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登鸛雀樓 >

登鸛雀樓教案合集七篇

登鸛雀樓教案合集七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登鸛雀樓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登鸛雀樓教案合集七篇

登鸛雀樓教案 篇1

登鸛雀樓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本課生字卡片,朗讀課文錄音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提示課題

同學們還記得黃河嗎?它是我國第二大河。從青海省流出,經過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等省區,在山東流入渤海。在黃河流過的山西永濟縣有一座著名的高樓,叫鸛雀樓。(板書部分課題:鸛雀樓)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傍晚,詩人王之渙登上這座樓,看到遠處太陽正在慢慢地落下,樓下滔滔的黃河水奔流東去,興奮不已,寫下了一首詩(板書“登”完成課題)《登鸛雀樓》。

齊讀課題。注意讀準“登”字。

這座樓後來被黃河水沖毀,但是這首詩,卻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二、範讀課文

三、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要求:

1.藉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2.畫出本課要求掌握和要求認識的字,讀準每個字音。

四、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

樓 入 窮 目 更 層

登 鸛 雀 依

2.朗讀課文。(指名朗讀,齊讀)

五、瞭解課文大意,指導朗讀

1.登上鸛雀樓,詩人看到了什麼?(指導看圖:遠處,太陽靠近山頭,慢慢地落下去。樓下,黃河水奔騰着,流向大海。

2.讀詩句: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教師示範讀出夕陽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學生反覆練讀。

3.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詩人,他想怎麼樣?讀第三、四行。

教師講解:詩人想看到更遠的景物,就對自己説,我應該再上一層樓。知道這是為什麼嗎?(聯繫登高活動,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4指名讀:

欲窮/千/裏目,

更上/一/層樓。

5.朗讀課文。以不同形式反覆練讀。

六、識字、寫字指導

入:與“人”、“八”比較。組詞:入口、出入、進入。

窮:上邊是穴寶蓋兒,寫法與寶蓋不同。

目:比“日”多一橫。

更:第一筆橫較短,是間為扁“日”,第六筆長撇頂在橫中,直穿“日”後撇向左下方,捺起筆在“日”的左下方,撇捺要平衡。

層:外面是“屍字頭,裏面是“雲”字。

樓:左窄右寬。右邊“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後一筆是捺,“女”第一筆是撇點,最後一筆橫稍長,托起上部,組詞訓練。

七、抄寫生字(完成課後練習2)

八、複習生字,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包括要認識的字)。

2.練習背誦。

以個人、小組、全班等形式練習背誦。

3.完成課後練習3。

教學後記:

資料提供者:雨諾

登鸛雀樓教案 篇2

設計理念:語文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創新思維。通過鮮明的圖畫入手,創設情景,營造氣氛,主動探求知識,採用直觀教學、情境教學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而後由圖入文,圖文結合,不斷理解文字傳達的意境。最後通過有感情地朗誦,漸入佳境,在讀中思、在讀中想、讀中悟,直至最後融情於景,感悟其哲理。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感悟詩人積極向上、高瞻遠矚的胸襟,略知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誦讀詩文,理解其意思,感受其意境

教學難點:感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教具準備:掛圖、畫紙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

1、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不少古詩,你能朗誦一首嗎?

2、 你們知道嗎?唐代有位非常有名的大詩人,他叫王之渙,他有一首詩非常有名,那是他登上一座樓之後,看到將要落山的太陽和奔騰的黃河,想了很多,就寫下這首詩《登鸛雀樓》。(師出示板書,並解題)

3、 (師範讀)邊聽邊想:詩人在樓上會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二 、新課講授

(一)、課前感知:(出示掛圖)在這幅圖上,你們看到了什麼?

(二)、精讀詩句,悟意明理

學習第一行詩句

1、 輕讀,邊讀邊看插圖,看看哪個詞的意思表示圖上的景色,想想什麼意思?

2、 “日”:太陽。“盡”:完了。天上的那一輪紅日是夕陽還是朝陽?從哪看出?

3、 “白日依山盡”是什麼意思?(師帶讀、自讀、指讀、齊讀)

學習第二行詩句

1、 除了夕陽,那滾滾黃河水又將奔向哪裏呢?

2、 你能説説黃河的流水聲嗎?(生模仿)

3、 把這氣勢通過讀表現出來。

4、 師讀:慢慢閉上眼睛聽,詩人在吟誦呢!(自讀、指讀、賽讀)

小結:這兩行詩主要講詩人在鸛雀樓上看到傍晚的太陽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黃河滾滾地流入大海 過渡:看到如此美麗的景色,詩人產生什麼想法呢?

學習第三、四行詩句

1、 太陽從遙遠的山邊落下,天空中佈滿燦爛的`雲彩。黃河滾滾向大海奔騰而去,發出巨大的聲響。可是,在遙遠的山那邊,景色是不是更加吸引人,大海中的波浪是不是更為壯觀,想看到更遠更美的景色,該怎麼辦呢?讀一下詩文,想一想?

2、 請仔細觀察圖,鸛雀樓共有幾層?哪一層有人?

3、 多少小朋友有這樣的經歷?(板書: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知道什麼意思嗎?

4、 是呀,只有站得高,看到的美景才會更多,所以詩人就這樣發出了感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誰願意來讀一讀這句詩,當一下小老師?

5、 (齊讀),“千里目”表示看得怎樣?

6、 這兩句詩是詩人在鸛雀樓上所想到的,並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什麼道理呢?

(五)、朗讀指導

1、 老師提個建議,詩歌還要講究韻律,如果掌握了詞與詞之間的停頓,也許會讀的更好?願意聽老師的朗讀嗎?

2、 讓我們一起比比,看誰讀得最棒?最像我們的小詩人,好不好?

3、 指名讀,師生共同點評、再讀、齊讀。

小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是詩人寫下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們要多學習一些知識、本領,眼界才能開闊。

三、小結

1、 古詩是我們的國粹,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

四、延伸拓展

1、 我們有時候把許多事情比作登山,如學習、生活……那麼,這些事情也有站得高看得遠的情況嗎?課後想一想,然後説一説。

2、 根據詩意,展開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畫下來。

五、板書: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景)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想)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登鸛雀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登、鸛、雀、依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朗讀詩句中體會到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鸛雀樓的圖片,問:你們看這是什麼?你們覺得怎樣?教師簡介鸛雀樓:鸛雀樓舊址在山西省的永濟縣。因為經常有一種形狀像鶴的鸛鳥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鸛雀樓。樓一共三層,在樓上可以望見雄偉的中條山和浩浩蕩蕩的黃河,是當地的名勝。唐代有位著名的詩人叫做王之渙,他登上這座鸛雀樓後感慨萬分,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章:《登鸛雀樓》(板書課題)那麼,詩人登上了鸛雀樓看到了什麼?感到了什麼呢?

2.(放課件)看圖,聽錄音,整體感知。

二、藉助拼音自讀古詩。

1.自由讀,畫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3.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理解詩句意思。

1.自由讀古詩,讀後想想:

(1)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了什麼?(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詩人想到了什麼?(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小組討論、交流上述問題。

3.質疑、解疑,重點理解:

目:看。欲:想要。窮:盡。

4.説説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有什麼道理。

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要奮發向上,不斷進取。

四、指導朗讀、背誦。

1.聽課文錄音,體會詩的節奏和重音。

2.指名讀,集體評議。

3.同桌互背。

4.情境體驗:把自己裝扮成詩人,看圖吟誦古詩。

五、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點指導:

入:與人的區別。

窮:部首是穴(穴寶蓋)

3.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書寫。

登鸛雀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認字,鞏固看拼音識字的能力。

2.讀詩體會這首古詩的節奏和韻味美,理解古詩的意思並會背誦。

3.認識本課的八個生字,學會筆畫“豎折”,並學寫“山、日”。

學習重點:

1.能借助拼音認字讀古詩。

2.正確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學習新筆畫。學寫生字。培養學生的閲讀和識字能力。

教學難點:

體會古詩的節奏感和音韻美。

教學準備:

錄音帶、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旅遊,這個地方叫鸛雀樓,看,我們到了。

播放鸛雀樓的錄像。

2.看課文中的圖,説説景象如何?

3.有一個古人他到了鸛雀樓這個地方,還寫了一首詩,我們聽聽吧!做好指讀姿勢。

播放配樂朗讀《登鸛雀樓》

4.你們想讀這首詩嗎?請你準備好,小聲地方跟着老師讀一讀。

學生活動:學生手指書邊讀詩邊認字。

5.自己再讀一讀,在不認識的字上點上點。

6.這次咱們指着書大聲地跟着老師讀,注意點點字的讀音。

二、理解古詩意思

1.我説一句話,你説一句詩中的話,咱們試試。

師:太陽靠着遠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盡。

師:黃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黃河入海流。

師: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你們真棒,將來也能成為一個小詩人,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詩中的景象(播放錄像)太陽下山,江水滾滾,奔騰而去。

3.見到美景,你再來讀詩,讀出你的高興與喜悦吧!

登鸛雀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認識"樓,入,雀,依"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朗讀詩句中體會到"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創設情境

1. 小朋友,今天我要帶大家到山西遊玩一次.瞧,(出示掛圖)我們就來看看這座亭子以及周圍的景色.你們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 (學生回答)

2. 你們真聰明!對,我們一起來讀讀課題《登鸛雀樓》(齊讀)

二, 自瀆課文

1. 有些小朋友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登鸛雀樓的美景了.那打開書,自己讀讀課文吧!讀的時候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自瀆課文)

2. 我看到小朋友都讀得特別認真,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聽 (指名讀,男女生讀,小組賽讀)

3. 大家都讀對了,而且都會自己停頓啦,真了不起!我們一起讀讀,注意大家的聲音應該很和諧.(學生齊讀課文)

三,學生生字

1. 小朋友讀書讀得很認真,很正確,可見昨天在家裏書讀得很好.可是不知道大家生字預習得怎樣

2. (出示生字卡片)這一課的生字寶寶很想認識大家,我們先在心裏和它們打招呼,待會我請小朋友開開火車.(默讀生字)

3. 每個小朋友的眼裏都閃爍着智慧的光芒,現在就請已經準備好的小朋友來讀啦!小火車開起來(樓,雀,依,入,欲,窮,目,更)

4. 你們真了不起!小火車開得又快又好!你能幫它們找朋友嗎

三,寫字教學

1. 小朋友讀得好,組詞組得更好,不知道是不是能寫好呢 下面,我們一去把其中的4個生字好好的寫一寫.

2. 入:與"人","八"比較.組詞:入口,出入,進入.

樓:左窄右寬.右邊"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後一筆是捺,"女"第一筆是撇點,最後一筆橫稍長,托起上部,組詞訓練.

3. 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2. 能説出古詩的意思.

3. 學會"欲,窮,目,更"4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 上節課我們已初步領略了鸛雀樓的美景.今天,我們將再一次走近鸛雀樓,盡情欣賞美景.不過,在此之前,我要給大家進行一次測試,過關的小朋友才能和我一起欣賞美景.

(出示黑板)先在心裏默讀,

2. 二,(一)複習引入,揭示課題.

(1)簡介作者.(板書:王之渙)

(2)釋題.鸛雀樓,舊址在山西省永濟縣.因常有鸛雀在那兒棲息,所以人們把這座樓取名為"鸛雀樓",樓共三層.一天,詩人王之渙登上了鸛雀樓,眺望落山的太陽,奔騰的黃河,想得很多,就在樓上寫了《登鸛雀樓》這首詩.指名説出題目的意思.(將學生引入詩境)

(二)理解詞句的意思.

1.學生默讀詩句,查字典理解詞語,並結合詞義自己小聲説出每句詩的意思.注意啟發學生,對每個詞加以理解後,適當添加一些恰當的詞語,再調整一下順序,把意思連起來.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4.指其中一組講給其它小組聽.

5.小組內互講.(以上學生活動不少於15分鐘,意在培養學生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盡""入海流"的意思.這裏教師應向學生講清:鸛雀樓距離黃河入海處有千里之遠,在樓上是看不到黃河流入大海的.這裏的"入海"是説明"流"的方向.説出這兩句詩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窮""千里""目""更"各是什麼意思 説出這兩句詩的意思.

(三)反覆誦讀,啟發想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默讀思考:這首詩主要寫什麼 (登上鸛雀樓看到的景物和產生的想法)(板書:看想)哪些詩句的內容是詩人看到的 哪些詩句的內容是詩人的想法 詩人看到了什麼 (板書:白日 盡 黃河 流)

2.指圖(這就是鸛雀樓.一天傍晚,詩人登上了鸛雀樓,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氣勢壯麗的景色:夕陽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黃河水滾滾地向大海流去.)

3.學生邊想象,邊描繪畫面.

4.小組內互相描繪.(培養學生觀察,理解,想象和表達能力)

5.教師小結設問:鸛雀樓共有三層.這是詩人登上二層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黃河構成的氣勢壯闊的圖景,那麼看着眼前的景象,詩人有怎樣的想法呢 (要想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層樓)詩人登高遠望,寫出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千古名句,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 (板書:站得高看得遠)這兩句表現了詩人一種怎樣的精神

6.指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7.小結:後兩句是千古流傳的名句,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們所引用.(引導學生領悟哲理,體會詩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四)指導朗讀,背誦

1.感情朗讀全詩.(自由練讀,同座互讀互評,指名讀,大家評)

2.小結.

3.背誦全詩.

(五)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登鸛雀樓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識不寫。

教學設計:登鸛雀樓教案教學設計好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説説偏旁名稱。

2指名背誦課文。

二、教學生字詞

1出示生字

樓 依 盡 人 欲 窮

2引導用生字組詞

樓(樓層 高樓 樓房 鐘樓)

依(依靠 依依 依山傍水)

盡(盡頭 用盡 盡力 窮盡)

入(進入 入門 出入)

窮(窮盡 貧窮 窮苦)

3教學字形/article/

(1) 指名分析字形,説説記憶方法。

依和衣比較,入和人比較,窮和力比較,層和雲比較。

(2) 講解欲、登、樓的筆順。

4指導書寫

欲:

樓:

三、課堂練習

1讀一讀,再抄寫

山 白日 千里目

海 黃河 一層樓

2根據句意説出詩句

(1)滔滔的黃河水向大海流去。( )

(2)傍晚的太陽靠着連綿起伏的山漸漸落下去了。( )

(3)要想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

(4)再登上一層樓。( )

板書設計:

白日依山盡,

景 (看)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理 (想)

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理解詩中重點詞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教學難點、重點:

1、弄懂每個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教學準備:

1、錄音機、配樂朗誦磁帶。

2、掛圖、活動的詩人和太陽。

3、田字格黑板。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學習古詩嗎?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古詩一起來背一背。(學生背誦)同學們都背得不錯,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板書《登鸛雀樓》)

2、齊讀課題,注意正音。

二、解題、介紹作者

1、登鸛雀樓是什麼意思?

2、登還可以説登什麼?

3、揭示掛圖。述:鸛雀樓在山西永濟縣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見中條山,下面臨近黃河,因為經常有一種形狀像鶴的鳥兒鸛雀在樓台上休息,所以人們把這座樓台叫做鸛雀樓。有一天,唐朝詩人王之渙登上了鸛雀樓,看到將要落山的太陽和奔騰的黃河,想了很多,就寫下了這首詩。

三、整體感知

1、聽錄音。

2、聽完錄音,同學們的心裏在想什麼呢?

四、初讀課文

1、要求讀準字音。

2、檢查:指名讀後正音。

3、再讀古詩,想想哪些詞語你能理解,還有哪些不能理解,將不能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

五、學習理解詩意

1、學習一二行。

(1)指名讀。

(2)説説哪些詞不懂,藉助圖畫理解白日、依、盡。

(3)指名説一二行詩意。

(4)看圖想象,説説黃河怎樣流入大海。

(5)小結:這兩行詩主要講詩人在鸛雀樓上看到傍晚的太陽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黃河滾滾地流入大海。

(6)指導朗讀。同學們想想,應該怎麼讀,試着在座位上讀一讀,指名讀,齊讀。過渡:看到如此壯麗的景象,詩人產生什麼想法。

2、學習三四行。

(1)理解詞語的意思:欲、窮、千里、目、更。

(2)説説詩句的意思。

(3)結合生活體驗談談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4)師小結:要想看得遠必須站得高,這是詩人寫下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們要多學習一些知識、本領,眼界才能開闊。(5)指導朗讀。

六、想象詩情

1、聽錄音,看圖想象詩人所觀察的景象,詩人觀察時的動作和神態。

2、表演: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表演給大家看。

七、指導背誦

1、看圖練習背誦:指名背,分組背。

2、隨音樂一齊背誦。

八、作業

1、指導寫生字:登、欲、窮。

2、抄寫、默寫這首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huanghelou/99kl0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