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代溝雜文隨筆

代溝雜文隨筆

代溝雜文隨筆

上一代與下一代,兩代人生命的銜接處,那光陰就只剩一點窄窄的台階了。在這有限的台階上,我好像悟出了一點什麼東西:那是在有限的生命裏把無限的慾念看薄看淡。

首先説金錢,如果父母的存款最終是要留給兒女們繼承的,那為什麼要留到死後?不趁自己還活着時與他們共同享受呢。

如果等死後才交給他們,他們會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不會感激父母。

父母在有生之年,為了賺取和節約每一分錢所受的辛苦,兒女們不僅可以忽略,可能還會在心裏暗暗嘀咕,老的太摳了,內心生出許多不滿。

我有一個朋友,家產頗豐,不但有可觀存款,還有帶院子的獨棟樓房。不説房子有多寬,單那庭院就大概有五百平米多,可栽花,可做停車場,而且地段在縣城中心。但老兩口過日子卻非常節儉,不打麻將,不旅遊,反正對要花錢的所有娛樂消費,能不沾是儘量不沾。對生活摳得忒緊,也捨不得花錢給兒女們用,老是擔心兒女們不懂事,怕把家業敗光。

有一回閒聊,她的兒子就曾跟我説過,等他老爸老媽死後,他要把所有家產全部賣掉,帶着他的老婆孩子,去周遊世界。表情顯得苦大仇深,模樣咬牙切齒,誓把老傢伙留的所有家業全部敗光為快。

父母的節儉,兒子不理解,反倒在兒子心裏埋下了仇視的種子。兒子以為,只有在父母死後,自己終於有權掌握財產時的無度揮霍,才可以報復父母現在的摳門。

聽了她兒子的話後,我瞠目結舌,心內無所適從。後來慢慢的才理順思緒,他現在就想要,你本來也是要留給他的,那為什麼要留成遺產?為什麼不在他想要的時候,給出一部分呢?

我認為,父母的資產,活着與兒女們共同分享才有意義,皆大歡喜嘛。那樣,在你死後,他或許會感念,有父母在真好。你活着與他共享財產,他才會心生快樂,而不是心裏長着仇恨與埋怨的根,盼着你死後急着來敗家。

我們這一代人,本就是奉獻的一代,對國家,對親人,從不苛求回報。所以,沒有必要為兒女們以後的日子顧慮,不要刻意為他們累積財富,趁還活着時就都奉獻了吧。

城然,我所説的奉獻,並不是説將刀把把交到子女的手中,只是共享罷了,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讓家庭和睦,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的生活模式都有各自的'特點,當然應該因人施政,視情況施政。

還有,如果誰認為把錢死死的抓在手裏,美其名曰,為兒女造福,那完全是哄鬼的行徑。又或者以金錢誘惑子女的孝心,或以此要挾子女,企圖拴住子女孝順自己,那都是一件極其蒼白無聊的事情,和花錢請一個護工或保姆沒有什麼區別。

如果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快樂,自己能不快樂嗎?光溜溜的來,光溜溜的走,才是自然,才是常理。兒女的思維與父母的思維永遠不會一樣,就像當初我們的父母思維與我們不一樣是同一個道理,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滄海桑田。

那個叫“溝”的東西,它整得上一代與下一代痛苦不堪。上一代是要付出愛,説愛,施愛;下一代則是在索取愛的同時,高聲抗拒着,甚至詆譭上一代付出的愛。

“溝”,本是水流通的地方,可是,在它前面加一個“代”字,就變成了“代溝”,代溝就是兩代人之間的隔閡。要想填平,要想逾越,着實很難。

一想起我那朋友與她兒子之間的隔閡,就感覺這對父母做得非常失敗。於是,我問我兒子:“你覺得老媽與你有代溝嗎?”

想不到兒子回答:“當然。”

我用不解的眼光看着兒子,表示問詢,比如?

兒子理解我意,接着説:“因為我們不是同一個時代出生的人,所以,你們不會了解我們這一代人的思想。代溝這個東西,歷朝歷代,從來都有,只不過舊時代的人被打壓多了,因而膽小不敢表示自己的觀點。即使有個別膽子大些的,也只是悶在心頭,敢怒而不敢言。如今新時代的年青人,都要求明主自由,又有新知識與現代文明武裝頭腦,所以膽大。父母越守舊,越不學習新潮的東西,代溝就越寬越深。越難得和子女溝通。”

本來心裏還蠻平衡,蠻自信,以為我和兒子之間溝通非常好,不存在“代溝”之類的東西。因為平常日子,在兒子的朋友們眼中,他老媽比較新潮。記得有一次,兒子的手提電腦出現毛病送電腦公司修理去了,在這期間,他用我的台式電腦,為了將就他,只有在他不用時,我才用。

趁他午休時,我在電腦上玩一款小遊戲,此時,他的朋友在手機上請他上電腦給對方傳個圖紙,圖紙存在優盤裏。他回朋友説:“等一小會,我老媽正在玩遊戲,緊要關頭,正如火如焚呢,等她玩完這一局,我就傳給你。”

他朋友聽説他老媽在玩遊戲,立馬拖長着語調,以誇張的語態説:“你——媽——在玩電腦遊戲?不會吧,我媽連鼠標都不會動,更別説玩遊戲,打字之類的東西了。”

兒子回他朋友説:“你別羨慕我,我老媽經常和我搶電腦,在搶電腦時,她不像我媽,各種耍賴,倒像個不講理的小妹妹。”我能感覺兒子在回答他朋友時,心中有點小得意。

諸如此類的小事,在我們母子間經常發生。還以為他會説與我沒有代溝之類的話呢,本人認為,身段放得夠平的了。自己一直在儘量的努力尋找一種方式,企圖填平兩代人之間的“代溝”。雖説各個年齡段的人,擁有屬於自己年齡段的圖標,我想,讓我的圖標與兒子的圖標努力和諧,即使形狀不同,但顏色必須和諧。也因此,我不懈地努力着。

其次,説情感。親情共享,當然也同樣是幸福無比的。但,我們在共享的同時,也應該辯證地保持一定距離,這倒不是説距離產生美的問題,而是距離有時能阻止一些傷心,淡化一些哀痛。當父母有一天撒手人寰,留給兒女的除了紀念,應該是淡然。畢竟生死有命,這是自然法則。

既然金錢的刀把把不交給他們,那情感的刀把把也要自己把握好。對誰都不要太深情,不要太纏綿,特別是對兒女。

既然隔着溝,無法跨越,無法填平,那就索性讓它隔着吧。父母愛他們,當然捨不得分離。可,父母和子女在一起的時間不會很長,最後,分離是不可避免的。

做父母的願意他們將來被生離死別的悲傷所累,被親情的思念所牽絆嗎?

如果不願,那在活着時就要顯得豁達,不要顯得太纏綿。不要總把兒女圈在自己的翅膀下,冷了熱了,灶上灶下,瞻前顧後,像只母雞婆,整得小雞們一感覺有點危險,就趕快躲避到母雞的翅膀底下去。

要是突然沒有翅膀遮風擋雨,小雞們會無所適從,驚慌失措地到處亂串,不斷地四處鳴叫,直至聲嘶力竭。所以,不要總把自己的兒女栓在身邊,不論是金錢或情感,對於兒女們來説,有一顆孝心足夠。

人老了,那“溝”填得平或填不平都不重要了,我們只要學會放下自我,只有放下自我才能戰勝其它,才能愉悦地享受餘下的生命。至於孩子們,兒孫自有兒孫福,只要父母不人為地給他們增加負擔,就是足夠愛了。

標籤: 隨筆 雜文 代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g3npv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