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勵志作文 >道德作文 >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做有道德的中國人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做有道德的中國人

導語:從文化的社會傳遞規律來説,文化通常是由社會上層向社會下層傳遞的。社會上層文化決定整個社會的文化、社會的風尚與風氣,社會上層的道德水準決定着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做有道德的中國人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做有道德的中國人

談起“中華文化”這四個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話叫“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這是教科書中常見的用來描述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句話,可是,要是問到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又有幾個人能回答上來呢?就是這樣一個問題,引起了我的反思,身為一名中國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卻不知道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我想這是讓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讓我痛心的事情。

雖是短短四天的學習時間,卻是讓我受益匪淺,感悟頗深,我是沒有什麼資格和能力來向大家闡述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因為連我也正處在認識和學習中華文傳統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領悟幾千年前的古聖先賢傳承下來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時光來學習和踐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箇中國人的本分——弘揚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做一個有道德的中國人!

就談談我這四天來學習的感受吧!

大講堂的整個學習過程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除此之外還有免費的午餐和學習資料,還有免費的紀念品!這樣的公益活動已經很少見了。據我所知,參加大講堂的義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麼是“義工”,就是除了要幹最髒最累的活以外,他們的付出是沒有任何報酬的,我所要講的不僅僅是義工的概念,而是他們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見人鞠躬一定達到九十度,無論對方年齡大小都稱呼為“老師”,每一次台下觀眾鼓掌,站在一旁的義工們必是鞠躬表示感謝,四天來,我看見的'加上我沒看見的,我不知道他們每一個義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數也數不清。在這些義工當中,上至八十多歲的老人,下至十一二歲的兒童,在我看來,我們這些人哪裏稱得上是“老師”啊?他們,才是我要學習和尊重的老師啊!

這些義工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説一句,感恩,感謝!

在每天到達會場之後,都會誦讀《弟子規》,全場三千多人,誦讀經典,有些甚至過目不忘,我記憶最深的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是為人子的道理。有一位講師説,中華傳統文化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孝”字,兩個字就是“道德”二字,還有一位講師説過,《弟子規》不僅僅是兒童的規,更是做人的規,確實,《弟子規》中許多都是做人處事的道理。對待父母要“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對待兄弟朋友要“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對待自己的行為要“朝早起,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與他人相處則要“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等等做人處事的道理不勝枚舉。

講課的內容我就不詳細説了,因為僅憑我三言兩語是無法闡述和描述清楚的。

在一場場的講課中,感動之處可以讓人痛哭流涕,激動之處可以讓人手掌發麻,幾次我都是眼含熱淚,哽咽低頭,就在舉行閉幕式,觀看講課花絮時,我從屏幕上看到一行字:義工們不忍心浪費一粒糧食。屏幕上出現的是收拾飯盒的義工們,面帶微笑的在吃從觀眾手中收回的飯盒中的剩菜剩飯,有些還看見鏡頭不好意思的躲開了,這時,我再也無法把他們吃剩菜剩飯的鏡頭看完了,我再也無法忍住自己眼中的淚水,低下頭,任由淚水在我的臉頰上滑落,臉上是痛苦的表情,心中更似針扎。滿腦子都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雖然我這四天把自己的飯菜全吃的一乾二淨,但是還是覺得內心是深深地自責和痛苦。

也許,面對這五千多年傳承下來的中華傳統文化,我還很小,還很不懂事,但是我知道,我有義務和責任,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在現在的今天,尤為重要!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做有道德的中國人

幼兒教育是一個人教育與發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階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個人發展的奠基時期,許多重要能力、個性品質在這個時期形成基本特點;“特殊”指的是這個階段是兒童身心發展從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轉而可以開始按社會需求來學習並獲得發展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的教育不僅會在每一個人的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跡,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當前幼兒園和家長都在為幼兒認識了多少字、會算多少算術題而沾沾自喜,卻很少關注兒童道德的培養。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放學後問到:“今天老師批評你了嗎?小朋友打你了嗎?”而當小孩回答“小朋友打我了”後,家長會説:“你為什麼不打他?”如果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將很難具有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更不利於他們的長遠發展。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多用我們的傳統美德來影響學生,可以通過人物對話、故事表演、觀看圖片等直觀的形式,對幼兒實施德育教育,進而使幼兒漸漸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簡單而正確的認知輪廓,然後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認識和習慣。我曾經教過一個孩子,他聰明、活潑,各方面的能力很強,但很調皮,經常欺負其他小朋友。有一次,他搶了另一個小男孩的變形金剛,還把人家推倒在地。我當時沒有批評他,而是走過去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我國古代有一個人叫孔融,他小時候非常聰明好學,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非常懂事,大家都很喜歡他。一天,爸爸的朋友帶來一盤梨子,爸爸叫孔融他們七兄弟從最小的小弟開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而孔融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説:“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給哥哥們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説:“因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着他。”。故事講完之後,我對我班上這個小男孩説:“孔融小朋友這樣做好不好?”他紅着臉兒説“好!”我又説,“那你的做法對不對呢!”見我非常認真嚴肅,聰明的他,低着頭説:“老師,我錯了,我今後不這樣做了,我現在就把變形金剛還給他。”於是,他馬上把變形金剛還了,並賠禮道歉。我接着又説:“小朋友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照顧、互相幫助,你今天這樣做老師很不高興。”他很有點難為情地説:“老師,我錯了。”我想了想説:“恩,你是個知錯能改的好孩子,我相信你以後一定不再欺負別的小朋友了,你説呢?”他聽了拼命地點頭,後來,他真的如我期望的那樣沒有再欺負別的小朋友。

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是歷代流傳下來的,對我們的孩子的人格修養有着不可忽視的影響。傳統是現代的根基,孩子是未來的主人,應當加強傳統文化與傳統美德的教育,努力幫助他們完善自身的人格,這樣才能保證長大以後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彤彤‘上幼兒園的時候,經常被老師批評,同學也笑話她:’彤彤‘心裏很難受,非常希望自己在幼兒園裏,也能光榮一次,也能被人羨慕一次,再不被同學、老師看不起。從此, ‘彤彤‘努力與別的小朋友和睦相處,自己犯了錯,馬上道歉,如果人家不接受,她就不斷的真誠的求他原諒,直到同學原諒她為止。終於,奇蹟出現了——她感覺自己越來越受老師和小朋友們的喜歡,在幼兒園裏的生活越來越快樂!

我們的孩子如果養成誠實、自信、勇敢、活潑開朗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就能使得他們與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lizhizuowen/daodezuowen/vl4mx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