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赤壁賦 >

《赤壁賦》説課稿範文3篇

《赤壁賦》説課稿範文3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赤壁賦》説課稿範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赤壁賦》説課稿範文3篇

《赤壁賦》説課稿範文1

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赤壁賦》。

深入的解讀是對課文有透徹的理解,也是幫助老師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因而我們首先要對課文本身進行理解。

一、説教材

《赤壁賦》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三單元,這篇課文既是一篇遊記,又是一篇情景交融優美的賦。作者用飄逸的文字、豁達的人生態度,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夜遊赤壁的靜謐景色,通過與客人交流,表達出自己對人生的深思和對曠達態度的追求。

二、説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的授課點和出發點,我所面對的學生處於高一年級,有一定的概括理解能力,在情感類散文上能引起一定共鳴,同時他們已經學過情景交融的文言文,對文言常識有所積累。

三、説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建設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堂的理念出發,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掌握文章中文言字詞,如通假字“屬”,狀語後置句式如“泛舟遊於赤壁之下”;給文章劃分段落,明確每個部分的大意。

2、學生通過誦讀法、以讀促悟法品味藝術手法和語言特點,自主理解與交流合作相結合提高文言文的閲讀能力,體會本文中情、景、理交融的寫作手法。

3、感受文中逝者如斯的哲學理念,體會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教材、學情的分析還有對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學習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有關知識,瞭解作者運筆自然,文辭優美的寫作特色及語言運用的妙處,體會作者將情、景、理三者結合運用的妙處,感受作者文筆背後的人生態度和哲學理念。

五、説教學方法

好的教學方法能夠事倍功半,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當中,學生需要掌握基本文言知識,理順文意,同時也需要感悟跨時空的人文內涵,在這裏我將選擇:誦讀法、指導閲讀、點撥法、圈點勾畫法。

六、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會通過作者的寫作背景入手:同學們,人生的組成的苦樂參半的,面對人生中的挫折,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豁然開朗,其實所謂的挫折痛苦,只是一個人角度的不同。今天我們要學習課文《赤壁賦》的作者蘇軾在面對“烏台詩案”的低谷,貶謫黃州的不幸時,夜遊赤壁,與友人暢談人生,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在這篇課文當中作者是怎樣面對人生不幸的呢?

(二)整體感知

《赤壁賦》這篇課文含義深遠,文意雋永,其中涉及豐富的實詞知識、句式知識、寫作手法以及較為抽象的人生哲理。在整體感知中,由淺入深,讓學生初步瞭解到要學到的基本知識,瞭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作者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的感知。

首先我會讓學生們聽錄音朗誦,並齊讀課文,練習朗誦。主要注意字詞的讀音和朗讀的節奏並梳理生字詞,如其中的通假字屬和狀語後置“泛舟於赤壁之下”。

其次我會讓同學們總結文中各段落的內容,在我的引導下,讓他們弄清主要分為五段,隨着文中由景入理的寫作順序,讓學生們把握髮展主線,瞭解到第一段是描寫夜遊赤壁的畫面,展示了詩情畫意的美好境界;而第二段中作者飲酒放歌,心情歡樂;客人吹簫,倍感悲涼,畫面形成鮮明的對比;三四段中,通過主人客人的談話,引發了對於人生變化與不變化的哲理思考。

接着我會讓同學們找出變化的是什麼,不變的是什麼,通過問題的引導,讓他們找出月、水、人為三種變與不變的主體。

最後讓他們在畫面中感受人物情感的變化,理解作者樂觀曠達的心境。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就是由淺入深,從整體到細節的步驟,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

1、在學生個性化理解了文本以後,將全班分為6個小組,組內討論精彩語句。如句子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等語句。我將指導同學們對具體字詞的理解,如須臾的意思是短暫,點撥他們須臾用以描述人生可見人生之短暫,文人心思之細膩,讓同學們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對畫面的感受,人生哲理的觀點;並讓學生們以圈點勾畫的方式來找出文章中運用修辭的句子,指導學生在文中對蕭聲的描述中,作者一口氣用了六個比喻,讓文章讀起來酣暢淋漓,語意優美。

2、各小組內推選小組內成員在全班面前進行品悟理解,感受文章的寫作風格和寫作特色。我將指導學生對文本當中有景有情有理這一特點進行點撥,讓學生從整體感知的段落入手,瞭解到每一段寫了一些什麼,從而發現文中從景入情入理,層次豐富,結構合理,讓學生理解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3、結合文意,聯繫生活,提問學生當你遇到人生失敗時,你會如何感受,會如何抒發自己的感情,和文中的作者有什麼區別,從而去深入理解作者對人生的態度,並説出你對作者想法的評價。通過自由討論和隨機發言的方式,讓同學們積極説出自己的想法。

(四)延伸作業

課下我會為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任務:讓同學們選擇在文本當中最打動自己的一幅畫面進行描述,可以是江上赤壁的景色,可以是主客交談時的場景,可以是對蘇子話語的一番評論。

《赤壁賦》説課稿範文2

一、説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大凡在寫景敍事中注入作家濃郁的主觀情思的文章,語言才能神情飛動,意趣橫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從物我之間抒發哲理意藴的則更是達到化境的上乘之作。蘇軾的《赤壁賦》就是這樣一篇獨具特色的“以文為賦”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駢賦和唐宋古文的雙重特點,文質兼美,情理並茂。將純理念的對社會人生的抽象認識通過欣賞風月,憑弔古人的方式來完成,在主客觀的契合間發出哲理的意藴。它是高中語文新教材第三冊第六單元中唯一的一篇宋文,其他三篇則是唐文——李密的《陳情表》、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柳宗元的《愚溪詩序》。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則重在情感和理趣。但無論是意境、情感或是理趣,都應該注重對文章語言的鑑賞,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討理趣。這也就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點。因此,在對《赤壁賦》教學過程中應緊緊抓住“鑑賞”二字,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欣賞水平,這也體現了新大綱中要求的“要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通過學習本文可以解讀蘇軾的儒道兼濟思想,進而瞭解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瞭解蘇軾。

2、三維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1)瞭解駢散結合“以文為賦”的語言特點。

(2)鑑賞本文景情理的有機交融。

(3)“知人論世”——瞭解詩人儒道兼濟的思想。

課標指出:“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藴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藴奠定基礎。”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

教學重點:

(1)誦讀感悟,吟詠品味

(2)理解作者泛舟赤壁而觸發的情思和所表現出來的曠達樂觀的情懷。

依據:目標要求“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通過誦讀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使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風格、節奏等都刻骨銘心在自己的腦海中”。強調用語文課程所特有的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進行薰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學生的精神領域,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固本厚根”。

教學難點:體悟主客問答中的哲理內涵。

依據:關於哲理性的東西對高一學生而言還有些難度,不易把握,因此,需老師徐徐善誘,點撥引導。

4、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有機整合

摒棄傳統的“以本為本”、死磨應纏、機械訓練的做法,給文本合理定位,做到“立足文本、超越文本、迴歸文本”的統一。語文新課程認為學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老師是學生的指導者和組織者,是最主要的語文課程資源,要能利用教科書,進行再創造,把教科書變成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教學內容,賦予教科書內容以生命的活力。因此,老師應創設一種情景,點撥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除此以外,結合課外資源,師生共同蒐集資料,對蘇軾的生平、思想有一定的瞭解和把握。

二.説學法

1.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蘇軾的一些詩文,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主要停留在閲讀背誦和低層次的鑑賞階段,理解流於膚淺,缺乏深度。但從總體上,學生對蘇軾的作品還是具有濃厚的興趣。高中生思維活躍,理解能力和獨特感悟能力大大加強,因此,完全可以用語文課程所特有的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進行薰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學生的精神領域,使學生能感悟蘇軾在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曠達樂觀的情懷並受到啟迪。

2.心理調節的方法分析

文言文教學是高中語文閲讀教學中的難題,學生往往視為畏途。老師應該少作一些脱離語文語境的、所謂梳理規律的、機械操練性的客觀化、標準化練習,文言常識的教學要少而精,點到即可。另外,光靠學生“自悟”也比較費時間,應重在引導、點撥學生去領悟、欣賞、評價。

3.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

從誦讀——研讀、從整體感知——深層評價、從感性——理性的原則。

三、説教法:

1、根據新大綱的要求,中學生應誦讀一定量的淺顯的文言文,《赤壁賦》是駢散結合的文賦,聲韻和美,節奏富於變化,第一課時應運用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多聽、多看,同時讓學生有感情的反覆誦讀,重在整體感知,在此基礎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課時重在研究性的討論學習,方法是教師設計問題,學生課外蒐集資料,課堂上以老師點撥的形式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層面。(老師推薦餘秋雨的《蘇東坡突圍》一文,作為補充材料,幫助學生認識蘇軾。)

2、教學課時: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簡要複習上節課的內容,老師聲情並茂示範性地背誦全文,然後學生齊讀或齊背。再次培養文言語感,把握““以文為賦”的特點。

二.引導學生了解詩人儒道兼濟的'思想

導語:我國傳統的文化思想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中國哲學的源頭,《赤壁賦》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融入了濃郁的傳統文化。通過本文可以解讀蘇軾的儒道兼濟思想,進而瞭解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瞭解蘇軾。

問題設計:

1.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麼?文中那些語句是蘇軾儒家思想的體現?

結合學生的認識,然後明確: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崇尚出世。

結合我們對蘇軾的瞭解,縱觀蘇軾一生,雖被一貶再貶,不斷遷徙流離,可始終沒有放棄從政為民、服務朝廷、有用於世的執着。其積極用世的思想顯而易見。然後引導學生從文中篩選相關的語句,儘管作者被貶於蠻荒之地,但蘇軾依然心繫國家,眷顧朝廷,如第二段中“桂棹兮蘭槳,望美人兮天一方”。第三段寫曹操,言辭中洋溢着對曹孟德的羨慕和敬仰,但歎人生須臾,功業無成,正是渴望建功立業的反證。是作者不甘心、不服輸。(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

小結:正是這種積極入世的思想,最終使蘇軾成就了不朽功業,美名流傳。

2.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麼?文中那些語句是蘇軾道家思想的體現?

結合學生的認識,討論然後明確:

與儒家的核心思想相對,道家思想的核心世崇尚出世,打開心靈枷鎖,順應自然,坦然面對生活中的矛盾。

分析:《赤壁賦》清風和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的幽美景緻,都給政治上失意的蘇軾帶去了莫大的慰藉,雖然蘇軾忘情於赤壁的“水月”美景,但內心畢竟還是痛苦無比的。所以賦中有“其聲嗚嗚然……”等語句,而文治武功蓋世的曹孟德“而今安在哉”,宇宙無窮、人生短促的感慨,濾淨蘇軾心靈上的功利觀念,不為外物所累。水逝去而常流,月盈虧而永生,從而表現出來的曠達樂觀的情懷。蘇軾隨遇而安,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緣於詩人痛苦的人生際遇,暢達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種豁達的情懷。蘇軾採取的是一種政治性的退避,“寧固窮以濟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樂和心靈安慰的較為現實的途徑。無論人生的感歎或政治的憂傷,都在對自然和對山水的愛戀中得到了安息。於是他的山水意識提到了一個遠遠超出同時代人的高度。呈現一種渾化無際、物我兩忘的風格。

3.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在蘇軾身上是如何和諧統一的?

蘇軾吸取了每一種傳統文化的精髓,使自己既入世又出世,既堅持了一個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士大夫積極入世、剛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文化追求超脱世俗、追求藝術化的人生境界與心靈境界的高度和諧,在無數的宦海風波和人生挫辱中鍛鍊了曠達樂觀的胸懷。

五.課堂小結:

文章暢達宇宙萬事萬物變與不變的辨證關係,使惆悵的心情在享受清風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詩意的消解,表現了一種豁達樂觀的襟懷。我們應該汲取蘇軾的人生智慧,以入世的態度做事,以出世的態度做人,既積極進取,又淡薄名利。

六.佈置作業:

(1)將文中的第一節改寫成一段散文化的抒情文字。

(2)比較《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的異同。

《赤壁賦》説課稿範文3

一、説教材地位和作用

《赤壁賦》是必修二第一單元中的一篇,和《聽聽那冷雨》《再別康橋》共同構成了“山水神韻”這一模塊。

《赤壁賦》是一篇獨具特色的“以文為賦”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駢賦和唐宋古文的雙重特點,文質兼美,情理並茂。正如餘秋雨先生在《蘇東坡突圍》中説,《赤壁賦》乃中國文人的通用電碼,是一篇難得、有味的經典美文。

而處於這個階段的學生都渴望長大,但在人生道路中總會有挫敗感,難以釋懷,心中充滿了迷茫。學習蘇軾面對挫折的那種坦然、達觀的態度,將對學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啟發意義。以《赤壁賦》為載體,可培養學生的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幫助他們快速成長為品性之人。因此其作用與地位十分重要的。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二、説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整體把握文本內容以及瞭解賦的相關知識。

(2)反覆體味文中優美的語言,學習駢散結合的語言特點;知人論世,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複雜感情和深刻內涵。

(3)瞭解蘇軾的思想,學習古人豁達樂觀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説重點難點

《赤壁賦》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結合的典範,在準確把握文言現象,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還應該注重對文章的鑑賞,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探討如何將景、情、理緊密結合是教學難點。

四、説教法

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閲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閲讀的促進者。”“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閲讀。”因此,這一堂課,在教法上我採用涵詠法、美讀法(體驗性默讀、多形式朗讀等)、講解法,引導學生自主閲讀課文。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五、説學法

我設計了朗讀法、欣賞法、討論法、總結法等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品析作品的語言,體會優美意境,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從而達到鑑賞抒情的散文的目標。依據是新課標在必修課“閲讀與鑑賞”方面,建議“發展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個性化閲讀”。

六、説教學過程

1、導入

散文家餘秋雨説:“中國文化的真實步履落在了這山重水複、莽莽蒼蒼的大地上……”因為文人墨客往往會在跋涉千山萬水時,感慨歷史人生。大文豪蘇軾似乎對赤壁情有獨鍾,在貶謫黃州期間兩次登臨便寫下了“兩賦一詞”。“創作就是傾訴,閲讀就是傾聽”,讓我們通過美讀和感悟來聆聽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所寄託的心聲。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好的導入,能營造良好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濃厚的興趣,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使之不由自主地進入課文情境。

2、基礎落實(10分鐘)

結合上節預習學案,展示成果。教師作評。由於是文言,基礎知識不可忽視。

3、自讀課文,理清思路。學生用關鍵詞概括,展示。(重點)(15分鐘)

月夜泛舟——嗚咽簫聲——客訴悲情——水月做比——醉卧舟中

然後,在此基礎上,繼續讀課文,揣摩詞人情感變化。方法點撥:抓關鍵詞,關鍵句。

如:第一段寫景,感受“浩浩……”。二段關鍵詞“樂甚”寫出夜晚泛舟之樂。第三段“愀然”寫出聽蕭之悲。

4、深入思考:作者如何將景、情、理緊密結合?(難點)(20分鐘)

小組合作討論,代表發言。點撥:由景而生樂情,樂極而生悲,由悲而生理。最後豁達胸襟的展示,正是蘇軾在厄運中努力堅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艱苦思想鬥爭的縮影。周國平説:“在人生中還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凌駕於一切禍福之上的豁達胸懷!”

再此基礎,順水推舟。設計問題:如何評價蘇軾隨遇而安,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依據:讓學生更深刻理解全文,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暢所欲言,此環節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但須言之成理,有據可依,節儘量避免消極、積極的無謂爭論,教師作結。

5、以“我讀蘇軾”為話題寫一篇500字小作文

七、結束

板書設計:

赤壁賦

蘇軾

月夜泛舟泛舟之樂

嗚咽簫聲簫聲之悲

客訴悲情失意之苦

水月做比隨緣而安

醉卧舟中歸於曠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chibifu/gnnp9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