣的氣息,他經歷了大旱,搶水,死人等事件後。仍然拒絕了侯玉英以進城為誘的追求。在他自己而言,遠離故土打拼自己的事業是他的夙願,最終,他選擇了漂流異鄉,在外攬工,他忍受了太多,不僅僅是肉體上的折磨,更多的是心靈的牽掛,他是如此的熱愛自己的故鄉,但為了自己的理想他必須到外打拼,這也許就是那個年代人們的悲落,但即使在現在看來,人們仍然逃不開這種狀況,我相信在這平凡之中同樣有不平凡的存在。

在平凡的世界裏,還有那最純真的愛情。艱難的歲月裏總有那麼多感人的東西,無論是少安與潤葉還是少平與曉霞,他們的愛在懵懵懂懂中產生,好似雨霧中的朦朧絲雨,隱隱的還帶有一絲青澀。雖然他們最終都沒能在一起,但他們用心的愛過。潤葉與少安青梅竹馬,也是彼此的初戀,她為了與少安在一起而願意放棄城裏户口,但卻被迫分手。而無論如何,他們有過真愛。性格活潑且美麗大方的曉霞,不僅才華出眾,膽識也不一般,雖幹部家庭出身但不畏世俗眼光愛上了少平,儘管他們的愛敗給了命運,但依舊過着不同於他人的不平凡的人生。

生命裏有着多少的無奈,又有着怎樣的愁苦和感傷,雨浸風蝕的落寞與孤獨一定是水,靜靜的流過青春奮鬥的日子和觸摸理想的歲月。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説,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於歷史的長河來説,無非是些平凡事。對於平凡,我素來都是這樣認為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着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啟迪。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説孫少平,我認為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線,通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們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們的自卑與懦弱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們要用另外一種眼光去學會欣賞。那種戰勝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出自卑裏的堅強讓我敬畏,因為那也是一種精神。戰勝困難,擺脱束縛,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何的體會生活中間的親情、友情、愛情,學會生活,懂得珍惜,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警醒。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裏他描寫着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當我費力的打開第一頁的時候,就被一個雨雪描寫的場面給吸引住了:“…系濛濛的雨絲夾着一星半點雪花,正紛紛玲玲的飄灑着…”我喜歡景物描寫,給人美的享受,這可能是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又到春天,過度的非常自然,跨越了近10年的季節變化,相同的季節不同的手法描寫,讓我大覽宏圖。

最讓我賞識的是,從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給我們引發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們怎麼去生活,和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思考,書中多次提到對人生的贛台,這可能是這本書的深邃所在,也是這本書的精華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説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所著的一部百萬字小説,描寫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農村的鉅變。通過孫少平、孫少安、田曉霞、田福軍等人的成長、工作經歷,詳細反應了一個年代的人在思想和生活上的變革。

孫少平、孫少安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意志堅定,熱愛勞動,熱愛家人,樂於助人。孫少平在學生和工作時期,不管多麼貧窮、多麼辛苦勞累,都堅持讀書。在學校時的窮困,是書讓他有了另外一個世界,讓他能夠憑藉學識在眾多條件比他優越的同學中脱穎而出,並結交到了後來的女朋友。在工作後,在工地上煤礦上堅持讀書,是書讓他忘記了身體上的疲憊,是書指引他未來的方向。而勞動則是作者在全書中一直推崇的,無論是孫少平的感情挫折還是孫少安的事業坎坷,是勞動幫助他們忘記傷痛,是勞動幫助他們解脱出來。當然還有他們對親人和弱勢羣體的關愛和幫助。

孫少平在工地上遇到被欺凌的少女,勇敢站出來幫助其擺脱,並將自己辛苦掙來的工資全部給她,雖然最後少女因為家庭和時代的原因又出來走了老路,但是孫少平那顆助人之心是值得尊敬的。還有尾聲時孫少平在煤礦捨己救人,自己遭受毀容的打擊,雖然個人也認為他被作者描寫的太無私、太浪漫了,但是不能否認世界上確實有這類善良的人存在。而孫少安則跟其弟一樣,不僅對家人萬般照顧,尊老愛幼,能夠換位思考,對身邊的弱勢貧困羣體也是熱心幫助,這點從他剛開始辦專場就超量僱傭本村窮人的舉動就可看出,後面無私捐建學校相信也是發自內心的舉動。

但是回顧全書,我認為孫少平、孫少安在性格的描寫上還是有點脱離現實,在幫助別人和自己的一些選擇時過於天真浪漫。我不能理解孫少平在幫助少女時將自己身上的錢全部給出不留下自己的活命錢,也不理解他在煤礦忘掉原則讓醉酒的人下煤礦得雙倍工資,最後自己還身負重傷,還不理解他明明可以不去煤礦選擇一個愛他的人留在城市生活,卻偏要回到兇險勞累的煤礦。當然這可能是現實中確實有他們這樣富有浪漫超現實主義的人,也可能是年代的原因,可能那個年代更注重精神生活,而物質上的困難是可以克服的。

田曉霞這個角色我認為也是超越年代的,但是在這裏我只想談論她的死。作者在第三冊中描寫她在洪水中為了救一個更年輕的生命而犧牲自己的鮮嫩的生命,雖然我讀到這裏也很痛心,但是我認為曉霞也確實是要死的,通過這種死法更可以彰顯出她的偉大和超越時代。她的思想是極為超前的,甚至我們可以認為他是可以克服階級差異和孫少平結合。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現實和作者的用意,田曉霞和田福軍和孫少平,他們都是極為堅持原則的,即便曉霞不死,按照作者的用意他們也走不到一起,畢竟階級差異太大了,當然要是孫少平不出意外,不和師傅媳婦產生感情,成功考上煤礦大學,後面可能還有可能。可是這部書叫《平凡的世界》,書中的他們都是平凡人,要要克服種種困難走到一起還是太難太難,所以不如讓田曉霞就這樣偉大的死去吧。

最後我還想分析下的就是田福軍和圍繞他展開的官場鬥爭。田福軍這個人似乎也被描寫的有些浪漫了,他是一個好乾部,是為民辦實事的人。書中描寫他的缺點除了用在家庭上精力太少之外,唯一的缺點就是在曾經的朋友戰友盟友、後來的原西縣委書記張有智的放任上了。他工作能力很強,不拉幫結派,胸懷坦蕩,不以權謀私,堅持原則,這樣性格的一個人最後提拔到了省委副書記兼省會市委書記,作為政治上的一股清流他無疑是成功的,但是不知道現實中能做到像他這樣的有多少。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路遙眼中的“世界”正如那下垂的火把,平凡中孕育着偉大。——題記

這是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説—《平凡的世界》,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名時,心中一陣感觸,《平凡的世界》樸質中藴涵着無限的柔美,卻在不經意間散發出一種淡淡的憂傷,恰似一個歷經磨難後的老者頓然回眸人生時從容的感慨,給人一種洗靜鉛華,塵埃落盡的感覺,我深深地被它吸引。

夜深人靜,一個人靜靜地斜倚在牀上,捧上這本厚厚的書,清風把我帶入了這《平凡的世界》,我一次又一次的停下來,輕輕地將書合在自己的胸前,緩緩地舒出一陣陣的啜歎,我慨歎書中的妙處,《平凡的世界》,它沒有什麼激烈的矛盾,沒有很多戲劇化的情節,更沒有傳奇性的故事,而只是普通現實的生活,但正是這種真實感的生活給我以激動,給我以震撼,鼓舞着一個熱血的靈魂。

掩卷而思,我從心底輕聲地問自己,究竟什麼是平凡?什麼是偉大?什麼是生活?

一直在思索着自己的人生,不斷期許着自己的人生軌跡,想象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慷慨,想象山登絕頂吾為峯的激昂,想象壯志凌雲的豪情,從《平凡的世界》中讓我領悟了另一種人生的境界,平凡的生活是最偉大的,它提醒我在努力奮鬥的同時也要保持一顆平凡的心,不管以後的人生中失意落魄,還是春風得意,都要保持一顆平凡的心。

縱觀《平凡的世界》全書,字裏行見流淌着全是濃濃的情意,它包括親情,友情和愛情,因為,情,使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不同領域的人有緣聚到一起,因為情才支撐着這些主人公坦然堅強面對生活。

親情,雙水村孫玉厚一家的親情是平凡世界中的一個體現,孫玉厚用那長滿老繭的雙手支撐住了這個貧窮但温馨的家庭。他們相互依靠着,當這個家庭面臨困境時,年幼的孫少安丟棄入學通知書,如同當年“高大”的父親一樣,依然用稚嫩的肩膀幫着扛起了家庭的重負,少平求學在外,卻始終不忘親情的恩澤,勤奮求學。雙水村這個平凡的家庭,折射出了許多和它一樣平凡的家庭,親情是一條割不斷的線,潤葉於福堂的親情,曉霞與福軍的親情,李向前與李登雲的親情……《平凡的世界》中使用最頻繁的一個詞是:親愛的;親愛的大地;親愛的雙水村;親愛的父親;親愛的弟弟……總之,所有人世間的真情都在這裏一一的展現。

友情,聽説過俞伯牙與鍾字期那種默契相守的友情,但總覺得那種友情實在太完美,完美地不可褻瀆。《平凡的世界》少平與潤生的友情,少平與紅梅的友情,潤葉與曉霞的友情都充斥着人生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我想這才是現實中的生活,他們有親有離,有怨有恨,卻又能相互扶持着奮進。想想自己現實的生活,同學情,室友情,朋友情……它們也不都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寶貴的財富嗎!平凡的友情是偉大的。

愛情,記得冰心的一句話:“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路長徑點綴的花香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淒涼。”《平凡的世界》裏有太多動人的愛,少安與潤葉的愛情,少平與曉霞的愛,潤生與紅梅的愛,少安與金秀的愛,潤葉與李向前的愛情……也許結局都沒有戲劇性的完美,但他們都服從了自己命運的安排,生活把他們拉在了一起。一切平淡了,生活便是真實的生活了。

《平凡的世界》裏有太多可以令人挖掘的東西,用路遙後記的一句話:希望將自己的心靈與人世間無數的心靈溝通!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

我從瞭解認識作家路遙至喜歡閲讀他的作品深受媽媽的影響,《平凡的世界》是在黃土高坡長大的她的最愛,她説小説中的每一情節和每一個字幾乎都是她小時候的真實寫照,都能引起心靈的共鳴。我常常聽她講起小時候的故事,受此影響我在初一的時候就懷着懵懵懂懂的情感讀完這部作品,而今年年後改編熱播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再一次勾起了我閲讀原著的熱情,這次幾乎是飽含着對這部震撼人心小説的重温之情,流着無法自已的熱淚和懷着靈魂被緊揪的感動看完了這部原著,書中平實無華的文字,生動地描繪着或破敗或嶄新的土窯洞、溝壑相連的黃土地、生活清苦的黃土高坡人們、曲折百回的書中人物的人生經歷,瞬間我理解了媽媽為什麼看電視劇時一次次感動的淚流滿面,不能自已。

路遙的這部著作以上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陝北農村的時代變遷為社會背景,以雙水村老實巴交的農民孫玉厚的四個子女特別是兩個兒子少安、少平兄弟倆的命運為主要線索,講述了兄弟倆雖然出身貧農,生活艱辛,平凡但不平庸、更不甘受命運所擺佈的故事。最後哥哥少安帶領全村致富、弟弟少平進城打工,憑藉自己的雙手和頑強的精神勤奮努力,創造出一番屬於各自的事業。小説還講述了包括其姐妹蘭花、蘭香,以及與主人公有着千絲萬縷聯繫的田潤葉、田曉霞、賀秀蓮、田潤生等在內的年輕人的生活愛情婚姻的不平凡的經歷,以及面臨殘酷現實下的挫折、壓力、抉擇,卻從未放棄對理想、愛情堅韌執着的追求和信念。

是的,生活就是這樣的平凡而又不平凡,小説所闡述的人物個個都鮮活生動,現實和靈魂的碰撞所造就的內心的痛苦與堅強是我們這些00後的人所無法理解的,但是卻一次次衝撞着我的靈魂,當看到在縣城高中求學時為了5塊錢的學費申請退學和餓着肚子暈倒在操場的情節使我感到了鑽心的疼痛,看到少平曉霞的堅貞不渝的愛情即將開花結果的時候,作者卻殘酷地選擇了讓曉霞被洪水沖走,看着少平痛苦的回憶和無情地再次遭受現實沉重打擊的時候,眼淚瞬間止不住地流滿臉頰,此刻我恨路遙,恨路遙竟有如此狠毒之心讓小説人物的命運這樣的悲慘不絕,是啊,無論那個年代的清苦還是現在人們所處現實工作生活學習的壓力重重,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眼前的現實和命運。

撇開故事所發生的年代,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正白紙黑字的訴説着不論我們屬於哪個年代這樣的一個恆久不亙的人生理諦和社會價值觀。它響亮的告訴着我們,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所處的生存環境是多麼貧困,只要有一顆火熱跳動着的心,只要能熱愛自己的生活,上天對他的回報就是火熱而又公平的。不論你從事的哪一個行業,只要充滿活力地去付出和辛勤勞作,不把生活的不幸當作負擔,才能充滿樂趣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所以來世一遭,真誠用自己的心去體驗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畢竟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所以辛勤勞作和付出淚水是幸福快樂着的,無論我們處在歷史的哪個時代。

感謝路遙《平凡的世界》在我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每每喊着對自己要放棄的時候,是它一次次讓我燃起對自己生活和學習的激情和勇氣!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6

若要問我此生最喜歡、對我影響最大的書是什麼?我説,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有人説讀書可以使人明智,此話一點不假,因為讀書讓幾乎迷途的我又回到了現實的岸邊。

那時我在河南讀書,生活十分艱苦,我和我的五個同學一星期主菜只吃得到一罐醃豆腐,愛吃的菜是冬瓜湯裏漂着點焦糊的油渣,但是即使這麼簡單的願望,在那種艱苦的條件下仍然無法輕易實現。我每月都在盼望父親寄來的錢,但是也許腸胃長期受着稀湯寡水的折磨,錢來不到一個星期就會被我花掉,沒錢的日子裏,我痛苦絕望,覺得連起碼的生活都無法保障還有什麼意思再學下去,繼而悲觀地認為我這樣一個窮小子上學實在沒有意思。當時城裏剛剛興起來看錄象或者叫鐳無線電影,課餘看過一次後我幾乎一發不可收拾愛上影視節目,我晚上甚至和同學翻牆出去看,學習成績直線下滑,我知道這是一種墮落的生活,也知道韓愈説:“業精於勤,荒於喜”的道理;也知道這樣下去父母不會原諒我,但是為了追求那種新鮮刺激的場面,我一次又一次往返於學校和錄象廳之間。這種狀況直到《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出現在我的視野裏,那時除了看錄象,我們也都到廢品收購站去淘書,一次從廢品收購站裏淘出書中的居然有一本《平凡的世界》。

閒着沒事翻開一看大吃一驚,路遙居然在這本書裏塑造兩個和我命運差不多的人,一個孫少平,一個是他的哥哥孫少安,他們和我一樣的貧窮,至少要超過我,我最記得孫少平去打飯總是最後一個去,因為最後一個去可以得到免費稀湯懶以下飯,從書裏描繪的場景看,差不多和我們是同一個時代,所以一下子拉近了我和書的距離,在學校的孫少平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那些自卑,敏感和好強都可以在我身上找到一些合點,那刻我彷彿走進了書中,成了第二個孫少平,但是比起他來我感到十分汗顏,因為我的墮落,我沒有改變命運的勇氣,更沒有把書讀好,我從來沒有在一本書面前如此羞愧過,雖然我知道小説裏面的人物都是虛構的,但是他們的事蹟卻讓我感到作為一個窮人而又人窮志短的羞恥。

我躺在牀上思緒萬千,想着遠在雲南父母的深切期盼,而我的不自治簡直愧對親人。讀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兩個詞:苦難和奮鬥;平凡和偉大。人生來就是受苦,不同的是,有的人受苦多一點,有的人受苦少一點。而面對苦難人們的反映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會屈服於命運,有的人會堅強的鬥爭,但是更多的是努力的戰勝一些。但又因為退縮而又屈服一些,這樣進進退退的過完一生,少平將面對苦難那種漸進發揮地淋漓盡職,他的經歷讓我不得不想起了不倒翁,想起了炭墼,不管你怎麼推他,怎麼壓迫他,都不能真正的打敗他,大大小小的挫折之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如既往的奮鬥着的少平。而我呢?這個人物身上體現出來的精神直擊我靈魂的軟肋,我窮,但不能精神缺鈣呀我連跟命運抗掙的勇氣都沒有,還有什麼未來?一個又一個暗夜裏,我不斷拷問我脆弱的靈魂,我做不了孫少平,但是我至少應該學習他,想明白這些,我心中的塊壘似乎一下就消除了,陽光下的我感覺一下豁然開朗。天地一片潔淨,我知道這源於靈魂的潔淨。

靈魂的潔淨是因為一本書的救贖,他的名字叫《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7

輝煌的一生不是如波濤翻滾,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地淌流不息……——題記

這是對我來説很有意義的一部小説,因為第一次讀它的時候是在讀高三的時候,當時正面臨着考學的壓力,是它給我帶來了動力,並讓我對文學有了另一種釋意—————樸實無華便是真,善,美。多年過去,再次拿起這本厚厚的書,再次讓我聞到了那黃土高坡的氣息。

“平凡的世界”裏有一羣不平凡的人,是這羣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平凡的世界,讀完這本書後人的靈魂也許得以淨化,也許還會改變你現在的很多想法。

據説這部小説在正統文學史上沒什麼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藝界居於主流地位的“現實主義”寫作手法開始受到嚴峻挑戰。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黃土高原,自古以來就是一方苦難而又充滿希望的土地,路遙生於此,長於此。是這塊貧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遙的求索奮鬥、不畏艱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揮不去的生活經歷使得路遙那麼地熱愛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歲之前要完成一部鉅著:為了紀念那片貧瘠的土地,為了紀念那個輝煌的年代,更為了紀念那裏樸實無華生生奮鬥的人民。

路遙該是文壇中少有的英雄,他不僅把寫作當成了一種責任,更當成了一種無比神聖的使命。我很喜歡路遙對於這部小説的出發點——“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説孫少平,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這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裏他描寫着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他選擇的是煤礦。這不是又無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

路遙為我們講述地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亙古不變。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路遙在教會我們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恆。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終只會絕了自己。看風使舵,趨炎附勢,均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這般地生活,終將無價值地葬入黃土。

路遙在教會我們要有獨立的人格,儘管你可能會遭遇孤獨。孤獨是人生自我證明的必經之路,只要你認定了自己的理想,那麼坦然面對孤獨將是你勇往直前最後的支撐點。

路遙在教會我們不必用盡生命去做一個漂亮的人,但應用盡生命去做一件讓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證明你的處事圓滑,而後者則將見證你精彩的一生。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該看看《平凡的世界》,傾聽那些久遠的聲音,或許那樣我們會在這個因慾望日益膨脹而扭曲的時代,儘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於到油盡燈枯時,我們還在迷惘……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8

書的開頭,孫少平是個連“丙”菜都吃不起的窮困的農村學生;書的結尾,孫少平是個身有殘疾的普普通通的煤礦工人。從頭至尾,孫少平都沒有能夠脱離所謂的“社會底層”。可是時至今日,每每想起《平凡的世界》,想起孫少平這個平凡的人,這個人物身上的自尊都令我汗顏。

初中時在讀者上面看到了“早晨從中午開始”。對這句話無限感慨,認為它概括了他們那一代人的人生軌跡。我卻被這文章中記錄的作者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時的各種準備工作所吸引。頭一次知道,原來為了寫一本長篇小説,要在一個荒郊野外獨居數年;要通讀十年間的報紙,記錄各種事件(後來知道,這也就是所謂的“doing research”),翻閲報紙到手指被磨得露出毛細血管。這些聽起來艱苦以至於荒謬的事情,對我卻有着巨大的感染力。直到今天,我仍然對這種被王小波描述為“反熵過程”的,人對於某一事物不合常理的執著,有着莫名其妙的好感。

坦率的説,這本書有很多我不喜歡的地方:作者強加在人物身上的褒貶之辭;書中沒有一段善終的感情;孫少平和田曉霞好的莫名其妙;田曉霞的死和孫少平的尿失禁等等。甚至每一個人物的身上,都能找到不討我喜歡的性格。

可是這本書卻最終吸引着我,這是因為它有個引人入勝的開頭;更重要的是,它教我認識了一個平凡人的自尊。

孫少平在物質生活上是窘迫的,在精神上是寂寞的(田曉霞只是作者的一廂情願)——但我從來沒有在生活中見到任何一個人,能夠像他這樣認真的對待自己的精神世界。

這些年來,我們身邊充滿着各種或者聰明、或者自命不凡、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人。偶爾回到故鄉的親人中,短暫的享受着由於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莫名的崇敬和優越感,似乎自己很有成就。但一想起孫少平,就如夢醒一樣驚悟到自己精神家園的荒蕪和貧乏。

我心中的孫少平,是個“講究”人,在平凡的人生境遇中,對自己的精神世界仍一絲不苟。和他相比,那些盛氣凌人的“成功人士”們卻大多活得像個動物。

儒家講“慎獨”,是在沒有監督時的道德自律。而孫少平的精神追求,也是在無人欣賞的情況下的個人的選擇。他的周圍不是一個能夠欣賞和獎勵他的這種追求的環境;他也沒有如許多“愛書之人”那樣如孔雀般陶醉於自己的才情,展示自己的品味;他甚至不是因為專業上的純粹的熱愛而去學習。他對精神世界的一絲不苟,僅僅是因為他把自己作為一個高貴的人,來由衷地尊敬和愛戴;而不是把自己當成個動物,潦草的對待;或者當成某個社會角色:“白領”、“x總”,從這些角色中尋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成就感。

這樣的態度比任何話語都有力量,這樣一個高貴的普通人比任何社會角色都更令人誠服。社會上流行着用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來判斷他的質量;我身邊也不乏動輒對他人的“成就”或“品味”作褒貶之辭的朋友。我總覺得我無法與他們為伍,無法接受這樣的價值,因為我見識了孫少平這樣的人,我更願意相信這樣的人的存在。人可以獨立於成敗,獨立於世俗的價值評判,獨立於他人的`褒貶臧否,而自己尊重自己,做個高貴的人。

我對自己的種種一直都不甚滿意。但《平凡的世界》教給我的,是為數不多讓我為自己感到驕傲的地方。《平凡的世界》是一本我願意讓我孩子讀的書。只是希望他將來能夠成為一個讓我由衷欽佩的人。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9

萬夫不當,氣衝霄漢,威震天下是英雄本色;大喜大悲,愛恨情仇,愈戰愈勇才是生活本身。

《平凡的世界》是怎樣的一個世界?是改革時代的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圖景;是蕩氣迴腸的愛情史詩;或是孫氏兄弟不甘為命運的玩偶而自強不息的主旋律......我想在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而我為之深深折服的是孫氏兄弟默默承受人生的苦難,在痛苦和平凡的生活中發掘自己被禁錮的價值,感受到生命的自強不息。

正如我們現在處於這個平凡的世界,個人,或是集體都顯得那麼渺小,微不足道。好像我現在日復一日,過着看似單調的工作。大家,你們覺的收費站單調嗎?每天的生活生活是這樣停止不前嗎?每天該如何存在,自己的人生該有怎樣的意義。不停的問自己,這樣做有價值嗎?或許可能覺得這樣的生活和我們這樣的年齡不符。想象的青春是自由,奔放,勇敢的。在藍天下追逐夢想,在海浪中勇往直前。我期許着,渴望着有這樣的青春,內心湧動着,久久不平靜。

但是當我翻開書,我看到這樣的畫面。身上永遠穿這一件破爛的粗布小褂,外衣搭在肩頭,吸着自己卷的旱煙,獨自走在公路上。二十三歲的孫少安的青春就在這黃土地裏度過,他甚至沒吃過一頓飽飯。痛苦,煩惱,迷茫他的內心像洪水一般的泛濫。但是他不曾低頭,領着大家開荒地,建磚窯。其實為的就是一頓飽飯。那身破衣服不知被汗水浸透了幾遍,雙肩被鋤頭磨出多厚的繭,當眼神裏閃現的永遠是希望。青春可以是這樣,是踏實,勤奮,責任。

再讀孫少平,很多人不解為什麼少平堅持做一個煤礦工人,其實他是不甘於平凡的,走出村子,嚮往更好的生活。但是他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我,做到最後,他的堅持使他成為一名工人。他開始是自卑的,他只希望也能和別人一樣領到乙類的飯菜,希望有個白饃或是黃饃,只是想要一份尊嚴。那種戰勝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出的自卑裏的堅強讓我敬畏。青春可以是平凡的,可以是堅強的,可以是腳踏實地的。

對,生活是平凡的,但是我想説平凡不等於平庸,也許一輩子就是一個普通人,但要做一個不平庸的人。活着不只是為了活着,最平凡的人也得為他所處的世界而戰鬥。我的工作,我的青春在別人看來是平凡,但這也是我自己爭取而來,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才是青春的本色,是生活的價值。

或許在得到司機的一個微笑,解決一次道路障礙後的欣慰,看到暢通的大路,這才是我的生活價值。

青春炙熱的漿汁停止了奔發,取而代之的是肅穆山崗。

在平凡的人生當中,你回過頭來看,想讓你的每一步都是詩句的話,就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

或許現在你為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而無奈,而煩惱。難道你們會因此放棄生活,放棄夢想嗎?去抱怨現在所處的環境,慵懶的,甚至不負責任的生活。孫少平從黃土地到黑煤礦,看似沒什麼改變,但他得到他想要的生活。當一個攬工漢,所處的環境和咱們單位提供的環境有天壤之別,可他從未抱怨過,他努力去縮小和女朋友之間的差距,勤奮的活着,有責任的活着。

生活其實就這樣,單調,瑣碎,重複,但我們必須有最尊嚴的活着,有責任的活着。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生活其實也可以是彩色的。因為充實,內心安穩。

來吧,讓我們活着,有尊嚴的好好活着。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0

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以一個鮮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安靜背地都有豪情磅礴,無聲有時勝似有聲。

讀過不少的小説,也有一些情節特殊令人着迷的,讀之不願放下的,卻沒有一本像路遙的絕筆之作——《平凡的世界》那麼深刻我心的。看其中一個個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們正生活在我的身邊。

讀《平凡的世界》後,我覺得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經的埋怨、憤世不公是多麼的成熟。與主人公的經歷比起來,我們是如許微小,從小學一路走來,不閲歷什麼挫折,而我們稱道的是測驗失敗,情感失蹤等等,與少安、少平相比擬我們又算什麼呢?相信自己能飛!這是讀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後,我的第一個感到。在這部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述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説”的鉅著中,作者繚繞着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一直超出本身的侷限,終極取得生活上的勝利,譜寫了一曲充斥活氣的性命之歌,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鬥爭與拼搏、挫折與尋求、苦楚與歡喜,並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展示出的人物的倔強堅韌的信心告知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遼闊的生活意思在於我們對生活幻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忠誠與熱忱中所體現的剛強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飛!”

少平與少安兩兄弟同為黃土地的兒子,在“平常的世界”中,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法摸索着人生。《平凡的世界》能夠説是作家傾瀉了終生精神的作品。他把寫作的焦點放一般人的生涯上,抒發了強烈的平民心識與抗爭意識。少平與少安都不是容易向運氣讓步的人,他們信任本人的雙手可能轉變命運,他們在一次次苦難中得到鍛鍊與昇華,表示出當代農夫的堅強與堅韌。小説普遍波及了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活潑地記載了鄉村生活的宏大變更。它表白了昂首向上的發奮精力,展現了人的 自尊、自強與自負。

沒有一條划子不是經由風暴而順利到達港灣的,孫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實現“飛”的豪舉與體現自身價值的進程中,他也曾遭碰到不斷的挫折跟打擊。如為了擴大社員自留地,他曾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途徑”的黑典範來批評;曾為嘗試着進行承包義務制的改造而受到縣委的嚴格批駁;最為殘暴的是在第一次擴展磚場時,因高薪聘來的燒磚師本來是騙子的緣故,他的磚全體?燒砸了。無力償還貸款,也付不出村中幫忙勞力的工資,那時,他就像一隻被風暴打斷翅膀的小鳥在冷風中簌簌地發抖着。

真、善、美,永遠是人們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書中的一個個重要人物,那麼的實在,那麼的善良,這該是作家心靈的折射:路遙定也是那麼的一個人。然而,人物的結局總令人傷懷,簡直沒有一個結局是完美的:孫少安幹出了點花樣,他賢惠妻卻操勞至噴血;田潤葉終於明確了李向前對她的一往情深,斷然與之聯合,可向前卻已是殘廢。

我們心理上總不願去接收悲劇,所以,中國戲曲倒多以大團聚終局。然而,生活中是沒有完善的。這應該就是作家明示給大家的。他是那麼地真摯,那麼地仁慈,然而,他也必蒙受着太多太多的苦,他對生活的休會越深,就越感觸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恰是這不完美,才是更能感動人的一種美。大家都清楚維納斯正由於斷臂才顯得更美,把這種美稱為殘缺的美。那麼,路遙既從生活中,也從美學上懂得了這一點。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結局的部署也就難能可貴了。正是如斯支配,真、善、美的同一,使讀者唏噓不已。

咱們應當相信“火炬固然下垂,火舌卻始終向上焚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pingfan/2mmwdx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