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二月初一記雜文隨筆

二月初一記雜文隨筆

預報的雨在梅溪河畔,是臨近中午才揮揮灑灑的飄落的。剛入二月,就有春雨潤澤萬物,實行着一年之計,也讓空氣中瀰漫着清翠的樣子,敷在臉上、落在頭髮上、聚在低窪處,你看那不遠處彎彎河牀上,三株柳葉新鮮、桃花淡紅、杏花米白、楊樹芽棕紅,鳥在濛濛細雨時,還出來伸展翅膀,唧唧吵吵。雨稠一點,淅淅瀝瀝的雨聲,讓街面也稠了起來,騎車、電車、三輪車像打過招呼似的,一呼百應,把不長的文化路,擠的水泄不通。

二月初一記雜文隨筆

昨天晚上熬點夜。今早吃過飯就八點多了。那時還沒下雨,氣温低了不少,好多裝箱的衣服也翻騰出來,那都是洗淨收拾好了的。

去文化路雙橋,我習慣走七一路,一是路上人車比中州路稀了點。二是紅綠燈少一個,不用逆行。三就是那一路勃發挺直的雪松樹了,舒朗,視野也開闊。如果細心,還能觀察這個流動的生活百態。

俯仰之間,皆是風景。今天去辦公室的時候,就遇到兩件小事。剛從車站路騎電車拐到七一路,就遇到一位一條腿劃圈、一條胳膊挎筐狀的阿姨,六七十歲,白髮,紅襖,嘴有點歪,明顯是中風後遺症,走路顫巍,舉步維艱。前面,還有一位騎着三輪車的穿灰襖的阿姨。兩人不説話。

我在後面走,看到這,就在貼近走路困難的阿姨左側停下來。問,姨,我給您帶着送一截吧。他回過頭,面露喜色,吐字不清的'説,不——用,我是鍛鍊的,謝謝啊!騎三輪車的也説,謝謝,我也是看到這個老姊妹腿腳不靈便,招呼她一段。我説,應該的,一定注意安全,慢慢來,不要急,今天有雨,早點回。一句問候,心裏滿是春風。

還有就是在七一路與工業路交叉口,綠燈亮起,一個六十得歲,背有點佝僂,穿着橘黃色馬甲的環衞工人,騎着環衞車,不知道幹什麼的,一支褐色尼龍手套掉在十字路口。

我捏住閘,停下來,撿起手套,加速攆上他。他還沒有注意到。我説,叔,你的手套掉了。他慈祥的笑了笑,剛領導打電話,接電話的沒看見,謝謝!謝謝同志!

籌備健康基金會是肇基老兄的想法,這個執行力很好的人,幹起事來,還是熱火朝天。委託我找一些基金會審批資料,我欣然應允。並與尚哥聯絡,問最近忙些啥,徵求對基金會的看法。他的建議很中肯,按要求辦事,把好事辦實辦好。

整理了一下和睦嘉田園綜合體的資料。這個位於遮山王村毗鄰潦河的地方,是新哥們新農業夢想的實驗區和根據地。上週跟縣鄉溝通以後,這一週要實地踏查,為項目實施打基礎。

午休時,新野齊雲老師來電,交流中央項目申報材料的情況。這個五十多歲的老大姐,勤奮執着,熱心會事,把自己關在屋裏捋思路,寫方案,傳資料。或許是因為沒有2016年年審證書而擔憂,鼓勵她繼續努力。報成與否不關鍵,關鍵是鍛鍊了自己,提升了能力,重在參與。

社工宣傳週,近在眼前。原定這一週日去社旗開展社會工作宣傳,因為天公不作美,未能成行。和齊老師商議,我們聯合開展活動,有聲有色的搞一次活動,提高社會認知。建議既在面上宣傳,也在點上聚效,底色有鋪墊,星星亮閃閃。

牽手計劃在春天要做起來,相約一起互動觀摩交流,推動各機構實踐創新。

地名大講堂,是南陽益博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地名文化大宣講活動的成果和延伸,也是今年地名文化公益創投大賽的熱身宣傳。

下午坐在電腦旁,三個多小時,初步的把老地名,銅瓦店,小長安的地名講一講。這個漢朝的古地名、古戰場,歷史故事豐沛,劉秀、鄧奉、鄧愈、鄧愈、捻軍、驛站等歷史人物符號,接連在腦海中浮現,一口氣寫下了四千字的《南陽地名大講堂‖王玉:那個小長安,有哪些滄桑往事?》,用講故事的辦法,弘揚優秀文化,傳播文化自信。

曉路哥來信,這個年輕而又有思路的老闆哥,熱心又志於幹事,實在又善於思考,在扶貧攻堅、微特電機、農業科技方面都有涉足。看到我的文章,問什麼時候也寫一寫家鄉。

當然愛我的故鄉鎮平了。越是熟悉,越覺得自己説不出的東西太多。這與鎮平的歷史、文化、傳統、風情、稟賦不無關係。那是需要通透了解,才能坐下來起筆。

從鎮平那個叫大徐營的村子走出來,在賈宋、鎮平、曲屯而上南陽,這一路,鎮平還是我出發的地方,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窗外的雨還能聽得見,還有匆匆忙忙車流聲,火車鳴笛聲,夜色無邊。

明天,二月二,龍抬頭,老家有龍王廟廟會。

祝願吉祥如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2kxew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