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故事 >

長勺戰鼓的傳説故事

長勺戰鼓的傳説故事

長勺戰鼓傳説

長勺戰鼓的傳説故事

牟汶河與孝義河彙集之處的東面,由於水流長期作用,沃土肥砂大量積澱,自然而然形成一個“小平原”,“小平原”上水足糧豐,温度、濕度適中,風景幽美。官廠村就坐落在這個“小平原”上。官廠,其實是“官場”諧音而名,據記載牟汶河以南的站裏村即是古時兵家驛站,而作為相臨的牟汶河以北孝義河以南的這塊肥沃的“小平原”,即是當時以及以後官府集儲糧、牧馬等一體的場地。可見今天諧音的“官廠”含義非凡,歷史悠久,文化底藴豐厚。

相傳春秋初期魯軍就在今天的官廠舊地設有一個戰鼓製造廠,即當時名謂的皮鼓作坊。傳説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負有盛名的“長勺之戰”中魯軍所用戰鼓就是誕生在這裏。

“十年春,齊師伐我。”野心勃勃的齊桓公企圖一舉征服魯國。為了疆土的安全,為了神聖國威不受侵犯,魯莊公決心抵抗。他下令積聚兵員,儲備糧草,打造兵器,製造戰鼓。一切準備比較順利,然而就是所製造戰鼓不能稱心如意。因為聲音低啞,不能咚咚震天響,為這事急得莊公是茶、飯不思,夜不能寐。一日夜間,莊公迷迷忽忽中,眼前一白髯老者突然由天而降,莊公知道天助他也,立即上前求教。老者告訴他,以前戰事敗多勝少,就與戰鼓有很大關係,鼓聲低啞,“含糊不清”,不壯軍威,難懾敵膽。莊公立即尋求製造祕方,這時老者口中唸唸有詞:風水寶地數“官場”,温度中、濕度宜,木質新、皮革亮,製造戰鼓第一強。話説到這裏,老者飄然而去。受到神靈點化的莊公,天亮之後,立即聚集工匠在“官場”設立工廠,不幾天的工夫,果然製造出奇大無比,後無趕超,且最能壯軍威,懾敵膽的特大戰鼓。

長勺戰鼓

一日,莊公乘坐戰車帶領將士迎擊齊軍。勺山相遇,兩軍列陣完畢,齊軍見魯軍按兵不動,便一而再、再而三地發起衝擊,均未奏效。此時,齊軍疲憊,士氣沮喪。然而魯軍陣勢穩固,鬥志高昂。曹劌見戰場形勢已呈現“彼竭我盈”的有利變化,戰機已現,建議莊公實施反擊。魯軍將士聽到反擊的鼓聲震天,“一鼓作氣”,齊軍鼓懾怯戰,望風喪膽,戰氣全無,竟一敗塗地。

長勺之戰,“一鼓作氣”,創造歷史上兵家之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奇蹟,成為中國後世“後發制人”防禦戰略思想的寶貴借鑑。長勺戰鼓“官場”(諧音:官廠)製造的歷史同時也被記載下來。

湘西趕屍

湘西趕屍的起源

説起趕屍的起源,民間有書記載道:相傳幾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語:公公)蚩尤率帶兵在黃河邊與敵對陣撕殺,直至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後方撤退,士兵們把傷兵都抬走後,阿普蚩尤對身邊的阿普軍師説:“我們不能丟下戰死在這裏的弟兄不管,你用點法術讓這些好弟兄迴歸故里如何?”阿普軍師説:“好吧。你我改換一下裝扮,你拿‘符節'在前面引路,我在後面督催。”

於是阿普軍師裝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樣,站在戰死的弟兄們的屍首中間,在一陣默唸咒語、禱告神靈後,對着那些屍體大聲呼喊:“死難之弟兄們,此處非爾安身斃命之所,爾今枉死實堪悲悼。故鄉父母依閭企望,嬌妻幼子盼爾回鄉。爾魄爾魂勿須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屍體一下子全都站了起來,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節”後面規規矩矩向南走。敵人的追兵來了,阿普蚩尤和阿普軍師連手作法引來“五更大霧”,將敵人困在迷魂陣裏……。因是阿普軍師所“司”(實施、操作意)之法術讓大家脱的險,大家自此又把他叫“老司”;又由於阿普老司最後所用的禦敵之實乃“霧術”,而“霧”筆畫太多難寫,於是改寫成一個“巫”字取而代之。其實,這巫字也是個象形文字:上面一橫代表天或者霧,下邊一橫則代表地,而中間的那一豎就表示“符節”了;豎的兩邊各有一個人字,右邊那個代表阿普蚩尤,左邊那個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要兩個人聯合起來才能作巫術。

湘西趕屍的條件

據有關文獻記載,湘西趕屍有“三趕,三不趕”之説。

凡被砍頭的(須將其身首縫合在一起)、受絞刑的、站籠站死的這三種可以趕。理由是,他們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氣,既思念家鄉又惦念親人,可用法術將其魂魄勾來,以符咒鎮於各自屍體之內,再用法術驅趕他們爬山越嶺,甚至上船過水地返回故里。

凡病死的、投河吊頸自願而亡的、雷打火燒肢體不全的這三種不能趕。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閻王勾去,法術不能把他們的魂魄從鬼門關那裏喚回來;而投河吊頸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纏去了,而且他們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來,舊亡魂無以替代豈不影響舊魂靈的投生?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屬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燒死的往往皮肉不全,這兩類屍同樣不能趕。

湘西趕屍的範圍

趕屍原本只趕死在戰場上的屍,發展到後來,老司也幫那些被官府冤枉殺死的人趕屍回鄉。

“辰州符”趕屍的地域範圍往北只到朗州(常德)不能過洞庭湖,向東只到靖州,向西只到涪州和巫州,向西南可到雲南和貴州。傳説,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國轄地,再遠就出了界,即使老司也趕不動那些殭屍了。

溺童塔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由於農村醫療條件落後,所以很多小孩還沒長大就夭折了,於是很多村子就修建了溺童塔,專門放置小孩的屍體,任其自然腐爛……

很多的村子都有溺童塔,溺童塔一般塔身不高,塔頂離地面3米左右,裏面大概一間房子大小。溺童塔有一扇木門,還有一個小小的窗,但木門常年上鎖,所以那些死了的小孩只能從窗口扔進去。

王大的媳婦已經懷孕9個多月了,再過十幾天就要臨盆,所以王大對他媳婦照顧的特別周到。每天王大早早的就去地裏做農活,做完後就儘快回家照顧媳婦……轉眼十多天過去了。那天天空灰濛濛的,看不到半點陽光,王大早早的就去地裏幹農活。午飯時間已經過去了,但王大還沒有回家,他媳婦很着急,就一個人去地裏找王大。王大家的地就在溺童塔附近,她媳婦走了10多分鐘,終於走到了自家的地,但是卻看不到王大的身影。她很是着急,結果一腳踩空跌在地上,人也暈了過去。幸好一個同村人經過,把她揹回了家。

王大這時也回家了,他走的是另一條路,所以才沒碰見媳婦。那天晚上。她媳婦醒了,但是肚子很疼,好像是要臨產了,王大趕緊去叫來村裏的接生婆,並準備好了熱水。一個小時過去了,孩子還沒出生;又過了半個小時,孩子才出來,但是小孩沒哭,而且小孩天生畸形,只有一隻腳,長的又很醜,這在農村是很不吉利的。於是他就去請來村裏的半仙徐,半仙徐告訴他,他的媳婦在溺童塔附近摔倒,動了胎氣,那溺童塔裏死去的嬰兒很多,基本上都沒有投胎,而那天沒有太陽,所以就有小鬼附在了她未出世的孩子身上,他的孩子其實是個鬼嬰。如今唯一的辦法就是燒了他……只有這樣才能除掉禍患!

王大也很矛盾,但是半仙徐在村子裏威信很高,而且他自己也很迷信,何況他的孩子長的又畸形。那天晚上王大和媳婦商量要把孩子燒掉,但妻子死活不同意,那畢竟是她十月懷胎生的啊,有誰不能理解母愛呢。王大也拿媳婦沒辦法,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悄悄起來抱走孩子,然後向溺童塔方向走去,然後咬咬牙把孩子扔進了塔裏,雖然這有違半仙徐的意思,但畢竟把孩子處理了……

王大回家後發現媳婦在家裏哭着找孩子,於是就告訴媳婦孩子已經死掉並扔溺童塔了,他媳婦聽後就哭着衝上去打王大,並罵他沒良心。王大知道有愧於妻子,所以就任其打罵,打着打着媳婦就暈了。然後王大就把媳婦抱到牀上,讓她躺在上面休息。

那天晚上村子裏的狗狂吠不止,偶爾還伴着孩子的哭聲,嗚…嗚…嗚…令平靜的村子平添了幾分恐怖的氣氛。王大也心慌了,他感覺那是他的孩子在哭,哭聲是孩子對他的控訴。聽到哭聲半仙徐也慌了,他恨自己不該蠱惑王大對孩子痛下毒手。

半夜,王大媳婦聽到哭聲醒來,然後悄悄地往溺童塔走去,慢慢地她就消失在了夜色中……

第二天王大醒來,發現媳婦不見了,就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後來村裏的其他人和他一起去找,接近中午時,他們在溺童塔邊找到了王大媳婦的屍體。她手裏抱着她的孩子,嘴角微笑着。但屍體已經開始腐爛了,旁邊流着一灘黑色的血水。

大家把王大媳婦孩子埋了後,王大瘋了。幾天後他就失蹤了……

那以後半夜裏經常有人聽見溺童塔那邊傳來隱隱約約的哭聲,嗚…嗚…嗚…嗚…

蚊子的由來

在我的家鄉,有一種吸血的小蟲子,我們老家的叫它“夜蚊子”。關於它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説呢。

傳説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山村,裏面住了很多人家,其中裏面有兩個年輕人,男的叫柱子,女的叫阿花,他們從小青梅竹馬一起長大,情投意合。阿花出落得亭亭玉立,很是漂亮,這就引來了財主的嫉妒,他要娶阿花為妻,阿花不從,財主硬是把她搶了去,關在家裏,阿花不依,絕食,最後不支,死在了財主的家裏。

柱子見阿花被抓走了,天天都想救她出來,正當他一籌莫展的時候,又傳來阿花不在了的消息,柱子很是傷心,他發誓,就是阿花的屍體他也要要回來,當他要回來的時候,只能抱着屍體哭了,他這麼傷心,感動了神仙,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一個問題:“不管發生什麼情況,你都會救她嗎?”柱子毫不猶豫的回答是。神仙就説了:“你不後悔?”柱子説:“不。”就這樣,神仙就教了他,叫他滴一滴他中指的一滴血在阿花的口裏,柱子咬開自己的中指,滴了一滴血,奇蹟發生了,阿花醒了過來,但是她性情大變。當他們回家的時候正碰見財主和他的下人們正在船上花天酒地,財主見了阿花,就又引誘她,阿花什麼都沒有説就和財主走了。柱子很傷心,説:“你欠我一滴血,還我再走。”阿花説:“還你就是。”她咬破中指,滴了一滴血,這時候阿花馬上就沒有了氣息。阿花很後悔,但這時候柱子不見了,所以阿花就變成蚊子到處咬人吸血,想找到柱子,一直就找到了現在。

牧野民間傳説——姜子牙與四不像

在商朝晚期,商紂王子辛昏庸無道,好酒淫樂,聽信寵妃妲己饞言,殘害忠良,荼毒生靈!大商治下,百業俱廢,民不聊生。

周文王姬昌救民於水火之中,親拜姜子牙為相,聯絡八百路諸侯進軍朝歌,途中周文王病逝,由世子武王姬發繼位,繼續討伐紂王,武王統領三軍於中原的牧野(今河南省淇縣南、衞河以北)與殷商展開血戰。相傳姜太公手執打神鞭,騎着四不像,足踏祥雲,日行千里。指揮着千軍萬馬奮勇殺敵,所到之處,商軍無不膽寒!隨後周武王親率主力跟進衝殺,將對方的陣形徹底打亂。商軍中的奴隸和戰俘全無鬥志,紛紛倒戈,商軍迅速崩潰。子辛見大勢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姜子牙的坐騎四不像,為他建功立業,興兵滅紂立下赫赫戰功!

姜子牙的四不像,它的犄角像鹿,面部像馬,蹄子像牛,尾巴像驢,但整體看上去卻似鹿非鹿,似馬非馬,似牛非牛,似驢非驢,故獲得四不像的美名。四不像是我國的特有動物,也是與大熊貓齊名的世界上稀有的動物。四不像又稱麋鹿,由於長相非常特殊,在古代被稱為神獸,與我國傳説中的麒麟齊名,是吉祥的化身,能給人帶來福祿!

在姜子牙故里河南省衞輝市太公泉鎮呂村,有一太公廟,廟裏有張石桌子,石桌下面卧着一頭四不像。關於四不像,在當地還流傳着一段故事。相傳姜子牙32歲上崑崙山拜師學道,72歲負命下山,去朝歌城南35裏處的宋家莊投奔早年的結義兄長宋異人宋員外,在那裏他娶了68歲的老處女馬氏。新婚不久在馬氏的脅迫下,姜子牙不得不做起了生意。編過笊籬,編好後不慎失火,徒勞一場;賣過麪粉,在城內剛擺好,就起了一陣狂風,把麪粉吹跑大半;經營過飯館,也是恰逢連陰雨月餘,食客不見半個;販過牛馬豬羊,結果是晚上被盜賊搶劫一空。姜子牙賣什麼賠什麼,馬氏天天罵他無能,兩口子生活捉襟見肘,馬氏一氣之下回了孃家。

一日,姜子牙從朝歌城回家,路經一片山林時,見到一個牧童在號淘大哭,子牙問道:“你遇到什麼難事了,為何在此大哭不止?”牧童答道:“今天我在山上放牛,忽然來了一陣狂風,夾着團黑雲,把我的大黑牛給卷跑了,嫂子要是知道我把黑牛弄丟了,非打死我不可!”原來牧童李小自幼父母雙亡,從小和哥哥一塊生活,自從哥哥李大娶了桃花之後,嫂子對李小橫挑鼻子豎挑眼,視李小為累贅,經常藉故打罵李小,幾次把李小趕出家門,都是哥哥把他找回,李大對潑婦桃花敢怒而不敢言。李小在家中受盡了嫂子的虐待,不但一天到晚地乾重活,而且還吃不飽穿不暖,今天又丟了家中唯一的黑牛,不知道回去又要受嫂子什麼刑罰!姜子牙屈指一算,已知是山中的狐狸精作怪,十有八九黑牛已被它們吃掉了,就對小牧童説道:“你別傷心了,我家中有一頭大青牛,我也沒功夫飼養,你就牽回家吧。這是一頭母牛,等青牛下了崽,你還我一個牛崽就行了!”小牧童再三推辭不下,只好牽着大青牛回家了。

姜子牙次日拿着打神鞭來到山中,找到狐狸精的巢穴,把洞中的大小精怪殺死二十三隻,可惜讓九尾銀狐佼僥倖逃脱,後來九尾銀狐幻化為蘇護之女蘇妲己,迷惑紂王,殘害百姓,這讓姜子牙追悔莫急!子牙把大青牛送人之後,馬氏從孃家回來,沒見自家的牛,就問道:“姜子牙,你把青牛弄到哪裏去了?”子牙答道:“前日在山中,遇到一小童,因其黑牛被怪物吃掉,我見其可憐,就把咱家的青牛送給了他。”馬氏聽罷如雷轟頂,破口大罵子牙道:“你這挨千刀的,沒用的窩囊廢,讓你去作生意,你做什麼賠什麼,現在倒好,又把家中的青牛送人,我嫁給你算是跳進火坑裏去了,這日子沒法過了!”馬氏收拾東西,扭頭便要走,子牙一把拉住馬氏説道:“夫人莫急,現在雖然我落魄,可我非池中之物,豈能用常人的眼光看待。不須時日,就會有明主慧眼識珠,對我封侯拜相。待我建功立業之後,夫人可與我共享榮華富貴。”馬氏聽罷冷笑道:“你能封侯拜相?鬼才相信,和你為夫妻,沒有半點富貴可言,從此我們恩斷意絕,不再為夫妻!”子牙長歎一聲:“既然如此也罷,你只要出了家門,就如覆水,可不要後悔呀。”馬氏從來都看不起子牙,也聽不盡他説的任何話,毫不留情地拂袖而去。後來姜子牙被武王重用,領兵打敗紂王之後,不但被封了侯,還賞賜了許多金銀珠寶。馬氏聞訊追悔莫急,此時己是鞋匠丁破之妻,馬氏欲棄丁破,與姜子牙破鏡重圓,丁破惱羞成怒,扔下正在修補的破鞋破口大罵道:“你這濺人,三心二意,當初嫌人家窮棄之而去,現在看人家富貴了又想找人家,鞋子破了,還可以補補穿,而你就連雙破鞋都不如!”馬氏聽罷,仰天歎道:“怨我有眼無珠,天生的無福之人!”連羞帶氣,一命唔呼!

馬氏死後聽説子牙鹿台封神,纏着想要撈點好處,子牙避之不及,念其與自己夫妻一場,不忍用打神鞭滅其魂魄,只好封她為掃帚星,專門掌管天下廁所。馬氏走到哪裏,就把黴運帶到那裏,人們見到她紛紛避之,因為她命中無福,福星不許她居於福地,所以人們逢年過節,為了躲避災神掃帚星,常把福字貼在家中。

一年之後,李小牽着一頭怪物來到子牙住處,子牙一見這怪物,驚問道:“小哥,你牽着的是什麼東西?”李小答道:“恩公,這就是你的大青牛下的牛崽子呀?”子牙左看看,右看看,只見這隻牛崽似牛非牛,似驢非驢,似馬非馬,似鹿非鹿,甚是喜歡,哈哈大笑道:“此牛乃麒麟投錯了胎,四樣皆不像,不如叫它四不像吧!”子牙收下了四不像,雖然家裏生活很貧寒,但他想法讓四不像吃好,四不像一天天長大,一天比一天吃得多,子牙還是省吃儉用用來餵養它,經常讓它跟在身邊,日夜陪伴,形影不離,好像自己的親人一樣。

到了第二年,老天爺久旱不雨,地皮龜裂,加上蝗災,饑民百姓背井離鄉。四不像眼看着子牙家中空空,炊煙中斷,心想不能再給主人添麻煩了,決意離開主人自己外出謀生。

一天,四不像來到姜子牙跟前,兩條前腿一跪,竟然對着子牙説起話來:“恩公,幾年來您精心撫養我長大,很不容易,眼下又遭災荒,您實在無法再養活我了,如今,我已長大,不能再拖累您了,我要自己謀生去了。您啥時候想念我,只要叫我一聲‘四不像’,我就會回來的。”四不像停了停又説道:“以後有什麼難處,遇到什麼災氣,只要喊我‘四不像’,我就會回來幫你的。”四不像説完叩了三個頭,口吐一股白霧,駕着祥雲朝西北方向飛走了,子牙望着那藍藍的天空中的一縷白氣,凝視了很久很久。

後來,姜子牙之身來到黃河邊上的孟津,搭了一個草棚,開起了飯鋪。晚上子牙躺在牀上,心裏還思念着四不像,嘴裏不住的唸叨四不像,説起來真有點神氣,頭一天米缸裏的米很快就快完了,第二天黃燦燦的小米又滿了,第一天瓦罐裏吃的面就已經用完了,第二天竟然又是滿滿的一瓦罐,米麪總是吃不完用不盡,夜裏姜子牙常常夢見四不像不停地給他送米送面,與此同時,朝歌國庫裏的米麪常常不翼而飛。

光陰荏苒,不知不覺五年過去了,一天夜裏,子牙做了一個夢,夢見四不像氣喘吁吁跑過來對他説:“我離別恩公後,在崑崙山元始天尊那裏學道,近聞黃河即將決口,特來告訴恩公快快逃離。”

子牙從夢中驚醒,天不亮就起身,拿起一面小銅鑼跑到大街上。邊喊邊敲:“鄉親們,黃河就要決口了,趕快離開這裏把!”大家聽説黃河要決口,紛紛收拾東西外逃,人們戀戀不捨地離開家鄉。

沒過三天,忽然烏雲翻滾,狂風大作,霎時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大雨一連下了三天三夜,河水猛漲,黃河波浪滔天,鋪天蓋地地捲來,很快漫過河岸,吞沒了河堤,淹沒了萬頃良田。

後來,四不像成了姜子牙的坐騎,幫助姜子牙立了大功。人們念及四不像泄露天機,報了黃河決口的凶信,救了百姓的姓名,都感激四不像的無上功德,為了紀念它,就在太公廟裏姜子牙的塑像下也塑了四不像的石刻雕像,使人們千秋萬代瞻仰它。

程進士的故事

泰山東麓有個小村莊,她依山傍水,風景優美,自古就是風水寶地才子輩出的地方。

話説清朝年間在這個小村莊有個進士,他姓程,人們都尊稱他程進士。在這裏我不講別的,只是講一講流傳甚廣的關於他的兩則故事。

泰山石稀爛蹦硬,黃河水翻滾冰涼

相傳,有一年乾隆皇上來泰山封頂膜拜,當來到回馬嶺時,坐在龍輦之上的他,被這裏的風景所吸引,不顧路陡石亂,一聲喝令,停輦賞景。剛落地面,他就被石子硌了一腳。此地可不是金鑾殿,到處碎石鋒利,乾隆的腳硌得實在不輕。但乾隆皇上仍瀟灑自如,只是微微一笑。笑聲過後,乾隆皇上雅興大作,便隨口一聯,讓大臣相對。皇上上聯是:“泰山石稀爛蹦硬”。皇上的上聯一出,大臣們開始搜腸刮肚,各顯其能,但攪盡腦汁,所對的句子怎麼也沒使皇上稱心如意。“你們啊,你們都在程進士之下”。這時的乾隆皇上開始無奈地歎息。聽到皇帝歎息,隨從大臣個個面紅耳赤,無言以對,他們只好使臣找程進士索對。來臣快馬加鞭,一路東上,當來到狼崖谷下馬打探道路時,正好遇到來此處遊玩的告老還鄉的程進士,進士知道來臣的意圖,未加思索,立即龍飛鳳舞,手書下聯,遞到來臣的手中。來臣把進士的下聯呈到皇上面前時,皇上口誦多遍,連聲稱讚:“程進士,才子,才子也!”

多少年過去了,但“泰山石稀爛蹦硬,黃河水翻滾冰涼”的故事至今仍然在進士家鄉家喻户曉,成為美談。

日出三杆未上食,望見我兒喂他兒,

待到他兒我兒大,還是他兒餓我兒。

相傳,程進士告老還鄉後,兒子天天侍侯左右,孝順有加。也巧,有一次有個“意外”,卻讓老人來了“雅興”。

事情是這樣的,一個收麥季節的早上,可能兒子、兒媳很忙,也可能兒子、兒媳彼此以為對方早已將自己的老父親起居衣食照顧周到。忙了一個早上的兒子回家後聽到自己的兒子在哭,便立即將自己的兒子抱在懷中開始餵食。這個場面正好被剛剛起牀的進士從窗户櫺縫中看到。這時不知情況的進士來了“雅興”,提筆寫下四句話放在桌上。喂完兒子的兒子知道情況後立即請父親用餐並説明情況,但當見到桌上的字句時羞愧難當,“撲通”一聲,立即在老父面前長跪不起表示請罪,還淚流滿面,連聲説虧為人子。知道原委的老父親雖然解釋一時“雅興”隨便“塗鴉”,但兒子還是不能原諒自己,後來幸虧鄰居相勸,他才起身。

要問進士寫下了什麼,後來從鄰居口中得知。原來他寫的是:“日出三杆未上食,望見我兒喂他兒,待到他兒我兒大,還是他兒餓我兒。”

後來,知道這個故事的人,時常用進士的話警示自己和別人,百行孝當先,一代接一代。

標籤: 戰鼓 長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gushi/lr03v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