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清明節作文 >

清明隨想為題目的作文

清明隨想為題目的作文

 一

清明隨想為題目的作文

聽説清明節我要回去,遠在四川打工的弟弟提前了兩天回家,默默的準備着上墳需要的一切,靜靜的等我回去。

清明節這天,天氣晴好,路上行人懶懶的,散散的,並沒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意味。隨處可見行人手持祭品,一臉漠然的奔向一座座墳頭。

記得在老家的日子裏,清明很少上墳,父親總是在春節裏帶領我們漫山遍野的尋找已故親人墳墓,逐個介紹,逐個的祭奠,逐個的吩咐我們記牢了。那時,年幼的我們只圖好玩,並沒領會父親的良苦用心,現在想來,但凡老人們的心思,是害怕晚輩們的忘記。離開老家後,每逢清明節,朋友們紛紛的趕去上墳,回來後問我回去上墳沒有,我無所謂的表現讓他們着實的吃驚。當時我錯誤的以為:有父親在,一切都有依靠。

前年,父親因病離開了我們,猛然間,情感上的失落和對人生無常的體悟讓我真切的體會了“子欲養親不在”的人生滋味。哎!現在想來,一切也都晚了。

到老家的鄉街上,弟弟帶着侄子來接我們。以前每次回去,都是父親來接我們,估計弟弟是擔心我們帶着東西,離家久了已經不習慣走山路了,也許是照顧一下我的感受,或許都不是——單純的弟弟,我估計他並不會考慮那麼多。其實也沒有必要考慮那麼多,做人做事,顧及別人的感受是基本的要求,但過分的在乎別人的臉色和眼神就過了,按照自己內心的'價值判斷,做該做的、喜歡的、符合正常情感的事就行,遷就別人卻勉強自己會痛苦,人生短暫,何必勉為其難的自尋煩惱。

回到曾經居住十餘年的家裏,一切如常,綠了百樹,紅了櫻桃,老屋在樹木環繞中顯得那麼的安寧,像是默默的等待遊子的歸來,無奈卻也物是人非!天色已晚,弟弟建議第二天才去上墳。小孩們興高采烈的玩起簡單的遊戲,快樂着他們的快樂,恍然間感覺我們成人離那種簡單的快樂越來越遠,社會的大舞台讓我複雜不起來,卻也簡單不了,複雜和簡單之間,我缺少的就是這種化複雜為簡單的超脱。

 二

一夜無眠,寂靜的村夜多麼的安詳和淡定,如此的熟悉,心境因此就變得澄澈,生命的真實在於抱朴,在於喧鬧中的安靜。

清晨,靜靜佇立父親的墳前,思緒茫然恍惚——歲月可以帶走一切,包括我的父親。前些年,總感覺孝敬老人有的是機會,孰料頃刻間已是陰陽兩隔,父親在裏頭,我在外頭,再也無法交流,再無可能謀面,人生的悲哀在於該説的話沒説和能做的事沒做,等到想説想做的時候已經沒了機會。因此,珍惜身邊的、守住得到的、忘卻失去的和爭取可能的是一種不錯生活態度。

靜謐的夜讓天陰晦了,山頂雲遮霧繞,暮氣沉沉,掩蓋了春天的氣息,涼風吹過,有一絲寒意。

年輕人總會錯誤的認為會有大把的時光可以供自己肆意的揮霍,努力的追求成熟,努力走向自以為是的輝煌,而老年人總是害怕歲月流逝,年歲的增長,因為這意味着逐漸走向枯朽,中年人置於二者之間,養家餬口和爭取功名的壓力並存,估計鮮有人會靜下來思考一番這個簡單的問題。因為簡單,因為忙亂,因為習以為常,固執的做着捨本逐末的事情,就從來不肯給自己一個負責任的思考。我們該挽什麼風,捧什麼水,將自己滌盪?

父親的一生很平凡,沒有做過一件像樣的大事,但是,父親的一生都是在勞苦奔波中度過,記憶中父親很少有荒廢時日的時候,他的時間,總是安排了不少有意義的事情。有意義的事情不一定有價值,有價值的事情不一定有意義,反正做事的人感覺到有意義就行,只要不礙於他人,如果能夠再給他人帶來方便那就更好。父親就是這樣的人,做着他喜歡的事情,平生不曾寬裕過,卻還不斷的接濟別人。大事也好,小事也罷,關鍵是要做有意義的事,別讓時間荒廢和空度就好。

“一切都會過去。”一生勤苦的父親,滿懷仁愛之心的他,安靜的走完了一生,給自己的生命化了個簡單的句號。如今的他,靜靜的躺在這裏,如果人有靈魂,父親的靈魂一定是安詳和寧靜的,因為他無愧於在世的這幾十年。

鞠躬上香時,小侄子嫌我鞠躬動作不好,他耐心反覆的示範,我還是做不好——這些年來,不屑於彎腰,以至於在該彎腰的時候動作也顯得僵硬和不協調了。

做了一切,沉默良久,靜靜的離開,不想驚擾已經長眠的父親。暮然回首,父親的墳頭已是花團錦簇,大的、小的、真的、假的,簇擁在一起,遠遠看去,真假難辨,世事如棋,生死難料,父親就這樣被我們逐漸的疏離,或是父親疏離了我們?

 三

既然來了,已故親人,都該去看看,燒燒紙上柱香吧。

奔走在座座墳前,回憶起一個個的親人。是的,他們只能留存在我們的記憶中了,能記住多少,全憑那不靠譜的記性。

十來天前,在一個從事法律服務工作的年老朋友的辦公室裏,見到兩個女老人,顫顫巍巍的提個裝了易拉罐、塑料瓶的食品袋進來,滿面愁容,一臉苦相。坐定後,兩個女老人説要告狀,因為兒子兒媳婦辱罵毆打不贍養她們。她們想了很久,不敢來,害怕兒子兒媳婦知道後報復,還是兩人偶然遇到一起,相互鼓勵才想到尋求法律幫助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線,我們的社會,卻有人還是生活在這個底線之下。她們一個76歲,一個77歲,食品袋裏的東西,是她們一路拾來準備賣給廢舊收購點的廢棄物,所得將是她們的生活來源之一。

農村經濟困難,子女不贍養老人的事並不鮮見。但對於已故的親人,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什麼都不能做,只能在逢年過節之時,到他們的墳前,表表哀思,自以為心到神知,隨便祈求他們的在天之靈的保佑。其實這更加不靠譜,生為人子,何不在老人們生前的時候多為他們做點什麼。對我來説,一切都來不及了。

打工所獲遠比種地強,所以,農村人遠走他鄉,這可以理解。弟弟説,今後的農村老人更難指望子女了。我疑惑的看着他。他解釋説,不少的農村人在外打工,聽説家裏的老人病得不輕,一般也很難回家看望老人,都要詢問旁人,憑藉旁人並不可靠的判斷才確定是否回來,而他們詢問旁人的話就是:“死得了還是死不了?”

人終歸都是要死的,但等人離世之後,再為了不變言明的面子問題,熱鬧的給老人送葬會有多大實際價值?但是,不善於深刻思索的人啊,總是在不斷的犯着同樣低級的錯誤。

害怕孤獨是老人的通病,但越是害怕越加孤獨。就在我們奔忙在墳前上香燒紙的時候,一個似乎並不認識的老人過來搭訕,依稀的記憶裏,只能大概的回憶起他姓什麼。老人説了很多,我們靜靜的聆聽,感受着他的孤獨。子女都在外地打工,還有誰會聽他訴説?

 四

上完墳,了卻了一樁心願。春雨是時候的落了下來,雲層壓得很低,估計暫時晴不了。

是夜,雨,時斷時續,稀稀落落的淋濕了睡夢。

清晨醒來,滿眼都是新綠。泥土在雨水的滋潤下散發出芬芳的氣息,農人早已忙碌在田野,播種着一年的希望,儘管希望微薄,甚至已無必要。

弟弟洗過臉,執意要送我們。一路無語,到了街上。話別,看着弟弟清瘦的身影漸行漸遠,我知道,他要尋找他的希望,他的夢想,他將繼續忙碌在工地,或是收穫土地上那點微薄的希望。弟弟的身影已經模糊,我啟動車,緩緩的駛往我要去的地方。

有希望就好,有目的地就好,各自趨向自己的方向,離別是永恆的人生主題。有親情相伴,心有掛念,不隨波逐流就好。

標籤: 清明 題目 隨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qingmingzuowen/0o2e2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