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心情隨筆街頭上的人

心情隨筆街頭上的人

上海的繁華街頭聚集着許多“玫琳凱”,她們會在你逛衣服興起的時候,或者累了在麥當勞休息的時候,來到你面前:“小姐,我覺得你很有氣質……”,如果你不幸搭理了她,你就會發現自己招惹了一隻沒完沒了的蒼蠅,這麼説有點不客氣,但是我真的很佩服她們的熱情和毅力。剛開始,我很不忍心拒絕她們,她們也和我一樣在這座城市裏為生活掙扎,甚至我很佩服她們有這樣的勇氣和執着選擇一個我認為很難賺到錢的工作,如果她們能擁有好一些的條件和機會,估計是不會做這個的。這麼想是我的一廂情願,我知道“玫琳凱”課程會把如此賺錢説得天花亂墜。也有過一個大我兩歲的女伴試圖説服我跟她做“玫琳凱”,最後的結果是我每天晚上切黃瓜給她貼臉。在我離開的時候,她一改往日的高調,低着頭:“我知道這個是很難的”,看她的神態頗有點一入江湖深似海的味道。要知道那天中午她還在大街上興致勃勃地配合另一個“玫琳凱”,在兩個陌生女孩面前表現出有機會加入的喜悦。

心情隨筆街頭上的人

我認識一對因做“安利”而失和的姐妹。我認識她們的時候她們已經儘量不見面,而且不説話,如果有事非要交流她們會找周圍的人傳達。那時她們住在同一套房子的不同房間裏,而且在同一家店上班,店長特意把工作時間調開。兩個人誰也不能説服誰,一個失敗了堅持做“安利”;另一個在碰到的人當中堅持傳播自己失敗的經歷以及一套批駁的理論。

我在上海驛站找工作的時候,大家會談及各種與工作有關的事物,當然少不了保險、傳銷。有人這樣總結:“‘安利’就是一羣互稱老師的人,她們都信基督;‘玫琳凱’見誰都喚‘親愛的’,她們信耶酥。”二者確實有很相似的地方,它們都以最直接的方式不遺餘力地兜售着激情、理念,所謂的信仰和夢想。(我認為二者如今能在這片土地上如火如荼是因為歷來的'教育一直剝奪了中國人做夢的權利,尤其是物質方面的春夢。)它們現在充斥着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街頭,最平常,人與人相遇然後發生故事的地方,當然不容錯過。街頭是市井的,不會有陽春白雪,大多數的下里巴人們充其量也不過是意淫了一把聲色犬馬,俘虜他們並不困難。之所以強調街頭是因為從這頭走過的我與從那頭走來的你一點也不熟悉,在一個充滿信任危機的社會還是會有人願意相信那邊過來的陌生人。然後被帶到一個有一羣陌生人聚集的地方,或者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呵呵,這是否因為我們有相信緣份的傳統?)

星探,辦證,車站旁的旅館宣傳,還有各種不知名的招模特,演員,彩粧導師的人都是以街頭的形式出現。他們的特徵也都是:陌生的邀約,兜售,要交學費。街頭是個平常的地方,那街頭上發生的這些也説得上是平常事了。平平常常的人來人往,卻有人總希望自己能碰到不平常的事又或有人希望別人相信自己的不平常。煩惱如是生。

標籤: 街頭 心情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ev297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