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紅樓夢 >

初一紅樓夢讀書心得範文

初一紅樓夢讀書心得範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一紅樓夢讀書心得範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初一紅樓夢讀書心得範文

初一紅樓夢讀書心得範文1

她,驚豔了時光,温柔了歲月,也醉了世人——走進《紅樓夢》一書,我被她深深吸引,她就是林黛玉。

她,“兩彎似蹙非蹙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有着天仙般的美貌;她,行動如風拂柳,嫻靜如花照水,嬌嬌柔柔,惹人憐愛。從對她寄人籬下的憐憫,到對她出口成章的欽佩;從對她哭哭啼啼的厭煩,到對她病若西子的憐愛;從對她故作清高的憎惡,到對她焚稿斷情的痛惜……林黛玉一生悽慘的命運令我扼腕歎息。

她身上的氣質是常人所不可比擬的,她的文采和才華令人讚歎。對於她來説,詩就是她情感和精神的寄託。讀着她寫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種莫名的傷感便不禁湧上心頭,花落了花不知,人死了人不知,這是怎樣的悲傷啊!一首《葬花吟》道出的也正是她一生淒涼的感情和衝破封建禮教的渴望。

她的一生是坎坷悲慘的。她既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身世沉浮,與寶哥哥錯過,為了報恩,流盡了眼淚,那個時代的她,也許怨過,也許恨過,命運的作弄,他和她彼此錯過,只是過客……我曾埋怨黛玉命運的不公,讓她臨死前都沒能看懂寶玉對她的愛有多深。但是,我又為她慶幸。若是她活得長久一點,看到賈府被抄的人間慘劇,豈不是要把眼淚流乾?以黛玉脆弱敏感的心,如何能承受家破人亡的巨大不幸?以黛玉的高傲、純潔,她如何面對那樣一個污濁的世界?倒不如“質本潔來還潔去”,做她高傲清高的絳珠仙子,暢遊於“太虛仙境”。

《紅樓夢》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為線索,真實而生動地刻畫了封建社會末世的種種人情世態,揭露和批判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種種黑暗和腐朽。透過林黛玉,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紅樓夢》,也更加深入地瞭解了林黛玉當時所處封建社會的黑暗。我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為她悲慘的命運而惋惜。然而,正如封建社會必然走向覆滅,在那個時代,黛玉註定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

終究是黛玉醉了紅樓,亂了浮華。走進《紅樓夢》,邂逅那一抹温情,那一世淒涼……

初一紅樓夢讀書心得範文2

初讀《紅樓夢》大約在小學四五年級,當時只為那純純的小兒女情懷。

我素來不喜《水滸傳》中的粗俗蠻橫氣息,而我又是個無神論者,對於牛鬼蛇神之流,向來敬而遠之,故而對《西遊記》一類的傳説也無甚好感;至於《三國演義》,我害怕政治家之間的勾心鬥角、陰謀詭計!因此,我似乎只能寄情於閨閣兒女之事。與世無爭、與人無害。

再讀《紅樓夢》的時候,已經上初一。到了這個時候,我漸漸發現《紅樓夢》中寫作的好處:王熙鳳初次亮相時的描寫,在巴金、茅盾,甚至是金庸筆下,都不難看到這樣的模仿。“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已成了經典的寫作手法!就在這個時候,我漸漸明白了小説裏面很多的東西都是有意義的,例如名字:“原應歎息”是賈家四豔(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名字。“琴棋書畫”是她們丫鬟(抱琴、司棋、侍書、入畫)的名字,也暗襯出她們小姐的特長……如果説,紅樓夢是一座精美的寶庫,那麼,初讀時的我僅僅欣賞到了它外觀的美麗;再讀時,我為從寶庫的門縫裏窺探到了裏面如此眾多的寶物而震驚不已,甚至是有些不知所措了。

那麼現在呢?已經是“三看”了,我算是又有了些進步。暑假裏,我是在“百家講壇”上聽了劉心武先生的講座,意識到了高鶚的後40回續書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曹雪芹先生的本意,萌生了進一步瞭解紅學家們對後40回的探索……

起初我只是希望知道雪芹先生筆下80回後究竟發生了什麼。抱着這樣的信念,我開始閲讀有關紅學研究的書籍。從中我逐漸發現,《紅樓夢》已不僅僅是文學上的成就了,通過《紅樓夢》可以瞭解到清朝當時的禮儀、習俗、飲食、服裝籌許多方面的.內容。我們甚至可以從《紅樓夢》中發現一些關於“康熙朝胤扔太子三立三廢”這段世人皆知的歷史背後的故事,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在詩詞歌賦之間找到作者“草蛇灰線,伏於千里之外”的種種用意,每一首詩、詞都藴含着主人公的命運。探索80回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豈非猶如在看偵探小説一般?

“三看”《紅樓夢》使我更深地領會到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隱含的種種深刻含義,進一步理解到作家在寫作時的意圖、目的。當然,這“三看”另一大收穫就是終於買到了《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對“脂評”有了新的瞭解,也便於我進一步的探索。現在的我,尚不能算作一個紅學研究者,我能夠做的,就是儘量多地瞭解,儘量多地閲讀一下研究者們的心得,多看,多聽,多思考。

初一紅樓夢讀書心得範文3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曹雪芹

很小的時候,就“瞄”上了書架上那本厚厚的《紅樓夢》理由很簡單,同桌總會哼上幾句“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恰似一朵清雲剛出……”他得意地向我炫耀這是源於一本叫《紅樓夢》的書。

《紅樓夢》?我一下子聯想到《愛麗絲夢遊仙鏡》,這大概也是好看的童話吧,那個“林妹妹”有沒有白雪公主漂亮呢?

帶着種種疑問,小小的我翻開了這本“大部頭”。天哪!據不完全統計,有百分之五十的字不認識,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文字我讀不順口,有百分之九十的話讓我墜如霧裏……倒是烏家莊“孝敬”寧國府的那張清單讓我感興趣了一段時間。於是,我得到了一個答案:《紅樓夢》是寫幾個有權有財的人家的書,平平淡淡,沒有童話好看,不讀也罷。

再讀“紅樓”記不得是什麼時候了,沒辦法,要交讀書筆記唄,只得硬着頭皮再度捧起《紅樓夢》。那時正醉心於唐詩宋詞,於是,《紅樓夢》立即讓我愛不釋手,“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多美的句子!

本着“愛烏及烏”吧,我開始煞有介事地“研讀”起《紅樓夢》來,還學着金聖歎作評註,幾番圈圈點點,倒也讀懂了不少,於是開始把“真事隱去,假語村言。”掛在嘴邊,雖然對顰兒整天哭哭啼啼,怡紅公子整日挨訓仍不甚明白,倒也得出了又一個新的答案:《紅樓夢》確實讓人“餘香滿口”只是我讀不懂的地方還太多。

以後的日子裏,讀《紅樓夢》的次數多了起來,開始漸漸懂得顰兒“孤高自許,目下無塵。”背後的無奈,漸漸瞭解寶玉“富貴閒人”中隱藏的叛逆,漸漸明白寶釵“任是無情也動人”的事故冷漠;我會為晴雯的反抗拍板叫好,我會為襲人的謹慎小心微悠然歎息……

吟着“我所居兮,青埂之峯,我所遊兮,鴻蒙太空,吾誰與逝,誰與吾從,渺渺茫茫,歸彼大荒”,我不在醉心於詞句的優美,而是對那個時代的悲哀無奈有了更深的認識。

我問媽媽:“為什麼讀得是同一本書,卻每次都會有不同的答案呢?”媽媽回答:“因為你長大了。”或許吧,那麼,下次再讀《紅樓夢》,我又會得到一個怎樣的答案呢?

初一紅樓夢讀書心得範文4

第一次捧起那本散發着淡淡墨香的《紅樓夢》時,有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想把它徹底看明白。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説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儘管看過了,但是書中有的描述還是演員不能及的,還是被書中所描述的傳奇故事所吸引。居然描寫的那麼好,其中的一些經典場景當然讓我難忘。如,黛玉葬花、湘雲醉卧、晴雯撕扇、寶釵撲蝶、寶玉捱打等等。

我最喜歡黛玉葬花這個場景了。這個場景不僅把林黛玉的性情描繪得栩栩如生,而且也為讀者刻畫了一個自愛自憐喜愛花的一個林黛玉。林黛玉是很愛惜花的,覺得花落以後埋在土裏最乾淨,也可以看出林黛玉對於美與他人有不同的獨特見解,她也寫了葬花吟,以花喻自己,把賈府及整個封建的社會比做污濁,她不甘沉滅,又無力擺脱封建惡勢力。憐花就是憐自己,她看到鮮花的凋零就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將來。這首葬花吟也是其中最悽美的詩歌之一。

林黛玉在賈府中,雖有寶玉的照顧,賈母的疼愛,但按照當時的禮教觀念,畢竟是外孫,寄人籬下的滋味還是有的,父母雙亡,無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觀,總覺風刀霜劍嚴相逼,自憐之心常在,見落花而感身世,不覺滿目淒涼。

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看了很讓人心疼,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他們最後並沒有在一起。但是,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更幸福的,他們會彼此記得對方,記住他們悽美動人的故事。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是唯一。

總之,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很多,不僅僅是閲讀上的滿足,也使我進一步瞭解了當時的封建社會,還是比較有收穫的。

初一紅樓夢讀書心得範文5

《紅樓夢》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税,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

《紅樓夢》以賈府衰亡為主要線索,全書以賈府為中心,描寫上至朝廷,官場,下到市井、鄉里的人情世故和風尚習慣,可謂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寶玉,金陵十二釵,下至丫頭都是那麼的具有才華,個個都出口成章,讓我刮目相看,更讓我崇拜得五體投地。印象最深的就要數黛玉和寶釵了。

黛玉或許是從小體弱多病,又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因此養成了她多愁善感的個性,她的眼淚總是又多、又細、又長。空有了一顆玲瓏心和無人可及的詩情才藝,真是讓我倍感遺憾啊!

反之,寶釵從小就在大户薛家出生,又有母親和哥哥的疼愛,她的性格就大家閨秀所具備的大氣了,因此也更得長輩們的喜愛了。更是“是非面前繞道走”,連丫頭們都喜歡她。而我又覺得她雖然表面上是風光了,但做每件事都要思前想後,肯定是件特累的事。

《紅樓夢》裏對每個人都是刻畫得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心思,讀了以後真是受益匪淺,更感到世態炎涼,真真假假,到頭來都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紅樓夢》引人入勝的地方數不勝數,真不愧為是文學史上的瑰寶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hongloumeng/o4kg3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