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答謝中書書 >

答謝中書書寫景擴寫

答謝中書書寫景擴寫

這是陶弘景為了勉勵好友謝徵所創作的佳作,成為人們膾炙人口的詩篇。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答謝中書書寫景的擴寫,歡迎閲讀!

答謝中書書寫景擴寫篇一:

山川景色的奇美,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讚歎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有高雅情懷的人才會品味出山川之美,我現在將人生的感受説給你聽,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啊!

巍峨的山峯聳入雲端,清澈見底的溪流明淨清新,山水相伴相映真是神采奕然,情味盎然啊!峯高水清,明媚悠然。水的動勢給山增添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相映成趣,美不勝收!兩岸石巖壁立千仞,五色爭輝,眾彩紛呈。青翠的竹林與五色的山石相映襯,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如同五彩錦緞上綴以碧玉翡翠,真是一幅美輪美奐的奇妙畫卷啊!

晨霧的美更是讓人窒息。白霧先是繚繞不絕,像是柔曼的輕紗,親吻着天空,垂詢着大地。繼而如絮如帶,再而是似煙似縷最後不見霧紗,只間晨曦,猿猴,鳥兒的鳴叫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傍晚,夕陽的餘暉鋪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宛如一條金絲帶,閃爍着點點金光,在水面上不停地跳躍,潛游在水中的魚也爭相跳出水面,彷彿在欣賞這奇麗景色。

這簡直是人間仙境啊,自南朝謝靈運以來,就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妙景色了,能夠把我的感受講給您聽,真是美哉樂哉啊!

答謝中書書寫景擴寫篇二:

四季在這裏定居

山水間的晨昏似是一張大幕,影映着來去的自由身影。早晨萬物煥發生機,令人趣味盎然。傍晚是一幅深色背景的速寫,天地間的界限已被模糊,望去海天一線,好似旅人也擁有了如這般寬闊的胸懷。淺潛在湖中的魚兒彷彿受到了這落日繁華的呼喚躍出水面,那一躍沒有在乎高度的意思而更多的是放鬆自我。斜陽灑下,湖面波光粼粼,泛着淺金的色澤,那是最自然、平和的畫面。

夕陽斜照,染紅了半邊天空;成羣的雲彩,通體透紅,在巍峨的山峯之上,跳躍奔跑着。一輪夕陽,一片片紅燒雲,一道道絢麗的餘暉,映紅了明淨澄澈的小溪與滿山的青林翠竹。兩岸的石壁也褪去了綵衣,換了一件豔紅的紗衣,多了一份神祕和妖媚。晚風,輕耕着樹梢,靜靜地,輕輕地,似乎怕驚擾了這沉睡的大地。可是,山上的居民彷彿有使不完的勁。瞧,血紅的天邊飛過了一羣大雁,它們撲扇着翅膀,越飛越高,越飛越快,它們的身影快要遮住夕陽。再細聽,樹林深處響起滴滴答答的聲音,突如一場毛毛雨從天而降,又過了一會兒,聲音竟由疏至密,聽來像是密密麻麻、跳動的鼓點,讓人心襟盪漾。 漸漸的,夕陽落下去了,被渲染的天空隱約出現了一輪月鈎。成羣的雁兒帶走了成堆的彩雲,滴答聲也飄散了,只留下稀疏的蛙鳴。

萬籟無聲,一片寂然。

水就像一個調色盤,把太陽光裏的色彩分給了每一塊石,變得靈動起來。山林茂盛,樹葉投下的.是密密的綠蔭。竹葉青翠欲滴——它們四季都是這生機勃勃的樣子。

巍峨的山峯高聳入雲,山腳上一條小溪蜿蜒而過,宛如一條玉帶系在羣山之中。朝陽一點一點地探出頭來,揭開了羣山的面紗。這時,山谷裏彷彿傳來了鳥鳴,這裏一聲嘹亮的呼喚,那兒一聲輕輕的迴應,空谷迴音,悠長而有朦朧。轉眼間,紅日沉淪,晚霞佈滿了天空。溪中的游魚也爭着跳出水面,似乎在嫉妒早晨鳥兒們完美的合唱,想為青林翠竹來一段歡快的舞蹈。

巍峨的山峯聳入雲霄,山腳下一條小溪涓涓地流淌,被太陽打扮得像條金帶,它似乎感受到了這兒的美,無聲地舞動着腰肢,跳起不歇的舞。兩岸的石壁,五彩繽紛,還有青葱的樹木,翠綠的竹叢,猶如翡翠一般,絢麗動人。晨曦漸露,柔光穿透着薄霧,朦朧的氣息讓風兒也不自覺放慢腳步。遠處傳來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彷彿一場小型音樂演奏會。夕陽西下,橘紅色的光為縷縷白雲披上晚裝,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

太陽收斂起那耀眼的光芒,遠處巍峨的山巒,在夕陽的映照下,抹上了一層金黃色,格外瑰麗。那彎曲的羊腸小道被鍍上了金紅色,那密集的橙色光柱透過雲層,射向水面,水面泛起了漣漪,婀娜的垂柳依依向水。漸漸地,只剩一個模糊的輪廓了。

知識擴展:答謝中書書賞析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給謝徵的一封回信。謝中書,名謝徵,字元度,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豫章王記室,因曾任中書鴻臚,故稱“謝中書”。

《答謝中書書》這篇山水小品,描繪了江南自然山水之美。全文僅68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等各類皆備,可謂尺幅容千軍,片言閲百意,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與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堪稱“駢體雙璧”。

《答謝中書書》一開始,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的感慨作為總領全文,從古至今,以“共談”概説人人皆愛,以“美”點明全文中心。

接下來的十句,作者具體敍寫山川之秀美。

以“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寥寥八字描寫山之高、水之淨,從仰視和俯視兩個角度勾勒出白雲高山流水三種大自然的美景。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眾彩紛呈,熠熠耀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間雜其中,就如五彩錦緞上綴以碧玉翡翠,頓成奇觀;兩岸猶如懸着兩幅錦帛長畫,上以藍天作背景,下有流水為襯托,倒影入清流,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入對動景的描寫。作者觀察極細,猿猴鳥雀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迴盪在山間;夕陽的餘暉中,魚兒在水中歡快嬉戲。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活動,晨景熱烈歡躍,暮象清靜幽寂,給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又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體現生命的氣息。

這十句作者擇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組合,使景色宛如清麗的山水畫屏,使讀者對山川優美景物產生深刻印象。

最後,文章以“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感慨收尾。作者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陶情怡樂於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發了歸隱林泉的終身志趣,也期望與謝靈運等古往今來的隱逸高士神交之意溢於言表。同時,這句也起着首尾呼應,議敍結合,使文章主體部分更為鮮明突出。

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

本文最大的特點是山水相映成趣、色彩配合動人、動靜映襯相宜。

《答謝中書書》反映了作者陶弘景娛情山水的思想。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鋭,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畫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如吳均的《與顧章書》《與朱元思書》,都屬此類。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力,創作了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鑑賞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daxiezhong/om033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