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關於寫端午的作文

關於寫端午的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寫端午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寫端午的作文

關於寫端午的作文1

早晨,正在睡夢中的我突然聞見一股淡淡的清香,我連忙睜開眼,穿好衣服,朝着味的方向跑去。啊!原來是媽媽正在煮粽子呀,那一陣又一陣的香味,真是讓人垂涎欲滴。我大聲喊道:“粽子好了沒有,我快要餓死了。”媽媽從廚房裏探出頭來説:“你真是個小饞貓,粽子馬上就熟了。”吃完早飯後,端午節美好的一天就開始了。

我們先一起去探望了家在鄉下的外公。外公帶我上了山,山上一派風景:小草爭先恐後地從地裏探出了頭,有的竟長得比我的膝蓋還高;杏樹上長滿了碩大無比的杏子;桑樹上的桑葚顆顆圓潤飽滿,活像一串串小型的葡萄。外公一會兒指指這個,一會兒指指那個,滔滔不絕地向我講述田野中的農作物。最後,我們停在了一株植物旁,外公伸手摘了一片葉子,夾在我耳旁,並説:“這就是艾草,你如果一直帶着它,帶一天,這個夏天就可以防止蚊蟲叮咬。”在外公家的這段時間,真是使人受益匪淺!

最後,我們來到了一個山莊。那裏不僅可以吃飯,還有不少娛樂設施,如網紅橋,水上鞦韆,划船等。網紅橋建在沙地上,兩面各有一個石墩子,中間架一座橋。人們站在上面左右搖,總免不了有一些人因為沒把握好平衡而掉下去,而掉下去的人也會受到大家的嘲笑,我雖然也摔了幾跤,但是後來終於掌握了技巧。水上鞦韆,顧名思義是架在水上,在蕩的時候,總有一種失重的感覺。那天去,就看見有人在蕩的時候哭爹喊孃的,甚至眼淚都流了出來。那樣子真使人忍俊不禁。

今年的端午節不僅使我得到了無限的樂趣,還讓人受益匪淺。我真希望下一個端午節早日到來!

關於寫端午的作文2

初一吃糕;

初二吃粽子;

初三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這首不很與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與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户户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使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與甜味的。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使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説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關於寫端午的作文3

兩千多年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在淚流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後,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

一轉眼,端午節來臨了,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後,就匆匆忙忙地出門去看賽龍舟了。剛來天鵝湖(賽龍舟現場),就看到了“人海”。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好險來得及時”我想着。突然,觀眾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划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後,不甘落後。觀眾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着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選手獲勝了。接着就是最有趣“搶鴨子”遊戲了。資助方與一些好事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裏抓鴨子,抓到歸自己。圍觀觀眾也不甘落後,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了,我回到家中,吃着香噴噴粽子,一家人説説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着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為全世界人民節日。

關於寫端午的作文4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習慣,是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節日。

過端午節要插艾葉,喝雄黃酒,吃粽子,看龍舟賽。

今天媽媽帶我去姥姥家過節,剛進門,姥姥就把包粽子米,粽葉,肉都準備好了,就等我們來開包了。我與媽媽把手洗乾淨就開始包粽子,我是第一次包粽子,先看媽媽包。先把粽葉摺好,再放一小半粽米,把肉放在粽米上,再放一把粽米,然後把粽葉包好,最後用線把粽子纏繞好以防粽米掉出來。看着媽媽熟練包着粽子而我一個也沒有包好,非常急,可越急我也越手忙腳亂。唉,又沒包好,媽媽説:“別急,慢慢來,跟着我步驟一步步來”。我慢慢,一步步跟着媽媽做,也包好了一個。我好高興,拿着包好粽子給姥姥看,姥姥還誇獎了我。我包粽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美觀,但也非常不錯。認認真真做好了一件事,沒有半途而廢。中午吃着自己包粽子,心情格外好。

下午,舅舅帶着我們去看龍舟賽。站在江邊,到處都是人,我們來早,站在一個好位置上。開始比賽了,哨孑聲一響,那些龍舟上水手拼命伐着收槳,前面鼓手用盡全力敲着鼓,後面舵手掌控着龍舟方向,總條龍舟上人都要非常默契。龍舟越來越快,江邊上加油聲也越來越響。江邊上人把掌聲送給所以參加龍舟比賽人。

端午節吃了美味粽子,看了精彩龍舟賽,真值得回味。而且划龍舟還可以增強劃手之間友誼。

端午節,我們中國一個美好節日,一個美好傳統節日,我們在這天包粽子、品粽子、划龍舟。端午節,是古人所創造,所以,端午節這個節日也表現了古人智慧。

關於寫端午的作文5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便忙着包粽子,吃粽子,包粽子時要準備糯米、粽葉、線繩,這樣一合起來就成了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

端午節賽龍舟在南方很盛行。每年端午節的這一天,江河湖泊裏有經過精心裝飾的龍舟嚴陣以待,河岸上是身着節日盛裝、滿懷喜悦的男女老少。比賽令一聲響,水中是鑼鼓震天、浪花飛濺、龍騰虎躍;岸上是搖旗吶喊、歡呼雀躍,那場面是何等壯觀。端午節還有一種習俗,就是用五色絲線纏在小孩的手腕、腿腕和脖子上,也有把五色線擰在一起纏的。羣眾稱作“花花繩”,古人叫做“長命縷”。據説,彩絲係臂可能是“紋身”的變相發展,五色線象徵五色龍,可以降服鬼怪。

關於端午節還有這樣一段傳説呢: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楚國的大夫,很有才能。他主張改革楚政治,聯合各國抵抗秦國。但是,屈原的主張遭到奸臣的反對,楚王不但不採納屈原的主張,還把他趕出了楚國的國都。屈原離開國都後,仍然關心祖國的命運。後來,他聽到楚國被秦國打敗的消息,非常悲痛,痛感自己沒有力量拯救祖國,就跳進汩羅江自殺了。這一天正是公元前278年農曆的五月初五。人們聽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後,都划船趕來打撈他的屍體,但始終沒有找到。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百姓們就把食物扔進江中餵魚,以後,每年五月初五人們都要這樣做。久而久之,人們又改為用蘆葦的葉子把糯米包成粽子扔進江裏,於是,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慣。

我愛家鄉,我更愛家鄉的端午節。

關於寫端午的作文6

我們中國有許多傳統文化,有吃年夜飯的春節,有全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餅的中秋節,但最讓我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一到端午節,我就非常不好受。主要是為屈原“可惜”。他是多麼了不起呀!一個大才子,一個愛國浪漫主義詩人。但是他所在國家的皇帝居然一次次聽信小人言,最後令他流落民間。

這麼好的人才都不要,真想挖了這個“狗”皇帝的眼睛,最後這個國家滅亡了。屈原聽到了這個消息,因傷心過度而跳河自盡了。

因為屈原十分受老百姓愛戴,老百姓想方設法去撈屈原的屍體。但是到最後還是沒撈到。老百姓害怕屈原這麼偉大的詩人的屍體變成魚蝦的食物。所以就有人把飯糰扔到河裏。(讓魚蝦去吃飯糰。)漸漸的就變成了如今的粽子了。

説到端午節的傳統文化就能説好到好久。因為很多人都很迷信,都覺得端午節這一天陰氣太重了。所以會有很多人會在身上帶一個漂亮的香包。

我也有一個很漂亮的`香包,因為我的生肖是狗,所以上面是狗的圖案,還撒了許多金粉,看起來很漂亮!

還會有一些人在家門上插上艾草,因為艾草氣味大,可以讓那些蚊子不敢靠近出座屋子。我家也是年年插的。

不過端午節最大特徵還是包粽子,一説到粽子我就直流口水。最讓我喜歡的還是肉粽和白米棕。我先來講講粽子吧,當你把線拉開,再把粽葉打開,會發現糯米很黏,因為這水煮的過程中,糯米里面的空氣都蒸發了!你再去晾乾,放上十天二十天都不會壞。但是糯米不易消化,腸胃不好的人還是少吃。

怎麼樣?到了端午節,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了,想無聊都沒法無聊,這一天你一定會過的很充實。我愛五月端陽!

關於寫端午的作文7

五月端午節,賽龍舟陣陣吶喊聲又迴盪在耳畔。令我震撼不只是賽龍舟壯觀場景,還有振奮人心龍舟精神。

相傳戰國時期屈原投江自殺,眾人為了尋找他而划着龍舟,追趕拯救。演變成如今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愛國之士而划龍舟,以驅趕魚兒,不讓魚兒吃掉屈原屍體。五月五,端午這天,我又來到了河邊,觀看一年一度賽龍舟。

一支支隊伍靠着河邊,紅隊,黃隊,藍隊……旗幟迎着風飛舞着,化作一隻只彩蝶,紀念着、緬懷着。一聲吶喊令下,龍舟疾速向終點衝去,宛如飛龍一般。領頭隊員打着鼓,聲聲吶喊雄壯有力,劃舟壯士們喊着同樣號子,船槳一起一伏,像飛躍竹片,打起一層層水花,濺在壯士們衣服上,分不清是汗還是水,一番激烈鬥爭後是另一番風景:划龍舟不僅是男人上,女人也照樣可以上!

一羣女漢子上場了,氣場一點也不比男人們差。男人們喊口號,女人們則唱起了歌,唱啥?是讚揚屈原愛國精神啊:“是誰讓他最後投進茫茫大江,才使得那一篇篇名作地久天長……“她們拼盡了全力划龍舟,向終點拼搏着,不怕垮了也不怕累。她們説:“男人可以做到,女人也一樣可以做到。”這種不服輸勁實着令我震撼了。“二十米,十五米,十米……“就快到終點了,汗水早已沁透了衣裳,左右臂痠痛侵佔了整個身體,可她們還在堅持着,不懈地向終點衝去。一越過終點線,累像一灘泥一般癱坐在岸邊。可洋溢在她們臉上,是無盡歡樂與自豪。

是啊,要有這種拼搏精神,不服輸精神才會成功啊。如今,不僅僅是男人,就算是女人也可以打出一片天地。每個人都有創造價值機會與能力,用自己實力證明自己可以做到。

今年端午,帶給我不僅是划龍舟精彩,還有那不服輸、不怕輸龍舟精神,這也帶給我拼搏與不懈勇氣。

關於寫端午的作文8

今天是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

我給你們先説一下端午節由來吧!

端午節,又稱五五節,因為端午節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日,是三個重要中國重要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與農曆新年。

這個節日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才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德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滿嫉妒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皇帝重視,屈原在猶豫情景下投汩羅江自盡。

由於對屈原愛戴,汩羅江畔居民匆忙划船在江內尋找屈原,並且將米丟入汩羅江中,一平息汩羅江中蛟龍,即使他們當時並沒有找到屈原,但是,他們行為直到今天在端午節時候,仍然被人們傳頌紀念着。

然後,我再説説我怎麼過吧!

端午節習俗就是吃粽子,賽龍舟。

我家有一位名副其實包粽子能手——我媽媽,媽媽説,包粽子用蘆葦葉包最好吃,媽媽先拿了山片蘆葦葉包捲了一個筒,然後放了點米,又放了一顆棗,接着又放米,又放了幾顆棗,包滿了以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粽子就完成了,然後又包了幾十個。最後放在高壓鍋裏煮40分鐘後,放出來後等四個小時入味後吃,香甜可口。

在端午節那天晚上,我們院裏許多小朋友都出來玩,他們有打羽毛球、有玩蛇板、有騎賽車,熱鬧極了,就這樣我度過了一個愉快而難忘端午節。

關於寫端午的作文9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的河還能划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家裏的婆婆出門看熱鬧去。作為保姆的婆婆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令槍響後,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鬥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鬥志似乎隨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使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痴如醉,家鄉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緊緊地攥我的手,與藹地笑。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濕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濕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婆婆端出兩隻冒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婆婆微笑説,這些用荷葉包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粽子,我還驚喜地發現米飯裏面還有內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婆婆從鄉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划龍舟時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這噴荷香的飯糰,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温馨。

婆婆在我上小學以後便回鄉下頤養天年了,但我們家還是經常在端午節去探望她時帶回幾隻粽子,來重温舊日的快樂與節日的喜悦。只是這幾年來給我帶來的是遺憾,端午節被韓國人註冊了,家鄉的的河髒得不能再划龍舟了,婆婆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被外國人註冊了,我們還能吃粽子;這條髒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划龍舟;但最使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再牽婆婆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但我更懷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與婆婆。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關於寫端午的作文10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説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與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與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粽子,賽龍舟。

説起吃粽子,自然的有包才有吃。我媽媽可是一個包粽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粽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裏錯了,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粽子的。”調皮的我正在廚房裏搗亂呢!好了,迴歸主題,正式包粽子。“先把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筒,然後放入糯米與花生、肉餡與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粽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媽媽的步驟做的,但感覺怎麼也不似一個粽子。但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粽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大家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遊動,大家都認為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後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為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關於寫端午的作文11

一轉眼,就到了端午節。我與媽媽走在路上,到處都是粽香、艾香,因此,空氣都變得清新了。賣粽子,賣艾蒿,賣香囊……隨處可見。那艾蒿如翡翠般綠,散發着香氣。過路行人一般都要買個幾把,插在門上,放在櫃子上,插在蚊帳裏,可驅邪,也可淨化空氣。還有人賣梔子花。我央求媽媽買幾把艾蒿,媽媽答應了。

晚上回到家,爸爸已準備了豐盛晚餐,以慶祝端午節。吃完飯,爸爸端上了綠豆糕與粽子,又把艾蒿插在門上,放在櫃子上,屋裏頓時變得很香很香,如同仙境一般。一家人聞着艾香,吃着香噴噴粽子、糕點,十分温馨與甜蜜。

端午節,讓我想到了一位偉大愛國將士——屈原,後因國家毀滅而跳河自殺。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屈原自殺那天定為端午節。人們在那天舉行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蒿等習俗。

在我小時候,我爺爺家都會在電視機前看關於端午節節目,鄰居也常常請我們去他們家吃粽子,似一家人一樣。那時我特喜歡吃粽子,但因為時間推進而改變胃口,我漸漸不喜歡吃粽子了,不過還是很喜歡吃肉粽子。粽子家裏人也不想吃,吃也實在端午節才吃,與我一樣,他們也有自己喜歡口味。

坐在電視機前看激烈賽龍舟比賽,為自己喜歡隊加油喝彩。我想:中國文化多悠久啊!中國傳統佳節多精彩啊!

香飄端午節!我愛端午節!

關於寫端午的作文12

我家鄉在湖北,時至五月,家鄉空氣裏瀰漫着粽子香味。是啊,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在湖北俗稱端陽,“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喝黃酒,龍舟下水喜洋洋!”正如這首民謠所唱,在每年端午節,湖北各地均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黃酒、懸艾草習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在宜昌市秭歸縣端午龍舟競渡,非常隆重,還有祭祀、招魂等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活動。

查看史書,關於端午節起源有紀念直言敢諫伍子胥之説、有同情孝女曹娥之説、有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之説……。而在家鄉,千百年來,尤以紀念屈原之説影響最廣,佔據主流地位。

據史書記載,屈原為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天湖北宜昌市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強烈反對,屈原被去職與流放,卻寫下了憂國憂民《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國家被侵略,含恨報石投江,楚國百姓聞訊奮起駕舟營救,此後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又怕江河裏魚吃屈原身體,就紛紛拿米團投入江中,後來便有了包粽子習俗。每年端午節龍舟競渡與吃粽子等祭拜習俗,體現了百姓對愛國詩人敬佩與思念。

從20xx年起,我國將端午節規定為法定節假日。20xx年,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這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千山萬水粽是情,千秋猶憐屈子心,詩人仰天出門去,世間難覓離騷人!”端午節紀念屈原文化源遠流長,其在文學方面造詣,是中華文明史上璀璨明珠;其高雅文人氣質與不屈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

又是一年端午節,隨着知識增長,我對端午節來歷與意義有了更深瞭解,其風俗習慣及文化傳承,增強了我們青少年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關於寫端午的作文13

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我最喜歡的就是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因為在這個節日裏,我可以嚐到香甜的粽子,看到精彩的龍舟競渡。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的,還有吳月民族圖騰祭等等,其中流傳最廣泛的是紀念屈原的説法。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強烈反對,被趕出都城。公元前278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抱石投汩羅江身死。傳説屈原投江後,楚國民眾紛紛爭先恐後划着船去拯救,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為避免江裏的魚蝦蟹咬食屈原的身體,人們就拿出準備好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投入江裏。慢慢就演變成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今年端午節的早上,外婆和母親在家裏包粽子,我看見了跑過去説:“母親教我包粽子好嗎?”母親説:“好啊。”母親手把手教我,我拿來一片竹葉把它捲成牛角狀,挖一勺米放進去,再把葉子捲起來,用繩子把粽子綁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看着自己包的粽子,雖然不漂亮,但我甜甜地笑了。現在粽子的口味很多,有綠豆餡的,有肉餡的,還有板栗餡的……讓人聽了口水直流。

原來,我們的端午節有這個悠久有趣的傳説啊!我喜歡端午節。

關於寫端午的作文14

一片綠葉包裹着糯米,用一捆細繩紮起來,放到鍋裏慢煮,那粽子香味飄散着。關了温暖的燈,來到屋外,擺起鋪子來,一聲聲的粽子喚醒了人們的記憶,那臉上的笑容從未消失。

已近農曆五月,心中的棕香萌動着。在記憶的書籤,兒時的那段記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太陽曬暖的午後院子裏,我坐在木凳上,等待着奶奶做好包粽子的準備,一盆浸泡的糯米,一把煮過的粽葉和一團線繩,整齊的擺在奶奶面前。只見奶奶熟練地拿起一片粽葉,在水中涮過後折成漏斗的形狀,然後把糯米放入其中輕輕壓實,又拿起一個蜜棗放在裏面,再把粽葉合起,用一根細細的線繩,三下四下,轉來轉去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看着,看着,我被奶奶包粽子的姿勢震驚了。

“奶奶,為什麼要包粽子“

“端午吃,為了紀念屈原。“奶奶的手一直忙碌着,一邊耐心的回答我的問題。

等待是個漫長的過程,當一股清淡的棕香慢慢飄滿院子時,奶奶已經將一盆粽子端到我面前了。剝開粽葉,香甜的棕味沁入心脾,吃上一口,脣齒留香。

猛然間,腦海中浮現出屈原的背影。一條沉重的河流和一頁小舟,在寂寞的歌裏,飄過五月,這時候,兩岸的艾葉,總在痛苦的抖動,他憤憤走入江中,而那些魚兒卻沒有感動,幾千年還在遊動,結滿眼淚的沉甸甸的粽子,在我們心頭,淚流滿面,無法沉默。

撫摸着散發香草芳香的小粽子織品,我會讓那棕香流傳久遠,久遠。

關於寫端午的作文15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汩羅江邊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米里,和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裏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pvrkx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