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清明節作文 >

和清明有關的作文

和清明有關的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和清明有關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和清明有關的作文

和清明有關的作文1

正值三月,柳絮紛飛,小雨綿綿裏,清明時節便來了。想起雨水裏飽滿的草莓,屋裏想起黑瓦,白煙,青團;深山裏想起密密的草葉遮住的大墳,和跳躍的火;想起稻草下的棉菜。與清明的綠結得太多了,記憶的網裏擠着的就都是。

到了清明這一天,清晨早早地就起了牀,趕往老家的大堂。大堂裏的酒席,是外公兄弟留人輪流操辦的。老人們翻着日曆數着日期,提前購好了肉和海鮮,菜則在家後院的田中收來。一大家子百十號人,聚在大廳裏,熱熱鬧鬧的,我們小孩子站在大堂裏,怯怯地叫着面生的叔叔阿姨,只等着快快上山掃墓。

除了操辦酒席的親戚,其餘的人都帶着鐮刀斧頭上了山。因為是鄉下,每個墳幾乎佔了小半面的山,翠綠之中呈現出一片慘白。但這景象在那時的我是樂土,腋窩裏夾一根樹枝,跳上打墳,假裝迎着敵人沖鋒陷陣,最後站到了大墳上,自覺有一種俠客的氣派。墳下的大人們有在忙着疊紙錢的,有忙着點燭上貢品的,燒了紙錢,那貢品就立即端下來給大家分了吃。這時的我也顧不上俠客的清高,丟了樹枝和幾個夥伴下墳搶食。往往嘴裏嚼着一塊花生糖,手上已經麻利地剝好了龍眼。吃過後要放鞭炮,才由大人領着下了山,口

袋裏更是多了ー張十元零花錢一一打了鞭炮,小孩都能領到“賞錢"。

但我的意趣並不在於吃貢品、爬墳墓或分錢。最好是回了大堂,拎着籃子摘鼠麴草去。鼠麴草用家鄉話説叫做“棉菜”,小小的,摸上去,毛茸茸的。棉菜能用來做青團,我們總高興摘棉菜。大堂院後的二爺早就為我們備好了籃子,打發我們上他的草莓地去摘棉菜去。“下過雨,棉菜長得好着哩!”二爺笑道,也請我們嚐嚐田裏新出的草莓。我們一鬨地出了門,跑進草莓地,爭先恐後地摘起棉菜。要説最好的棉菜,一定是稻草下的那些。稻草下泥土濕潤,温度正好,一掀開,數十棵水靈靈的棉菜直挺挺地立着,我忙不迭地掐斷草莖,拾起裝進子,生怕有人搶了這可愛的棉菜。我們都不多言語,在草莓葉中

挑揀,累了,就摘顆草莓吃,但不敢貪多,若是讓大人知道,是要罵的。至飯點,常能拾個小半籃。我們像交税一樣把棉菜交給二爺,請他為我們做青團。這樣的青團,沁人心脾,似是整個春天都融化在裏面了。

清明過後,親成們又離了家鄉,各自投入自己的生活。小時不懂離鄉的傷感,只覺得清明時節和過年一般有趣。直到自己也離了家鄉,オ發現,坐在石階邊數棉菜的時間都是那麼奢侈。田地荒蕪,人去樓空,剩下的只有綿綿細雨令我回味了。那傷感,是回憶,亦是思鄉

和清明有關的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拜祭祖先的時候。踏上石階,天,下起了濛濛細雨,彷彿是老天,在為我們逝去的先祖,哭泣——題記

清明本是大好時節——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只是,看着眼前灰色的墓碑,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你可知道,清明節為何要禁火?禁火,説得好聽,是晉文公對介子推的悼念;説得不好聽,那是晉文公為自己犯下的錯贖罪!呵,悼念。悼念那又能怎麼樣呢?是不是你晉文公悼念了介子推,介子推就能回來呢?呵,晉文公,你以為你是誰啊?當初還是你把介子推逼進這綿山再放火把他燒死的!可惜,介子推忠心耿耿可比岳飛,卻被這無良心的晉文公逼進綿山,被大火燒死。直到最後,這個可憐的忠臣,也還是一心想着晉文公。

可以説,沒有介子推,就不會有晉文公。同樣,若是沒有我們偉大的祖先,也同樣不會有今天的我們。介子推為了晉文公活下去,願意割自己的肉;我們的祖先,在革命戰爭中為了我們現在的自由,不惜犧牲自己。連晉文公那樣的人,都會為介子推掃墓,若是我們居然不為我們的祖先掃墓,那可就真的是......把中華民族的臉都丟盡了,連晉文公也比不上。所以,請不要再抱怨,為何要早起為祖先們掃墓、上香;請不要再露出,那種對清明的厭惡之情;請不要再無視,我們祖先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你可知道,清明節為何要插柳?據説,是因為人們認為清明是鬼節,而柳可以辟邪,所以要在清明節插柳,以防止鬼的侵擾迫害。呵,真是可笑。傳説人死後化為鬼,而清明節是拜祭我們祖先的時候,難道説,我們插柳是為了防止我們的祖先來侵擾我們?呵,呵,真是可笑,可笑!我們的祖先,有多少是為了我們犧牲的?我們的祖先,是給予我們生命的人!我們的祖先,是如此地愛我們,可是這些愚蠢的人啊,居然會認為我們的祖先會化作鬼來侵擾我們!原來這世界上,還有比晉文公還失敗的人。我想,若是我是他們的祖先,真是,太可悲了。

我懷着對祖先崇高的敬仰與敬愛之情,在他們那灰色的墓碑前把垃圾掃去,放上一束豔麗的菊花。想想祖先為我們做的事,再想想現在的人,我不禁升起一股濃重的憐憫與可悲之情。看,天在哭,濕潤了墳前的花瓣;我在哭,滴濕了地上的草兒。

和清明有關的作文3

冰雪消融,小草抽芽,盼望已久的春天邁着輕盈的腳步向我們走來。與此同時,我們也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今年的清明節,我們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甘肅。那個不大的小山村,承載了我孩童時期所有的快樂。細細數來,已經有三四年的時間沒有回去過了,也不知道我那些兒時的玩伴過得怎麼樣,還有我那長眠於故土之下的太奶奶,她還好嗎?

清風掠過臉龐,彷彿是太奶奶的手温柔地從我臉頰拂過。霎時間,我竟有點不敢相信,在面前這座墳墓里長眠的竟是我的太奶奶。温柔的風,讓我跌進了回憶的漩渦

在我模糊的記憶中,太奶奶是一位和藹、慈祥的老奶奶。花白的頭髮又稀又少,瘦小的臉彷彿只有巴掌那麼大,原本潔白而堅固的牙齒也隨着時間的逝去而逐漸脱落,臉上那一道道深深的皺紋,是歲月留給她的印記,使她看上去更加蒼老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三寸金蓮,那雙小腳像像六七歲孩子的小腳,那時,我總是覺得它們看起來很滑稽,卻從來不知道這一雙腳走過了多少世間滄桑。

常聽大人們説,我是太奶奶最疼愛的重孫女。可是與太奶奶相處的往事我已記不起多少了,唯一印象深刻的便是她那充滿慈愛與關懷的笑容。我堅信,這將永遠是我記憶寶庫中最珍貴的笑容。

太奶奶在我不滿四歲時就去世了,那時,家裏辦了一場很隆重的喪事,我也懵懵懂懂地成為披麻戴孝隊伍中的一員。當家裏的長輩們在太奶奶入殮之時泣不成聲的時候,年幼的我卻在背地裏偷笑,不明白大人們為何哭得如此悲傷。時至今日,方才明白。

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太奶奶下葬時的場景,那一聲聲高亢的嗩吶聲震天響地,我也在那時似懂非懂地明白了“死”到底是怎樣一回事。不像大人們説的,太奶奶去了很遠的地方,而是相隔百來米,一個在地上悲痛哭泣,一個在地下永久長眠想到這裏,我不由得流下了眼淚。

放假最後一天,我們要返程回銀川了。臨走之前,我又悄悄地去墳前看望太奶奶,我想,大人們説的也許是對的,太奶奶會一直在天上微笑地看着我們,她會變成一顆璀璨的星星,永遠閃爍在我的心中

和清明有關的作文4

每年清明假期皆為三日,三日時間加上一些未完成的工作,我自然沒有空閒去遊山玩水。唯一抽了半天的空,動身掃墓。站在墓前,身後的杜鵑花開得正豔,紅花映着碑上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人也還算意氣風發,只是永遠定格在那裏,不會變了。

清明的風格外大。悲嘯着,吹哭了多少思念故人的男男女女。每個人的頭顱都是低着的,紅着眼眶的。最皮的孩子也服服帖帖地站在一側,難安的搓着手,一切令人沮喪的事,憋在心中的委屈,一肚子的苦水好像一不小心就會全部在故人前傾倒乾淨。

清明的空氣格外安靜。近幾日伴着升温到來的蟬鳴好像也放了三天假期,突然就消逝了。想起一句“天早灰藍偏未晚”,應景生動,太陽是不是與月亮結伴去探望被后羿射死的另外九個太陽去了。怪不得這天明不明暗不暗,原來日月都出門了。風動草波曳,世間都瀰漫着悽清的氣氛,風吹動紙花的沙沙響,又為清明添上幾分寂靜。這樣繁忙的社會,難得一日靜,只不過今日之靜,更悲涼些罷了。

清明的雨格外涼。雨滴落在身上讓人發顫,被一道冰刃劃傷似的。從今懷古,清明那日晉文公重耳放火燒山,火滅後上山看見介子推與他母親環抱着柳樹的屍體,又從柳樹洞中掏出:“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時重耳流的眼淚,是不是比今日之雨還要涼呢?

身邊親近的人還在時,大家從未像張愛玲所説那樣“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去,但我的心是換洗的,並且在那裏開出一朵花來”,而是總覺得這樣的關係,可以持續很久。假若是對你很好的親人,也總是會想着,有朝一日,總有機會報答的。而當他們走之後,心中的難過與孤寂則混雜着委屈,摁下去又鼓起來,反反覆覆。對“不幸者的愧怍”,對於有才能者的發現與重用,很多時候都是在當他們變成過往,變成一捧黃土時才想起,才開始懺悔,才開始珍惜。這種作為,是令人捶胸頓足,令人後悔至極的。我想,晉文公定下清明節並不是只為了我們子孫後代祭拜先祖。更是為了避免像介子推這樣的悲劇發生,避免楊絳所説的“這是一個幸運者對不幸者的愧怍”也有讓我們“三省吾身”之義。

那麼從這一“懺悔日”開始吧,背上要肩負着善良,做一個更新,更好的人。

和清明有關的作文5

這天,一家人大清早地便起了牀,簡單地洗漱之後便冒着濛濛細雨,聚集在了山腳下,正準備趕往爺爺的“家”……一大一小的雨滴不斷打落在周圍的灌木叢中,不時還有幾條交錯着的荊棘條從你身邊冒出,正對面的'那顆老松樹長滿了新葉,而那些老了的,只得落在那邊上的土坡上了。這,便是爺爺的“家”了。

一番整頓,“家”前便再次燃起了那四柱香,被縷縷青煙籠罩着。一張張一百元的冥幣在風雨中飄落在了燃燒的枯葉中。幾截蠟燭矗立在抔土中,伴隨着燃燒的燭光把我拽入了幾年前的回憶當中。

那時我還小,每天放學還需要爺爺接,我總是一下子擁進他的懷中,第一時間嚷嚷着要去他的草莓園。我幾乎就是這樣看着那一株株草莓長大的,由一朵花變成一粒青澀的果實再到豐收的碩果。都滿懷着爺爺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和執着。在他的手下,幾乎每一顆成熟的草莓都經過爺爺的精心培養,甚至上面的每一顆籽都氾濫着對種植的熱情,以至於去草莓園成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而如今,在那個下着大雨的日子裏,在那熟悉的大棚中,爺爺倒下了。倒在了那一片草莓地裏,陪襯着星星點點的草莓,吸完了人世間最後一口氣,離開了人世。我哭着鬧着要去見爺爺,可那天的大雨阻擋住了我的步伐,唯獨只能目送着骨灰遠去。雨霧中,仍能清晰可見插在上面的那朵草莓花,直至花瓣在風雨中凋落,消逝。直至我的耳朵少卻了葬禮的歌聲,這才挪動着步伐,走了……

從此,再也沒有一位叫“爺爺”的人來接我回家了,大棚正一點點被歲月瓦解,草莓一點點地掉落在黑土地上,以至於土地變得鮮紅,風風雨雨永遠無法沖淡這一切。大棚可以倒,苗可以枯萎,而“草莓”卻永不能消亡。它只能感染所接觸的一切。由青澀時的酸苦堅持到現在,是何等的艱苦。爺爺當年為了養家餬口去幹過一切,甚至是掃大街,埋頭苦幹了這麼多年終於在這天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切,然而正如草莓,只希望有自己的鮮紅渲染一切,只為堅持更久,渲染更多人,除了死後的鮮紅它還留下了什麼?它的種?沒錯,就是我!如此的一種只為世人的意志唯獨由我繼承!我將成為大棚中的一員,失去了温暖,正因如此才要存活下來1

就讓這一切燃燒在這團燭火中吧,想着便點燃這最後一張紙,扔向了空中,飄落在爺爺的“家”門口,風雨再次將它吹向石碑上深深銘刻的名字上!

和清明有關的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清明,像一位老者一樣緩緩地走來了。

清明節,像一塊爬滿了藤蔓和青苔的墓碑,墓碑代表故去的親人,而藤蔓與青苔代表了我們關於他(她)的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和點點滴滴細如髮絲的記憶。令人留戀,令人悲歎,令人振奮,這裏面藴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清明也像上帝的一隻澆花的噴壺,只那麼一傾,就灑下了紛紛揚揚的細雨,淋濕了人們的頭髮,也淋濕了他們的記憶。

清明還像一隻古老的青花瓷,用雞毛撣輕輕一撣,就顯出塵封多年的心事。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所以也叫“寒食節”。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看舞顏如玉,聽詩韻似金。綺羅從許笑,弦管不妨吟。可惜春風老,無嫌酒盞深。辭花送寒食,並在此時心。”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清明,一個使人無比思念的節日。

清明,一個使人無比傷感的節日。

清明,一個使人無比惆悵的節日。

又一年的清明到了,你在思念着誰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qingmingzuowen/jndzkp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