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再別康橋 >

讀《再別康橋》有感3篇

讀《再別康橋》有感3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再別康橋》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再別康橋》有感3篇

讀《再別康橋》有感1

高中時的一首詩總讓那些學子平添了些歎惋戀校之情。《再別康橋》初讀它猶品清泉,甘香潤腑,餘音裊裊。再讀它,細水流長,千迴百轉,一曲戀歌成就絕世佳人。三讀它,風迴路轉,抬眼望去,綠柳成蔭,芳菲四溢,真應得那句山重水複,卻又柳暗花明!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與其説是離別之作,還不如説是誓約之辭。我鍾愛首尾四句。“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不帶走一片雲彩”。“我”走了,正如同我來時一樣,來得自在,來得灑脱,來得平靜而自然,或許詩人那輕揮的手掌之間是不忍帶走他生活的記憶的。因為每一種風景,每一種顏色,甚至每一個他以想象所幻化出來的代表他內心情愫的語言符號都是他生命中那時那刻那地那風景中的唯一記憶。我覺得詩人不是不願帶走它,而是不忍破壞它。因為一直以來,那花那水那雲那草是詩人的現實生活裏最甜美的夢,最亦真亦幻的心靈感受,或者説是他主觀世界中的一種完美。那不是伊甸園,因為世上本沒有伊甸園,但是有相信存在伊甸園的人,詩人就是這樣的角色。

有人説詩人總是情緒化的,甚至有人曾言詩人都是瘋子。而我以為,之所以詩歌的世界能夠獨其特色,區於其它文學藝術形式而流傳壯大,最主要的原因是詩人更加懂得用心品察生活,體味記憶,並以其創造性的思維或是將具體化的東西抽象化,或是將抽象化的東西具體化。總之,詩是藝術,而任何一種藝術手法都是無法超越詩歌所能給人帶來的心靈的深度體驗的。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再別康橋》,詩是詩人的傑作,情感卻是一切世人情感的升發與總結。

讀《再別康橋》有感2

徐志摩的一生都生活在詩歌裏,他談話是詩,舉動是詩,就連畢生追求的愛情也如詩歌一樣浪漫!我一直被徐志摩勇敢追求“愛”、“自由”與“美”的情操所吸引,他的詩作《再別康橋》更是經典到極致,浪漫的情愫令人神之所往,彷彿自己也來到了康橋,遊於“星輝斑斕”的湖中!

一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足以讓人感受到康橋的靜謐和安寧,唸到這裏,彷彿自己也如詩人一樣,輕輕的邁動着雙腳,輕輕地走在康橋上,生怕吵醒了熟睡的蟲子和鳥兒,破壞了康橋的靜謐和寧靜。

太陽就快落山,我站在康橋上,可以看到西邊天上的五彩雲霞,餘輝反射四周,河畔的柳樹彷彿穿上了金色的嫁衣,就像一位夕陽下的新娘一樣,美麗婀娜,風兒吹起她的衣角,她就這樣在微風中向我走來,我陶醉着不自覺伸開雙臂,朝她走近,走近,甚至就連她倒映在水中的影子也是如此迷人,一直在我的心頭盪漾、盪漾,陶醉了我的心智。

你看河中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柔波中它隨着流動的河水飄蕩,自由自在忘情地舞蹈。這時,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水底的小草,只要讓我靜靜呆在康河水中,我便心甘情願地只做一棵無名的水草。

雲彩和霞光的餘輝倒映在水中,一陣風吹來,彷彿是被打碎的七彩石一般,撒碎在海藻間,像是彩虹的夢境。

我多麼想“撐起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用小船載滿一船的星輝,在星輝斑斕的河上放歌,但是我怕打破了今晚沉靜的夜色,我悄悄的划着小船,在稀稀疏疏的月色中尋找着志摩當時劃過的地方,聽風兒輕輕在我耳邊哼唱!

再美好的夢也有甦醒的時候,“輕輕的來”“輕輕的走”,康橋沉默了,夏蟲也為我沉默,“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再見了,康橋!

我就這樣沉醉在康橋上,我就醉在《再別康橋》的意境之中,久久不能自已。徐志摩的浪漫情愫實在令人折服,簡簡單單的詞藻卻能勾繪出如此生動靜謐的畫面,令人神之神往,欲罷不能。

我喜歡徐志摩勇敢追求“愛”、“自由”與“美”的情操,也愛《再別康橋》所描繪的浪漫景色給人帶來的無盡享受。

讀《再別康橋》有感3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徐志摩以其獨抒性靈的詩風靡一時。他的詩,輕靈飄逸,幽婉灑脱,集意境美、建築美、音節美和繪畫美於一身,同時對中外詩藝進行融合,追求一種“純真的詩感”。這些在《再別康橋》可見一斑。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這是一首抒寫自然之美與作者心情的短詩。詩人崇高,讚美自然。

這首詩意境幽美,情感深摯含蓄,詩思精巧別緻,美麗自然。

而且從這首詩可以看出康橋是詩人的理想,因為他説:“我的眼睛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可見,康橋在詩人心中打下了極深的烙印。

詩人以康橋的自然風光為直接抒情對象,採取間接抒情的方式,寓情於景,人景互化。

詩人明白,康橋的美景是永存的.,無法帶走的,失落的是曾經的夢想,改變的是人的心境,而帶走的只是那份似淡似濁的憂愁。

通讀整首詩,無一處不是在寫景,又無一處不是包含着詩人那淡淡的離別愁緒。

這首詩採用現代白話形式,繼承了中國古典傳統詩歌的含虛,典雅。讀再別康橋如觀樓,如吟歌,如賞畫,而感受到的是詩人那淡淡的離別之愁,之戀,之哀。

再別康橋是徐摩志1928年秋,再次到英國訪問,久違的學子依依不捨作別母校,望者清澈美麗的康河時,萬千離愁湧上心頭。它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又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讓人心暢。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裏的豔影,在我心頭盪漾”,這句詩寫的是康河的美。“悄悄是離別的笙蕭,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是詩人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現了徐志摩對康橋的情感,集中表現了離別的惆悵。

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抒發的是一種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傷感之情。“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着淡淡的哀愁,詩人的那份感覺在我眼前浮現,似夢似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kangqiao/wpw7q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