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哲理 >

在喧囂中保持一份寧靜的人生哲理

在喧囂中保持一份寧靜的人生哲理

適當讓自己放鬆

你注意到你身邊的小孩子了嗎?他是不是很輕鬆,不擔心,不顧慮,處於一種很放鬆的狀態。這就是令人羨慕的童年。其實放鬆並不需要多大的智慧,是一門簡單的藝術而已。人在出生的時候,它已經存在了,因為放鬆是與生俱來的最基本的自然狀態。但若被緊張、焦慮所掩蓋時,就必須刺激它,使之復活。方法很簡單,只消將它從蟄伏的狀態中變得活躍起來。

靜心的方法,就是要幫人記住這門放鬆的藝術。重要的是要記住一些簡單的原則:靜心是以身體為起點的。躺在牀上,在睡意朦朧的時候,閉上眼睛,從腳掌處開始觀看自己的能量。從這裏開始,感覺自己的體內,是否有哪裏感到緊繃或緊張呢?腳嗎?腿嗎?胃嗎?如果人們發現某處有緊張或緊繃感,就試着去放鬆,心裏默唸:"放鬆,放鬆,儘量放鬆,全然放鬆……"不要離開這個點,除非感覺到它已經在放鬆了。

再用同樣的方法觀看自己的手一因為手心相連,手和大腦的連結是最緊密的。如果右手很緊張,表示左腦也會很緊張;如果左手很緊張,右腦就會很緊張。手幾乎就是人頭腦的分支了,所以先把手的每個部位放鬆一下,放鬆了手掌,然後是手指,指甲,指尖……最後再放鬆頭腦。

因為身體是大腦的延伸,所以當全身都放鬆了,大腦也會隨之放鬆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然後大腦裏剩下的百分之十的緊張,只要看着它就好了,只管觀看,緊張就會慢慢消失。這是靜心的一個重要的竅門。

童年的時候是放鬆的,而這個方法會讓人的童年體驗重新被喚醒。

用不了幾天,就能找到感覺,把握竅門了。一旦知道了這個祕密,必須自己往自己體內找尋一不管是在白天還是夜晚,什麼時候都可以得到放鬆。能夠熟練地放鬆,是宇宙間最美妙的體驗之一。這是走向靈性旅程的起點,因為當人完全處於放鬆的狀態裏,整個軀體便不再是一個沉重的身體。

如果你的'全身都很放鬆,人便會忘記自己還有一個身體這樣的事情。忘卻身體的同時,一個潛藏在體內的新現象就會被記起:靈性的存在。

放鬆是讓我們知道"我們不只是一個身體",而是某種永恆的、持久的存在方法。

我們還能夠在生活中找到許多相同的放鬆體驗。比如説游泳,如果真的會游泳,就可以讓自己漂浮而無須游泳,這樣就會得到全然的放鬆一隻順着河流漂動,甚至不做任何費力的動作,就讓自己成為水流的一部分。

童年的無憂無慮,給了我們很多啟示,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怎麼做呢?有人提出:"能不能告訴我們一些小的處事方法,比如有關放鬆身心、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等,以及如何運用這些方法?有些讀者是外行,沒有很高的技巧。"是的,確實如此,這些處事方法並非是流行一時的小辦法,而是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智者實踐和驗證的技巧。那是一種思考真理的方法。

首先是有關放鬆的問題,讓自己身心舒展。如今社會的生活很緊張,人人都想做到更好。在這種情況下,就容易使人變得身心疲憊,怎麼辦?你可以花費十分鐘,或者是早上或者是晚上,只要合適就行。然後,讓自己安靜下來,試着讓自己的身體和心理放鬆下來。像所有其他藝術一樣,它在最初的階段做起來很難,但是隨着你不斷練習,會變得越來越容易。只要我們敞開自己的思想,我們就可以接受好的事物,對於音樂、詩歌以及其他事情都是這樣。

第二,靜靜地思考一下生活,好好想一想生活的真諦。生活比那些煩心的瑣事要美好得多。我們應該讓生活展翅飛起來,放聲歌唱!我們應該經常默唸那些名言警句,這對我們會很有益處。第23首讚美詩是我的最愛,我經常重複默唸這首詩,不要感到害羞,讓這樣的名言警句溶入你的生活。大家可以使用其他的文字,甚至可以使用一些簡單、啟智而又有趣的祈禱用語,我們心靈可以在這些文字之中發現力量與平和。你也可以吟唱讚美詩或者其他的詩句,讓這些詩句為你講述你所追尋的真理。

第三,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不僅要想,而且要有行動。解決問題時不要模稜兩可而要準確,像箭一樣直奔靶心。只去做夢是沒有用的,我們需要行動。

以一種虔誠的心態來放鬆自己,然後把它變成一種習慣,變成你生活的一部分。在宗教之中,它被稱之為膜拜;在心理學中,也有其他的名字。不管我們如何稱呼這種行為,只要我們能夠充分地運用,我們就是聰明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zheli/mxqkj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