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抗倭僧兵雜文隨筆

抗倭僧兵雜文隨筆

踏青到佘山,去尋找了一回明朝抗倭僧兵的遺蹟。顧炎武的《日知錄》記載:“嘉靖中,少林僧月空受都督萬表檄,御倭於松江,其徒三十餘人,自成部伍,持鐵棒擊殺倭甚眾,皆戰死。”《甲乙吳淞倭變志》則載:由月空率領的這一支部伍戰死後,“僧兵骨,官為立石塔,瘞於佘山。”他們最後全體戰死,是1555年的巢門之戰,因倭寇用官軍的服色器械偽裝,突然接近砍殺而亡。近年來也在佘山發現了一些僧兵墓的構件。與僧兵有過接觸的鄭若曾在《江南經略》中説:活躍於上海地區抗倭戰場上的僧兵有天員所率“蘇州僧兵八十四名”、月空所率“杭州僧兵一十八名”。其後不斷有僧人蔘加,雖然都稱少林僧兵,其實很多人並非出自少林。月空麾下最早犧牲的四位葬於佘山靜軒。有關靜軒,手頭僅有的線索是清初寒鬆智操的《三峯靜軒》詩:“蹊分雙嶺水淙淙,月隱東西破曉鍾”,因此,大致位置還是可以推測的。

抗倭僧兵雜文隨筆

嘉靖時曾任御史的本地人馮恩,在《四義僧舍利碑銘記》中記載了蘇州人徹堂、一峯;楚人真元;杭州人了心這四位僧人戰死的經過,而“月空其師也,居虎跑寺。”川沙城上有岳飛詩碑,按照年代和地點相同推測,其中這位了心和尚,很有可能就是將岳飛手跡帶到川沙的那位了心。而倭寇的重要首領徐海,也“少為杭州虎跑寺僧。”李紹文的《雲間雜誌》有月空與敵格殺時描寫:“賊近,月空身忽躍起,從賊頂過,以鐵棍擊碎賊首,於是諸賊氣沮。”還有一位叫智囊的也十分了得:“賊隊有巨人穿紅衣舞刀而來,領兵僧月空和尚遍視諸僧,皆失色。獨一僧名智囊,神色不動,即遣拒之。兵始交,智囊僧提鐵棍一築躍過紅衣倭左,隨一棍落其一刀,賊復滾轉。又躍過紅衣倭右,又落其一刀,倭應手斃矣。”其他還有天池、玉田等人。僧兵的主要武器是鐵棒,打仗時每人嘴裡含一顆靛花丸,以靛青塗面,靛花對傷口有消毒作用,而倭寇見青臉,紅布矇頭,則多疑為神兵。

張鼐的《倭變志》記載:“僧兵系山東應募者,最著為大造化、月空、天池、一丹、玉田、大虛、性空......”原任南京中軍都督府僉事的.萬表,於1545年因病乞休歸裏後常與少林僧人往來。1553年,他散家財,選僧兵200人,命女婿吳懋宣統率,擊退了侵犯海鹽縣的倭寇。同年,倭寇又“首攻太倉,次劫上海”,提督蔡可泉通過萬表,迎來了“僧官月空統百餘僧。”他們與天員所率的另一支僧兵協同作戰時,決定指揮權的辦法也簡單,月空方八人自薦與天員一較高下。最後八人用刀向他砍去,天員抽出殿門長閂迎面橫擊,使八人無法逼近而勝。這一比試月空並沒有親自參與,天員在海鹽等地征戰多時,理應做統帥,比試一下更可以服眾。之前官軍也對萬表倚重僧兵不服,結果萬表也是讓一位叫孤舟的武僧來赴宴,八個官軍突然從旁躍出,持棍攻擊毫無準備的孤舟,結果他用衣袖子一擋,一根棍已被裹住,他奪棍反擊,八個武士應棍而倒,從而令官軍無話可説了。

六月初六,他們在南匯打敗倭寇,“月空率僧數騎擊之走,遂破其三艘,燔之。”十二日戰於八團,“賊聞韓督兵臨欲南奔,僧兵夾眾兵徹夜翼追之。”十三日他們在金山外的嘉興白沙灣追上倭寇。月空對大家説:你們餓着肚子日夜追趕,現在不要鬆勁,倭寇虐殺民眾,出家人也不會倖免,大家鬚髮“本來元氣,無忘偈戒貪生以墮落”,於是“月空身先躍馬大呼曰殺賊,眾奮擊戈穿賊喉,刀剸賊骼側者十餘人”,倭寇中有綠睛大個子的“趙大王”困獸猶鬥,也被眾人砍了十餘刀而死,其餘“傷殘枕藉死者及百人”,但大兵乘勝追擊之際,躲在後面的殘敵偷襲後隊,了心與他們格鬥,徹堂、一峯、真元也來增援。遠處有村人見他們人少,招呼他們暫避,但“四僧不顧,鬥益急,皆死之。”人們把他們葬在了佘山。

清朝不願意讓人看到反抗異族之事,太平天國也不樂見異端的佛寺、僧人,他人的輝煌也往往令有些人想方設法掩蓋,以突出自己。我想,這都是導致了僧兵墓難以尋覓的原因,但人們心裏又怎能把他們忘記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r4jex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