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濟財務文書 >審計報告 >

關於寫好審計報告的“五要五忌”

關於寫好審計報告的“五要五忌”

審計報告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審計項目乃至整個審計工作質量的高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寫好審計報告的“五要五忌”相關內容,供大家閲讀學習,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關於寫好審計報告的“五要五忌”

目前在基層審計工作中,有的片面地認為審計人員的任務就是查賬,審計報告“寫”的如何不重要,因而忽視了審計人員“寫”的能力的提高,致使審計報告不能充分涵蓋審計內容、不能客觀評價審計對象、不能綜合反映審計成果,影響了審計質量。審計報告是審計成果的最終載體和審計質量的集中體現,只有高度重視審計報告的編寫,才能不斷提高審計報告質量,進而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如何寫好審計報告,筆者認為應當做到“五要五忌”。

 一、要符合規範要求,切忌華而不實。

規範化的審計報告是審計規範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人員在撰寫審計報告時,首先是格式必須規範,內容要素必須齊全,定量分析要有數據支持,定性分析要有適用法規支撐,對問題的認定要從法律和政策規定的角度進行考證,不應帶有主觀色彩和個人好惡成分,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用詞必須規範、嚴謹,語言要樸實無華、一目瞭然,反映審計結果要實實在在地寫實,直述事實,切忌華而不實的描述,既不要誇大其辭,也不要形容、烘托和渲染,更不要拐彎抹角。

二、要重視謀篇佈局,切忌邏輯混亂。

審計報告不是資料的簡單堆積,更不是問題的任意羅列。因此,在撰寫審計報告時,審計人員應對審計獲得的.資料認真斟酌、反覆推敲,精心設計好撰寫提綱,按照公文要求分清段落,突出層次性,增強報告的內在邏輯性。在語言方面,既要概念明確、判斷正確、推理合乎邏輯、造句符合語法,又要做到意盡言止、無弦外之音;在詞語方面,詞的內涵必須清晰、不能模糊,詞的外延要作必要的限制。同時,要注意準確把握句子間的邏輯關係,避免先後顛倒、邏輯關係混亂。

 三、要力求簡明扼要,切忌畫蛇添足。

審計文書實質是法律文書的一種,簡明扼要是法律文書的共性。撰寫審計報告要以少寓多、簡潔為貴,用最少的文字、最短的篇幅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切不可宂長,總怕別人看不明白,畫蛇添足。對讀者一看就明白的一定要少用筆墨,當然對讀者容易模糊的可多用筆墨,力求簡繁合理、簡明扼要無廢話。同時要避免數字連串、專業術語連篇的遊戲式的表述,防止讓人越看越糊塗,摸不着頭腦。此外,還應多用短句或長短結合的句式,以增強審計報告的簡潔性。

 四、要突出個性特色,切忌千文一面。

審計報告缺乏獨立個性、寫法狀似八股、評價趨向雷同是目前部分審計人員存在的共性缺失,必須引起足夠重視。為了增強審計報告的可讀性,在撰寫審計報告時,應針對不同的審計對象、不同的審計內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切忌死板硬套、千文一面。特別是對領導幹部的經濟責任審計,應根據經濟責任審計是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人格化這一特性,突破以往千篇一律和千人一面的表述,另闢蹊徑,突出個性,多用能反映被審計對象個性特點的語言,拒絕標籤式的套話,使審計報告鮮明生動而不落俗套,讀起來有新意、有個性、見文如見其人。

 五、要堅持適度評價,切忌越權發揮。

審計評價是審計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超越審計範圍的評價不僅影響審計效果,也增大了審計風險。在對審計對象進行評價時,一定要從審計角度出發,把握好“度”,切忌“超職能”發揮。要做到“三不評”,即對超越審計職責範圍的的事項不評,證據不足、評價依據或標準不明確的事項不評,審計中未涉及的事項不評。不能把工作總結、個人述職述廉報告等審計證據以外的資料作為評價的依據,更不能對政治素質、工作作風、生活方式等方面進行評價,如有的審計評價出現“政治清明、作風過硬、工作勤奮”等用語,都是不恰當的,應注意克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ngjicaiwu/shenjibaogao/8xpqr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