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湖心亭看雪 >

關於《湖心亭看雪》教案10篇

關於《湖心亭看雪》教案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湖心亭看雪》教案10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欣賞西湖美景,反覆誦讀課文,培養鑑賞美的能力和誦讀能力。

2.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激發學生提問題的熱情。

3.品味文章語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欣賞一組杭州西湖風光圖片。

第一組:(春夏秋冬)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

第二組:(朝暮)蘇堤春曉花港觀魚雷鋒夕照三潭印月

關於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誦多少?

學生吟誦: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配樂朗誦: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温柔纏綿。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瞭解湖心亭

多媒體摘要顯示: 張岱,字宗子,號陶庵、蝶庵,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着布衣優遊的生活。明末清初文學家。清兵南下滅亡了明朝,明亡以後,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於他明亡入山以後,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湖心亭,位於杭州西湖之中,據説是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山,成為一島,是西湖三島之一,後於山上建成亭閣,叫湖心亭。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三、反覆誦讀? 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或設置背景音樂,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2.學生齊讀課文,師生互助完成朗讀節奏的劃分;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並對文句、內容等大膽提出質疑。

(2)小組討論交流、質疑解難,教師與學生互動感知課文內容。

四、細讀品讀? 探究課文

一讀課文 同學們提出難懂或不懂的問題;

對課文中的內容可以提出質疑;

教師預設:“更定”是晚上八點左右還是凌晨五、六點?

“獨往湖心亭”與“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語是否矛盾?

(師生互動,自主、合作、探究)。

二、讀課文 ?找出文中 景物描寫雪景的詞句。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教師點撥: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於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於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於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畢現,生動形象。

1、作者疊用三個“與”字,把天空、雲層、湖水之間渾茫莫辨的壯闊雪景表現了出來。這是對湖心亭雪景的總體描繪。

2、“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作者通過這些高度準確而形象的數量詞,暗寫出視線的移動、景物的變化。這是簡約的畫,夢幻般的詩,給人一種似有若無的、依稀恍惚之感。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徵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出悠遠脱俗的情味。

三、讀課文湖心亭巧遇是敍事、是抒情?

如此安靜的環境,後文卻又寫喝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壞了?

1、讀“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以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作者之所以選擇更定後獨往觀雪,是因為不願見人,也不願被人看見,也因為此時雪景更妙。湖心亭巧遇雖是敍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兩個賞雪人而驚喜,短暫的相遇都很暢快,隨之而來的分別不免傷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讓他釋然。

四、讀課文品味舟子的話:?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説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所謂“痴”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懷。

學生由此生髮開去,大膽提出自己的理解。

五、讀課文 背誦課文

五、佈置作業 ,,

1.背誦並默寫課文及相關詩文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飲湖上初晴雨後》(蘇軾)

《秋山》(楊萬里)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附:板書設計

湖心亭 看雪

張岱景事 情

天與雲與山與水,大喜 自矜

上下一白. 強飲 自得

一痕、一點、 問姓氏?? “痴”

一芥、兩三粒.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閲讀課文,反覆誦讀,培養誦讀能力。

2.積累文言詞彙,培養顧問的閲讀理解能力。

3.體味寫作手法及語言風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白描手法)。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敍事、抒情的關係。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文字較淺顯,註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教學媒體】多媒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新課

關於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誦多少?

學生吟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温柔纏綿。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導入切題而留有懸念,也是研討與練習三的要求】

二、走近作者

多媒體摘要顯示:

張岱,號陶庵、蝶庵,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着布衣優遊的生活。明亡以後,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於他明亡入山以後,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佈置了預習,可讓學生介紹,也可中途由老師切出】

三、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或設置背景音樂,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2.學生讀課文,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並質疑。

(2)小組討論交流,質疑解難,教師巡視酌情指導,教師也可預設重點字詞全班解決。

【雖有預習,課堂畢竟是課堂,尤其是字詞句基礎知識的學習是一切基礎的基礎】

四、品讀文本

㈠三讀蓄勢

1.一生朗誦全文,師生簡評。

2.一生再讀,明確要求:找出短文中作者犯下的一個頗為嚴重的前後矛盾的錯誤。

(“獨往湖心亭”與“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語)

教師乘勢設疑是否要讓張岱改改。

3.全班齊讀,明確要求:找出文中一個能形象概括張岱形象的詞語。

(“痴”)

【三次朗讀,要求不一,同時是為深入文本蓄勢。】

㈡三痴解意

“痴”用通俗的話怎麼説?自由朗讀,討論,找出張岱哪些地方表現出了特別的呆氣。

(1)“痴行”

(“是日更定”,“獨往湖心亭”,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的時候去的)

教師提示想象三天大雪之後的情景,除了從人的聽覺來描寫,還從什麼角度來寫?

(可有類似“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想象)

這樣的天氣我們在家幹什麼?可是他卻在天寒地凍的天氣裏凌晨時分跑到湖上去看雪,痴人“痴行”,真是“怪異”啊。

(2)“痴景”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一生讀,有感情地讀,説説此景異在哪裏。

教師提示:

A.“天與雲與山與水”是否拖沓?去掉讀一讀,對比讀出田地蒼茫的景象。

B.量詞之“異”:好像應該是這樣的“湖上影子,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餘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

C.順序之“異”:好像應該是這樣的“湖上影子,惟舟中人兩三個、與餘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長堤一條而已”?

D.讀“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讀出“而已”的言外之意。

教師明確:這段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手法。可多媒體摘要顯示:

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於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於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於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畢現,生動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徵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出悠遠脱俗的情味。

【細膩的品讀,讀出內涵,讀出妙處。並理解本文的白描手法】

(3)“痴心”

1.如此安靜的環境,後文卻又寫喝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壞了?

①一生讀“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A.“此人”是哪種人?用文言文説説看。

(湖中焉得有此雅興之人……)

B.如果張岱要回答,用文言文如何回答,最好有神態?

(彼此彼此……)

②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是,飲酒之前不問姓氏,飲酒之後才問;問卻避而不答姓氏,只説“是金陵人,客此”,卻不留電話、地址、QQ號,這段奇遇,是不是張岱處理得太草率了?這樣看來,張岱追求的人生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呢?現在我們重新來看我們最初發現的那個矛盾,是張岱數不清人數嗎?

張岱筆下的自然如此清冷浩大,如此孤獨,這其中是不是有着深層次的原因?舟子説他痴,他會辯解嗎?當時他會是怎樣的表現?他心裏會説什麼呢?現在,同學們知道“張岱心中有寒冰”的謎底了嗎?

【圍繞解讀痴人之“痴行痴景痴心”,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內核】

五、練習拓展

孤高情懷有誰知,獨與天地相往來。

一個人,登台長吟: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一個人,登高作嘯: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一個人,獨往湖心亭: 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一個人,寒江釣雪: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讓我們一起回顧大家非常熟悉的柳宗元的《江雪》吧。

(可比較它們在描寫手法和情感表達上的異同或者假設時空倒流,張岱在湖心亭上遇到釣魚的柳宗元,你認為張岱會認他為知己嗎)

【藉助恰當的練習資源拓展,通過比較進一步體味寫作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朗誦留白

孤舟一寒士,獨品滿湖冰。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説: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在動情的齊背課文聲中結束全文。

【巧借曹詩,再吟文本,餘音不絕】

七、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課文。

2.就“我看古人之痴”為話題,課後練筆。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3

一:導入

有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西湖一直以她的秀麗風光吸引着人們,文人墨客為他夢縈魂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請同學們回憶這些詩句:

這些分別是描寫西湖的春 夏之景,西湖的雪景又如何呢?今天我們就隨張岱去領略西湖雪景感受作者情懷。

走進作者

二.疏通文意

1.首先請大家聽讀課文,注意字音和停頓.

2.請大家熟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屏幕上的字詞。

3.2生朗讀課文,字義理解

4.對照課文註釋,同學間相互幫助,用現代文翻譯全文,有難點的地方做好記號。

5.訂正難點

6.抽點翻譯。

三:品雪景

既然看雪,請找出描寫西湖雪景的句子。

1. 這種景色給你什麼樣的感受?{讀出蒼芒靜寂之感,似乎作者此時的心境也猶如此景}

2. 如果換成:一道 一座 一艘 三個,有什麼不同?

3. 這段景物寫法上有何特點。(用繪畫的手法寥寥幾筆就勾畫出景物特徵,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園,多與少,大與小 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出悠遠脱俗,蒼茫靜寂的情味。)

4. 理解白描,並辨別例句。

5. 背誦

四:析人物

天寒地凍之日卻心懷雅興,前往西湖賞雪景之人絕非常人,用文中一個字概括,哪個字?【痴】

1. 痴在何處?請出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痴在行為,分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寫法特點(聽覺)

痴在情感 【獨】(清高孤傲 超凡脱俗)(有舟子隨同前往,為何還説是獨往湖心亭)

2. 作者已夠痴了,更有痴似相公者。兩位痴人相見會是何種情形呢?

根據課文最後自然段加上自己的想象生模擬表演。

師小結:從你們的表演中我看到了他鄉遇故知的喜悦,看到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和別曾相識的坦蕩,志趣相投以酒代情的豪放。也感受到了離別的傷感。

3. 我要採訪你們了,既然知音難覓,為何不互留聯繫地址姓名,不進一步瞭解身份官職,只是説“金陵人,客此”?

注重的心靈的交流,注重的眼前的景,心中情,而不是身外俗事。這也是他們不同常人,“痴”的性情的表現。

4. 不知有一點我們同學們注意沒有,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其實是清朝,而開頭時間依然以明朝的崇禎年號記錄時間。有何深意?(文章瀰漫一種淡淡愁緒,對故國的思念,是作者情感孤傲,超凡脱俗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清淡雅緻西湖雪景,瞭解了蒼勁大氣白描手法,也感受了作者情感脱俗情懷。可謂“情在景中,景在情中”。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寫作中學會讓景物含情。

六:背誦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 。

2、品味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雪後奇景的賞析 。

三、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視學生情況可用西湖詩詞導入,也可直接導入。

(二)作者介紹 學生齊讀註釋①,提示要注意的三個地方:

1.課文選自《陶庵夢憶》,憶——這是一部回憶錄。寫於明王朝滅亡之後,表現了對故國往事的懷念。

2.作者的家鄉是哪裏?——山陰(即今天的浙江紹興)。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這説明作者身在他鄉,客居異地。

3.“明亡後不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説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三)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

同學們,聽了之後你能以最快的速度説出“湖心亭看雪”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嗎?

(四)互動釋疑

1、學生質疑

2、相互解答、指導、明確。

3、提示積累重點詞語:(幻燈)

是日更定:是,這。更定,大約是凌晨六點的`時候。

餘拿一小舟:撐,劃。

擁毳衣爐火:毳,鳥獸的細毛。毳衣,毛皮衣。

霧凇沆碭:霧凇:水氣凝成的冰花。沆碭:白氣瀰漫的樣子。冰花一片瀰漫。

上下一白:全白。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還。

強飲三大白:強飲,痛飲。白,酒杯。

客此: 客,客居,名詞用作動詞。

莫説相公痴:痴迷。

(五)深入理解

再次朗讀課文,找出文中最能體現作者形象的一個詞語。引出——痴。

教師追問:那些地方能體現作者的“痴”,從而帶動全篇的閲讀。在這個過程中,品味語言、理解人物,展開師生對話。 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1、更定時分,冬天的凌晨,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候,作者為什麼偏偏選擇這個時間去賞雪?這説明了他怎樣的志趣?他到底要賞什麼?(他追求的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2、明明有舟子,作者為什麼又説是“獨往湖心亭看雪”呢?

3、作者為什麼不把這兩人的名字寫出來,而只寫出他們“是金陵人,客此”?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4、作者一大清早跑到西湖來賞雪。作者看到了怎麼樣的雪景?

(六)教師小結:“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經過這堂課的學習,大家應該能夠理解作者的痴了吧!他痴迷於雪中的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更痴迷於雪中的情(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讓我們一起朗讀課文,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再次體味作者的雅趣。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誦讀、美讀,領會湖山空靈之意。

2、遊湖、看雪,揣摩文章寫景之筆。

3、説人、話情,見識人物閒雅之趣。

【教學重點】

誦讀、美讀,疏通文意,體驗西湖夜雪的空靈境界。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西湖詩詞。

創設情境:投影“西湖泛舟”圖片引出西湖印象……今天學習張岱的一篇小品文,跟隨他去西湖的湖心亭走一遭,去看雪!

二、誦讀

疏通文字。

1、讀:

第一步,讀順:請一兩位同學嘗試讀文,同學點評。

第二步,讀齊:集體嘗試齊讀,讀準確,讀出節奏。

第三步,閲讀:自由朗讀,逐字逐句地仔細閲讀。

2、理:

第一步,理出要點:把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等要素設置成問題投影出來。要求學生在自由讀的過程中找答案,然後探討,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會要點:要求同桌配合,一學生美讀,一學生翻譯。隨意抽取同桌組合,彙報讀與譯的情況,重點字詞作特別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請兩位同學分別串譯課文一二兩節,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3、再讀:

再次齊讀全文,讀出抑揚頓挫之勢,讀出聲情並茂之感。

三、賞景

寫景技法。

多媒體特寫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1、説説此寫景之語妙在何處?學生自由發表自己意見

參考:

⑴ 妙在扣景之特徵。

⑵ 妙在用樸素之語。(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質樸,不事雕琢。)

⑶ 妙在構悠遠意境。

2、拓展:顯示異曲同工的詩:清朝王士禎的《題秋江獨釣圖》,體味、感悟。詩如下: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鈎。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3、學生背誦西湖雪景的文字。

四、説人

閒雅之趣。

1、找關鍵字“獨”、“痴”,把握人物的品性。

2、補充:張岱《自題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

五、結篇

復讀鞏固。

六、作業

蒐集其他寫雪的名句或名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瞭解課文融敍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4,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在課文學習中理解白描手法並懂得怎麼樣運用白描手法。

2,初步學習賞析課文融敍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作者的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和流露出的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運用白描來寫景的手法。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敍事、抒情的關係。

教學方法:

1,同讀、同議、同寫、同評;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鋪墊引入:

“未若柳絮因風起”,浪漫!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無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飄飄灑灑的雪花,無時無刻不在激動着我們,讓我們享受着熱烈、靜穆、自由。我們可以堆雪人、滾雪球、做冰雕……啊,下雪,真的不錯哦!雖然我們這裏雪未下,但我可以帶你們去西湖感受一下雪的情趣哦。多媒體顯示“雪景”,導入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朗讀感知

1.教師設置背景音樂,教師範讀或者聽錄音,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提示學生注意幾個字音: 更(ɡēnɡ) 定毳(cuì)衣 霧凇(sōnɡ) 沆碭(hànɡdànɡ) 一芥(jiè)

2.學生個讀,學生點評,學生分組讀

3,再讀課文,參照註釋,借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並質疑。

(2)組內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並解難。

(3)集中釋疑。後學生齊讀課文三遍,試背課文。

三、品讀體味

1.多媒體顯示學生最感興趣的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同學意譯,學生明確:湖上瀰漫着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雲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2.學生齊讀該段文字,可結合配套插圖,回放一下雪景的畫面。

四、問題探究

1.作者在描寫雪景的時候,具有怎麼樣的特點呢? 在學生思考、回答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多媒體顯示兩段有關描寫雪景的文字,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掌握一種新的描寫方法。 (過渡)你們認為白描是不是隻用於寫景呢?不是的,多媒體顯示白描手法用於寫人的範例,要求學生學習運用這種方法。 (多媒體顯示:) “他留着濃黑的鬍鬚,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髮……” ——唐韜《瑣憶》中的魯迅先生 選幾個同學運用白描的手法説説所提供的畫面,其餘同學來做一個點評。

2,多媒體出示: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獨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兩三粒”,湖心亭巧遇一事。你們認為作者在寫景和敍事的時候融入了怎樣的情感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可適當提示,學生明確。

五、齊讀齊背,再品味

六、遷移運用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不同之處。

1,學生背誦《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學生思考,交流。明確。

3,試着運用白描手法,模仿寫一段關於雨、霜、或者其它的文字,好嗎?要注意情感與景的交融哦。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7

一、導入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鳥魚都有思戀故舊的情感,那麼人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張岱的《湖心亭看雪》。本課的學習目標是:1、讀懂文意;2、感情痴情;3、品讀畫卷。

(師板書課題,並出示本課的目標)

二、讀懂文意——完成目標1

1、一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注意字音和句讀。(師提示學生注意“強、更、芥”的讀音)

2、一生再讀課文,注意讀時的感情處理。

3、學生齊讀課文,注意字音、句讀。

4、學生自讀課文,據課下注釋理解文中意思,不理解的字詞標註出來,詢問。

5、學生質疑,師生一起答疑解惑。

6、學生齊讀課文,一生概括文章所寫內容。師做點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三、悟痴情——完成目標2

1、如果讓你用文中的一個字對張岱作一個恰當的評價,你會選用哪一個字?(痴)

2、舟子語中的“痴”是什麼意思?(結合“喃喃”的意思來理解)

3、應該帶着一種怎樣的表情來讀“莫説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這句話?(自言自語、困惑不解)

4、痴人必定有痴行,下面我們一起來“觀其痴行”,一起品讀“崇禎五年十二月······獨往湖心亭看雪”句。張岱有哪些異常的舉動呀?(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更定時,獨往)

5、那麼張岱冷不冷?(品“擁”、“獨”字——張岱不但身體冷,而且心裏也是感到冷清的)

6、但是張岱到了湖心亭之後,卻感到了一點温暖和亮色,因為在湖心亭上已經有兩個和他一樣的痴人了,這兩個痴 人見了張岱之後非常的激動和高興啊,來,我們一起來讀出這幾句

7、生齊讀“到亭上······強飲三大白而別。”師指導學生反覆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句,讀出激動和欣喜,並讓生翻譯這個句子。

8、“湖中想不到還有這樣的人呀”,那麼,什麼樣的人呢?假如你是金陵客,請將這句話説完整,“湖中想不到還有如此 的人呀”(生可填寫“與眾不同、超凡脱俗、閒情逸趣、痴迷於山水、清高孤傲等等)

9、那麼張岱見到金陵客以後,是否也象金陵客一樣滿心激動欣喜呀?(通過品讀“拉、強、別”等相關詞句,體會張岱的“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10、張岱哀愁的原因是什麼呢?(結合課下注釋對張岱的介紹,來理解他的故國情結)那麼你還可以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張岱的故國情結呢?(崇禎五年十二月;是金陵人,客此。)

四、品畫卷——完成目標2、3

1、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帶着這種痴情去看雪的張岱,眼中的景又是怎樣的呢?

2、生齊讀“霧凇······而已”句。並翻譯出來。

3、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麼特色?(文字簡練、自然質樸、不事雕琢)這種寫作手法是什麼?(白描)

4、什麼是白描呢?(投影展示白描原是作畫的一種技法,並展示齊白石的“蝦圖”並分析白描的留白效果)。後來,移用到文學創作中(投影展示文學作品中的白描,並體會其效果)

5、再次齊讀,邊讀邊想象,師在黑板上簡筆勾畫。

6、好,繼續品讀,哪些句子是總體描繪?總體描繪的景有什麼特點?(廣漠、空曠、寂寥、夢幻、朦朧等)

7、哪些句子是特定鏡頭?試着品一品。(大與小、動與靜、遠與近、點與線、方與圓等)

8、在如此廣漠的天地之間,張岱為什麼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沒有家,心沒有歸屬感,內心漂泊無依)

9、再讀寫景句,邊讀邊想象,並試背寫景句。

五、總結本課。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湖心亭看雪》這篇文章,可謂是“滿紙真情言,一軸美畫卷,都言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那麼,現在,我們品出“痴”的真意了嗎?

六、佈置作業。

以《讀〈湖心亭看雪〉,品張岱的痴情》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少於400字。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8

首先感謝蔡主任、張主任,感謝卧龍中學能夠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讓我們欣賞到這麼多精彩的課,下面我就屠老師的《湖心亭看雪》這節課談談我的拙見。

屠老師的這節課,值得肯定的地方有很多。

首先,從教師的基本功方面來説:

1、用流利的普通話教學,語言規範簡潔,通俗直白;

2、教態顯得親切、自然、大方;

3、板書工整,言簡意賅,層次清楚,圍繞“痴”字來設計:痴行、痴景、痴情;

4、能夠比較熟練的運用多媒體教學。

其次,從教學內容上來説:

1、教學思路基本清晰;

2、能夠面向大部分學生,給學生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發展;

3、體現知識形成過程、結論由學生自悟與發現。比如第二個環節,檢查預習的情況,學生不理解的字、詞、句由學生通過互幫互助的形式自己來解決,這些能夠體現出老師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再如屠老師的一句“老師期待着你們大膽地表現自己”,可以説是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4、作為文言文教學,能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理解,對重點詞語的分析到位,如“天與地與人”中“與”字能不能去掉,引導學生領悟了渾然一體的培養;

5、在教學過程中,不侷限於文本,能夠引導學生結合文章內容進行拓展,如對“痴”字的理解很好地引用了紅樓夢中“都言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這句詩,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當然,這節課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第一、從教學目的的落實方面來看,我看到屠老師的教案設計中教學目的比較明確

第1點就是“熟讀成誦,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但屠老師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未能體現出作為一篇文言文的教學重點,對文言字詞的落實欠火候,對學生的掌握情況沒有深入瞭解並適時調整授課內容,如“沆碭”這個詞,後面好幾個同學在讀這句時都停頓了一會兒,並有讀錯的現象,這説明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這個詞,老師也沒有及時指出並給以引導;再者,作為一篇文言文,特別是這篇文章,在《散文名作欣賞》中,國學大師吳戰壘為這篇文章寫了一篇題為《詩的小品,小品的詩——讀張岱<湖心亭看雪>》的賞析文章,對於這篇富有詩意的小品文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用更多的時間去讀,就像屠老師在教學目標中所寫的“熟讀成誦”那樣,但在教學過程中屠老師只讓學生讀了兩次,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使語文特別是文言文教學脱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脱離開課文文質兼美的語言環境,使學生沒有機會去感知課文語言,從而導致教學效率低。

第二、教學過程的設計不夠合理,缺乏科學性。

1、老師導入之後先是字、詞、句的理解,然後再回頭讀字音,這個順序值得推敲,而且所用時間也比較長,耗時18分鐘;

2、讀的時間太少,對課文僅讀了兩次,而且老師最好作範讀,並要對學生的朗讀做具體指導;

3、對作者張岱的經歷及處世態度,老師顯得更於推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感悟能力脱了節,顯得有些強加給學生的意思,這種痴謎於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值得欣賞,但這種消極避世的態度不值得向學生推廣,學生也難以理解。

第三、教學中不能夠隨時瞭解、理解學生並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

1、對學生的評價性語言應以鼓勵為主。

課堂上有個學生滿臉笑容地讀完課文後,老師是進行了直接的批評:“你讀得不流利”、“你對課文不是很熟悉”、“老師要批評你”、“你還滿不在乎的樣子”,像這樣當眾的“棒喝”對學生的心理上的打擊是很大的。

2、教師的引導性語言還需琢磨。

一處就是在聽完錄音之後,老師説:“你們能不能朗讀得跟錄音機一樣好?”聽完這句話學生大都不敢起來讀了,這就是老師表達方面的失誤導致學生不敢向所謂的權威挑戰的局面這也是對學生的不信任。再一處就是老師在讓學生譯第一段的時候,一個女生不敢出來,老師就又叫了一個男生起來,但老師要求他們齊讀翻譯,這一點就與新課標的要求是相違背的,現在都叫句子理解,不叫翻譯,各人的理解不一樣,即使是教參上的譯文也寫着“參考課文”,只要關鍵詞語正確,大致意思相近就可以了,所以讓兩個學生齊讀所謂的翻譯就顯得有點強人所難了。

3、教師對學生學法的指導稍欠火候。

老師每提出一個問題,你想要學生做什麼,學生會不會學習,哪些應該讀,哪些應該記筆記,什麼時候該討論,老師都沒有進行具體的指導?

4、對學生的瞭解、學情的分析、學生的尊重還需加強。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①教師在對七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張岱的處世原則的處理上脱節;

②學生對課文的掌握程度不高與老師對學生過高的期望值脱節;

③尊重學生、以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的意識還需加強。

我們説以學生為主體,真正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圍繞學生開展教學活動,這是新課標的要求,但這節課課件中設計的字體過小,室內較暗,學生基本上摸黑上課,我們為了追求投影儀的效果就不顧學生的感受,這就不能體現出尊重學生身心發展這一要求了,當然這個也是受到了客觀條件的限制。

④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還需進一步加強,老師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需進一步瞭解。

以上是我的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各位領導老師批語指正,謝謝!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瞭解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二)能力目標

1.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敍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但又

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

教學關鍵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敍事、抒情的關係。

 教學方法 誦讀法、 討論法、質疑點撥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 具 多媒體

 課 時 兩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老師昨天佈置同學們去查找有關描寫西湖的詩句,能背多少?

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温柔纏綿。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呢,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麼樣子的呢?讓我們走進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檢查預習

1、注音

更定 毳衣 霧凇 沆碭 一芥

2、解詞

更定 拿擁 毳衣 霧凇 沆碭 一白 長堤一痕

一芥 焉得 更 大白 客此 者

三、初讀課文

1、請一男一女同學初讀課文,看看他讀音和停頓正不正確(音樂、 幻燈)

2、再請以同學讀課文或老師範讀或放音頻。

學生活動,可分成兩組,每組一段,疏通課文,提出疑問。

3、疏通文意。

四、齊讀課文

思考:①、 找出課文頗為嚴重的前後矛盾的錯誤。

明確: “獨往湖心亭看雪”之 “獨”與“舟中兩三粒而已”“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名篇名作怎麼可以前後矛盾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和張岱商量一下讓他改改?

我建議先不急,等咱們深入鑽研了課文再作定奪,説不定這其中另有奧妙呢!

思考:②、課文中那個詞形象的概括出張岱的形象?

朗讀:舟子喃喃曰:“莫説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思考:③、 “痴”字通俗的講是什麼意思?

呆、傻、笨,舉止不同常人

五、小結

六、佈置作業: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1、解釋詞語。2、介紹作者。

二、齊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

問:課文哪些的方寫出了張岱的呆,不同常人?

1、“更定”“獨”“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想想,三天大雪之後的情景?什麼聲音都沒有。用一個成語表達如何? (萬籟俱寂)

問:從哪個感覺器官來描寫的? (聽覺)

問:讓人想起柳宗元什麼詩句?

(《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問:從什麼感覺器官描寫的?(視覺)

師:這樣天寒地凍的天氣裏,並且是晚上八點以後,也許你正在看電視,也許在做作業,也許已準備睡覺了,可我們的張岱,居然在這時去看雪,是不是不同常人,痴人首先是行為痴

歸納:——痴行

2、請找出描寫西湖雪景的句子,我們一起看看景物描寫有沒有怪異之處?

齊讀“西湖夜雪圖”:“霧凇沆碭…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問:請問,這段對“西湖夜雪圖”的景物有什麼特點? 運用了什麼樣的手法?

明確: 景物特點:空寂、悠遠、脱俗

寫法:白描寫法(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文中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特徵來寫,“一白”、“ 一痕”、“ 一點”、“ 一芥”、“ 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 點與線、 多與少、 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出空寂、悠遠、脱俗的意味。 在這幅空寂、悠遠、脱俗的“西湖夜雪圖”中,張岱把自己融入了蒼茫的宇宙自然,天人合一,所以痴人眼中有痴景,人只是自然之景的一分子罷了。

歸納:——痴景

3、問:如此安靜的環境,後文突然又寫喝酒聊天什麼的,是不是意境全破壞了?咱們先到對話中去找。來,請一同學讀讀“大喜”一句。

問:客説“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種人,請填出來。

湖中焉得有此雅興之人。

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

師:看來作者是找到了知音,“強飲三大白而別”,雖然不會喝酒,但還是喝了三大杯,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可是,老師有一疑問啊:飲酒之前不問姓氏,飲酒之後才問;問卻避而不答姓氏,只説“是金陵人,客此”,然後不留地址,不留電話不留E-mail,這段奇遇,是不是張岱處理得太草率了?為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

明確:因為這些都不重要。不管他身份地位、俸祿高低、姓甚名誰,只知他是他鄉遊子,今日相逢,後會難期。不願和人交往,和情趣相投者也只是淡然相交。他知活在他自己的內心世界裏

師:我們現在來看最初我們發現的那個矛盾,是張岱數不清楚人數嗎?是張岱一不小心犯了一個可笑的錯誤嗎?根本就不是失誤,根本就是因為他“眼中無人”,知音尚且不顧,何況舟子。那他的眼中只有什麼呢?

明確:只有自己的心,只有自然,他是屬於自然的。

歸納:——痴心

四、走近作者

師:開始上課時,老師説張岱心中有寒冰,為什麼有寒冰呢?請看全文第一句第一個詞語,還有註釋一。

明確:“崇禎”“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大明已亡,我無力改變這天下,那我就在這山水之間來度過餘生罷,追憶前塵往事,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帶有淡淡的哀愁。

五、總結:同學們,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於透過痴行痴景觸摸到了並且走進了張岱這位痴人之痴心。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古代文人啊,他們在現實中透不過氣來了,於是,他們只有在大自然中來深深地呼吸一口乾淨的空氣。他們在這片山水中來尋找心靈的歸宿。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一名詩,送給大家,你們再細細去品張岱之痴吧:(幻燈)“滿紙荒唐言, 一把心酸淚。 都言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

六、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2、利用白描寫法寫人或物的片斷

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痴行

痴{ 痴景 白描

痴心

教學後記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及寫作年代,領會湖山空靈之意及作者遊湖的雅趣,體會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嚴整而富於變化的語言,學習側面襯托的寫作手法。

2、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古文的閲讀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掌握白描寫作的手法。

3、體會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預習導航

1、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蝶庵、天孫,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着布衣優遊的生活。明亡以後,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於他明亡入山以後,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2、關於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舉例:(齊讀)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抽讀)朱自清《背影》“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看見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3、自讀文章,注意字詞正確的注音。

4、藉助工具書,解釋字詞的含義。

學習過程:

一、導入:用多媒體展示西湖畫面,西湖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它諸多的名勝古蹟讓我們心馳神往,這節課我們就隨着張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師生賽讀全文。

三、交流預習成果

四、課堂研討

⑴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去看雪?(時間 天氣 方式)從中可以初步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是日更定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獨往湖心亭看雪

可見作者行事特別 思想孤傲 ,潔身自好,不隨波流俗。

⑵找出寫景的句子,品味其妙處,並結合預習導航的知識品味白描的妙處。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參考:A、妙在扣景之特徵。 B、妙在用樸素之語。 C、妙在構悠遠意境。

⑶作者見到“兩人”的心情如何?從哪裏看得出來?為什麼?

高興 “強飲三大白而別”;因為感覺自己找到了志趣相投的人而高興。

⑷“莫説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應怎樣理解?以舟子的話作結有什麼妙處?

所謂“痴”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懷。通過側面襯托更能突出作者的清高超逸的情懷。

⑸作為一篇遊記,作者是怎樣處理寫景、敍事、抒情的關係的?

敍事是行文的線索。作者開頭用儉省的筆墨交代了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中間交代了遊蹤“到亭上”“及下船”,並且記敍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敍事中處處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西湖經歷三天大雪後,人鳥聲俱絕,空闊的雪景使天地間呈現出一股肅殺、冷寂,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可見他此時的心態及與眾不同的情趣。再如“獨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兩三粒”,看似矛盾,實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雖是敍事,但重在抒情,有獨自賞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驚喜,有分別的傷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悦。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點,這正透露出作者遊湖觀雪的雅趣,顯得悠遠脱俗,卓然獨立。

⑹ “一切景語皆情語”,他筆下的景色可以看出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孤高自賞的愁緒和冰雪獨抱的操守。

五、寫作提升

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學到了寫景的一種新的手法——白描手法,那我們來辨析下面的這些句子,哪一個使用了白描手法。並説説白描的作用。

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 《天淨沙秋思》)——(白描)

評述:作者運用白描手法對九個景物進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遊子圖》。在這幅圖中,藤是枯的,樹是老的,鴉是黃昏中的,它們給人的情緒是蕭索暗淡的。此時再看到小橋流水人家,那種思鄉思家的情緒就很自然地從心底瀰漫開來。抬頭望望遠處漫漫古道,聽聽耳邊呼嘯秋風,看看跨下長途跋涉的瘦馬,啥感覺?只能斷腸!僅28字就達到了一種千古絕唱的效果。這就是白描。

②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③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④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朱自清《背影》)

六、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2、利用白描寫法寫人或物的片斷,300字左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huxinting/z2m9v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