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白楊的閲讀理解和答案彙總

白楊的閲讀理解和答案彙總

白楊樹是西北地區普通的一種樹,但白楊樹的生存能力極強,文中的白楊樹被賦予了不平凡的意義。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白楊的閲讀理解和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白楊的閲讀理解和答案彙總

白楊的閲讀理解和答案

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並不那麼清晰,都是渾黃一體。

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那就是沿着鐵路線的一行白楊樹,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這些戈壁灘上的衞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搖着他的腿,“你看那樹多高!”

爸爸並沒有從沉思中回過頭來,倒是旁邊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樹,那是大傘,”

“哪有這麼大的傘!”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辯着。

“它是樹,不是傘!”哥哥肯定地説。

小小的爭論打斷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撫摸孩子們的頭,説:

“這不是傘,是白楊樹,”

哥哥還不滿足:“為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想了一會兒,對兒子和小女兒説:“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現在呢,孩子們多了一點知識,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白楊樹,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

爸爸摟着孩子,望着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了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炊煙閲讀理解和答案

有人説,炊煙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有人説,炊煙是種在屋頂上的精神的莊稼;有人説,炊煙是抓在天空手裏的小辮子;有人説,炊煙是一種樸素的計時方式;有人説炊煙是圍着鍋台轉的娘對野孩子的柔聲呼喚……

我説,炊煙是一種能讓人感動得落淚的風物,正在馬不停蹄地消失……

城市裏,炊煙已然絕跡。沒有土灶,沒有柴草,沒有煙囱,哪有炊煙。

廚房革命,革掉的自然是老掉牙的炊煙的命。人間煙火,不必炊煙。時代的推陳出新,似乎炊煙與繁榮水火不相容。

鄉村是炊煙的最後一塊領地。如今的鄉村,早已植入了城市的因子,舊貌換了新顏,去年的燕子輾轉歸來,居然“找不着北”,舊巢舊巢安在否?燕子難覓舊巢,歸人難覓炊煙。液化汽、沼氣和電,取代了土灶、柴草和炊煙。炊煙正在馬不停蹄地消失。

找一個晴好的冬日,我出發了。落葉樹光禿禿的,視野開闊,無遮無攔。我經過微綠點點的麥田,目極之處是地平線,地平線上是幾間老屋子,豎起一根煙囱,像桅杆一樣挺拔。早晨、中午和傍晚,煙囱分時段裊出一筆炊煙,藍得自在,藍得純粹,藍得無限透明。

可是,這不可能。“實踐”等於“落空”,像是一塊滿懷試探性質的石頭拋進了無窮無盡的深淵。節節拔高的鄉村裏,炊煙稀罕得像出土文物似的。

我以一個詩人的浪漫,想象着無家可歸的自己,在鄉村,擇一高地,學習魯濱遜,以祖傳的勤勞和智慧,蓋一間土房子,砌一座土灶,煙囱通向屋外,撿來柴草,燒鍋煮飯,炊煙像快樂的孩子一樣在屋頂上一蹦三尺高……鍋裏煮着生活,煙囱裊起炊煙。我一個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貪婪地呼吸着久違的帶有草木氣息的微温的炊煙,他鄉遇故知一樣不能自已……

老實説,我被自己親手創造出來的炊煙征服了。

炊煙在我心裏裊出一筆葱蘢的詩意。

我對炊煙的理解超越了貧窮的侷限。我嗅見了萬千種氣息,温馨而甜暢的家的氣息。我心沉醉呵。

炊煙在我心尖上打上一個碩大的結……

也許,終有一天,我在課堂上講解炊煙時,費盡口舌,打盡手勢,孩子們仍然將頭搖成撥浪鼓,滿頭霧水的樣子讓我心焦。我靈機一動,置課堂教學常規於不顧,燃起一枝紙煙,注目淡藍的煙霧裊裊升起,聲情並茂地説,看,炊煙就是這個樣子!

20.説出炊煙讓我“感動得落淚”的原因有哪些?

21.概括第一段的內容,並賞析畫線句的語言表達技巧。

22.文章中的“炊煙在我心尖上打上一個碩大的結”一句中,“碩大的結”的含義是什麼?請解説。

23.填空。作者主要運用了 (填入兩個字的詞語)的藝術手法寫出了現實生活中難以尋覓的炊煙。

《婺源筆記》閲讀理解和答案

婺源筆記

祝勇

1、我們曾有過一個共同的'願望:在婺源租一所老房子,住下。在這裏,寫作和交談。有點像合併同類項,兩個愛鄉村也愛文字的人,被婺源,合併。但最經濟的是我們,在這裏,可以與諸多向往的事物同在:山水、風月、田野、老屋、廊橋、燈、牛、農具、村民、酒、書、筆墨、樂器、歷史愛情。在婺源,它們鬆散地混合在一起,像浸滿柴火味的空氣,被我們習慣,並且,忽略。

2、要在婺源待下來,待住,等到我們最初的激情在安靜的生活中逐漸退潮,我們就會發現真正的婺源。婺源是內向的,永遠與奇蹟保持距離,儘管它孕育過朱熹這樣的偉人,並且吸引過李白、黃庭堅、宗澤、岳飛這樣聲名顯赫的訪客。婺源不是一個發光體,這一點與宮殿不同。在金碧輝煌的都城,即使是舊宮殿也是明亮的,在遙遠的距離之外,我們的雙眼也會被它屋頂的反光刺痛。在婺源,幾乎所有的事物,諸如田野、青山、石牆、煙囱,都是吸光物,質地粗糙,風從上面溜過,都會感覺到它的摩擦力。婺源不屬於那種奪目的事物,這裏沒有一處是鮮豔的,它的色澤是歲月給的,並因為符合歲月的要求而得以持久。

3、不知道婺源的村落裏暗藏着多少高堂華屋,從一扇小門進去,不知會遭遇什麼。毫無預兆地,我們闖入明代某位尚書的客廳,被樑枋槅扇排山倒海的雕花所震懾;作為尚書第、上卿府的背景,層層疊疊的宅院在徽商們手下相繼建起,不同時代的房屋,像迷宮一樣交織和連接。所有的屋宇,都有一種驚心動魄的美。但它們並不囂張,那些高大的院牆和華美的雕刻在歷經歲月的煙熏火燎之後已不再令人望而生畏。儒雅的官廳中,有幾隻母雞在散步,戴花鏡的祖母,彎在竹椅上打盹。所有的房屋,都有好幾個敞開的入口,我們把那些開啟的門扉當做公開的邀請函。我們可以任意參觀所有的空間:堂屋、軒齋、天井、花園、庭院、迴廊、廚房,甚至卧室。這使我們有了接近婺源的機會。到後來,我們乾脆住在裏面。我們躺在五百年的木牀上睡覺,五百年前的事物就這樣在夢中洶湧而來,而現世的煩憂,則再也無法扭動夢的機關。

4、婺源像夜晚一樣,飽含着生活的祕密。夜是黯啞的,它從不囂張,然而它卻是許多事物的開始。夜,是我認識婺源的開始。我們在白天裏觀察婺源,瘋跑,迷失,流連忘返。你的快門頻繁閃動,我則享受着漫長的發呆。但在夜晚,我們進入了婺源的內部,可以變換觀察婺源的方式,比如:傾聽、呼吸、夢幻、想象。夜晚呈現了比白天更多的東西。於是,我發現自己和婺源正在相互滲透。我甚至可以看見婺源滲入我皮膚的進度,彼此之間無所顧忌地坦然接納。

5、在婺源,我會醒得很早。我的身體變得異常敏感,它的反應,與周圍的事物完全同步——我醒來的時候,我清晰地看見,屋子裏的傢俱,正井然有序地一一甦醒,先是靠窗的條凳,然後是那張祖上載下來的八仙桌,再後是屋角的籮筐……只有那頂舊蚊帳,在我醒來之後,依然睡眼迷離,耷拉在牀架上。我的身體知覺依次恢復,從眼,到耳,到鼻,到手足,與此同時,對婺源的記憶一一恢復。窗外的耕牛像多年以前一樣勞作,我想起朋友寫的一句詩:“村落從牛鼻裏穿過”。關於婺源,他寫過很多好的句子,但我最喜歡這一句。

6、我們已經離散多年,但婺源仍在,像五百年前那樣,均勻地呼吸。它不會像你那樣決絕,帶着冰冷的淚滴,不辭而別。

1.祝勇筆下的婺源有哪些特點,試作簡要概括。(5分)

2.請結合文章內容,説明第4段中“相互滲透”的含意。(6分)

3.請探究文章最後一段中劃線句的意藴。(6分)

參考答案:

14.①古老寧靜

②內斂質樸

③開放包容

④飽含祕密

⑤充滿温情(答案1點給1分)

15.①我們在婺源待住,進而逐步發現真正的婺源;(2分)

②婺源向我們昭示生活的真諦,使我們彷彿置身世外(2分);

③我們與“婺源”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彼此之間坦然接納。(2分)(每點兩分)

16.①婺源見證了“我們”曾經的相聚,留存了美好的記憶;

②現代人在城市生活的喧囂中奔波,在婺源可以獲得從容安靜;

③婺源帶有歷史本身的意藴,深刻影響着現代人。(每點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標籤: 閲讀 彙總 白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yglz7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