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幼讀懂孩子無聲語言的教育隨筆

幼讀懂孩子無聲語言的教育隨筆

近期,我班正在開展“親親熱熱一家人”主題活動。今天的美術活動是畫“我的一家”。活動結束,每個孩子都走上台來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介紹自己的繪畫內容。輪到軒軒上來了,只見他的作品畫面構圖飽滿、線條清晰、人物造型完整。據軒軒自己介紹,右邊個子最高的是爸爸,爸爸的旁邊是軒軒,右邊是他的弟弟,最左邊是奶奶。通過畫面我們發現畫中唯獨缺少了媽媽,而畫中的弟弟上身被線圈了起來,所有人物中只有軒軒嘴巴撅起,滿臉不高興的樣子。我問軒軒:“媽媽呢?”軒軒説:“忘記畫了!”我又指着弟弟身上的線問:“這是什麼?”軒軒閉着嘴不回答,我接着問:“為什麼弟弟身上要被線圈起來啊?”軒軒答:“不喜歡!”“那軒軒的小嘴巴怎麼撅起來了?”只見軒軒氣憤地回答:“我不高興!”

幼讀懂孩子無聲語言的教育隨筆

聽了軒軒的話,讓我不禁想起了軒軒和他的弟弟。軒軒的弟弟比軒軒小一歲,媽媽每天來接軒軒的時候,總是帶着弟弟一起來,每次弟弟都是在教室門口就掙脱媽媽的手,衝進教室跑到軒軒身邊,搶軒軒手中的玩具,而軒軒就會大叫:“媽媽,你看弟弟!”可媽媽總是笑着説:“弟弟比你小,讓着他。”畫中的弟弟上身被線圈了起來,或許是因為比軒軒小一歲多的弟弟,讓軒軒很無奈,卻又得不到媽媽的理解,只得委曲求全地讓着弟弟,讓軒軒很是煩惱,軒軒隱去媽媽難道真的是忘記了嗎?軒軒的畫面讓我不由想起了近期網上經常報道獨生子女為了抗拒媽媽生二胎而走極端的新聞。國家自從頒佈了單獨家庭可以生二胎的政策後,好多家庭都準備再生一個。有些獨生子女為了不讓媽媽生二胎,要麼以死相逼,要麼離家出走,要麼讓媽媽,要麼虐待老二。家庭結構突然出現的變化,加之家人有時可能忽略了對他的關愛,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會誤以為自己被拋棄,很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煩躁、易怒和焦慮等負面情緒;有的孩子還會變得莫名其妙地愛發脾氣、不講道理;有的孩子則會出現退化行為,為了吸引大人注意,故意做出一些問題舉動。軒軒年齡小,嘴上雖然不説什麼,但是他對媽媽的不滿、對弟弟的無奈已經通過繪畫作品流露了出來。

針對這種情況,我決定從家長工作人手,讓家長了解軒軒行為產生的`原因,引導家長轉變思想,改善其家庭教養方式,促進軒軒心靈的健康成長。一是要讓軒軒知道,不管父母有幾個孩子,他永遠是媽媽的寶貝。作為媽媽不要因為生了弟弟,而對軒軒疏於關注和照顧,要體諒軒軒的心理、瞭解他的內心需求,及時給予安全感。二是要正確對待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要根據孩子的對錯給予公平的論斷,是非曲直都要合理公道,不能因為孩子的年齡差距而遷就小的委屈大的,這樣對於兩個孩子來説都是不公的,無法給孩子一顆公平之心、謙和之心。三是要始終貫穿愛與分享的理念,有意無意創造機會讓軒軒充分感受到有弟弟的好處。比如看到別人家中有幾個孩子,父母就可以告訴孩子:“你看他們有弟弟妹妹,一起玩多快樂啊!”“小弟弟長大後會跟軒軒一起玩,你就不寂寞了!”“軒軒有了弟弟還可以分享弟弟的物品和禮物呢,弟弟長大了也會愛你的”……四是要教軒軒用自己的方式去關愛弟弟,培養他的愛心。如有好吃的、好玩的送給弟弟一些,讓軒軒帶着弟弟一起玩,將學校學會的故事、歌曲表演給弟弟看,讓軒軒學着父母照顧弟弟,大人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等,培養軒軒關愛弟弟的情感。

在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幫助和引導下,軒軒在幼兒園比以前快樂了許多,有時會到老師面前説與弟弟之間發生的有趣的事情,有時甚至還會在小夥伴面前驕傲地説:“我有弟弟,你們都沒有!放學時,媽媽再帶着弟弟接軒軒,軒軒會主動把手中的玩具與弟弟一同玩耍。

一張畫並不能説明一切,但對於教師來説,卻是瞭解幼兒心理需求的良好手段,特別是那些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的兒童,學會傾聽他們用繪畫這種無聲的“語言”所表達的內心感受,有助於教師真正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從而用積極的方式去引導他們,幫助幼兒解決在情感與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困擾和問題,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摘自:《學前教育新視野》2016.03

編輯:cicy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lnk9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