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精華】端午節的作文800字集合七篇

【精華】端午節的作文800字集合七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作文800字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端午節的作文800字集合七篇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1

這次端午我在爺爺奶奶那裏過。一進門就看見奶奶忙着包粽子,爺爺在門口插艾草,忙得不可開交,我上前向爺爺奶奶問好:“爺爺奶奶好。”奶奶一見我就把手中的事放下了,過來看我。“乖孫女,你長高了不少呢,去年這時候才到奶奶脖子,今年就到奶奶的鼻子啦。”“是嗎?”“怎麼不是呢?”奶奶笑呵呵地説,“明年説不定到我額頭啦。”……聊着聊着,到了中午。

“吃粽子啦!”奶奶大聲的喊着。我們都到齊了,開飯。我吃着奶奶包的粽子,彷彿吃到了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佳餚,是用金錢買不到的,裏邊包含着奶奶對我濃濃的愛,奶奶的艱辛,奶奶愛我的情意……我忍不住説:奶奶,我愛你!”“奶奶也愛你!”這一幕,我深深地感動了,熱淚盈眶。“不要哭,哭了可不好看。”至今,奶奶還忘不了我以前愛臭美。我愛臭美,人家老是笑我,每在這時候,奶奶總是挺身而出,斥責他們:“有什麼好笑,你們沒有過嗎?如果現在是你們被人笑話,還會這樣嗎?要尊敬別人,尊敬別人,別人才會尊敬你。”被奶奶斥責過後的他們,各個全都臉紅起來,以後再也沒笑話過我。在這短短的幾分鐘裏,我體會到奶奶的愛,頓時眼淚從兩邊滾落了下來。在我被人打的時候,不管颳風下雨奶奶總是出現在我的面前,讓我感到無比的温暖,無比幸福。奶奶的愛已超出我的想象,在這世界上我感到我是最幸福的人,再也沒人比我要幸福了。

“呆什麼?”一句話讓我從回憶中退了出來。

原來是奶奶叫我去看龍舟,還説今年的龍舟有比賽。我連忙讓奶奶帶我去。

到了海邊的橋上,站在最高的一層樓梯看下去,像要栽倒下去,不怕,我有那和藹可親的奶奶。

“今年的龍舟比以前有趣多了!”一個個龍舟爭的“你死我活”必要比出個高下。其中紅色的龍舟游到了第一,其他的龍舟上的人用上了吃奶的力氣蕩起雙槳,擴散出了一道道水紋,真美。不一會兒其他的龍舟都趕上了紅色的龍舟,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必能成功。時間如梭,轉眼間到了傍晚,我在奶奶家吃完晚飯就要回家了,在回家前,我對爺爺奶奶説:“下一個節日,我一定會和爸爸媽媽回來看你們,爺爺奶奶,我愛你們,是你們幫助我走出陰影,讓我開開心心、無憂無慮的成長,謝謝你們,讓我的生命充滿光彩,謝謝你們!”這時,全家人都感動了,眼淚隨着眼眶兩邊留了下來,“再見。”我依依不捨地回家了。

端午節,雖然平凡,但有着家人那濃濃的愛。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2

據“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説,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説:“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説,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3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我的家鄉地處河南南部的中原地區,按説是過北方形式的端午節,但由於我們這裏是山水相間,有北國小江南之稱,也就有了獨特的端午習俗,既吃粽子、戴香包、插艾葉、喝雄黃酒,又有北方少見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的龍舟賽。

家鄉民俗認為,五月為惡日,懸掛艾葉如旗、昌蒲似劍,可驅邪除穢。每當五月五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採帶露水 “五味草“。用“五味草”和“午時水”煮雞蛋或鴨蛋,剩下的水給小孩洗澡,喝雄黃酒。“孩子,端午節了!起牀咯!去洗洗臉吧!”“哦”我應答了一聲。剛洗完臉,就來到廚房找吃的。可倒黴的是,一來到廚房就給媽媽拉着幫忙裹粽子了。一開始我還不願意的,可是看着這些花花綠綠的材料,童心又起了!一會拿片裹粽子的竹葉,放點材料,一會拿着草繩綁呀綁,終於,在我的努力下,完成了我第一條粽子。吃完飯後,我換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龍舟。於是,我便去河邊看賽龍舟。我拿着自己裹的粽子,一面吃一面走着去。端午節前幾天,他們就擺開了陣勢。龍泉湖兩岸,紅旗飄飄,彩旗獵獵。比賽那天,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龍泉湖兩岸,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江邊泊着兩條龍舟——一條黃龍,一條青龍,它們龍頭翹起,蓄勢待發。隨着一聲震天的鑼鼓響起,兩條龍舟幾乎在同一時間,同一秒鐘,向着同一的目標進發。船上鼓聲震天,船中坐着30名勇士,分列在船的'兩側,每人手中緊握劃板,一鼓作氣。河岸上,觀戰的人羣高聲吶喊起來:“黃龍加油!”“青龍加油!”划船的勇士聽着這激情的吶喊聲,個個憋足了氣力,揮舞着劃板,身後激起的水花濺起一道道波瀾。寬闊的河面上,波濤滾滾,兩條龍舟劈江斬浪向着河對岸疾馳。一條百十米寬的河牀,不到五六分鐘的時間就橫渡過江。一場比賽下來,雙方不分彼此。那種緊張激烈、扣人心絃的競渡場面,令人們歎為觀止。比賽結束後,誰都不願離開,大家站在岸邊回味着賽船的無窮樂趣……

龍舟競渡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羣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民間活動。我家鄉龍舟競渡據説也是為了紀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粽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家鄉的端午節,我是不會忘記您的,我愛您!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4

沁人心脾,划龍舟,趕鴨子,都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娛樂。雄黃酒的傳奇故事,薰蒼朮的祝福,無不透露着節日的喜慶。

端午節吃粽子是從古傳承至今的一個重要習俗。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都統稱為粽葉。粽子的傳統形狀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們都會根據粽餡為粽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粽;糯米里摻合小豆的叫豆棕;摻棗子的是棗棕。在很久以前的考試當中,家長大多都會給孩子包幾個棗棕帶上,因為棗棕又叫“早中”。剝開那層墨綠的外衣,露出裏面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早已將我的饞蟲勾起來了。甜糯的粽子,這是端午節味道。

端午節在門上掛艾葉,蒿草,白芷等植物,也是端午節的一個傳統習俗艾葉、蒿草、白芷都是屬於中藥的。先煮兩個雞蛋,等雞蛋煮好以後,從中間剝開蛋白,取出蛋黃,在原本蛋黃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草包住一件銀飾品,合上雞蛋,用紗布包住,塞到嘴裏,可以驅寒、治咳嗽。艾葉,蒿草的清香是端午節的味道。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河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以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船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在我的家鄉每年都會舉行賽龍舟比賽,還會在江面放置許多鴨子,幾個龍舟隊伍相互競爭,那個隊伍抓到的鴨子多,那個隊伍就獲勝。每年,我都會站在江邊,看着江面上龍舟隊伍的奮勇激進,看着他們的比賽。龍舟對屈原的紀念,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傳授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説是可以藥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薰蒼朮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活動之一,就是民間傳統用蒼朮消毒空氣;將天然的蒼朮捆綁在一起,燃燒後產生的薄煙,不僅會散發出清香,還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雄黃的傳奇,薰蒼朮的祝福,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千年的傳統延續至今,每一樣習俗都被傳承,端午節的味道也被記憶。甜糯的粽子;奮勇激進的賽龍舟;清香的艾草;傳奇的雄黃;神奇的薰蒼朮。這都是我記憶中端午節的味道。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5

傍晚的涼風呼呼地吹着,樹葉兒“啪啪”互相拍打着。夕陽降至到半山腰。寂靜的黃昏,不禁流蕩起一絲離愁。

農曆五月初五,這是一個全國上下慶祝的日子。這不,幾天前外婆就準備好了糯米和粽葉。“外婆,外婆,我要吃粽子,要大蜜棗的餡的。”年幼稚嫩的我早已迫不及待地嚷着吃粽子了。“好,好,回頭想吃多少咱就吃多少,呵呵。”外婆慈祥地摸着我的頭説道。不經意間,我隱約地看到牆邊盆中的糯米和粽葉,鼓着飽滿的身子,舒展着那柔軟的葉子。像是在憧憬,期待什麼。

充滿期待地等了數天,終於端午節的腳步終於停下了。村裏炊煙裊裊,到處都瀰漫着一股粽香。裹粽葉,放糯米放餡,捆線……外婆嫻熟的技術,讓我看的目瞪口呆。還以為外婆像哈利波特那樣有什麼神奇的法術哩!小小的我,蹲踞在盆邊,全神貫注地盯着外婆的動作,半天后冒出了句:”外婆,你給它吃了啥藥?它咋那麼聽你的話?”話音剛落,外婆“撲哧”忍不住笑了起來。雖然不懂她為什麼笑,但還是撓撓頭,“嘿嘿”地笑起來。

看了外婆包粽子後,心裏立馬把她當成了心中的偶像。於是吵鬧着要包粽子。起初,她不肯,嫌我太小。可惜,她仍舊抵不住我的“死皮賴臉”。外婆很有耐心地教我如何如何。當我差不多會了的時候,便獨立完成自己的傑作。同時,外婆還給我講了端午節的一些故事。自然,少不了那偉大人物——屈原。那種滿腔的愛國熱情使我心潮澎湃。心中第二偶像便誕生了。

煮粽子啦。外婆把好多的粽子放進大鍋裏,然後一個人在灶台前燒火。我趴在門檻上,急切地等待着香噴噴的粽子快出鍋,看着外婆在通紅火光下那蒼老的臉龐。豆大的汗珠從她臉上滑落,我的心不禁一顫。我趕忙拿毛巾給她擦汗,她又慈祥地笑了。我拿起柴火也幫着燒。昏暗的火光下,兩個一大一小瘦弱的背影,被拉得很長很長....

“媽,不行了,快到時間了,等等趕不上車了。”爸爸突然從外面氣喘吁吁地跑進來。他邊説邊去裏屋那行李。外婆站了起來,拉着我的小手看着爸爸。我抬頭去看外婆,臉上沒有了慈祥,眉宇間展現的只是那種憂傷與不捨。“就不能緩緩,今天端午,吃完粽子再走吧!”她定格了許久,終於開口説話試圖想要挽留。“媽,真不行了,車快開了。對不起了。”再一次,她的希望破滅了。

這是我待在這個村最後一天了,接下來我要隨着爸爸出遠門了,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爸爸牽走了我的手,跟外婆説了幾句,就走了。轉身的剎那,我聽到了鍋內水滾的聲音,聞到了那淡淡的粽香。感覺到外婆的不捨,那深深地愛。

火車奔馳在田野間,車窗外農家煙囱飄動着縷縷炊煙,一直期待的粽子沒有品嚐到,就那麼匆匆地離去了。拭去眼角的淚,默唸:

外婆,沒事!來年等我回去,端午節,我一定陪您好好過。不,什麼節都陪您過!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6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説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吃粽子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説,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當時主要有兩種粽子,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到晉代,端午食粽子成為全國性風俗,“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這是西晉周處所作《風土記》一書中的明確記載。當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還添加中藥材益智仁,稱“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已經成為端午節的必備食品。唐人姚合“渚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的詩句,反映了當時食粽之普遍。宋代時,出現了用“艾葉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突破了菰葉的季節侷限。明代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核桃,品種更加豐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則出現在清代乾隆年間。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

飲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説“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古詩云:“唯有兒時不可忘,持艾簪蒲額頭王。”意思是説端午節這天,孩子們拿了艾葉,戴上菖蒲,額頭上用雄黃酒寫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黃酒灑在牆角、牀底等處,可以驅蟲,清潔環境。但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雄黃酒外用尚可,飲則有害,必須慎用。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7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着危冠。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户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説、龍説、紀念伍員説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説。據説,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藴,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説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標籤: 七篇 端午節 精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jmr8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