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史記·欒布傳閲讀答案

史記·欒布傳閲讀答案

欒布者,樑人也。始樑王彭越為家人時,嘗與布遊。窮困,賃傭於齊,為酒人保。數歲,彭越去之鉅野中為盜,而布為人所略賣,為奴於燕。為其家主報仇,燕將臧荼舉以為都尉。臧荼後為燕王,以布為將。及臧荼反,漢擊燕,虜布。樑王彭越聞之,乃言上,請贖布以為樑大夫。

史記·欒布傳閲讀答案

使於齊未還漢召彭越責以謀反夷三族。已而梟彭越頭於洛陽下,詔曰:“有敢收視者,輒捕之。”布從齊還,奏事彭越頭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聞。上召布,罵曰:“若與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獨祠而哭之,與越反明矣。趣烹之。”方提趣湯,布顧曰:“願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於彭城,敗滎陽、成皋間,項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樑地,與漢合從苦楚也。當是之時,彭王一顧,與楚則漢破,與漢而楚破。且垓下之會,微彭王,項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傳之萬世。今陛下一徵兵於樑,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為反,反形未見,以苛小案誅滅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請就烹”於是上乃釋布罪,拜為都尉。

孝文時,為燕相,至將軍。布乃稱曰:“窮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貴不能快意,非賢也。”於是嘗有德者厚報之,有怨者必以法滅之。吳、楚反時,以軍功封俞侯,復為燕相。燕齊之間皆為欒布立社,號曰欒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子賁嗣,為太常,犧牲不如令,國除。

太史公曰:欒布哭彭越,趣湯如歸者。彼誠知所處,不自重其死,雖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選自《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有刪節)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使於齊未還漢/召彭越責/以謀反夷三族

B.使/於齊未還/漢召彭越/責以謀反/夷三族

C.使於齊/未還/漢召彭越/責以謀反/夷三族

D.使於齊/未還漢/召彭越/責以謀/反夷三族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詔是天子下達臣屬的文體,分為即位詔、遺詔、表詔、密詔、手詔、口詔等,屬於命令文體。

B.古代舉行儀式,授予官職稱作“拜”如《史記 · 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拜相如為上大夫”。

C.古人對人身故有多種描述方式,最常見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殤”,而“薨”則專指帝王之死。

D.嗣在古文裏常作動詞,意為繼承、繼位等。如嗣王,意為繼位之王;嗣君,意為繼位的君主。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欒布因為貧困給人做傭工;後來因臧荼提拔,擔任了都尉;經彭越進言,被釋放並做了樑國大夫;吳、楚反叛時,因有功被封為俞侯,擔任燕國丞相。

B.在皇帝將要烹殺自己時,欒布仍為國着想,痛陳皇帝“以苛小案誅滅之”將導致功臣人人自危,所以他認為彭越即使犯了錯誤,因為功大也不該殺之。

C.欒布在景帝五年時去世,他的兒子欒賁繼承了爵位,擔任太常一職,後來因為上貢用的豬牛羊肉不合乎法令的規定,封國被廢除。

D.彭越對欒布有救命和提挈之恩,因而彭越受難,欒布敢“祀而哭之”,併為此不吝惜自己的生命,這種“有德者厚報之”的壯舉,深受作者的讚賞。

7.將原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項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樑地,與漢合從苦楚也。(5分)

(2)彼誠知所處,不自重其死,雖往古烈士,何以加哉!(5分)

參考答案

4.C5.C6.B7.(1)項王不能西進的原因,只是因為彭王據守樑地,和漢軍聯合而給楚軍為難啊。

解析:“所以”1分,“徒”1分,“以”1分,“苦楚”1分,語句通順1分。

(2)他真正曉得要死得其所,而不顧惜自己的生命。即使古代那些重義的人,又怎麼能超過他呢!

解析:“誠”1分,“不自重”1分,“雖”1分,“加”1分,語句通順1分。

【解析】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使於齊未還漢召彭越責以謀反夷三族”,這段話斷句可先從容易的地方段:“彭越”“謀反” “三族”不能分開,再結合這句話前後詞語可斷為“使於齊/未還/漢召彭越/責以謀反/夷三族”。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獨立的歎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歎(!),“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化文學常識的把握情況。C項“而“薨”則專指帝王之死”錯誤。“薨”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在中國古代等級制度很嚴的社會中,不同的階層人的死須依據其不同的身份地位嚴加區別。因此有了“崩”、“薨”、“卒”、"不祿"、“死”來表示“人死”的意思。崩(bēng),專用於指帝王、天子、太后之死。“崩”本義是山倒塌。《漢書·五帝紀》:“山陵不崩,川穀不塞。”帝王、太后之死,就好象山倒塌了一樣。薨(hōng),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以後二品以上官職死亦以此稱之)。卒(zú),專用於指大夫或相當於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級官員的死。“卒”原有“終”、“盡”的意思。《史記·魏公子列傳》:“語未及卒,公子立變色。” 引申為指大夫的死,唐代以後則用作“死”的通稱。 不祿(bù lù), 古代稱士死為不祿 ━ "不祿,不終其祿." 死,專用於庶人,即無官爵的平民百姓和官府的低級官員、差役的死。“死”的本義就是指人死,由人死引申為動物的死。《論語·泰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如果再細分:《禮記·檀弓上》:“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少者曰死,老者曰終。" 殤(shāng),古代稱未成年人死為殤。年十九至十六為長殤,十五至十二為中殤,十一至八歲為下殤,不滿八歲以下為無服之殤。《儀禮喪服傳》.為國戰死者:國~。~魂。 殞(yǔn), 古代泛指死亡。 縊(yì), 古代稱吊死或絞殺。殪(yì), 古代稱被射死,殺死。殂(cú), 泛指死亡。 圓寂,專指和尚的死。也叫“坐化”。 登仙,專指道士之死。也稱“羽化”。 犧牲,指英雄壯士之死。也叫“捐軀”。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技巧點撥】備考時要積累一些古代漢語中固定詞語的意思和用法;還要積累名著、名篇作者、時代、國別、文學形象、作品主題等文學常識。解答此道題目,需要逐項審讀,按照自己積累的有關知識,判斷相關內容,是否正確;可結合前後語境判斷各項表述是否正確。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B項中説欒布“為國家着想”,原文中沒有依據。“他認為彭越即使犯了錯誤,因為功大也不該殺之”的説法與原文不符,“彭王病不行”,“反形未現”等句子反映出欒布認為皇帝認定彭越謀反是沒有依據的。A項是對原文第一段的概括,概括正確。C項是對原文倒數第二段的概括,概括正確。D項是對作者觀點態度的概括,概括正確。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7.

【試題分析】第一句中,“所以”……的原因,“徒”只是,“以”因為,“苦楚” 給楚軍為難。第二句中,“誠”確實,“不自重” 不顧惜自己的生命,“雖”即使,“加”超過。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欒布是樑地人。當初樑王彭越做平民的時候曾經和欒布交往。欒布家裏貧困,在齊地被人僱用,替賣酒的人家做傭工。過了幾年,彭越來到鉅野做強盜,而欒布卻被人強行劫持出賣,到燕地去做奴僕。欒布曾替他的主人家報了仇,燕將臧荼推薦他擔任都尉。後來臧荼做燕王,就任用欒布做將領。等到臧荼反叛,漢王朝進攻燕國的時候,俘虜了欒布。樑王彭越聽到了這件事,便向皇上進言,請求贖回欒佈讓他擔任樑國的大夫。

後來欒布出使到齊國,還沒返回來,漢王朝召見彭越,以謀反的罪名責罰他,誅滅了彭越的三族。之後又把彭越的頭懸掛在洛陽城門下示眾,並且下命令説:“有敢來收殮或探視的,就立即逮捕他。” 這時欒布從齊國返回,便把自己出使的情況,在彭越的腦袋下面彙報,邊祭祀邊哭泣。官吏逮捕了他,並將此事報告了皇上。皇上召見欒布,罵道:“你要和彭越一同謀反嗎?我禁令任何人不得收屍,你偏偏要祭他哭他,那你同彭越一起造反已經很清楚了。趕快把他烹殺!”皇帝左右的人正抬起欒布走向湯鑊的時候,欒布回頭説:“希望能讓我説一句話再死。”皇上説:“説什麼?”欒布説:“當皇上你被困彭城,兵敗於滎陽、成皋一帶的時候,項王不能順利西進的原因,只是因為彭王據守樑地,和漢軍聯合而給楚軍為難啊。在那個時候,只要彭王調頭一走,跟楚聯合,漢就失敗;跟漢聯合,楚就失敗。再説垓下之戰,沒有彭王,項羽不會滅亡。現在天下已經安定了,彭王接受符節受了封,也想把這個封爵世世代代地傳下去。現在陛下僅僅為了到樑國徵兵,彭王因病不能前來,陛下就產生懷疑,認為他要謀反,可是謀反的形跡沒有顯露,卻因苛求小節而誅滅了他的家族,我擔心有功之臣人人都會感到自己危險了。現在彭王已經死了,我活着倒不如死去的好,就請您烹了我吧。”於是皇上就赦免了欒布的罪過,任命他做都尉。

漢文帝的時候,欒布擔任燕國國相,又做了將軍。欒布曾揚言説:“在自己窮困潦倒的時候,不能辱身降志的,不是好漢;等到了富有顯貴的時候,不能稱心快意的,也不是賢才。”於是對曾經有恩於自己的人,便優厚地報答他;對有怨仇的人,一定用法律來除掉他。吳、楚七國反叛時,欒布因打仗有功被封為俞侯,又做燕國的國相。燕、齊這些地方都替欒布建造祠廟,叫做欒公社。

欒布在景帝中元五年逝世,兒子欒賁繼承侯位,做了太常,因為祭祀所用的牲畜違背了君王的命令,封國被廢除了。

司馬遷説: 欒布痛哭彭越,把赴湯鑊就死看得如同回家一樣。他真正曉得要死得其所,而不顧惜自己的生命,即使古代那些重義的人,又怎麼能超過他呢!

標籤: 欒布 閲讀 史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zxvvr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