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才子解縉的雜文隨筆

才子解縉的雜文隨筆

方孝孺寧願被誅殺十族,也不肯為朱棣起草寫《登極詔》,而這個《登極詔》最終究竟出自誰的手筆卻沒有明確記載。《明史》説:殺了方孝孺之後,朱棣曾命侍讀樓璉寫,樓璉不敢辭,但回到家中就上吊自殺了。也有傳説此詔出於括蒼王景或無錫王達之手。後來不少人包括白壽彝的《中國通史》都認為:出自大才子解縉之手的可能性更大。但起草《登極詔》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文人們懂得及時站對位置,而此時讓舊朝坐冷板凳的九品待詔解縉起草,意義也是不大的。

才子解縉的雜文隨筆

《明史》載:南京城陷的前夜,解縉在王艮、胡靖等面前“陳説大義”,胡靖也奮激慷慨,結果第二天城陷,解縉立即投奔了朱棣。雖然《解文毅公集》説王艮“歿辛巳九月七日也。”就是説一年前就死了。但解縉在城陷前後有截然不同的表現,正是朱棣最願意看到的。朱元璋曾私下裏對他説:“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這是一個邀他進入遊戲圈子的信號,結果他會錯了意,沒有助興幫閒,還以為真的'可以和皇帝一起玩了,一本正經地上了一個幼稚的萬言書,説什麼:國初至今“無幾時不變之法,無一日無過之人”等等,但他無法指出問題的實質,也沒有可行的主張。於是當尚書沈溍説起解縉不懂官場規矩時,朱元璋就指出他的毛病是:“以宂散自恣。”等到解縉的父親來京城時,朱元璋就讓他把這個不會玩的兒子,帶回江西老家去了,説是:“後十年來,大用未晚也。”沒想到他沒學父親的不願做官,回家八年後朱元璋一死就急着去了京城活動了。事後他在給禮部侍郎董倫的信中滑頭地拍馬屁説:是想來京到朱元璋陵墓去上墳。結果被劾違旨,而且“母喪未葬,父年九十,不當舍以行。”幸虧董倫在建文帝面前説了他的好話,才沒有被謫為河州衞吏,還被召為了翰林待詔。

朱棣需要有人拍馬屁,就讓他和楊士奇等七人蔘預了機務。接着他奉命總裁《太祖實錄》,篡改事實為朱棣的奪取皇位提供了合法性的依據,從此他就得到了朱棣的寵幸。但他仍然對自己助興幫閒的地位認識不清,還是一味的“好臧否,無顧忌。”淇國公邱福支持朱棣的意思,要立漢王朱高煦為太子。自己也不是皇長子的朱棣詢問了解縉的意見,無非是要借眾大臣的口,來達到廢長立幼的目的。可是作為皇長子朱高熾老師的他,因為利益所在堅持主張立皇長子。立了皇長子,朱棣還是喜歡朱高煦,他又説:“是啟爭也,不可。”於是“帝怒,謂其離間骨肉。”等到他總裁編撰的《永樂大典》成書之日,他已被遠遠地貶到了廣西,最後去交址,督餉化州去了。其間,他還白白地繼續寫了不少馬屁文章

永樂八年解縉又有了機會,交趾布政司派解縉上京奏事,不料當時朱棣親征韃靼,不在京城。耐不住性子的解縉,竟然不顧遊戲規則,去拜見了一回太子朱高熾就回去了。結果漢王朱高煦舉報他:“私覲太子,徑歸,無人臣禮。”這下就徹底不好玩了,他終於被投入了大牢,還因此牽連了不少人。轉眼到了永樂十三年,朱棣命錦衣衞都指揮使紀綱把詔獄人犯名冊呈上御覽,看到解縉名字時,説了一句:“縉猶在耶!”紀綱立即意領神會,回去後將解縉灌得酩酊大醉,然後抬出去,讓他活活凍死在了大雪中!可憐這個與楊慎、徐渭並稱的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死時只有四十七歲。解縉死後十年,終於熬成了皇帝的朱高熾,為解縉進行了“平反昭雪”,然而,這卻遠不如他在被貶期間,寄意山水,揮灑才情所具有的價值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p290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