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北斗導航系統閲讀理解答案

北斗導航系統閲讀理解答案

材料一:

北斗導航系統閲讀理解答案

2015年,當我國第17顆北斗導航衞星準確進入傾斜地球同步軌道,地面成功接收到衞星下發的導航信號時,國家啟動了我國北斗系統全球組網“三步走”的第三步——到2020年,北斗系統將實現全球導航定位。從此,時間與位置這一重要的戰略資源,將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中。

讓人驚訝的是,北斗導航衞星的“孃家人”,上海微小衞星工程中心的北斗團隊,是一支非常年輕的隊伍,三分之二的隊員小於30歲。但他們踏實肯幹,如果按照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幾乎每個科研人員一年都工作了400多天,扣除節假日,幾乎把一年當作兩年用。

長時間的加班,習慣性的自律,是這個年輕團隊最大的特點。問他們堅持的動力,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答案。張筱嫻和任煊是團隊裏的“90後”,他們去年從大學畢業加入團隊,這一年發現有學不完的東西,“和去了外企的同學相比,每天都有新的收穫。”沈葉鋒在進中心之前,去過別的科研院所實習,在他看來,相比於很多傳統團隊,北斗團隊有容錯機制,總設計師鼓勵年輕人創新、多試,允許在地面犯錯,只要不把問題“帶上天”。

“每一個新的型號過來,有想法的年輕人就可以去競聘崗位。”沈葉鋒説。確實,團隊中很多年輕人,伴隨着小衞星從無到有,已經成為獨當一面的項目負責人。雖然加班很辛苦,但他們也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收穫了在其它團隊很難有的快速成長。

(取材於解放網)

材料二:

芯片等基礎產品國產化是實現北斗導航民用領域規模應用的關鍵。當前,我國北斗導航定位芯片產業發展模式較為封閉,其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業自身資源、研發投入和人才水平等因素制約,很難憑藉一己之力推動芯片核心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國衞星導航產業仍過度依賴美國GPS系統及產品,產業規模較小,同時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核心芯片技術研發和集成應用能力薄弱,發展我國自主可控的核心芯片迫在眉睫。在國內導航定位芯片市場研發企業多而散的情況下,無法與國外芯片形成競爭,芯片行業投資大、週期長、風險高的特點也決定了很難依靠一兩家企業做大做強。

因此,我們需要新思路、新方法來推動國產北斗導航芯片綜合實力全面提升。據《文匯報》報道,5月23日,深圳華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發佈了我國首個“北斗芯片開放平台”,將聯合產業鏈多方研發資源,加快攻克北斗衞星導航系統核心芯片關鍵技術的瓶頸,促進國產北斗芯片的應用推廣與產業規模化。

(摘編自《參考消息》2018年5月25日)

材料三:

2018上海國際導航產業與科技發展論壇上籤署的“新時空智慧物流計劃”,是上海北斗導航產業發展的一個新亮點。論壇上,上海勢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4家快遞公司)、順豐速運聯合投資的蜂網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為物流車輛提供搭載千尋位置高精度定位服務的車載終端,精度達到亞米級,實現對車輛的精準定位和導航。這一北斗導航應用項目有望解決困擾物流和快遞行業的痛點,提升物流效率。

(摘編自《解放日報》2018年12月23日)

在陝西省文物局唐景陵田野文物石刻保護試點,由於唐景陵範圍廣、周圍環境複雜,如何對文物進行更好的保護成為管理的難點和痛點。當地管理部門利用北斗、遙感等技術進行文物保護,對文物巡查人員的巡查軌跡進行定位,在文物周邊安裝了北斗終端,對野外文物進行相應保護。同時採用衞星遙感技術對唐景陵保護區內地表自然、人文活動的情況進行動態監測,效率高且效果更好。

基於北斗導航技術,智慧的旅遊平台的建設及旅遊專用北斗終端的研製和推廣應用也更加便捷。目前,以曲江文化旅遊為主的智能導航講解系統已經落地實施,樓觀台、財神廟、大唐芙蓉園等景區都已實現基於北斗位置功能的自助導遊、導覽功能,共計投入3000台套北斗終端設備。

西安還與阿里雲合作“城市交通大腦”,完成西安城市的大數據建設,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西安城市治理。“城市大腦”是基於時空基準的人工智能系統,北斗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時空基準系統,以我們自己的時空基準系統為依託的城市交通人工智能系統,將為未來西安的交通緩堵、道路規劃提供有力的決策輔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vxrqdx.html
專題