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扶貧築夢旭光村雜文隨筆

扶貧築夢旭光村雜文隨筆

地點:某農村

扶貧築夢旭光村雜文隨筆

置景:台上設置有方桌一張,小椅幾把等。

人物簡介:

1、沈紅:旭光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2、付靈:縣電視台某節目記者。

3、崔光:縣電視台攝像。

4、耿直:縣扶貧辦副主任。

5、大劉:旭光村會計。

6、葛青山:旭光村貧困户,身殘志堅,老黨員。

故事梗概:立下愚公移山志,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本劇講述的是發生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一個真實故事:旭光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沈紅紮根旭光村,踏實開展扶貧工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羣眾的認可。為了做好《扶貧攻堅進行時》欄目,縣有線電視台記者付靈、攝像崔光與縣扶貧辦副主任耿直一起去旭光村走訪,他們到貧困户老黨員葛青山家瞭解情況,失明的葛青山訴説了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旭光村發生的巨大變化,特別讚譽沈紅同志,自從她來到旭光村後,找準方向,體察民情,辦好事做實事,利用早晚和農閒時間,通過召開座談會、入户走訪等形式,與村“兩委”成員、黨員羣眾代表、貧困户代表談心交流,切實做到“底數清”“問題清”。她全面瞭解貧困羣眾生產生活狀況,將貧困户的冷暖放在心上,積極爭取,使各項扶貧政策都落實到位,村屯巷道硬化了、泥草房改造了、衞生室建設了、自來水入户了,村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付靈瞭解到葛青山以前的危房改造成為嶄新的彩鋼房,大病救助費用報銷到位,小額貸款已實現分紅,現有的土地成功實現流轉,黨的政策暖人心,他已經實現了精準脱貧。在葛青山家,付靈、崔光與耿直正巧碰到沈紅與包扶責任人大劉來走訪,在進行正常的採訪後,葛青山充分信任沈紅,在走訪記錄上及收入支出表需要按手印時,沈紅拉着他的手輕輕的一起按下,真情温暖旭光村。採訪結束時,付靈面對鏡頭説道:扶貧築夢旭光村,脱貧關鍵在精準,我縣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要實現精準扶貧,不再是簡單的片或面的幫扶,而是對點對人立足實地的幫扶,而是精準識別出真正的貧困户,精準查找出致貧原因,幫助他們真正脱貧致富,在扶貧的路上我們不能讓一個農民兄弟掉隊。

劇本大綱:

淡入

舞台前

第一場

(付靈面對觀眾開始節目主持,崔光錄像)

付靈: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這期《扶貧攻堅進行時》又與您見面了,落實上級會議精神,我們每個幹部要將扶貧工作放在心上,絕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羣眾,今天我們要與縣扶貧辦的耿主任一起到黎明鎮的旭光村走一走,看一看,去了解一下那裏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情況。下面,有請耿主任介紹一下旭光村的基本情況。

耿直:大家好,黎明鎮的旭光村由劉家、楊光、權勝三個自然屯組成,有耕地17846畝,總户數747户,總人口2413人。2017年6月,經精準識別、精準退出後,有貧困户31户68人,現已脱貧15户31人。今天,我們先去黎明鎮裏,後去旭光村入户。

(放下話筒,付靈與耿直對話)

付靈:據我瞭解旭光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沈紅工作開展的非常好。

耿直:是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慰訪她和貧困户。

(付靈、崔光與耿主任下場)

第二場

(葛青山家,其上場。)

葛青山:俺叫葛青山,是個老黨員,老伴去世早,剩俺一個人。

一次車禍中,俺的眼睛失明,現在年齡大了,沒有勞動力,生活一直不富裕。自從精準扶貧以來,特別是沈書記來了以後,俺們的生活變化可大了,村屯巷道硬化了、泥草房改造了、衞生室建設了、自來水入户了,鄉親們的.日子是芝麻開花節節高,現在扶貧政策就是好,他帶領俺們走向富裕。

(付靈、崔光與耿主任上場敲門。)

葛青山:誰呀!

付靈:耿大爺,您好,我是電視台的記者小付,今天和縣扶貧辦的領導來看看您。

葛青山:是政府,領導,請進請進。

(付靈、崔光與耿主任進門、葛青山迎接)

葛青山:快坐下,喝水,俺們村就這條件,別挑理。

耿主任:耿大爺,我們這回來就是入户調查一下,請大爺您如實的説一下情況。

葛青山:俺們農村人實在,一定會有一説一。

付靈:您家是貧困户嗎?

葛青山:是的,俺是個殘疾人,沒有勞動力,兒子長期在外打工。

付靈:縣扶貧政策都享受到了嗎?

葛青山:俺的五保金按時發放,俺家以前的危房改造成為嶄新的彩鋼房,大病救助費用也報銷了,小額貸款已實現分紅,現有的土地成功實現流轉,俺的日子現在是越過越好了,去年,已經脱貧。

付靈:扶貧幹部常來嗎?

葛青山:常來,這不,沈書記每週都與大劉來,問這問那,記錄我家的花銷。

耿主任:沈書記在這裏工作開展的如何?

葛青山:要説沈書記,真的是大好人,她沒有官架子,與我能夠嘮叨一塊,剛來的時候,她挨家挨户走,利用早晚和農閒時間,通過召開座談會,與村“兩委”成員、黨員羣眾代表、貧困户代表談心,全面瞭解俺們貧困户生產生活狀況。

耿主任:她具體做了哪些工作?

葛青山:她不“等、靠、要”,積極對上爭取省、市、縣級專項資金1000餘萬元,村裏先後投入資金5.9萬元,修建文化廣場,自來水入户工程,又幫俺們31户貧困户貸款62萬元,通過“帶資入企、入社”分紅户均增收1760元。

付靈:未來還有什麼新政策嗎?

葛青山:聽説要依託光伏發電項目,像我們這樣無勞動能力貧困户全部實現分紅,確保俺們脱貧。

付靈:沈紅同志真是我們扶貧工作的好榜樣,不知她現在是否在村裏。

葛青山:在,剛才打電話,一會就要來。

(付靈、崔光與耿直商量等沈紅大劉。)

第三場

(葛青山家外,沈紅與大劉上場。)

沈紅:大劉,我們快點,一會葛大爺等着急了。

大劉:好的,這回要將縣裏新出台的醫療門診和藥店報銷的新政策告訴他。

沈紅:對了,上回給老張要安裝的假肢回來了,我們答應貧困户的事情一定要辦到。

大劉:昨天就已經安完了,他很高興很滿意。

沈紅:“出水才見兩腿泥。”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脱貧過程必須紮實,脱貧效果必須真實。我們要把握好“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既不能降低標準,也不能養懶漢,要保證扶貧政策可持續,更要確保脱貧質量。

(大劉敲門,耿直開門。)

沈紅:不知道耿主任來了。

耿直:我們是來走訪的,這是電視台的小付、小崔。

付靈:沈書記,您好。

沈紅:歡迎您們來檢查指導工作。

耿直:我們就是來看看您。

沈紅:謝謝領導關懷,這是葛青山的幫扶責任人劉雙,今天我們入户走訪,主要為葛大爺來填寫記錄和收支情況。

(崔光為大劉錄給大爺填寫扶貧材料錄像,付靈、耿直與沈紅談話)

耿直:沈書記,您的工作很到位,百姓很認可。

沈紅:這是我應該做的,我們黨員幹部就應該為老百姓乾點實事。

耿直:沈書記,您對改進扶貧工作有什麼好的建議。

沈紅:百姓家中無小事,我們作為扶貧幹部一定要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貧困户,要實現扶真貧、真扶貧,關鍵是人,我們一定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不放鬆、不停頓、不懈怠,真正讓脱貧工作‘硬’起來。”

付靈:沈書記,您説的太有道理。

沈紅: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葛青山:沈書記,要按手印了,您還是把着俺的手按吧,俺信任您。

沈紅:好,我還是跟您一起按。

(沈紅把着葛大爺的手按下手印,大家都非常感動。)

沈紅:葛大爺,雖然您已經脱貧了,但是您現在依然享受相關的扶貧政策。

葛青山:俺感謝黨、感謝縣委、感謝政府,感謝你們這些駐村幹部、幫扶責任人,有了你們,俺的心裏老敞亮了。

第四場

耿直:扶貧工作是平凡和普通的,沒有鮮花和掌聲。但是我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平凡的工作就變得神聖起來。能夠讓人民滿意,我們就達到了目的。一腔熱血為三農,願用平凡寫春秋。

付靈:脱貧攻堅中還存在着一些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難中之難、堅中之堅。這就需要幹部羣眾奮鬥拼搏、苦幹實幹,咬定青山不放鬆。

大劉:只有我們這些幫扶幹部雙腳陷在泥裏,扶貧工作才能腳踏實地,關懷才能深入羣眾,扶貧工作才能深入推進。

葛青山:俺是個農民,黨的政策暖俺心,俺相信只要努力,生活肯定會更好。

沈紅:能為村裏老百姓做些實事,解決他們最關心,最渴望解決的焦點問題,是我們駐村幹部最欣慰的事,打好脱貧攻堅戰,關鍵在人,在人的觀念、能力、幹勁。

付靈:扶貧築夢旭光村,脱貧關鍵在精準,我縣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要實現精準扶貧,不再是簡單的片或面的幫扶,而是對點對人立足實地的幫扶,而是精準識別出真正的貧困户,精準查找出致貧原因,幫助他們真正脱貧致富,在扶貧的路上我們不能讓一個農民兄弟掉隊。

劇終

淡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r4l4k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