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粽子飄香作文集合4篇

粽子飄香作文集合4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粽子飄香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粽子飄香作文集合4篇

粽子飄香作文1

説起家鄉的端午,嘴中便是甜蜜蜜的美好。

家鄉過端午,首先就是戴祖母做的五色線了。五色線做法很簡單,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再穿上幾顆小珠子就行了。等到端午節那一天凌晨,孩子還未睡醒時,戴在孩童手腕上,可以驅瘟避邪,使兒童無病無災健康成長。我們小孩覺得很新穎,是第一個戴五色線的人,都嚷嚷着天天都帶,卻殊不知這是早在宋代就有的古老習俗。《風俗通》載:五月五日,以五色絲係臂,名長命縷。《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絲命可續,指的就是這種習俗。系五色線,據説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認為這和藥王孫思邈的事蹟有關,將花線丟進河裏,等於百病也被帶走了,具有送災的性質。都來自傳説,其實也不過是老輩對孩子的愛和期望,通過線來傳遞罷了。

家鄉過端午,為孩子繫上五色線後,還要吃粽子。如果有一對新人喜結良緣,就要在結婚第一年端午送粽子,寓意美滿幸福。頭天晚上,要先泡好粽葉、粽繩、糯米,方便第二天包粽子。端午凌晨,院子裏還灰濛濛一片,祖母便坐在馬紮上,身前放幾個大小不等的瓷碗、鐵盆。一個盆中放着墨綠色的粽葉、棕繩,一個盆裏是洗好的糯米,瓷碗中花生、蜜棗漂浮在水中,閃着點點色澤。祖母將手洗乾淨後,拿出兩片被水沖洗得光滑的粽葉,光面朝裏,折成漏斗狀後,先用一粒花生或蜜棗放在漏斗狀的粽葉底角,再用佈滿老繭的手篩了篩糯米,放在粽葉中。最後把剩下的粽葉折下,用粽繩捆綁好。祖母裝糯米總是隻裝滿五分之四,要留五分之一的空隙。我問過祖母,祖母告訴我,等煮粽子時避免太膨脹,將粽繩掙破。粽子在祖母手中快速成型,稜角分明,還掛着幾滴水珠,使人忍不住吞嚥幾下口水。我不住地催促祖母,希望她能快點將粽子包完,好快點品嚐。

在我的催促下,祖母終於包完粽子,開始煮粽子。祖母邁着蹣跚的步子,將裝粽子的碟子放在桌上,開始燒火。祖母不用高壓鍋,而是用一口很大的鍋灶。鍋灶用磚砌成,外圍是水泥,上面就是鍋。將雙臂一伸,就正好能量出直徑。這時祖母將粽子一個一個擺放在鍋底,相互交錯。再用水瓢往鍋裏舀着清水,沒過粽子的頂端。此時粽子在清水下閃着幽幽綠光,像深海里的藻類一樣神祕。祖母又在粽子上壓着篦子,篦子上壓了一塊乾淨光滑的石頭。鍋蓋緩緩蓋上,祖母坐在馬紮上開始煮。小時候,我總是急不可耐地等着,對祖母説:祖母,等粽子煮好了我要吃很多個,你吃四個,祖父吃三個,父親吃兩個,母親吃兩個,妹妹吃一個,剩下的都給我。好不好?祖母笑笑,點頭答應着:你就嘴饞,吃的時候準讓你吃夠。我又得寸進尺道:那、那祖母你吃三個,另一個給我,好不好?祖母還是依着我,説:好,好,你想吃幾個就吃幾個,一定都讓你吃。終於,粽子在我灼熱的目光中出鍋了。

寬大的鍋蓋一拉開,氤氲瞬間充斥在廚房中。粽香在霧氣中縈繞,似一個迷路的小孩,在大霧中好不容易找到回家的方向,露出臉來。姍姍來遲的粽香令人食慾大振,粽子終於出爐了。一個個色澤明亮又略顯暗淡的粽子在雪白的瓷盤的映襯下,逾顯深沉,令人神往。

將粽葉緩緩剝下,糯米顆顆飽滿,綴着一顆兩顆蜜棗、花生,將糖灑在粽子上。咬一口,糯糯的甜膩炸在口中,輕輕撫摸着舌頭,味蕾,最後在心間盪漾起來。我甜蜜蜜的吃着粽子,心裏想,端午也就如此了罷。

現在的端午早已沒有孩童時代的濃郁鄉味,五色線、粽子早已成批生產,加快了速度,卻沖刷了情。德國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卡爾·雅斯貝斯指出:在繼承中,人擁有一點實際能力,那是不可摧毀的東西;在傳統中,則擁有一點絕對的東西,那是不會遺失的。傳統並不是靜止不動的死寂的歷史沉積物,而是一道生命洋溢的、永遠流動的、離開它的源頭愈遠就膨脹得愈大的洪流。

傳統是流傳的,時尚是流行的。

傳統是過去的時尚,時尚是將來的傳統。

傳統是過去的現代,現代是將來的傳統。

傳統在流傳中更新為時尚,時尚在流行中沉澱為傳統。

粽子飄香作文2

俗話説,五月五是端午。在這個傳統節日,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吃粽子、掛葫蘆,給小孩子扎五彩線、掛香袋、戴荷包。濃濃地節日氣氛將生活裝點得斑斕多彩。

前天,朋友驅車趕來,送我一大包粽子,一定要我收下,並驕傲地説是海南的粽子。盛情之下,謙讓不如從命了。提着沉甸甸的粽子,心裏着實很温暖。海南的粽子,個頭兒很大,每個足有半斤重,大的可達1斤重。拆開絲繩,一股油香撲面而來,寬大的粽葉緊緊包裹着糯米糰,粽葉足有5條之多,結實滑嫩的糯米粽就像芙蓉出水的大美人,咬一口,滑膩,香滿口。再咬下去,吃到了精瘦肉,原來是一小塊排骨,頓時香氣逼人。再咬一口,又吃到了鹹鴨蛋黃,酥軟、綿厚的感覺,真是人生一大美味。原來,海南的粽子都是肉粽,包粽子時,先放些米,再放一塊八成熟的五花肉,條件好的人家還可以放一塊燉成五分熟的排骨,或外加一個鴨蛋黃,最後再放些米,壓實,包製成四稜型大肉粽。朋友對我説,這是“海南的粽子”,看來,海南的粽子是很有特點,像海南人一樣樸實、熱情、大方。

品嚐着美味的肉粽,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時候母親包粽子的情形。端午節的前兩天,糯米就要淘洗、浸泡了。母親早早買來10斤米,淘洗二遍,分泡在兩大盆裏。纖小、白白的糯米泡在清水盆裏,清爽而水靈。北方包粽子的葉子通常都用竹葉,有成捆的幹品,也有綠森森的鮮品(當然鮮品價格貴一些,但聽説,鮮品包制的粽子,味道不是很濃郁)。幹品的竹葉,母親要燒一大鍋開水,將葉子放在鍋裏煮,常常要煮三四個小時,這時就能聞到滿屋的'竹葉清香味,沁人肺腑。這時,我們就彷彿吃到了鮮美的粽子一般,往往饞得直流口水。煮洗竹葉時,母親又開始洗紅棗了。紅棗是一種滋補佳品,但因黑龍江不產紅棗,買來的都是山東、河北一帶北運的幹棗。10斤糯米,2斤紅棗綽綽有餘。紅棗浸在水裏,母親做順時針方向旋轉,讓水流沖刷紅棗,然後撈出再洗,如此兩三遍,紅棗變得水靈靈,秀麗鮮亮了。這還沒有完,還要用清水泡棗子2小時左右。泡後的紅棗因吸足了水分都飽滿豐盈起來,個個可人。

一切準備就緒,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母親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和哥哥圍着母親,幫忙包粽子。説是幫忙,實際上也是為了討幾個鮮麗的紅棗吃。寬而長的較大的竹葉,一片就可以包一個粽子。通常是3湯匙米加1—2個棗子,因為我喜歡吃棗子,有時一個粽子裏放3個棗子。白白的米、又紅又鮮亮的棗子、鮮潤的墨綠竹葉,看着,就讓人喜歡。慢慢的,包好的粽子裝滿了盆。於是開始燒火,煮粽子。母親逐個將粽子擺在鍋裏,碼好,加水(水要沒過粽子8釐米吧)。那時家裏用大鍋,電風輪吹火。不一會兒開鍋了,熱騰騰的水汽飄散開來,再過一會,滿室清香,大約半小時左右,又聞到竹葉清香和陣陣米香。而後,母親還要向鍋裏添加兩三次水。母親做這些時,我都跟在後面。但是這一晚是不允許吃粽子的,直到第二天早起,母親掀開鍋,撈出煮好的鼓脹脹的粽子,又逐個裝在盆裏,那粽子竟然還是熱乎乎的。接着母親開始揀雞蛋、洗雞蛋,而後一個一個放鍋裏,加水煮雞蛋了。雞蛋煮好後,我們也都起牀了。端午節的早餐就是美味的粽子和煮雞蛋。

北方包粽子,米泡得軟,葉子煮得時間長,糯米飽吸了竹葉的清香氣,因糯米里加了紅棗,所以清香裏有帶着一絲甜氣,吃時,再蘸些白糖,綿軟、甜潤、清香,那是兒時美好的回憶。

如今南來此地已近一年,未嘗不時時想起勤勞、善於持家的母親。端午又至,母親是否也開始包粽子了?那粽子也一如往年般清香甜潤?

粽子飄香作文3

滾滾汨羅東流水,江濤蕩盡屈平。得寵失意轉頭空,青山依舊在,萬載存英名。

激情人生跑道上,笑對和平人生。端午佳節來記誦,大夫多少事,長刻心頭中。

——《臨江仙》

鎮上的小橋在流水聲中醒來,就擁有鄉村才能凸現的畫面。橋面上,梔子花伴着輕風歡快地吐放着清香,潔白而淡雅。香脆可口的五月桃,帶着露水一框一框擺放着,季節漸漸與成熟靠近。一年無二季,賣桃的農婦站在橋頭告訴我,端陽桃好吃呢。一捆一捆新鮮的艾蒿、菖蒲也被鎮上的人們分解着抱回家懸掛在門前驅邪防病。那一張張嫩綠的粽葉,漫不經心地舒展出粽子飄香的日子,用它包出來的粽子稜角分明,飽滿地充溢着一種懷舊的情緒。

小鎮瀰漫在粽子和艾蒿的香味中,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説到就到。從今年開始國家為傳統節日規定了休假,我們和家團聚,吃上香甜的棕子。我清晨即起,口袋裏插了根艾蒿,跨過小橋,山野踏青,河邊散步,用清澈的河水洗着臉兒,思緒無端。

又是一度端午時,記憶深處的不僅僅是粽子、鹹蛋、掛在門上的菖蒲,還有那白娘子喝雄黃酒、尊敬的屈原投江的故事。望着天上還沒隱去的一弘彎月,我想,月兒年復一年守望着汩羅江,屈原的故事流傳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英魂在滾滾激流的汩羅江裏能得到安息嗎?可以想像,痛心疾首、憂鬱難抑的愛國詩人,昂首抱着石頭縱身一跳的悲壯。世人懷離騷、惜屈原,2千餘年了,汩羅江流淌而去的只是時光,而覆滅不掉人們的記憶。

開合的史書裏,還有蓋世英雄伍子胥,據説端午與他也有關連。他面臨國破家亡,憤而身死,姑蘇城上空飄蕩着他的聲聲歎息!夫差為何不聽忠告反信讒言,陷害鐵骨錚錚的治國軍人伍子胥呢?殘害則罷,夫差為何還要將其拋屍江中,難道他真的懼怕子胥那雙明亮的眼睛能穿透未來看清史實?伍子胥眼看夫差必敗,卻死守其主,乃忠烈之士。遙想綿綿,江水不斷。如此治國良相、兩朝元勛,時思春秋霸業,豈奈輔佐非人,招致死無埋地、志無長抒。

屈原也好,子胥也罷,一年年輪迴裏,善良的人們懷念和崇尚的是胸中壯懷激烈、忠正無二的愛國主義精神。是這種信念和精神支撐着這個特殊的日子——農曆五月初五——走向今天,我們沒有理由不停止忙碌,懷想一段時光的悲壯與閃亮。

端午節裏藥香飄飛,人們在平和的時光裏,遵從了二千多年的舊習俗。端午也是自古相傳的“衞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祈求平安。

是的,平安就好。太平世界裏不要再出現屈原和伍子胥的悲劇。屈原就慢慢寫他的長詩《離騷》,伍子胥繼續著他的兵書《伍子胥》吧。

如今,這各具千秋的風俗習慣,也讓商家有了大可開發的市場。今日大街小巷的商場店鋪裏到處是粽子、菜角、艾葉等各式各樣的身影。然而,每一個民族節日的背後,或者是隱藏着一份美好的情結,或者是一種支撐民族的精神,被一代代人溶進歷史文化的脈搏中。

如果我們把端午節僅僅簡單定義為包粽子、掛艾葉、喝雄黃,而忘卻了端陽風雨夜裏“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的悲憤,忘卻了“競渡深悲千載冤”的沉重,忘卻了“忠魂一去詎能還”的這段歷史;那麼,無論端午節如何歡慶,都是對端午節的一種褻瀆。失去了歷史內涵的傳統節日,充其量只不過是商場模特身上的流行衣裳,看起來美觀,卻沒有了內在生機,更不能成為經典。

在濃郁卻陰沉的端午之晨,在穿越千年瓷都的昌江河畔,我思緒無端,呼吸着清新的空氣,信手寫下上面的文字,並以這樣的詩句結束全文:

粽香年年飄,今又逢端陽

我虔誠地用心熨平每一片粽葉

包裹起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意念

用彩色的絲線扎妥

蓋上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郵戳

寄往汨羅江……

粽子飄香作文4

剝開粽子,就好像剝開了歷史、剝開了屈原的故事,剝開了屈原《離騷》中的味道。

――引子

因粽葉的香氣、粽子的擁抱,加上雄黃酒的誘惑力,再加綠豆糕的香飄飄,招回來了親情的眷念和擁抱,藉此,端午把祝福、喜悦濃縮到了團圓裏,形成粽子那質有的味道――端午節 。

翻開歷史的寫照,屈原的《離騷》曾經激勵了多少豪氣沖天的鬥士,陶醉了我們幾千年的傳承和祈禱,五月初五的汨羅江,屈原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千古悲歌,為後人留下了不屈不饒的先驅精神,這份精神,像財富一樣,伴隨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滲入到了國人的血脈中,生生不息。

我讚歎屈原的愛國精神,更讚歎《離騷》中的英雄氣概,如屈原的詩:【“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譯)心靈受屈精神壓抑啊,強忍指責把侮辱承擔;“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譯)我寧願暴死而屍漂江河,也絕不和他們同流合污,沆瀣一氣……】,屈原用性命捍衞尊嚴,不肯在濁世中苟活,故而“蟬蜕於污穢”,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這份英雄氣概,曾經激勵了歷朝歷代,多少能人壯士,這份崇高精神,曾經勉勵過多少愛國將領,為國捐軀,這就是屈原精神的功勞!

屈原沒有吃過粽子,也沒能享用過粽子的味道,人民把裹好的粽子投入到河中,是想用粽葉的艾香,糯米的粘稠,去寄託人們的哀思,人們用這種方式,紀念這樣一位愛國之士,無疑不是在告誡後人,鞭策後人,激勵後人,讓子子孫孫牢記屈原,謹記《離騷》。

……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放鞭炮,從原來單一的紀念屈原活動,發展至今,已演變為 集紀念、團圓、熱鬧為一體的民俗節日,這個節日不但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成了親情、友情、愛情的渴望日,人們利用這個喜慶的日子,即烘托出民族的喜悦精神,也藉此表達了人們在情感上的交流與厚望,這本是體現端午節的歷史發展,在繼承中不斷地發揚和光大,當然,無論什麼樣的氣氛演變,都脱系不了屈原與《離騷》的味道,這是永恆的實質,因為屈原的故事,深入人心,家喻户曉。

……

粽葉、菖蒲草(艾草),糯米、紅棗、綠豆糕,是端午節的象徵,而雄黃酒則是端午節,賽龍舟勇士們藉以豪威的壯士酒。

在賽龍舟的故鄉,勇士們憑藉雄黃酒,壯意氣、鬥奮發、鬥精神,不論在秦淮河上,還是在大運河旁,或是在美麗的江南水鄉,每逢端午,總有龍舟賽事,花哨的船,花俏的人,華麗的景,把個端午節折騰的沸沸揚揚,那份歡悦,那份喜慶,那份場景,不言而喻,即在詮釋着濃濃的民俗風味。

鑼鼓喧天,鳴炮齊響,你看,水域裏,龍騰虎躍,岸邊上,如歌如潮,龍舟,一艘比一艘靚麗,鬥士,一人比一人勇往,競技,一輪比一輪威武,景緻,一個比一個嬌嬈,再看那閒散的玩童,浸泡在池中,如鯉魚戲水,也狂湊熱鬧。

粽子的味道,伴着《離騷》的味道,一併帶入到了端午節的氛圍中,成了端午節不可缺少的思念成分,你傾情,她心印,我情操。

我藉端午也寄一份深情:

又到粽葉飄香時,

思念的慾望更加濃烈,

我把思念拌入到糯米里,

裹成精緻的粽子,

裏面還摻了些愛的乳汁

寄給我思念的遠方,

當你剝開粽子,

聞到粽葉清香的那一刻,

你可嗅到了思念的味道?

和我的味道?

希望這枚香氣的粽子,

能撩起昔日你我的暖意,

讓愛的味道,把你重重薰倒,

好讓我乘機把你擁入懷抱,

……

希望,再現,

昔日那紛紛擾擾的情鎖,

將你我纏繞成一個糾纏不清,

像粽葉與糯米一樣的粽子,

緊緊的裹在一起,

擁抱愛情,可好?

……

標籤: 粽子 飄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0y7yd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