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經典美文 >

音樂之伴經典美文

音樂之伴經典美文

音樂是有年齡的。

音樂之伴經典美文

在我們幼年的時候,音樂也許曾經是保姆。旋律的構成簡單而稚拙,但每個音符都舒緩、柔和、温厚和淳樸。那節奏是搖籃式的,在搖晃着的歌謠裏,我們的骨節一寸寸放大着成長着,卻分不清保姆和音樂,是怎樣各司其職又互為其主。

少女時代,音樂輕捷的腳步,是我們第一個悄悄欽慕的戀人。我們在深夜與它相約,聆聽它的傾訴和呼喚。樂曲中每一處細枝末節,哪怕一個小小的顫音,也會讓我們臉紅心跳;那歡喜是純真無邪的,來自生命本源的衝動,飢不擇食,來者不拒,無論哪一種音樂都會使我們歡欣。但可惜那時我們太年輕,心裏喜歡着,卻無法分解和辨析它的奧妙。

到了發燒友的年齡,音樂是託付和發泄所有的青春熱情、寄予內心狂熱崇拜和愛戀的對象。那一段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們偏愛激昂、亢奮、熱烈和無序的歌曲,嚴格説那已不是音樂。革命一度消滅了音樂,對於音樂革命的熱愛,愛得盲目而瘋狂。音樂在那個年齡已不再是音樂本身,而是作為激情的象徵存在。更多的時候,它是一種煽動性極強的燃料,可驅動我們的血肉,為慾望和理想奔走。

當我們成為沉穩和成熟些的青年時,浮游盪漾在空氣中的音樂,也漸漸沉澱下來。那時我們開始思考音樂,我們努力試圖去讀解和領悟,還有對話。音符變得立體,有一種輻射和擴張的趨勢,暗藏着你聽得見或是聽不見的聲音。音樂不再僅僅是一種情緒,而有了實在和具體的內容,成為可視可感的語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學。你發現音樂世界其實是一條深不可測的隧道,內壁懸綴着抽象的音符,不可複製也不可臨摹,往往當你開口或是動手將其製作成曲譜時,它們卻已消失。你只能將其烙刻在腦子裏,一遍遍碾磨成體內血液流淌的聲音。

被瑣事雜事俗事纏身的中年,歲月匆促,音樂在生活中已是顯得奢侈的享受,往往純粹是一種娛樂和休閒。那時候音樂有點像一個失寵的舊情人,只是在百無聊賴的日子裏,會偶爾下決心安排一次有禮貌而有節制的約會。多少有點兒可有可無的意思,但若是真正割斷情絲,又是不甘的。在憂傷的樂曲中,重温往昔的纏綿和恩愛,畢竟還有一種依稀的幸福感。

音樂對於老年,若是感官麻木得不再需要,那定是擯除得很徹底很堅決的。沒有音樂的老年,也許枯澀也許灰暗但也許恰是因他的內心飽滿滋潤,而無須依賴音樂的澆灌。人到了老年,對音樂的選擇變得十分挑剔。若是喜歡的音樂,必是自己靈魂的.回聲,是屬於自己的,愛憎分明,萬物不可替代。除了自己認定的那種,天下的音樂都是不堪入耳的噪聲。所以老年的音樂,由於排除了功利的雜音,在自然淡泊的心境中,便有了一種寧靜透明的質感。人走向生命盡頭時,音樂不再是保姆也不是戀人,不是先哲更不是神靈,只是一個忠實的人生伴侶。

所以音樂有着極其博大而豐富的包容性。音樂無法定義。音樂可以被每個年齡段的音樂愛好者音樂迷分享,音樂其實是沒有年齡的。古典或是現代、嚴肅或是流行,在欣賞者那裏,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在美麗的音樂中我們常常迷途甚至錯位,但音樂寬容大度,因為動人心絃的音樂永遠是唯一的審美標準。

音樂只是有點兒模糊,有點兒空靈。它無形無狀、無影無蹤,無法觸摸無法品嚐,是一種流逝的時間,一種被曲譜固化的記憶。音樂被人吸納到心裏去,又被人在各個生命階段自然而然地傳遞下去,音樂就變得永恆了。

標籤: 音樂 美文 之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jingdianmeiwen/vge2v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