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弟子規 >

《弟子規視頻》觀後感2篇

《弟子規視頻》觀後感2篇

看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視頻》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規視頻》觀後感2篇

《弟子規視頻》觀後感1

細看了《弟子規》,對我的感觸很深,看視頻的過程,感覺就像和那人面對面交流一樣,通過他的一一道來,教給我如何來經營自己的幸福人生;教給我如何面對學生,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讓他們知道“孝”是德行根本,學會感恩。

《弟子規》,它就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礎規範。《弟子規》主要列舉了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學文等幾個方面,依次講述瞭如何對待父母兄弟、如何為人處世、如何讀書學習和修養品德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述了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成長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它是一本教我們培養敦厚善良的心性,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好書。通過蔡老師的解讀,讓我更深的領悟到了其中的真諦。

《弟子規》好就好在它把德行教育、倫理教育擺在第一位,體現了教育的根本之所在。作為一名教師,首先必須要修養自己的“德行”,才能通過“身教”去感染身邊的人,去教育下一代。因為個人的道德與修養,是立足社會的基石,要知道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學會寬容,對待他人要

有一顆仁愛之心。無愧於教師這個行業,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謂。

以前聽過一位專家的講座對我觸動較深,意思是説:一個品行不端的人學了知識後要比成績差而道德高尚的人對社會的危害更大。所以對於我們的學生,我們不僅要看學業成績,更重要的是我們教育的根本就在於教我們的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規範,培養學生正直、善良、寬容、進取的道德品質,滲透高尚的修養。教育學生應做到做人和做學問不分先後,一定要學會做人,而要提高自身修養,要從小事做起。所以要經常教導學生,從小事做起,身邊無小事,讓教育的學生成為社會真正有用的'人。

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認識到對於我們的祖先創造的寶貴財富,我們應當引以自豪,我們也有義務將它傳承弘揚下去,創造一個更文明、和諧的社會。這是我輩的責任。

隨着時代的發展,經濟的騰飛,人們在物質方面有了質的改善,但是很多人卻在懷念過去,懷念人的善良與樸實,懷念人與人之間、鄰里之間的友好與和諧……這一點,我就深有體會,究其原因,與當下的社會風氣不如以前不無關係。

《弟子規視頻》觀後感2

初識“弟子規”這三個字,顧名思義:教育弟子有規矩。現在明白《弟子規》和《三字經》與《論語》一樣,用儒家思想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在我看來,《弟子規》比起《三字經》和《論語》,少了很多“之乎者也”的大道理,成為最通俗務實的啟蒙經典。

從幼兒園到中學,單是在記憶中,老師就讓我們背了幾十次《弟子規》。從一開始的純應付,到明白其中的精華,直至這次觀看《弟子規》解讀視頻,更是感受頗深。

在《弟子規》的總序當中,含蓋民了整章的主旨,先是首孝悌,要孝順長輩;出則弟,要團結兄長;次謹信,要講信用;……

在每一次朗誦《首孝悌》時,腦中都會浮現出我平日對待父、母親的一言一行。而對社會上的一些現象也是感受很深的。

目前社會中,有一些“啃老族”。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了,反過來,不讓父母享些清福,而是繼續花父母的錢,給父母增添負擔。這些人,別説是做到《弟子規》中所説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債,須順承”了,而是連起碼的道德也淪喪了。

而使“啃老族”成為一種發展趨勢的是什麼。究其原因,是因為小時候,糟蹋父母的血汗錢,不用功讀書。這更是一種不孝之為!

在《弟子規》作者,清人李毓秀看來,“不讀書”恐怕是不可理喻的,也就沒有列入其中罷。我們不僅要用功讀書,更要如《弟子規》中所説的“冬則温,夏則清”,好好的孝敬父母。

還有“年方少,勿飲酒”和“鬥鬧場,絕勿近”以及“借人物,須時求;倘不問,即為偷”,也是對我觸動很大的句子

前兩句,是我思考良久的句子。它是約束正值叛逆期的我們。要我們不做那些粘染世俗之氣的事,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而那些吸煙喝酒的問題學生,更是這十二個字的反面教材。

而“借人物”這三個字,啟發我們從小講信用。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可它仍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每年都會有千萬個產品質量問題,從奶製品到肉製品,甚至於餐餐必用的油。人以信為本,我們顯然沒有能力制止他人,只能鞭策自我,按照《弟子規》,由淺入深,從道德到信用,從信用到守己,從守己到勤奮,最後歸結於“百善孝為先”。

抓住觀看《弟子規》視頻的契機,約束自己,讓我們創造的未來,沒有不法商家,沒有“啃老族”,沒有借債不還的“吳英”,更沒有慘死街頭的“小悦悦”。也不讓任何人,如魯迅先生那樣呼籲:“救救孩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dizigui/y8vqd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