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圓明園的毀滅 >

選址造園

選址造園

園林選址是造園的首要工作,也就是“相地”,進行造園前的園林環境選擇。中國傳統園林的選址理論無疑受風水理論的支配和影響,深得其精要。北宋時著名皇家園林“艮嶽”的選址就是按風水理論來進行的。南宋張淏《艮嶽記》記載宋徽宗剛登上皇位時,沒有皇子,於是詢問擅長風水的堪輿家,言“京城東北隅,地協堪輿,但形勢稍下,倘少增高之,則皇嗣繁衍矣。”八卦中東北方為“艮”,據《易經》,“艮”與子孫宗族的興旺相關。由低變高,唯一的辦法是築山,一座以堆山為主的皇家園林開始興築,精於繪畫的宋徽宗親自規劃,園成題名“艮嶽”,並引開封城中的景龍江水入園,使之成為一座具有詩情畫意的山水園林。   從明代造園理論鉅著《園冶》書中關於園林選址(相地)的理論,可以看出風水思想的影響,書中寫道:“園基不拘方向,地勢自有高低;涉門成趣,得景隨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遠往來之通衢;選勝落村,藉參差之深樹。村莊眺野,城市便家。新築易乎開基,袛可載楊移竹;舊園妙於翻造,自然古木繁花。如方如園,似扁似曲;如長彎而環壁,似扁闊以鋪雲。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開池沼;卜築貴從水面,立基先就源頭,疏源之去由,察水之來歷。……架橋通隔水,別館堪圖;聚石壘圍牆,居山可擬。……相地合宜,構園得體。”從這些文字可知,園林選址是因地制宜,依地勢高低曲直佈置園內景緻;依山帶水,以山水為基本結構,山因水活,水隨山轉;遵從風水理論厭宅“卜築”的原則,選擇一種“天時、地利、人和”的理想環境,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園冶》在“相地”過程中把造園地分為山林地、城市地、村莊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六種類型,尤以山林地、村莊地、郊野地受風水思想影響最深,最能體現風水理論的環境景觀要求。如山林地:“園地惟山林最勝。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懸,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入奧疏源,就低鑿水,搜土開其穴麓,培山接以房廊。……檻逗幾番花信,門彎一帶溪流,竹裏通幽,鬆寮隱僻,……千巒環翠,萬壑流青。”村莊地:“古之樂田園者,居於田畝之中;今耽丘壑者,選村莊之勝,團團籬落,處處桑麻;鑿水為濠,挑堤種柳;門樓知稼,廊廡連芸。約十畝之基,須開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餘七分之地,為壘者四,包卑無論,載竹相宜。”郊野地:“郊野擇地,致乎平岡曲塢,疊隴喬林,水浚通源,橋橫跨水,去城不數裏,而往來可以任意,若為快也。諒地勢之崎嶇,得基局之大小,圍之版築,構擬習池。開荒欲引長流,摘景全留雜樹。……月陰清微,屋繞梅餘種竹;似多幽趣,更入深情。兩三間曲盡春藏,一二處堪為暑避。”可見,這三種園林地的選址都講究利用天然環境,山環水繞,幽曲有情,能體現“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的園林景觀的特點,這正同中國風水思想所極力追求的理想環境相一致。《園冶》書“相地”的許多方法源自於風水理論的“相地”方法,如“卜築”、“千巒環翠,萬壑流青”、“開池壘山”以及“依乎平岡曲塢”(近似於風水地中的馬蹄形凹地)等。

中國古代造園家們在進行園林選址(相地)時都以風水思想為指導。清乾隆時曾在圓明園內作畫的法國傳教士韓國英(P?Pierre Martial)記載了當時一位造園哲匠劉舟關於園林選址意象的敍述:“他們首先追求的是空氣新鮮,朝向良好,土地肥沃;淺岡長阜,平板深壑,澄湖急湍,都要搭配得好;他們希望北面有一座山可以擋風,夏季招來涼意,有泉脈下注,天際遠景有個悦目的'收束,一年四季都可以返照第一道和末一道光線。”則清晰地顯示了風水的美學思想。清代檔案記載,世代供職於皇家建築規劃設計事務的建築世家樣式雷,每有宮苑、陵寢等設計規劃,都要與欽派風水官員同赴實地相度風水,還要繪製專門的風水地勢畫樣。清代北京著名的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今頤和園)、暢春園和圓明園等大型皇家園林,顯然是以風水思想作為選址(相地)機理的。類似例子在私家園林的建造中不勝枚舉,因為私家園林大都是園、宅一體,私家園林選址受風水思想的支配實屬當然。   由上所見,中國傳統園林的選址都受風水思想的影響和指導。過去人們對中國傳統園林理論的評價和研究,多是從詩畫的角度,借用古代畫論、文論的諸多論説;而很少取風水理論的,以致於不能全面解釋傳統園林的造園藝術。

標籤: 選址 造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huimie/zo3jx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