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母親擺攤隨筆

母親擺攤隨筆

傍晚下班回家路過市場,總會看見路邊擺攤的母親。

母親擺攤隨筆

母親有一個小三輪車,上面放一塊板,擺着她賣的針線、鞋墊、手套、毛巾……母親用小三輪車天天拉着這些小東西去市場賣,她的力氣已拉不動一家人的生活,但她拉得動自己的生活。

母親有時忙碌地招呼顧客,有時靜靜地坐着。時間很殘酷,母親頭髮花白了,臉上佈滿了皺紋,人世坎坷化作了風平浪靜。在人來人往氣味複雜喧囂熱鬧的市場,年老的母親顯得很低微,而在我的眼中,母親永遠是那樣莊嚴慈愛,身上永遠散發着簡單樸實的光輝。她對生活像對我一樣,總是帶着笑容。

母親的雙手因為長期在陽光下曝曬變得非常黝黑。這是一雙曾經非常有力的雙手,隔着時光,我看見這雙手抱大了我,抱大了弟弟和妹妹,抱了幾年患病癱瘓卧牀的外婆,接着又抱大了她的孫子。生活的擔子那麼重,母親讀書不多個子不高,嬌小的身軀卻被生活逼得生長出能力、勇氣、智慧和才幹,在貧瘠中變幻出豐饒,養育了我們,盡她的所有播灑給了她至親至愛的人。

母親在孫輩們上學之後,生活總算安閒了下來。辛苦了半輩子能夠安閒下來多好。安閒下來可以找一羣老夥伴天天去茶樓喝茶,可以打打麻將跳跳廣場操,把日子過得滋潤滋潤的。

而母親卻不會過這種日子,儘管艱苦的日子已經很遙遠,生活的改善卻沒有漂淡她勤勞節儉的本色,她是一個閒不住的人,操勞慣了,總要用勞動填充閒着的時間才覺得心裏舒坦。她是一個喜歡較量的人,一直跟別人較量着付出,一直讓親人們浸泡在她的關懷中。我知道母親要強,就算年齡大了不能成為兒女的依傍了也儘量以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不想給兒女們增加負擔。年齡越長,就越怕成為負累了,母親就是這樣的人。

母親每天早上六點鐘就開始在市場擺攤,七點多鐘就要收攤了,晚上六點鐘後再出來,市場路邊能做生意的時間,就那麼一陣子,這陣子的時間非常寶貴也非常忙。母親勤快而熱心,她的顧客不多而賣菜的人忙不過來的時候,母親就主動去幫他們的忙。幫賣魚的殺魚,幫賣雞的綁雞腳,幫賣青菜的裝菜進袋子還幫忙收錢。有時候早上出去擺攤,母親見有誰比平常出來晚了,還幫忙佔位置,見人家來了就趕緊幫忙擺東西,爭搶時間做生意。晚上他們要收攤回家了,沒賣掉的菜有時母親主動幫他們賣,賣了錢第二天一早母親會如數交還給攤主。儘管攤主會説:“這些菜是送給你的,你賣了錢你就收着。”母親依然堅持把錢還給人家,説:“賣了菜的錢你收下,剩下沒賣掉的菜我收下。”母親點點的熱心和無私慢慢匯聚成人情的寶藏,這些攤主們常常給母親送菜送魚送雞。有次早上帶她去喝早茶,沒營業,回到家見賣魚的攤主正守在小區大院門口,手裏提着一條兩三斤重的魚,説不見母親擺攤,怕有什麼事,趕緊來看看。有時晚上回孃家,見母親在剝一大堆玉米,這是賣玉米的人賣剩下的玉米,母親把它剝下來曬乾餵雞。燈光下母親的面容清淡而知足,像在剝一串串珍珠。

家裏的陽台上常常放着別人送給母親的“禮品”:賣番薯的人送的番薯,補鞋的人送的花生……這些人和母親一樣生活在底層,卻有着同樣善良可貴的心性和品格,“禮品”很輕,但是情誼很重,一點點散發着人世的温暖情意。

惦記母親的顧客也很多。偶爾我帶她外出旅遊,那些人就認定了只買她的東西,需要用什麼,等也要等她回來買她的。我們老家院子裏有兩棵龍眼樹,那是父親生前種的,這幾年結的果特別多,家裏人吃不完,母親就拿到市場上賣,常常賣到街燈亮起來了還沒賣完,有時將近晚上八點了母親還守着她的龍眼,連晚飯都沒吃。一個路過的.大哥曾在三個晚上來到她的攤前,説:“阿婆,剩下的龍眼都賣給我,你趕緊回家吃飯吧。”

母親把這件事告訴我的時候,語氣充滿快樂和感恩,我聽得雙眼濕潤,羞愧無比。多好的一個陌生人啊!他對母親的這一點關懷,竟比我這個做兒女的更細緻體貼。

母親是一個知足的人,偶爾帶她去吃一次早餐或齋菜,偶爾去旅遊,她都很開心。辛苦賺的一點錢,知道我孩子到國外學習要花很多錢,見孩子回來總給錢,有時候給一千,有時候給二千。這一千或者二千,是母親起多少個早摸多少個黑,忍多少路邊的烈日曝曬和風雨飢寒賺來的呀,連我的孩子都不忍心拿外婆的錢,知道這些錢來之不易和珍貴。但母親堅持要給,她怕委屈了我和孩子。

母親快七十歲了,看她仍然這麼辛勞,我就有一種負罪感,儘管母親的辛苦讓我心疼,但是隻要她覺得擺攤有許多收穫和樂趣,我就支持她擺攤。一個人只要像母親一樣,心沒有過多的貪執,身體勞苦一些,生活也是快樂的。如果她九十歲了還擺得動攤子,我就陪着她一起擺攤,一起收穫那些樂趣,還有那些平凡而温暖的情誼。

標籤: 擺攤 母親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dx447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