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摘抄 >

論語讀書筆記摘抄賞析

論語讀書筆記摘抄賞析

《論語》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是聖人孔子言行的書。讀論語,讓我們領悟到聖人的做人準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讀書筆記摘抄賞析,歡迎閲讀!!!

論語讀書筆記摘抄賞析

論語讀書筆記摘抄賞析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話説的好聽的人不可信,也不可太過於接近)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談吐,辦事,外表和愛好都要莊重,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有過則改)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哈哈~和諧社會的最早出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經典語錄啊,我剛好夾在學和立之間,無所從而無所不從,無奈)

子游問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孝不是在於養活長者,在於敬,精神物質都要有嘛)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看人要通過他的行為的原因,人生經歷,和目前思想,綜合考量,就能和好的把握一個人內在)

子曰:“君子不器。”(做人要有獨立的人格,不能只有一門專業,藝不壓身)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先做再説,這樣有時候效果比較好)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以利益為基礎形成的團體在危難之時不可寄託)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好心做壞事不要太自責,否則對以後發展不利)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凡事不要絕對的反對或支持,要妥協變通)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利義間見真情)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不要離家太遠)

子曰:“君子欲衲於言而敏於行。”(少説多做)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交友的數量和程度都要把握好)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哈哈~論語中唯一的笑話,翻成白話就是,孔子説:“現在工作真不好找,不如弄個小木筏帶你出海冒險去。”本是句發牢騷的玩笑話,可偏偏大憨人子路異常激動,覺得老師肯把自己帶在身邊是對自己的器重,馬上雙手加雙腳贊成。孔子心想,丫還真是個傻帽,又不想當面説,就接着調侃:“不錯,你比我勇敢,可是材料不好找,所以不去了)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事情只要再想一次就好,想太多容易患得患失)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陽奉陰違,背後捅刀子的人最危險)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要樂觀,不要輕易接近那些滿腹怨恨的人)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管不了的事不要管)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人要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氣)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求人不如求己,但不可絕對化)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交友要交正直、誠信和博學的人,不可深交善於鑽營,花言巧語和謊言高超的人)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極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其實任何時候都要戒這三樣,色、單純的爭鬥和貪)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進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僅小人如此,自己的女人還是要多在一起)

精編論語讀書筆記摘抄賞析

摘抄: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賞析:

這一句,我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去修行仁德。當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時,都要付出全力,這是為自己的未來打基礎,所以我們做每件事都要認真嚴肅。我們還要寬容的對待周圍的人、物、事。我們還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摘抄: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賞析:

這句話,我看出了孔子的思想。孔子覺得一個國家可以丟掉任何東西,但是有一件不能丟掉。那就是人民的信任。我覺得孔子的這句話不對。要是我,寧可丟掉軍備和百姓對政府的信任,也能不丟掉食物。當沒有食物時,百姓們都沒有飯吃,民不聊生,更不會對政府有信心。所以我覺得不對。

摘抄: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賞析:

我從這一句看到了如何成為一個仁德的人。如果要成為有仁的人,首先,你要遵守禮的規定。比如尊敬長輩,這樣你會贏得周圍人的尊重。其次,要謹言慎行。有時,少説一句話,會少有一場災難。有時,多做一件事,會引來更多的仇恨。

論語讀書筆記1000字範文

論語,是記錄聖人孔子的言行的書。讀了之後,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負,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當今很少人有的。他不僅教會人們應該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嚴謹的規範自己,以行動來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後人成為聖人,就是因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成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給我們的思想帶來了無窮的寶藏。

讀了論語通譯,雖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譯成現代文,但是在註釋的幫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訴我們的。覺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時就能明白的這些道理,為什麼那麼多的人到現在都還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學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是啊,現實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個個都渴望理解。人們視理解為溝通感情的紐帶和聯繫心靈的橋樑。大家都希望人與人的相處應該多一點寬容和尊重,多一點容忍和諒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複雜。若時時都想得到別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為,人生沒有相同的路,每個人都不一樣,兩個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兩種價值取向相異的人看待同一個問題,要彼此理解不是強人所難嗎?人不是從一個模子裏造就出來的,你有另人頭痛的事,我也有。我們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別人,去苛求別人,於是我們之間有了“牆”,於是你苦惱,我也苦惱。可是,人們有沒有想過,許許多多的小事,為什麼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實,面對種種的不理解,只要我們給他一個微笑,用寬闊的胸懷去面對,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變法,落得“五馬分屍”的結局;達爾文在説物種進化的'時候被人們罵成瘋子;助人為樂的雷峯經常被人嘲笑,他們這些舉動,又有誰能理解?如果他們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麼扞衞真理?他們最初不被接受,是因為他們的追求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們最終名垂青史,是因為他們敢於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現實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這個東西。他們可以追求別人的理解,以別人的議論為自己的主題,以別人的言談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以別人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甚至要去討好別人,為了所謂的理解,寫了一些優柔寡斷毫無逐漸的可笑人生。他們真的知道理解嗎,他們覺得他們真的是在理解別人,並換取別人的理解嗎,不是這樣的。

理解不僅僅只是你需要別人來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為什麼要逼迫別人理解你,難道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同情和憐憫?這樣作難道不會太悲哀了嗎?於是,終日沉浸在觀察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之中,優柔寡斷,碌碌無為。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卻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牽強的,是需要別人有和你相同的東西然後互相共鳴而產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麼關係,只要我們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別人,想必別人也一定能理解你的吧。孔子很早就這麼説過了,不擔心別人呢不瞭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人不光為理解而活!

“理解萬歲”?

不被理解又有何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zhaichao/rdz3d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