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清明節作文 >

祭祀作文彙編9篇

祭祀作文彙編9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祭祀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祭祀作文彙編9篇

祭祀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説着思念與哀傷。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掃墓和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清明節前後流傳着很多傳統的風俗活動。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遊、放風箏、盪鞦韆、鬥雞、拔河等,這些習俗隨着歲月交替和社會變遷,有些已經逐漸被遺忘,連一絲記憶都不復存在,有些仍遺留至今並賦予了新的內涵。

在舊時的青島,清明節也被大家看作是一個大節氣。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斷火,吃冷食。冬至後105天謂之寒食,從前的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人們在清明前兩天就開時斷火,即天不亮就把飯做好,直到落日後再燒火,以示對親人的懷念,由於人們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逐漸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

在清明節掃墓的風俗比較盛行,掃墓俗稱“上墳”。這一天要去祖墳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上香、燒紙,舉行祭禮。有的人家要利用這一機會修整墳墓,大多數是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別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所以説,無論家裏多窮,清明節都是要去上墳的。人們祭祀完畢,都要進行野餐,將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節儉之意。

很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麪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雞蛋和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學生要帶雞蛋給老師以表敬仰。另外,清明節時將印有蠍子圖案的紙貼在家裏,家中不招蠍子、蜈蚣,尤其是在農村特別盛行。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民間諺語。清末民初,農村一帶開始合理安排農時,清明節這天,好多農家給牲口吃高粱米飯,俗語:“打一千,罵一萬,不忘清明節一頓高粱米飯。”吃高糧米粥、麥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這一天用粥要讓牛、驢等飽餐一頓,以犒賞它們一年的辛勞。

祭祀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去黔靈山公園給解放貴州的無名烈士掃墓。因為下毛毛雨的緣故,差點不想去了。後來又一想:烈士們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我為什麼不能克服這點小小的困難,去看看長眠在地下的他們。

到了那裏一看,沒想到來看烈士的人真夠多的啊!有老人、孩子、還有大學生。每個人的表情都很莊嚴,大家都帶着一份感恩的心在烈士的墓上鞠躬、敬禮和獻花。

祭祀作文 篇3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今天是清明節,大家一家人都回老家,去祭拜先人和死去的親人。

我坐在回老家的車上,看見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綠地毯,花兒也爭着開放,五彩繽紛,香氣襲人。

到了老家,我看見許多人手上拿的不是煙花炮竹,也不是冥幣,取而代之的是一束束鮮花,我奇怪地問我爸爸:”我爸爸,為什麼他們拿着鮮花啊?”我爸爸回答説”迎迎,他們在祭拜先人啊!因為現在提倡”低碳祭祀”,文明祭祀,煙花炮竹會污染空氣,產生噪音;而焚燒冥幣會損壞綠化,嚴重的會引發火災。所以人們都用鮮花、種樹等來祭拜。””哦,這樣啊!那我也去買一束花吧!”我拿着錢向花店跑去。

來到了墓碑前,我把哪一束菊花輕輕地放在碑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希望那束菊花能帶走思念······

祭祀作文 篇4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祭祖的日子。很多人會選擇在這一天去掃墓,但是,就掃墓這一件事,就引發了諸多隱患。

一些年邁的老人,喜歡根據家鄉的傳統,燒香磕頭,用一些迷信的方法來上墳。但是,近幾年來,非理性、非科學、非文明的祭祀之風愈刮愈烈,這個清雅深沉、詩意濃郁的節日卻變得“火氣十足”“俗氣四溢”,搞得死者不安生者煩。一部分人在清明祭奠中一些不良文化開始氾濫。在紙紮的冥器中,“別墅”和“奔馳”、“寶馬”等祭奠品竟很有市場。有些人還振振有詞,逝者生前沒有享受過如此高的待遇,死後就盡情的享受吧!這樣不僅浪費金錢,還破壞環境。這種祭祀方式,會讓中華祭祀文化步入歧途,最終會是社會的悲哀。

在過去,清明節大家除了上墳之外,還去郊外踏青,古代人喜歡在這一天踢蹴鞠,還有盪鞦韆、放風箏、植樹等等,每一項習俗都有着一個耐人尋味的傳説,大家代代相傳,最終成了清明節的習俗。

現在,大家都講究文明祭祀。不破壞環境,有的在網上發表自己對祖先的想念,有的去烈士紀念碑獻花圈,學習偉人的事蹟……讓我們增長見識,感受偉人的一代風采,還保護了環境,發揚了中華民族的美好傳統。

清明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是我們緬懷先人的日子,讓我們用更加文明的形式來寄託我們的思念。

祭祀作文 篇5

清明將至,又到了祭拜先人,追憶逝者的傳統時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出現了不少奇異、庸俗的祭奠方式:吹打唸經,鳴鑼開道,紙灰飛天,阻塞交通;而形形色色低級庸俗的祭品,也讓人看了直皺眉頭。

清明祭祀,是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古人稱這個時節為“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然而,到了現代社會,祭祀活動的封建庸俗之風卻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為清明平添了污濁之氣。庸俗之風緣何而來?愚昧無知使然。有人認為,先人活在世上享受的和沒享受的,在“陰間”也一樣不能缺,這是扭曲的虛榮心和奢靡慾望在作怪;而被稱為“白事大了”的中介提供的“超前”遊説服務,也在推波助瀾,傳統民俗中摻雜了腐朽和庸俗的東西,就離民俗的本質越來越遠,一種背離時代的進程風俗如果為更多人所接受,迷失了健康的方向,將會帶來更大的負面作用,甚至成為先進文化的桎梏。

目前許多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對“殯葬行業”了檢查清理,發麪了“禁燒令”,從流通渠道上堵住了殯葬迷信用品進入市場,並對公共志氣的迷信活動進行勸阻,制止或處罰。然而,“堵”的同時還需要必要的疏導,需要將科學、健康、文明的觀念充實的傳統民信習慣中,形成一種文明的社會氛圍。

讓清明重現“清潔而明淨”,提倡文明、健康、環保、回收自然的祭尊方式,體現着中國人追隨現代文明的決心和勇氣。要讓清明祭拜先人的傳統習俗成為積極向上的民族文化,還需要全社會的努力。

所以,做為九零後的我們,要遠離那些腐朽和庸俗的東西,我們要建設文化社會,對於現在人們這種低級的行為,我們要提醒和防止人們,讓他們別在這條庸俗的道路上“迷”下去,我們要呼籲全社會的人在清明祭祀中用最原本、最民質的方式體現出來。為此,我們要做出一個榜樣,我們要禁止“吹打唸經,鳴鑼開道”等等的出現。

我們需要全社會的努力!跟我們一起“奮鬥”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讓文明祭祀成為一種紛紛的現象,不要因不文明而對社會產生危害而使自己內疚。

祭祀作文 篇6

今天是清明。

清明本是農家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前後,天氣回暖,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種、點瓜種豆的好機會,所以農家人喜歡清明。

清明如果逢着三月初三,在南方一些地方,又是情人們郊遊唱山歌,表白愛慕之情的好時光,所以年輕人喜歡清明時節。

今年清明恰逢三月初三,而三月初三據説又是華夏之祖黃帝的出生日,成為祭祖拜宗祠的最好理由,所以老人和權勢者喜歡。

在清明祭祖,讓祭祖儀式成為一種例行的活動,那就演變成為清明節了,既然是節日,就會有很多的活動內容,什麼掃墓、踏青、植樹、放風箏、盪鞦韆、對山歌、飄燈籠,什麼射柳、插柳、戴柳、柳串固餅(固,應該是食字旁,加個固字,但電腦打不出此字,見諒)……等等等等。

可惜現代人(不是歷史教科書的概念,指生活在當今現下之人)已經把清明和清明節、三月三混為一談了,更為糟糕的是,甚至有些所謂的專家學者,把清明和寒食混為一談,把清明節和寒食節也混為一談,那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現在的人,過清明就是掃墓了。但也有不願意去掃墓的,我的一位博友就專門寫了不去掃墓的理由,不管其理由成不成立,還是另有原因,但清明不去掃墓的人絕不在少數,我父母就從來不去,這是習俗觀念和家庭習慣問題,我當時給博友的回覆説:

不去也行

心中自有天國的墓

去也無妨

眼裏還有人間的情

我的意思無非是説:去有去的`理由,不去也一定有不去的理由,所以,去不去都沒關係,但必須具備懷念先人之心。

我今天去了。

我岳母是丹陽人,近幾年我都陪伴岳父母去祖墳祭掃,成了習慣。大清早出發,六點不到,天剛矇矇亮,路上果然不擠,但車輛也已經不少。九點剛過,就到了珥陵鎮珥城村,把車停在村委會,見了岳母的侄兒侄媳,閒聊幾句,就直奔村口西北方向的墳地而去。

墳地是村民的,散落在一條小河的南岸,村委會早就説要遷,為了開闊河道,但至今未遷,據説是河道開闊了不能產生多少經濟效益,就擱置了。

墳地的風水很好,面臨綠油油的麥田,一望無際,背靠潺潺的小河,人來船往。岳母家的墳地,因為有侄兒在照料者,倒也整整齊齊,清明時節,正是油菜花開的好時節,一片黃燦燦的,多年前栽種的兩棵松樹,在墓碑的兩側也生長得鬱鬱葱葱,遠遠望去,煞是引人注目。

祭奠很簡單,擺上供品,倒上酒,磕頭,燒紙,難免説些什麼,也就結束了。

清明祭祖原本是一種文化,一種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現在感覺成了一種形式,一種可走可不走的形式,這讓人心裏很不是滋味。

回家途中,返程的車輛排成了幾公里長隊,上海段的收費處為了加快車流速度,只能是光收路卡不收錢。忽然想起幾天前寫給博友的一首《清明祭祀》(和杜牧《清明》),用來結尾正好。

清明時節人紛紛

上墳車流驚英魂

一年一度家祭日

滿腹心酸奈何村。

祭祀作文 篇7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回老家掃墓。在路上,我看到了好多外地的車,爸爸説那是人們從外地趕回來掃墓的。

到了老家,我們去集市上買了鮮花和小樹苗。我好奇地問媽媽:“街上那麼多賣紙錢的,為什麼我們只買鮮花和樹苗,而不買紙錢去燒呢?”媽媽説:“因為墳墓都是在莊稼地裏,燒紙錢很容易引起火災,而且燒紙錢不光浪費紙張,還會污染環境。所以我們不燒紙錢,只獻鮮花,另外種樹在墳墓上,還可以美化環境,這樣即寄託了我們對祖先的哀思,又美化了環境,一舉兩得啊。”

我們到了墓地,把鮮花獻在了墳前,我和爸爸一起把小樹苗種在了墳前。爸爸還挖了一些土覆蓋在了墳上,我問奶奶為什麼要這樣做,奶奶説:“民間有一個説法,墳墓是死者的房子,時間長了房屋會漏雨的,所以每到清明的時候,子孫都要給先人的墳上添上一些土,以免漏雨。這雖然是迷信説法,但也是子孫表達哀思的一種做法。”最後我們先祖先鞠了三個躬,然後離開了。

通過這個清明節,我學到了許多關於清明文明祭掃的知識。

祭祀作文 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説着思念與哀傷。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掃墓和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清明節前後流傳着很多傳統的風俗活動。例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遊、放風箏、盪鞦韆、鬥雞、拔河等,這些習俗隨着歲月交替和社會變遷,有些已經逐漸被遺忘,連一絲記憶都不復存在,有些仍遺留至今並賦予了新的內涵。

在舊時的青島,清明節也被看作是一個大節氣。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斷火,吃冷食。冬至後105天謂之寒食,從前的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人們在清明前兩天就開時斷火,即天不亮就把飯做好,直到落日後再燒火,以示對親人的懷念,由於人們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逐漸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

在清明節掃墓的風俗比較盛行,掃墓俗稱“上墳”。這一天要去祖墳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上香、燒紙,舉行祭禮。有的人家要利用這一機會修整墳墓,大多數是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別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所以説,無論家裏多窮,清明節都是要去上墳的。人們祭祀完畢,都要進行野餐,將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節儉之意。

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葱與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一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麪小雞與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雞蛋與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學生要帶雞蛋給老師以表敬仰。另外,清明節時將印有蠍子圖案的紙貼在家裏,家中不招蠍子、蜈蚣,尤其是在農村特別盛行。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民間諺語。清末民初,農村一帶開始合理安排農之時,清明節這天,好多農家給牲口吃高粱米飯,俗語:“打一千,罵一萬,不忘清明節一頓高粱米飯。”吃高糧米粥、麥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這一天用粥要讓牛、驢等飽餐一頓,以犒賞它們一年的辛勞。

祭祀作文 篇9

又是一年清明時,今年的清明可謂是一個“三無”的清明。今年清明沒有“雨紛紛”,人們也沒有“欲斷魂”,祭掃的方式也依然沒有發生什麼特別大的改變。今年的清明還是倆字,焚燒!

清明放假,跟着外公外婆去海寧為曾祖父掃墓。葬曾祖父的這塊墓地,沒有管理的人員,墳也是這裏一塊那裏一塊,常青樹也是這裏兩棵那裏兩棵的。外公外婆正在準備祭掃的物品,我閒來無聊,小範圍的在墓地裏逛逛,發現今天來掃墓的大多數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所以祭掃的方式也都如出一撤:焚燒!等到外公外婆準備好祭掃物品時,前來掃墓的人也越來越多,人們都大包小包,扛着,揹着,走進了墓地。人們帶到東西很簡單無非就是一些供品,和焚燒用的紙錢什麼的。焚燒的味道越來越濃來,轉眼看看外公外婆,嗨,也都在燒紙錢,誰叫他們也是老年人羣呢。“我説,外婆,你們就不能不燒啊,我都咳成這樣了!”我不經抱怨道。外婆卻淡淡然地飄來一句:“小孩子家的,你懂什麼。”我受不了這味兒,趕緊回到了車子裏,離開了這“焚燒現場”。

雖然這只是浙江省海寧市鄉下的一小塊墓地,但我想這足以説明,人們祭掃的方式並沒有得到多大的改善,真是焚燒倆字不離清明啊!

人們為什麼就一定要用這樣的方法來表達自己對逝者的懷念呢,為什麼不能夠換一種環保一點、安全一點的祭掃方式呢?像這樣焚燒紙錢,很容易造成火災等事故的發生。我覺得人們應該要逐漸養成一種意識,要改去這些不安全不環保的祭掃方式,當然,要改掉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習俗需要時間。

雖然説有許多人還在用傳統的方式祭掃,但也有許多不錯的祭掃方式,比如,網上祭掃。人們可以利用網絡為逝者敬香,獻花或為逝者留言。這麼説吧,網上祭掃又是現代技術的體現,又不失中國的傳統習俗,又環保節能,又省時省力。

希望下一個清明節可以從三無成為二無,沒有“雨紛紛”,人們沒有“欲斷魂”,祭掃方式卻有着大大的改變。做一個安全文明的小公民,過一個安全明文的清明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qingmingzuowen/g4gw8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