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春江花月夜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是指哪條江?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是指哪條江?

引導語:《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詞清語麗,韻調優美,膾炙人口,乃千古絕唱,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那麼大家知道其中的“春江”是指哪條江?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是指哪條江?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粧鏡台。

玉户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譯文:

這春江的潮水與遠方的海水相連且持平。在遙遠的大海上,一輪明月隨着海潮的上漲而冉冉升起。

千里萬里的水面在月光下閃閃發亮,哪裏的江水不在這明月的照耀之下呢?

江水蜿蜒流過原野,那些花樹在月照下好象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白雪。

空氣中好象下着白霜,但是看不到它們飛舞;江邊的白沙也好象和這月光融為一體了。

江天一色,沒有任何瑕疵;月光皎潔,自空中傾瀉而下。

在江邊第一次見到這月亮的是誰呢?這月亮是在什麼時候第一次照見人影的呢?

人生代謝無常,月亮卻每年相似。

莫非這月亮是在等什麼人吧?卻總也等不到,只見這江水長流不斷。

一片白雲悠悠地飄走了,就好象這青楓浦上的離愁別緒。

那扁舟中的遊子是誰啊?又是誰在月下的高樓上思念他啊?

可憐的人啊,在樓上看着月亮徘徊,這月光應該還照着她的梳粧枱吧?

她的思念之情連綿不斷,捲起門簾也揮之不去,從搗衣砧上拂掉又跑了回來。

遠隔千山萬水的情人們啊,彼此之間毫無音信,這時候都看着月亮,希望自己能象月光一樣照在對方身上。

因為鴻雁雖然擅長飛行,也不能帶着書信飛越那麼遠的距離;魚龍雖然擅長潛水和跳躍,也難以帶着書信遊遍這縱橫交錯的整個水系。

可憐的人啊,昨天夜裏還夢見平靜的水潭上飄滿落花呢。春天已經過去一半了,依然不能回家鄉。

春天象這江水一樣流逝着,很快就要過去了,映照在江潭裏的月亮也開始西斜了。

在遠處的大海邊,這西斜的月亮怕是隱藏到厚厚的海霧中去了吧?瀟湘和碣石之間相隔何其遙遠啊!

不知道有多少人月下歸來,只知道這下落的月亮掛在樹梢之間,搖動的情思灑滿了這江邊的大樹。

註釋

灩灩:水閃閃發光的樣子;

甸:田野;

霰:雪珠,亦稱“雹”;

汀:水邊平灘;

青楓浦:又叫雙楓浦,湖南瀏陽河的一條支流,現在叫浦梓港;

扁舟子:船上的遊子;

文:縱橫交錯,指漲潮後水系複雜,成為阻礙;

魚龍:唐代以前大型舞蹈表演中由人裝扮成的巨魚和巨龍;

閒潭:平靜的水潭;

碣石:位於綏中縣城西56公里處的止錨灣海濱,在距岸邊200餘米的海面之中,聳立着三塊巨大礁石,高出海面約20餘米。民間傳説為孟姜女投海葬身之處。

乘:借,利用,這裏指“在月光照耀下”,“藉着月光”。

張若虛的這首《春江花月夜》,我一直以為是描寫長江的.,因為詩中有一句“但見長江送流水”。但是,當我搜索完《唐詩鑑賞辭典》中的所有包含“長江”的詩句時,發現詩人們所説的“長江”並不一定都指我們常説的長江。例如,王勃在他的《滕王閣序》最後部分寫了一首詩,其中就有“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這裏的“長江”很明顯不是現在的長江,而是贛江。贛江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是長江的第7大支流。那麼,這首《春江花月夜》所説的“春江”,到底是指哪條江呢?

好在詩人在這首詩中給我們留下了兩個線索,也就是兩個地名,一個是“青楓浦”,一個是“瀟湘”。另外一個地名是“碣石”,位於海邊,和詩中出現的“海”,以及其它物象比如高樓、鏡台、砧石一樣,都是詩人想象的產物,並不是眼前的實景。青楓浦,又叫雙楓浦,是湖南瀏陽河的一條支流,現在叫浦梓港。“清瀏八景”之一的“楓浦漁樵”就是在這裏。杜甫晚年曾舟行此地,有詩云:“輟棹青楓浦,雙楓舊已摧”。“瀟湘”在唐代中期不單意指湘水(即湘江,長江中游南岸重要支流,瀏陽河是它的一級支流),而是被詩人們衍化為湖南這一地域的泛指。張若虛可能是在一個春天的夜晚徘徊於現在的浦梓港時,看到天空中的月亮,生髮想象,寫出這首著名的詩篇。

張若虛是江蘇揚州人,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曾任兗州(今山東)兵曹。唐中宗神龍(公元705-707年)時,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其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玄宗開元時尚在世。這個人很有意思,他遺留下來的詩作只有兩首,其中的一首就是這首《春江花月夜》,但是影響巨大,有“以孤篇壓倒全唐”的美譽。從這首詩描寫的情景來看,他在青楓浦逗留了一整夜,從月亮升起、月到中天、月亮西斜,一直到月亮落下去。他看到的景物有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白雲、扁舟等等,基本上是任憑意識的流動生髮想象。例如,由江水漲潮想到海水漲潮,由江上月亮升起想到月亮從海上升起,進而聯想到月照萬川的情景。由空中的孤月照着江邊獨自一人的他自己,又思考起月亮是什麼時候誕生的,人類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然後感慨人事有代謝,而月亮似乎永遠不變。接着突發奇想:莫非月亮是在等着什麼人出現吧?從青楓浦停靠的扁舟想到舟中的人,這些人遠離家鄉,家裏應該有人在思念他們回去吧?他們也在思念家鄉的人吧?可惜路途遙遠,只有靠明月來寄託相思之情了。張若虛在這裏通過想象別人的相思之情,來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相思之情。情感細膩,非常動人。

唐朝詩歌的王朝,詩人和名詩燦若星河。張若虛以一首詩留名於世,算是一個奇特的景象。不管這首詩中的“春江”指的是哪條江,我們都不會忘記他。最重要的是他詩中體現的意境和哲理,讓我們朦朦朧朧地窺探到初唐時期人們的心靈境界。實際上,這條江也可以是你家門口的那條小河溝,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精神境界的話。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評價:

王闓運曰: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陳兆奎按:《春江花月夜》:蕭楊父子時作之,然皆短篇寫興,即席口占。至若虛乃擴為長歌,穠不傷纖,局調俱雅,前幅不過以撥換字面生情耳。自“閒潭夢落花”一折,便縹渺悠逸。)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陳兆奎按:昌谷五言不如七言,義山七言不如五言,一以澀煉為奇,一以纖綺為巧,均思自樹一幟。然皆原富體。宮體倡於《豔歌》、《隴西》諸篇。子建、繁欽,大其波瀾;樑代父子,始成格律。相沿彌永,久而愈新。以其寄意閨闥,感發易明,故獨優於諸格。後之學者,已莫揣其本矣。) ——《王志》卷二,《論唐詩諸家源流》附陳兆奎按語

聞一多曰: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讚歎是饒舌,幾乎是褻瀆。……這是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宮體詩的自贖》

鍾惺曰:淺淺説去,節節相生,使人傷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讀,讀不能厭。……將春江花月夜五字煉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唐詩歸》卷六

譚元春曰:春江花月夜,字字寫得有情,有想,有故。

陸時雍曰:微情渺思,多以懸感見奇。 ——《唐詩鏡》九 盛唐卷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chunjianghua/mke3y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