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老人與海 >

老人與海讀書隨筆集錦7篇

老人與海讀書隨筆集錦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為了幫助大家更多的瞭解隨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人與海讀書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老人與海讀書隨筆集錦7篇

老人與海讀書隨筆1

許多人的眼中是非常可怕的,它一旦猖狂起來,就能擊潰人的鬥志,讓人徹底崩潰,失去生活的希望。如果失敗戰勝不了你,而是被你踩在腳下,那麼,成功必定屬於你。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名著《老人與海》中塑造的那位老人就是一個敢與失敗作鬥爭的例子。

名著《老人與海》主要講了一位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翁一次特別的打魚經過。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打到一條魚後,但在第二天,他非常幸運地捕獲到了一條巨大的大馬林魚。那條馬林魚是他平生捕到的最大的一條魚,那條魚比他的小船還要長2英尺呢!馬林魚的身體大,力氣自然也大。它拖着老人和小船在海上漂流了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來沒有經歷過的艱難考驗。大馬林魚在大海上奮力掙扎,企圖逃回大海。老人為了制服馬林魚,精疲力竭,皮開肉綻,但他並沒有向大馬林魚屈服。他憑着頑強的意志,終於把大馬林魚扎死,拴在了船頭。然而,幸運並沒有出現,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驗。一羣嗅着血腥味而來的大鯊魚與已經皮開肉綻的老人展開了殊死博鬥。最後老人的命雖然保住了,但鯊魚們吃光了大馬林魚,老人拖回去的最終是一副光禿禿的骨架……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敗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擁有一顆堅強、不屈服的心來面對失敗,成功就一定會向我們走來。

老人與海讀書隨筆2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是文學巨匠海明威的文學鉅著《老人與海》中的一句至理名言,這條格言陪着人類走過了漫長的歲月,伴着人類度過了無數艱難的時刻,毫不誇張的説,這句話一直是鼓舞着人們勇往直前的不懈動力。

《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漁夫聖地亞哥的故事。聖地亞哥和一位名叫馬洛林的小男孩成為了忘年之交,在歷經八十四天還沒有捕到魚之後,兩人毅然決然的相約出海。出海那天天氣很不錯,而蒼天也很眷顧他們,兩人很容易就釣到了一條巨大的大馬林魚。兩人原以為他們能就此返航龍龍,可不幸的是,他們捕獲的大魚引來了鯊魚的圍擊,兇狠龐大的鯊魚一直在猛烈進攻,似乎在逼迫着,威脅着聖地亞哥放棄這條大魚。不過聖地亞哥也不是一個懦夫,身處危險之中,面對巨大威脅,面臨死亡氣息,這位老漁夫一直在頑強抵抗着。儘管最後那條肥大鮮美的大魚被鯊魚啃食破壞得只剩下了一副骨架,聖地亞哥也沒有放棄輕易放棄這條來之不易的大魚。

讀完這篇小説後,我的感觸頗深,尤其是那一句“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緊緊牽動着我的心,而聖地亞哥那臨危不懼,無謂抗爭,永不言敗,永不言棄的精神更是深深震撼着我,感動着我,啟迪着我,教育着我,指導着我,鼓勵着我。

人類很偉大,很堅強,很有潛力,很有毅力;但是人類又好渺小,好脆弱,好容易言敗,好容易妥協。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身處困境時,覺得害怕並不丟人,感覺恐懼也並不失常,但是我們一旦有了放棄的念頭,有了逃避的想法,有了妥協的行為,那就是膽小鬼的表現了,那樣只會讓人寒心,讓人小看,讓人唾棄,讓人遠離。

人生在世,還是需要一點傲氣,需要一些傲骨的,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做到自強自信,無懼無畏,那才是真英雄,真本色!但要是自暴自棄,貪生怕死,畏手畏腳,膽小怕事,那就只會招致失敗,只會深陷深淵,得不到尊敬,得不到尊重,得不到成功,得不到救贖。

希望每個人都能在遇到鯊魚時,勇敢捍衞自己的馬林魚;但願每個人都能在陷入困境時,大膽對抗黑暗的爪牙;也願我們在人生征途中,能夠一直勇敢堅強,不屈不撓的奮鬥着,堅持着!

老人與海讀書隨筆3

名著《老人與海》寫的是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8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是這條魚實在太大了,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漁夫殺死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一再找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這是多麼堅強的漁夫啊,獨自一人去捕魚,在多次受到鯊魚的撕咬下,漁夫辛辛苦苦捕撈的大馬林魚,就這樣變成了魚骨。面對這樣巨大的損失,漁夫並不在乎,還能以陽光的心態來面對。如果我們能學習漁夫堅持不懈的'優秀品格的話,那麼我們就會取得很好的成績。

漁夫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想到我的學習,我的學習總是時好時壞,並不穩定,那是因為我的學習總是不堅持做課後習題,每天只讀半小時的書就算完成作業了。如果成績不好的話就奮起直追,然後就漸漸好了起來。如果成績好的話,又“舊病復發”了。如果把魚夫堅持不懈的精神用到學習上,那麼我們的成績將永遠到是好的。

如今,我一想到《老人與海》這本書,我就感到無比的感動和無限的反思。

老人與海讀書隨筆4

《老人與海》是新課標推薦給學生的必讀書之一,很長一段時間我無法對它喜歡起來,曾今在班裏讀過幾頁,面對學生淡淡的反應,讓我一度覺得這本書無法欣賞,一本連我自己都無法讀出味道的書要讀給學生聽,學生自然不會買我的帳,讀過幾頁之後這本書很自然的被我打入了冷宮。

救它出冷宮的是黃黃的書籤上的一句話“海明威,美國作家因《老人與海》一書一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我很驚訝,這樣一本薄薄的書為什麼能拿到諾貝爾文學獎?一時興起百度了一下,找到了很多關於這本書的一些簡介和價值剖析以及其他人的一些讀後感,漸漸地我也產生了讀讀的這本書的慾望,於是有了我與這本書的二次會面。

藉助他人的閲讀提示和一探究竟的心情花了三個晚上讀完了這本書。有三點至今在腦海裏迴盪:

一、桑迪亞哥太強大了。他,一無所有,窮,年老,身體不好。但是卻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八十七天沒有抓到魚,仍然堅持出海,仍然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抓到一條大魚讓漁村裏的人大吃一驚,八十七天他承受的是怎樣的壓力啊?我想到了我們的公開課,如果我八十七節課都沒有上好,我敢開公開課嗎?我的內心還會有那種自信和熱情嗎?恐怕都怕了吧。

二、很善良的故事。小男孩很善良,雖然家人的逼迫使得他不得不離開老人的漁船,但是他從未放棄關心老人,照顧老人的生活,陪他説話,為他擔心,老人歸海後小男孩紅着雙眼堅決的説“誰也不許打擾他。”不禁讓我眼淚盈眶,那是真正的疼愛呀,有愛再簡短的話都充滿力量。老人也是善良的,他很窮,但是他記得每一個對他好的人,捕魚歸來,身體都還沒恢復,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分那條大魚,分給曾今幫助過他的每一個人,感恩和善良亦是一種偉大的人格,不得不令人肅然起敬。

三、一種偉大的力量。老人與大魚搏鬥讓我們看到的不是人與動物的廝殺,不是血腥的場面,看到的只是一種英雄之間惺惺相惜的疼,老人和大魚都是英雄,老人要殺死大魚,但他斗的是智慧,他尊重自己的對手。還記得老人曾説過一句話:“在大海里沒有誰是真正孤單的。”海的寬廣無垠也孕育了無限的孤單寂寞,我想只有真正懂得他的人才能在寂寞的海面上唱出歡欣的歌吧。在這本書里人、動物和大自然是融為一體的,桑迪亞哥用智慧和毅力征服了大海,也征服了讀他的人。

倘若細細品味,這本書裏很多的句子都會給人以無限的啟發,值得再讀。

老人與海讀書隨筆5

似一股來自那片蔚藍大海的風,將《老人與海》輕輕開啟。海岸上沒有一絲肉沫的魚骨看似平常,在我的眼中卻閃爍成銀色的執着與堅強。

一艘破舊的船上危坐着一位蒼老的老人,密密麻麻的褐斑蓋住了他原來英俊的臉,像“無魚的沙漠裏風化了的沙土”一樣古老的傷痕狠狠地印在他的手上,使它顯得格外蒼老。那打着補丁的船帆像敗軍的旗幟,高高懸掛在他頭頂,我暗自心疼起這位老人。

隨着鮮紅的血泊漸漸擴散,船被這位老人拉上沙灘,幾天漫長的征程才宣告結束。船尾上拖着直而碩大的魚骨在“水裏街燈的倒影中”格外顯得耀眼。我看着這條魚,一條耀眼的白線劃過_露的脊背,魚頭黑乎乎的,從頭到尾毫無血色。村民們趕着太陽早早地起了牀,圍着魚骨紛紛議論起來,對這些只圖利益的人來説這魚骨只不過是一堆垃圾,正等着被潮水沖走。

看到這裏,我心中的那片海洋頓時澎湃起來,靜靜想着老人所經歷的一切。不禁悲憫起自己如海船茫遠的未來。瘦弱的身體,有限的勞動力像千萬條繩子,將我與老人緊緊地擁在一起。

我的努力就像老人帶回的這幅空空的魚骨,在他人看來竟無用處。每天做着一份份試卷,眼睜睜地看着時間從“沙沙”的筆尖流去,只留下一成不變的成績和無可奈何的歎息。我的成果早已被“鯊魚”啃食的一乾二淨,留下即將腐敗的骨架。

太陽漸漸升上天空,原來黯淡的魚骨經過太陽的洗禮,退去了昨日的黯淡,染上了一層銀色的光芒。“它沒有打垮你,大魚沒有打垮你。”曼諾林童真的話傳入我耳畔,漸漸點醒了我:那銀色的骨架並非是失敗者的旗幟,而是一面高潔的鏡子,磨去塵世的浮躁,將老人心中銀色的執着與堅強深深地映了出來。

我終於明白,那龐大的金槍魚白骨,於老人來説不是累累“碩果”,亦不是昭昭“敗跡”。那只是蔚藍大海中八個日夜的風雨搏鬥,是老人在波濤起伏時的乘風破浪……經歷了這些,還有什麼是打不敗的,還有什麼是打得倒的。所以他在最後的疲倦中不爭不辯、不悲不喜,強大藏在老人的沉默裏,深沉如大海。

我也曾這樣,載着沉重的骨架,孤獨黑暗危險像潮水般湧來,使我幾度想放棄。但有銀光相伴,便能再度揚起生活的小帆,誓死拼搏。骨架雖空,成果雖少,可那長於風雨、成與波浪的執着與自信卻翻滾於內心。這樣的我,在夢想的航程中,可乘風亦可破浪。面對成敗,我希望我可以“不問東西”!

靜靜地,合上書,腦海中仍思緒起伏。那巨大的魚骨躺在岸上,銀光依舊……

老人與海讀書隨筆6

《老人與海》不是一篇教導人們如何實現靈魂和諧的小説,而是一種探索和追尋。老人希望用海上的漁獵經歷寄託自身價值的超越。“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無疑這正是海明威的價值觀──被捕殺的大馬林魚的生命是老人的犧牲品,大魚和老人又一起成為鯊魚的犧牲品,而鯊魚最終會成為大自然的犧牲品。這是海明威式的固執的悲觀主義情結的反映。如果生命意味着一場犧牲,人類只能無能為力。

這本書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老人雖然失敗了,但他在與魚鬥爭的過程中表現出了超常的毅力和勇氣,表現了一種不可被征服的精神上的勝利,他可以説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書中通過對老人與鯊魚鬥智鬥勇的場面,描寫細膩,引人入勝。作者從多個角度描繪了鯊魚的兇狠狡猾。老人拼盡全力為了保住自己好不容易捕到的一條大馬林魚。充分體現出老人無畏精神。

雖然最終老人以失敗告終,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説“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老人最後説的這句話富含哲理。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説“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這才是人的本性。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種種困難挫折,正因為有像老人那樣的人,敢於向自己困難挑戰,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老人與海讀書隨筆7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卻不能被打敗”,每當我遇到困難時,這句話總會浮現在我的腦海,給予我繼續前進的勇氣。

一位老漁夫,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而劃到很遠的地方捕魚。在經過一番耐心的等待後,終於有一條大魚上鈎了,但魚卻不願輕易放棄,與老漁夫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戰鬥。魚一直拖拽着小船,想讓老漁夫知難而退。可漁夫卻死死拽住釣線。儘管釣線讓老漁夫的手抽了筋,磨得直流血,但卻從來沒有被放鬆過。終於,魚筋疲力盡,浮出了水面。可是老漁夫還來不及為剛才的勝利慶賀,新的挑戰者便到了。受傷的大馬林魚的血液瀰漫在海水中,引來了無數的鯊魚,對漁夫的戰利品發起了攻擊。老漁夫奮起反抗,但最終回到海灣時,大馬林魚早已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在岸邊精疲力竭地倒下了。

儘管老人最終失敗了,但面對不可逆轉的命運,他勇於抗爭,堅強不屈,奮戰到了最後,保持了人的尊嚴和勇氣有種着勝利者的風度,是精神上的強者。

雖然都是漁夫,但聖地亞哥卻與其他漁夫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他漁夫把捕魚作為改善生活的方式,他們將捕魚所得用來更新設備,靠捕魚掙錢。而聖地亞哥卻不同,他將捕魚手藝與自身身份,行為準則和自然法則完美結合在一起,將捕魚看做事業而非牟利手段,將魚看做對手和朋友。他尊重生命,在和男孩一起抓住一對金槍魚中的雌魚時,看到雄魚一直陪伴着雌魚而感到傷心難過,甚至還請求雌魚的原諒。在抓捕大馬林魚時,他將魚看做朋友和對手,不停的和魚聊天,還想象着魚的感受。

讀完《老人與海》,我想起一部電影《完美風暴》。電影裏,一艘漁船到遙遠的海外捕魚,三個月後,海面上生成了一個巨大的風暴,橫斷在他們和家鄉之間,他們本想等待風暴平息後回去,卻發現冰箱壞了。如果繼續等待,他們沒日沒夜三個月的成果便會消失殆盡,如果現在回去,便能在魚腐爛前回到家鄉。經過一番思忖,船員們決定冒險迎擊風暴。在後來的幾天裏,他們面對着強勁的旋風和數十米高的巨浪,雖然最終他們沒能逃出風暴,全員喪生,但卻展現出無所畏懼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聖地亞哥英雄式的鬥爭中所表現出的勇敢、頑強永遠激勵着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laorenyuhai/vn98p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