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好文 >

低年級計算教學中的點滴體會範文

低年級計算教學中的點滴體會範文

《新課程標準》對於低年級的計算教學要求是引導學生聯繫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用數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實現人性化的教學方式,在各種計算中都要體現算法的多樣化,要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計算能力的培養是低年級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對學生加強計算能力的培養對今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下面談談我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低年級計算教學中的點滴體會範文

一、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力,是學習的基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就是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數學知識只有呈現在真實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才能促使學生產生探索的慾望。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如教學2+4=6這個算式可以這樣創設情境:老師左手拿2根小棒,右手拿4根小棒,合起來有幾根小棒?學生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解決問題,比如可以用數數的方法,合起來數,接着數都可以得到答案,他就會知道2+4=6這個算式的真正含義。這樣,學生從具體情境出發解決了問題,在富有情趣緊密聯繫生活的情境中理解了算理,體會到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充分利用教具(學具)資源,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小學一年級學生剛入學時,有些學生已能逐一計數或逐一加算,但有關進退位的加減法和整十數的計算還覺得很困難。這是由於進、退位加減法和整十數計算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的具體性之間存在着矛盾。因此,我在教學中,開始較多地利用小棒、計數器等教具來幫助教學,學生感到很新鮮很感興趣。動態學具操作為學生思維能力提供直觀支持。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在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低年級學生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發展過渡階段,運用學具操作,引導學生思考,把操作思維和語言表達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感知認識基礎上經分析、綜合、抽象思維化,促進了思維發展,為學習抽象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會擦出創造性思維火花。如在學習拼組圖形後,學生就能利用認識的圖形拼出各種各樣的圖形象房子、機器人、卡車、火箭等,並要學生説出各用了多少個平面圖形。在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口算時,學生通過擺小棒發現23+9=32,學生通過操作發現:可以先算3+9=12,再算12+10=32或先算23+10=33,再算33-1=32等口算方法。如此看來讓學生動手操作學具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利用教具和學具來理解算理。例如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進位加法時,重點是解決進位的問題。教學時可通過學具操作和教具演示來幫助理解。如:56+27,可讓學生擺小棒,一個加數是56,先擺5捆6根,另一個加數是27,再擺2捆7根,然後思考:6加7得13,超過10根,學生會數出10根捆成一捆,再多3根。50、20和10相加,通過這樣的動手操作,學生對先把個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理加深了理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計算速度。

三、重視口算,加強筆算口算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筆算的基礎。加強口算訓練,不僅能直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而且能促進學生注意力、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口算訓練一定要堅持,每節課都要有口算練習,而且要結合數學內容進行鍼對性訓練,從基本口算入手,隨着知識量的不斷增加,逐漸運用規律技巧,形成口算基本技能。另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口算興趣,練習的方法要多樣化,趣味化,儘量做到直觀、多變、新穎。可利用卡片、口算表、圖形、遊戲、競賽等多種形式進行,突出訓練口算的準確性和速度。筆算能顯示出計算的程序,有利於學生理解和鞏固算理,也便於發現和檢查計算過程中的錯誤。如教學筆算進位加法時,36+48,書寫豎式時,相同數位要對齊,計算時要從個位算起,先算個位6加8得14,對齊個位寫4,滿十向十位進1,在橫線上對齊十位點進位點,再算十位3加4再加進上的1得8,對齊十位在橫線下寫8,最後再等號後填寫得數。計算時要求邊説邊寫,強化這種方法和格式,使學生在熟練筆算的基礎上形成基本技能。

四、張揚個性,體現算法多樣化在學生運用已有知識、方法、經驗,通過分析、綜合、推理等思考活動後,解決新的計算問題。在教學計算後要組織學生相互交流算法,優化算法後,讓學生能夠自己評價,通過評價找出最優的方法,張揚個性,體現算法多樣化。上課時要讓學生積極動腦,教師創造一定的機會,採用小組討論、實際操作、語言表達的方法,學生在知識的探究過程中,説自己想説的,做自己要做的,讓學生動起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行探究、研討是體現主體性教學思想的最佳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我認為在課堂上教師要努力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研討的空間,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十幾減九”中的“12-9=□”這個例題時,教師結合12個大風車,米老鼠偷走了9個,紙袋裏還剩幾個大風車這個問題,讓學生動手擺學具,怎麼想的就怎麼擺,擺好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交流中完善各自的想法。

結果全班出現了多種擺法,教師分別讓學生到前邊説自己的想法,如生1説:“我先把米老鼠偷走的9個風車擺上了,這時我想再擺上幾個風車就是12個風車呢?我數了數缺3個,我就又擺了3個風車,這 3個風車就是紙袋裏裝的。”生2説:“我先擺出12個風車,10個一堆,2個一堆,我從10個一堆裏把米老鼠偷走的9個去掉了,剩下1個與2個放在一堆,這時是3個風車了,這3個就是紙袋裏裝的風車。”生3説:“我先擺出12個風車,從12個風車中把米老鼠偷的9個去掉,還剩3個,我想,這紙袋裏裝的一定是3個風車。”生4説:“我先擺出12個風車,再一個一個地去掉,去掉 9個,還剩3個,這3個準是紙袋裏裝的3個風車。”教師對以上幾種方法都給予了肯定後,重點讓學生對生1生2兩種方法進行了討論,最後得出12-9的兩種計算方法。這一環節教師完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通過讓學生擺──交流──彙報──討論等一系列活動,給了他們充分的探究、研討的空間和時間,使學生自己獲得了12-9的算法。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動腦思考獲得的,體現了算法多樣化,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指出: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只有將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數學化,進而再把教材中的數學知識生活化,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才能使學生主動地、全身投入數學學習中,用心發現、用心思考,從而逐漸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haowen/rkkrxg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