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優美段落 >

傷逝優美段落摘抄

傷逝優美段落摘抄

《傷逝》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5年創作的一部以愛情為題材反映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短篇小説。小説的優美段落有哪些?一起來了解一下!

傷逝優美段落摘抄

1.在一年之前,這寂靜和空虛是並不這樣的,常常含着期待;期待子君的到來。在久待的焦躁中,一聽到皮鞋的高底尖觸着磚路 的清響,是怎樣地使我驟然生動起來呵!於是就看見帶着笑渦的蒼白的圓臉,蒼 白的瘦的臂膊,布的有條紋的衫子,玄色的裙。她又帶了窗外的半枯的槐樹的新 葉來,使我看見,還有掛在鐵似的老幹上的一房一房的紫白的藤花。

2.子君不在我這破屋裏時,我什麼也看不見。在百無聊賴中,順手抓過一本書來,科學也好,文學也好,橫豎什麼都一樣;看下去,看下去,忽而自己覺得,已經翻了十多頁了,但是毫不記得書上所説的事。只是耳朵卻分外地靈,彷彿聽到大門外一切往來的履聲,從中便有子君的,而且橐橐地逐漸臨近,——但是,往往又逐漸渺茫,終於消失在別的步聲的雜沓中了。我憎惡那不像子君鞋聲的穿布底鞋的長班的兒子,我憎惡那太像子君鞋聲的常常穿着新皮鞋的鄰院的 搽雪花膏的小東西!

3.我已經記不清那時怎樣地將我的純真熱烈的愛表示給她。豈但現在,那時的事後便已模胡,夜間回想,早只剩了一些斷片了;同居以後一兩月,便連這些斷片也化作無可追蹤的夢影。我只記得那時以前的十幾天,曾經很仔細地研究過表示的態度,排列過措辭的先後,以及倘或遭了拒絕以後的情形。可是臨時似乎都無用,在慌張中,身不由己地竟用了在電影上見過的方法了。後來一想到,就使我很愧恧,但在記憶上卻偏只有這一點永遠留遺,至今還如暗室的孤燈一般,照見我含淚握着她的手,一條腿跪了下去……。

4.她卻是什麼都記得:我的言辭,竟至於讀熟了的'一般,能夠滔滔背誦;我的舉動,就如有一張我所看不見的影片掛在眼下,敍述得如生,很細微,自然連那使我不願再想的淺薄的電影的一閃。夜闌人靜,是相對温習的時候了,我常是被質問,被考驗,並且被命複述當時的言語,然而常須由她補足,由她糾正,像一個丁等的學生。

5.去年的暮春是最為幸福,也是最為忙碌的時光。我的心平靜下去了,但又有別一部分和身體一同忙碌起來。我們這時才在路上同行,也到過幾回公園,最多的是尋住所。我覺得在路上時時遇到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一不小心,便使我的全身有些瑟縮,只得即刻提起我的驕傲和反抗來支持。她卻是大無畏的,對於這些全不關心,只是鎮靜地緩緩前行,坦然如入無人之境。

6.每日辦公散後,雖然已近黃昏,車伕又一定走得這樣慢,但究竟還有二人相對的時候。我們先是沉默的相視,接着是放懷而親密的交談,後來又是沉默。大家低頭沉思着,卻並未想着什麼事。我也漸漸清醒地讀遍了她的身體,她的靈魂,不過三星期,我似乎於她已經更加了解,揭去許多先前以為了解而現在看來卻是隔膜,即所謂真的隔膜了。

7.這是真的,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

8.安寧和幸福是要凝固的,永久是這樣的安寧和幸福。我們在會館裏時,還偶有議論的衝突和意思的誤會,自從到吉兆衚衕以來,連這一點也沒有了;我們只在燈下對坐的懷舊譚中,回味那時衝突以後的和解的重生一般的樂趣。

9.待到孤身枯坐,回憶從前,這才覺得大半年來,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 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愛才有所附麗。世界上並非沒有為了奮鬥者而開的活路;

10.她早已什麼書也不看,已不知道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這求生的道路,是必須攜手同行,或奮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着一個人的衣角,那便是雖戰士也難於戰鬥,只得一同滅亡。

11. 我以為將真實説給子君,她便可以毫無顧慮,堅決地毅然前行,一如我們將要同居時那樣。但這恐怕是我錯誤了。她當時的勇敢和無畏是因為愛。

12.我願意真有所謂鬼魂,真有所謂地獄,那麼,即使在孽風怒吼之中,我也將尋覓子君,當面説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饒恕;否則,地獄的毒焰將圍繞我,猛烈地燒盡我的悔恨和悲哀。

我將在孽風和毒焰中擁抱子君,乞她寬容,或者使她快意……。

13.我活着,我總得向着新的生路跨出去,那第一步,——卻不過是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

我仍然只有唱歌一般的哭聲,給子君送葬,葬在遺忘中。

我要遺忘;我為自己,並且要不再想到這用了遺忘給子君送葬。

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進第一步去,我要將真實深深地藏在心的創傷中,默默地前行,用遺忘和説謊做我的前導……

內容簡介

涓生和子君都是五四式新青年。子君認識涓生後,便不斷地拜訪他,聽他講新文化、新道德、新觀念,深受其影響,並與之相戀。之後,子君又堅決地對涓生表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接着,與涓生一起尋住所、籌款子,並不顧親朋的反對而同居,建立小家庭。但子君很快就陷入家務之中,他們的愛情也未能“時時更新,生長,創造”。不久,涓生為當局所辭,他們便生活無着,涓生對子君的愛情也隨之消減以至最後消失;但涓生又不便説出,只好外出躲避。迫於生計,子君宰吃了所飼養的油雞,放掉了所餵養的狗。最後,涓生對子君坦露自己不再愛她的真實想法,她便被其父親領回了家,並在無愛的人間死了。當涓生得知實際上是自己説出的真實導致了子君的死時,他追悔莫及,於是,長歌當哭,悽惋地唱出了自己的悔恨和悲哀,寫下這篇手記,為子君送葬。

創作背景

“五四”時期,訴説婚姻不自由的痛苦,是許多青年的公意,爭取戀愛婚姻自由已成為當時個性解放思想的重要內容。因此,20世紀20年代的小説創作,描寫男女戀愛的佔了全數的百分之九十八,其中最多的是寫婚姻不自由。魯迅對個性解放的反封建意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但同時也敏鋭地發現隱藏在戀愛婚姻自由背後的危機。早在1923年底,魯迅就在《娜拉走後怎樣》的演講中指出。婦女要解放應該用“劇烈的戰鬥”去爭取經濟權,“如果經濟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當然完全是廢話”。到了1925年,魯迅的世界觀已處在根本轉變的前夕,這時他則主張用“火與劍”的方式去徹底變革社會制度了。1925年10月寫的《傷逝》,不同於當時流行的歌頌戀愛至上的作品,也不同於傳統名著中以死殉情的悲劇。魯迅用小説的形式,把婦女婚姻和青年知識分子的問題跟整個社會制度和經濟制度的變革聯繫起來,以啟示廣大青年擺脱個性解放和個人奮鬥的束縛,探索新的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youmeiduanluo/ypege7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