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清明節作文 >

做清明果的作文

做清明果的作文

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後製作的一種食物,據説是用來祭奠先人的。清明前後是採摘清明草的好季節。綿軟的淡粉團在手裏捏揉,隱隱有清香氣。今天為大家準備的是做清明果的作文,希望能滿足大家的閲讀需求。

做清明果的作文

做清明果的作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人行人慾斷魂。在這傳統佳節——清明節,我們家鄉有祭祀先祖,吃清明果等習俗。可你們瞭解清明果的做法嗎?今天就跟我來做個清明果DIY吧!

外婆告訴我,清明果的外皮是由清明草和一些米粉攪拌放在石臼裏錘打而成的。前個星期天,我就跟着外婆到附近田野採摘了一籃清明草,洗乾淨搗碎預備着,就等着我清明節放假回家繼續做了。

我們先將米粉蒸熟,然後跟打成泥的清明草一起放在石臼裏錘打,直到清明草與米粉完全融入到一起,果胚已經變成淡綠色了。

外婆將果胚弄成條形,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每一小段可以做一個清明果。然後拿起一小段,揉成碗形,加入餡。餡可分為鹹餡和甜餡。鹹餡主要由筍乾,榨菜,粉幹組成,甜餡是芝麻加糖。最後封上封口就大功告成。其實做清明果的過程與包餃子差不多,只是花邊比較別緻,我擁包餃子的方法做,外形還可以不斷變換花樣呢!

我把做好的清明果放在清明果葉上,就這樣不斷地做,夠一籠以後就放到蒸籠上一起蒸。我還要告訴你一點,清明果葉也是清明果是否好吃的關鍵一環,這種葉子是古代一直口口相傳延續而專用的。這張葉子,一來不讓清明果粘在蒸籠上,二來讓葉子的清香沁入清明果中。

放入蒸鍋後,過了大約30分鐘,就聞一股樹葉的清香和食物的香味混合而入,逐漸瀰漫整個空間。讓人不禁很想品嚐一下清明果的滋味,我強忍着沒有揭開鍋蓋偷吃。

終於,清明出籠了。我接過媽媽隨手遞過來的一個,走到門口就迫不及待地塞進嘴巴大大地咬下一口。媽呀!燙得清明果在我嘴巴里不停地打,我卻還是捨不得吐掉。

春春艾葉綠,年年果泛香。這次做清明果,讓我增加了一項生活能力,還讓我多地瞭解了清明節的傳統與習俗。

做清明果的作文二

“寒食雨傳百五日;花信風來廿四春。”

又是一年清明節到來,清明節作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有各種習俗,這一天大家都在進行各種活動

我來到外公家,外婆正在製作清明果,看着就叫人眼饞。我和媽媽去洗完手後,也就參與進去了。

前部分由於我笨手笨腳的,也不會做,就在旁邊記着做法:先準備各種味道的清明果餡;再把艾葉用熱水焯,壓出苦汁,後又放入涼水沖洗,反覆兩遍;然後加一點調料,將艾葉在鍋裏煮爛。

然後我便可以動手製作了,將艾葉連汁一起和糯米粉反覆攪拌、揉勻。之後再將其搓成條,分成很多小塊,將餡填入,最後便可以按自己的意願捏成各種形狀了:外公外婆都將其捏成餃子形狀,我不斷嘗試,總算有一些餃子的形狀了,到後來,一個比一個好。外公外婆也都誇我聰明,我都不好意思了。

之後我又繪聲繪色地講述了我在網絡上查詢的關於清明果由來的傳説:

傳説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農民幫他化裝成農民模樣。沒有抓到陳太平的清兵在村裏添兵設崗,檢查每一個出村人,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食物。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走出門便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身上都染上了綠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採了些艾草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青溜溜的米糰子,放在青草裏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也就形成了現在吃清明果的習俗。

沒多長時間,清明果便蒸好了,我挑了最喜歡的芝麻味,也許是自己做的`吧,特別好吃,特別香,心裏也特別高興。

做清明果的作文三

雖説離清明還有一段時間,但我們農村人家已經開始採艾青,做些清明果嚐個鮮了。

雙休日,我和媽媽一起來到了村前的小溪邊,採來了嫩嫩的艾青。收拾洗淨後,媽媽把洗好的艾青放在水中煮了一會,並在水中放了少許鹼末,説是這樣煮出來的艾青不會變黃,當然,我是無法弄清這是什麼緣故。當艾青煮熟後,媽媽就把早已磨好的米粉放進鍋裏,趁着熱鍋開始揉粉團。

做青果開始,媽媽邊説邊擰下一個青粉團,用大拇指與食指進行擠壓使其成為一個“小碗”,放入一勺餡兒。媽媽説:“餡兒不能放得太多,否則擰花邊時會擰不好。”説着手飛快地舞動着,花邊是又漂亮又整齊,我看的是目瞪口呆,只顧着張大嘴巴,顧不上媽媽説的竅門了。

媽媽邊做青果邊給我講清明果的來歷:傳説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裏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裏,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

接着,媽媽又告訴我家鄉人做清明果分甜、鹹兩種。用清明草和適量糯米粉加工成皮子,包入豆沙餡,壓成圓模蒸熟則為甜清明果;包入冬筍丁、豆腐乾、醃菜餡等,做成餃子形的為鹹清明果。

我一邊聽着媽媽的介紹,一邊看媽媽的樣子自己動手實踐做青果。我擰了一塊米粉團,像搓湯圓一樣在我的手上滾啊滾,然後用手指捏,捏成了又薄又圓的一張麪皮,再把餡兒放在麪皮中央,像包餃子一樣包了起來。剛開始包笨手笨腳的,把青果的花邊擰得不成樣子。不過,我沒有放棄的,從失敗中得出了經驗:皮不能太薄,中間要厚一點,這樣包出來的青果不會破皮。包了幾隻後,我做的青果有點像模像樣了,為此媽媽直誇我有進步。

看着篩子裏的一隻只青果,我的臉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標籤: 清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qingmingzuowen/0ogxn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