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記承天寺夜遊 >

記承天寺夜遊知識歸納

記承天寺夜遊知識歸納

《記承天寺夜遊》描繪了在承天寺夜遊所見的月下美景,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都包含其中。

記承天寺夜遊知識歸納

記承天寺夜遊知識歸納1

一、填空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東坡文集》。

⒉本文以“月”為線索,描繪了在承天寺夜遊時看到的月光下的美景,抒發了自己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主題)

二、注音或寫漢字

寢(qīn)藻荇(zǎo xìnɡ)遂(suì)深邃(suì)

三、古今異義

⒈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但 古義:只(是) 今義:錶轉折的連詞

閒人 古義:悠閒自在的人今義:無所事事的人

⒉月色入户 户 古義:門 今義:窗子

四、主要問題

⒈文中集中寫景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其主要內容可用4個字概括為庭院月色。

⒉“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這句話在文中起什麼作用?表現作者怎樣思想感情?

畫龍點睛。文章前面的寫景為後面的抒情鋪墊,表現被貶官的憤懣抑鬱又自嘲、自解、自慰的心情和樂觀豁達的心境。

⒊寫出三句含有“月”字的古詩詞名句

(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2)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3)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⒋《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⒌《水調歌頭》的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記承天寺夜遊知識歸納2

一、文學常識

選自《蘇軾文集》。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理解性默寫

1. 全文的主旨句: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2. 文中抒發作者感受的句子(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3. 本文運用比喻手法描寫月色的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4. 文中正面寫月的句子:月色入户。

5. 文中側面寫月的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6. 全文沒有一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裏行間看出來。找出表現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

①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② 懷民亦未寢。 ③相與步於中庭。 ④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7. 文中表現作者興奮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與“解衣欲睡”一句相照應,顯得一起一伏,一沉悶,一活躍。

8. 文中“念無與為樂者”一句中“念”的.結果是: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9. 作者夜遊的原因:月色入户。

10. 作者尋張懷民的原因:念無與為樂者。

11. 文中比喻庭院中月光清澈透明的詞語:積水空明。

12. 文中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的詞語:藻荇交橫。

三、簡答題

1. 概括課文段意。

第一段——記敍作者與好友在寺院中散步,共賞月景(尋伴夜遊)。

第二段——描寫庭院月色(庭院月色)。

第三段——抒寫作者感受(月下感歎)。

2. 概括全文中心:

這篇遊記描繪了在承天寺夜遊時看到的月下美景,抒發了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

3. 全文最後一段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自嘲、自矜、自解、自慰,以及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

4.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好在哪裏?

該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把皎潔的月光比作清澈透明的積水,把竹子、柏樹的影子比作藻荇。生動形象地描寫出庭院月色美景,表達了作者曠達的胸襟。

5. 古人愛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此文作者也寫了竹柏,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和張懷民之間深厚的友情。

6. 如何理解“閒人”:

① 指性情高雅的人; ② 包含了作者被貶的悲涼與對人生的感慨。

標籤: 夜遊 承天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chengtiansi/3p88y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