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濟財務文書 >審計報告 >

如何撰寫審計報告

如何撰寫審計報告

篇一:如何撰寫內部審計報告

內部審計報告是內審機構對特定審計業務進行廣泛深入的審計和調查後撰寫的一種反映事實、揭露問題、提出建議的一種審計文書。它沒有固定的書寫格式,各企業審計人員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有不同的寫作方式。以下是我在工作中不斷的摸索、實踐總結的內部審計報告寫作思路與方法。

如何撰寫審計報告

一、條理要清晰

撰寫內審報告中主要一點是重要事項優先,以此類推,直到報告完畢,因為高層不會關注一些小問題,或者説是風險不大的問題。在寫作中要説明為了查明什麼,已經抽查了多少數量或資料,經過彙總、核對與分析發現了什麼問題,事情的嚴重性(最好能説明金額數量),此舉違反了什麼法規、制度及工作程序。還要有當事人及主管領導的解釋,以及現在的管理與控制狀況。最後是內審人員就此事所提出的管理建議。一般對某個審計發現的問題進行報告時,寫作順序為:為了審計-------,抽查了---------,發現--------,金額數量---------,違反---------。當事人或主管解釋---------。我們建

議①②③等等,這樣的寫作順序顯得條理比較清楚。

二、表達要簡明

內審報告寫作時儘可能多用圖表,圖形或表格能把複雜的數據及文檔一目瞭然地展示給報告的使用者,實際工作中也恰好證實了這一點。

 三、分析要詳盡

審計就是以事實與數據説話,通過對發現問題的彙總與分析

揭示問題,以尋找原因、界定事實。

1、收集數據要具體。註明抽查的數量及發現問題多少件(單),彙總金額是多少等等,數據越具體,對後期的分析和對比就越容易,結論就越準確;

2、分析思路要開闊。分析思路不能侷限於項目之內,公司之間,要把項目審計取得的數據放在更大的深度與廣度分析。如區內數據要放到全市、全省仍至全國範圍來看;市場信息與網上信息比較。通過多方多維度的對比分析,情況就會逐漸明朗。此分析方案對價格的變更等分析適用。

3、瞭解原因要深入。管理層主要是針對發現的問題而採取必要的管理措施,而查找事件發生的原因是內審工作必不可少的步驟,對事情瞭解深入,能作出一個比較合理的原因與解釋。

 四、歸類要合理

同類問題統一歸納,撰寫時按工作流程順序書寫。由於審計項目時間較長、審計人員較多、發現問題較多且複雜,在寫作報告時容易產生以下問題:1、報告問題不按問題重要性或工作流程順序。在寫作審計報告時,一般是按工作流程順序各點分類書寫,例如,撰寫採購的內審報告時,可以按採購部門工作流程順序書寫,即:按採購申請單-----採購比質比價-----領導審批-----發出訂購單-----物資驗收單-----財會付款等順序分類報告。

2、報告問題沒有分類,各類問題常常交差羅列,整篇文章讀起來雜亂無章,無法掌握重點及類別。例如,第一點講系統軟件出現的問題,第二點講工作流程的問題,------第五點又講關於系統軟件的問題,這樣簡單的羅列無法集中深入地揭示問題和剖析問題形成的原因,自然也就無法提出好的對策和建議,報告使用者也難以歸納問題的要點,不便於執行相關的管理措施。

五、建議要可行

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議措施。通過上述步驟,內審報告已初具雛形,現在只剩下管理建議這一部分了。這一部份也很重要,如果説審計是為了發現問題,那麼管理建議就是為解決問題而出謀劃策,建議方案水平的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管理層對問題的解決速度與決策。撰寫管理建議時最常見也最忌諱的毛病就是針對性不強,分析問題部份與管理建議之間缺乏相關性,造成建議沒有針對性,管理建議泛泛而論,沒有明確的方案與做法,沒有操作性,更不用説有效果了。如常見的有“建議加強會計法合同法的學習,提高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意識”、“建議進一步完善公司管理制度,加強內控管理”等等。 下面舉這個建議有一定的針對性,還是上面的例子,關於裝修驗收的問題,因為工程預算(總包價)與實際驗收時數量相關較大,由於驗收人員責任心不強,驗收流於形式等,所以我們針對所發現的問題提出建議:1、財務部按重新核准的裝修工程款及相關審批手續,調整工程項目費用,對於未付的工程款,在支付時予以扣除;對於已付完工程款的項目,建議在質保金中扣除。2、建議集團總部制訂或修改驗收制度,對所屬公司在進行工程驗收時實行實行交叉驗收制度,即A公司的驗收人員對B公司完工項目進行驗收,B公司的驗收人員對A公司完工項目進行驗收。

上述第一點針對具體單位具體問題有針對性提出建議措施,提醒財務部在支付款項時要扣除剔減的工程款;第二點則是對整個集團或個別公司存在的管理漏洞提出一個解決的方案,防止以後出現類似的情況,這兩個建議都可行且有針對性,一個建議治標另一個則治本,這種有針對性的建議對於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非常有利。

篇二:如何寫好審計報告

審計調查報告是國家審計機關或內審機構對專項資金、某一事項或某一行業進行廣泛深入的審計和調查後撰寫的一種反映真實情況、揭露存在問題、提出建議的一種審計文書。它不僅要有一定的審計深度,更要有一定的審計廣度。同時對審計組長分析數據、歸納現象、表述結論、提出建議等各方面的能力均有較高要求。筆者對審計調查項目接觸較多,在工作中總結了幾點經驗。

 1、調查前的思索關係全局

接到審計調查任務後,首先,要反覆體會,吃透任務精神;其次,要查閲歷年檔案,弄清該項資金的歸集途徑、管理方式、使用範圍;第三,要向上級審計機關和兄弟單位請教,瞭解該項資金在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漏洞和問題;最後要深入思考,確定調查的重點和方式。做到這些後,主審對調查的範圍、重點、方法、步驟、目的等都應該比較明確。審計調查要採用何種方式、調查哪些方面、報告要反映什麼情況、分析什麼數據等也已是成竹在胸,調查報告的基本框架自然形成。

 2、對賬外情況的瞭解至關重要

在調查中,審計人員出於職業習慣,對賬務情況十分重視,將大量精力放在查賬上,對賬外情況的瞭解卻往往停留在查閲合同、會議記錄等文字材料上,有的甚至忽視這部分工作,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審計調查與審計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審計調查在發現問題之外,還要追根溯源,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從而發現制度缺陷,提出完善管理的建議。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重視對資金運作過程的瞭解,即不僅要清楚資金來於何處、用於何處,發現資金收支上的問題,更要了解資金是如何收集、下撥、使用的,從而發現資金在使用效益上的問題。換句話説,就是要從資金進入視線開始,一直跟蹤到最終的目的地,全過程地進行審查。如對教育收費的調查,就不僅僅要到學校,更重要的是必須到一定數量的學生家中進行了解,這樣才能發現真實情況,才能説對資金的運作有了全面的瞭解,調查報告的分析部分才有亮點,不至泛泛而談。

 3、用數據的彙總與分析揭示問題

數據是最有説服力的。一是數據要具體。在審計項目中,一般只對資金總的收支情況進行反映,審計調查與此不同。調查必須對資金的'來源和結構(各項收入所佔比例)、資金的流動情況及下撥途徑、使用範圍和效益進行詳細分析,這就要求數據要儘可能細分,數據越具體,後期的分析和對比就越容易,結論就越準確;二是思路要開闊。不能侷限於項目之內,要把項目審計取得的數據放在更大的區域內來看。如區內數據要放到全市、全省仍至全國範圍來看,與本地年度的情況作比較,與其他地區作橫向比較,與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作比較。通過多方對比,情況就會逐漸明朗。

4、避免問題的零散反映

審計調查項目由於審計的時間長、涉及的範圍廣,問題往往多而複雜。調查報告因此容易出現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單個羅列。即不將問題歸類,直接一個一個地列出。這種方法十分簡單,無需動腦筋,也不能説錯誤。然而,這樣的表述割裂了問題之間的聯繫,無法集中深入地揭示問題和剖析問題形成的原因,自然也就無法提出好的對策和建議;二是輕重不分。即十分嚴重的問題和較輕的問題雜陳羅列,而不是按照從重到輕的順序排列,使閲讀者抓不住主要問題,往往讀完全篇仍無法領會作者意圖;三是分類錯誤。即雖然將問題歸類處理,但類別之間不具備邏輯性,或重複,或交叉,或漏項,不得要領。這種錯誤容易造成閲讀者思維混亂,對後文的分析結果不易接受。要避免這一問題,主審人員應具備一定的邏輯學知識,按邏輯關係對問題進行分類。

 5、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

通過上述步驟,調查報告已初具雛形,只剩下建議這一部分了。建議最常見也最忌諱的毛病就是針對性不強,泛泛而論。如我們經常見到的“建議加強法律法規學習,提高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意識”、“建議進一步完善制度,加強管理”等等,都屬此類。這樣的建議既沒有特定的對象,也沒有明確的做法,一般不會產生任何效果。要使建議落到實處,產生實實在在的效果,就要有明顯的針對性。一是針對具體單位,即向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直接提出建議;二是針對具體問題,即針對前文提出的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具體指出如何完善制度,加強管理。這樣的建議才真正具有可操作性,能提示、引導有關單位從治標和治本兩方面實實在在作出改進。

標籤: 審計報告 撰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ngjicaiwu/shenjibaogao/jzqx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