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寫端午節的味道作文

寫端午節的味道作文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你的端午節是什麼味道的呢?下面請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寫端午節的味道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寫端午節的味道作文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1:

夏季最期待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看着那三角形狀的粽子,就直饞人;聞着艾草淡淡的香味,卻也沁人心脾,划龍舟,趕鴨子,都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娛樂。雄黃酒的傳奇故事,薰蒼朮的祝福,無不透露着節日的喜慶。

端午節吃粽子是從古傳承至今的一個重要習俗。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都統稱為粽葉。粽子的傳統形狀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們都會根據粽餡為粽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粽;糯米里摻合小豆的叫豆棕;摻棗子的是棗棕。在很久以前的考試當中,家長大多都會給孩子包幾個棗棕帶上,因為棗棕又叫“早中”。剝開那層墨綠的外衣,露出裏面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早已將我的饞蟲勾起來了。甜糯的粽子,這是端午節味道。

端午節在門上掛艾葉,蒿草,白芷等植物,也是端午節的一個傳統習俗艾葉、蒿草、白芷都是屬於中藥的。先煮兩個雞蛋,等雞蛋煮好以後,從中間剝開蛋白,取出蛋黃,在原本蛋黃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草包住一件銀飾品,合上雞蛋,用紗布包住,塞到嘴裏,可以驅寒、治咳嗽。艾葉,蒿草的清香是端午節的味道。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河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以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船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在我的家鄉每年都會舉行賽龍舟比賽,還會在江面放置許多鴨子,幾個龍舟隊伍相互競爭,那個隊伍抓到的鴨子多,那個隊伍就獲勝。每年,我都會站在江邊,看着江面上龍舟隊伍的奮勇激進,看着他們的比賽。龍舟對屈原的紀念,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傳授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説是可以藥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薰蒼朮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活動之一,就是民間傳統用蒼朮消毒空氣;將天然的蒼朮捆綁在一起,燃燒後產生的薄煙,不僅會散發出清香,還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雄黃的傳奇,薰蒼朮的祝福,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千年的傳統延續至今,每一樣習俗都被傳承,端午節的味道也被記憶。甜糯的粽子;奮勇激進的賽龍舟;清香的艾草;傳奇的雄黃;神奇的薰蒼朮。這都是我記憶中端午節的味道。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2:

鮮細翠綠的粽葉裹着雪白厚實的江米,發出沁人心脾的香味。五六條窄窄瘦長的舟子馳騁在江面上,舟上的鼓聲震耳欲聾。哦!端午來了!我悵然望向那悠悠的.碧水,彷彿看到了你吟誦《離騷》的背影。你—屈原,灌溉着天下詩人的驕傲。

屈子心繫楚國,駕一匹快馬向楚國王宮飛奔而去,黃沙漫天飛舞,前路未可知。見到楚王,屈子一甩長袍單膝跪地,雙手捧着一部法典獻給楚王,楚王漫不經心的看了一眼法典,隨手丟在了地上轉身離開了。屈子一步一步跺到法典前,緩緩地彎下腰撿起法典緊緊的抱在懷裏,大喊一聲“楚王”,可聽到的只有那一陣陣迴音。屈子站在汨羅江畔長吁了一口氣,風為其奏樂,水為其擊鼓,他大聲吟誦《離騷》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回首望了望楚國,眼中泛起了淚花,奮身一躍跳進汨羅江。

我一層一層剝開粽葉,將那又白又軟的江米送入口中,甜滋滋的。端午節的味道瀰漫在鎮江每一個地方,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碧絲長。當年屈子報國無路,含恨投江。而今我們只要好好學習,便能為社會做一份貢獻,“路漫漫其修遠兮,將上下而求索。”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3:

陽光透過樹隙,碎了一地燦爛,這是個好天氣,更是個好日子——端午節。空氣裏流滿了濃濃的粽香,我早就學會了包餛飩、糰子,很想跟奶奶學包粽子,奶奶也答應教我包粽子。

粽葉浸在微温的水中,那股淡淡的草木清香悄悄瀰漫了一屋子,裊裊的鑽進鼻子裏、心田裏。奶奶掂起兩片粽葉,那雙滿是皺紋早已不光滑但那麼靈巧的手一扭轉,粽葉便捲成了一個尖尖的角。奶奶灌進白花花的糯米,壓實變戲法似的把粽葉蓋過去,一繞,一卷,再拿起一片粽葉,用我看不懂的手法包上去,最後用一根粗針穿了粽葉角再穿過粽身,一個粽子竟完成了。看的我眼花繚亂,目瞪口呆。我試着用兩片粽葉卷出一個角,倒也卷的不錯,但,接下來我就什麼都不會了。

奶奶笑了笑,用她飽經風霜的手把着我的手,一步步教。“來,先這麼卷,對了,在這樣繞過去,哎,好!”我大概懂了一點點,又繼續重複步驟,可不知為什麼,我包的粽子總鬆鬆垮垮的,到後來,我一個不留神,沒抓牢,米居然漏出來了,我只能對它苦笑。奶奶卻樂呵着,告訴我,米要灌得滿壓得實,才包的出端正好看的粽子。我似懂非懂,照做了,呵呵,有效哦。但具體的包法我還是一知半解,每次都散掉。奶奶耐心的再教一遍,我最後試了一次,終於成功了!

好笑的是,我包這一個粽子的工夫,奶奶已經包好了一大盆,爺爺拿去煮了。似乎是要煮很久的樣子啊!但粽香瀰漫的整個屋子都是,小饞蟲把我勾了過去,每隔一會兒就問爺爺好了沒,問到我自己都煩了。粽子終於好了,粽葉變成更深的墨綠,清香一如既往的散發。我愛吃白米粽,爺爺事先為我準備好了白糖。輕輕剝開粽葉,裏面的米浸透了粽香,再裹一層薄薄的白糖,咬上一大口。哇!真是人間美味!滿口生香,糯米軟而黏的口感令人回味無窮。但我最多吃兩隻,不然胃可遭殃了。

端午節,空氣裏瀰漫着煮熟的粽子的香味兒,粽香混合着糯米香,而那好聞的味道里包裹着的,是收穫的味道,成長的味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zrqr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